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全部错误的一项是( )
①一艘准备返港避风的渔船被台风吹翻,船上3名渔民落水,危如累卵。
②该剧中翻书的动作、人物的坐姿等,虽只是细节,但令专家如鲠在喉、遭观众调侃的,正是其中与常识相冲突的文化“倒刺”。
③因为事件复杂烦琐,想要给读者解释清楚,就要长篇累牍,更无法将整个故事浓缩在140个字以内。
④那些以权谋利的贪官初次尝到甜头,私欲便急遽膨胀,得陇望蜀,一步步滑向深渊。
⑤作家对周围的人和事,最敏感也最可贵的素质便是不落窠臼,跑在时代的前面。
⑥这支起义军虽奋勇抗敌,但终因寡不敌众,被敌人围困在草原上。他们狼奔豕窜,无法突围。
⑦两位著名演员同台演出,配合得天衣无缝,真是珠联璧合。
⑧圆明园是一座了不起的富丽堂皇的博物馆,那儿有大量的艺术珍品。
A.①④⑦ B.②⑤⑧ C.①③⑥ D.②⑥⑧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记者调查发现,“快递实名制”实施一年多来,并未严格执行,群众对个人隐私泄露等问题和快递员怕麻烦、不过问是“实名制”遇冷的重要因素。
B.6月19日,英国“脱欧”谈判正式启动,双方将首先把重点放置在英国“脱欧”费用清单及欧盟成员国公民在英、英国公民在欧盟境内权益保障方面。
C.德国是个爱书和崇尚阅读的国家,“德式阅读”闻名全球。所谓德式阅读,就是德国社会有浓烈的读书习惯、读书氛围以及良好的读书设施。
D.巴拿马与台湾“断交”主因是经济:中国大陆近3年在巴拿马争取到所有重大建设项目,包括港口、地铁与公路等工程,规模高达256亿美元之巨。
3、“望梅止渴”典故与下列哪个历史人物有关( )
A.诸葛亮 B.曹操 C.司马懿 D.周瑜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组是
①为吸引眼球,自媒体故弄玄虚、断章取义甚至歪曲事实的现象时有发生,而与民众生活生死攸关的食品安全领域,常常成为某些缺少操守者制造恐慌的重灾区。
②在医院的行业作风建设中,要大力发扬待人和气、言语文明、耐心细致等与人为善的美德,这样才能减少医患矛盾。
③受地震影响的北川市一度人去楼空,重建后人们陆续返回家园,现在这座城市故态复萌,恢复了昔日的生活景象。
④法西斯列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心劳日拙,不仅没有实现他们的政治野心,而且也给本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⑤有专家指出,石油是不可忽视的战略资源,我们必须厝火积薪,未雨绸缪,进一步健全中国的石油安全体系。
⑥这个潜伏已久的特务,平时装得一副老实相,倒也没人能看透他。哪知今天他居然赤膊上阵,一下子露出了狐狸尾巴。
A. ①②④ B. ③⑤⑥ C. ①④⑤ D. ②③⑤
5、下列对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察举”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以官职。察举的主要科目有孝廉、贤良方正明经等。
B.古代科举制度中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C.“生员”即秀才,通过院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西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
D.“学官”是古代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的统称。有国子祭酒、博士、提学、学政、教授、教谕等。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断腿母狼
邓 林
外公是生产队的护林员,他和外婆住在黄巢坪山上的小木屋。木屋的四周有竹篱笆围着,种着玉米、番薯、青菜、萝卜,养着十几只鸡鸭。
那天,外公外出巡山,走到白佛崖底时,听到了动物凄惨的叫声。过去一看,原来是一只被野猪夹夹住了后腿的狼。狼满嘴是血,一条后腿已经断了一截,脚爪子连着皮,和另一条腿一起,夹在野猪夹里。狼为了自救,活生生地咬断了自己的一条后腿爪子,正打算咬另外一条腿爪子。
外公向来对狼没有好感,砍下了一棵小树做木棍,打算结果狼的性命。狼没有龇牙咧嘴,目露凶光,只是轻轻地哼哼着,眼里竟然流出了泪水。外公才发现,这是一只怀崽的母狼,从它那滚圆的肚子可以看出。
外公对母狼有了怜悯之心,丢下木棍,试探着靠近母狼,狼也不挣扎——它太疲乏了,怀崽加上失血过多,已完全没有反抗能力——当外公弯下腰,用力掰开野猪夹,取出母狼那条受伤的腿时,母狼已经昏死过去。外婆看到外公把狼带回家很生气,一定要外公把狼打死。那刚刚苏醒过来的母狼,眼泪又吧嗒吧嗒地落下来。外婆心软了,同意让母狼留下来。
外公在鸡棚旁给母狼做了个窝,端来一盆玉米糊。母狼凑过来闻了闻,舔了舔,而后大口大口地吃了起来。外婆说:“狼是吃肉的动物,光吃玉米糊,营养不够,腿上的伤好不了,它肚子里的崽子也保不住。”外婆敲了两个鸡蛋在食盆里。母狼闻到了腥味,贪婪地把嘴巴伸进食盆里。
第二天一大早,外公走到狼窝一看,大吃一惊:母狼的身边多了四只毛茸茸的小狼崽。外公外婆很高兴,听说野狼驯服了就是威猛无比的狼狗。从小好好调养,说不定明年就有了四条出色的狼狗,到那时,就不用再担心黄鼠狼来叼走小鸡小鸭了。以后每天,外公外婆都把鸡蛋留给母狼吃。母狼的奶水很充足,四只小狼崽养得胖胖的。
一个多月过去了,母狼的腿伤好了许多,但那条被它自己咬断了一截的脚爪,长不出来了;那条骨折了的腿,一时半会儿也好不了。小狼崽一天天地长大,它们跟外婆养的鸡鸭混熟了,经常在一起玩耍,互相之间没有一点惧怕。
那天夜里,外公外婆迷迷糊糊中听见了鸡的尖叫声,没在意。天亮了,外婆发现下蛋最多、最大的芦花鸡,竟被咬断了脖颈——死了。外婆认定是小狼崽干的,随手抄起一把扫帚,追着小狼崽就是一阵痛打,破口大骂:“你们这些畜生,忘恩负义的东西,没有芦花鸡下的蛋,你们能有今天?”
之后一连三天,鸡窝平安无事。外公外婆渐渐地把这件事忘了,依然每日两餐给母狼喂食。这天早上,外婆发现又少了两只母鸡。很快在篱笆边上找到了两只母鸡的尸体,它们也被咬断了脖子。外婆气极了,拿过一根竹竿,见着狼崽就打。小狼崽被追得四处逃命,撞开篱笆,逃进了树林。看着外婆追打小狼崽,母狼在窝里唔唔地叫着,流着泪。
当天晚上,四只小狼崽没有回窝。第二天,外婆打开鸡棚,竟然又有三只母鸡和一只麻鸭被活生生地咬断了头颈——四只小狼崽为报复外婆,竟然各自咬死一只!外婆火从心头起,对着母狼就是一顿痛打:“养不教,母之过,你这不知好歹的畜生!你这忘恩负义的东西!”母狼也不躲闪,只是哀嚎着,流着泪。
天亮了,外公外婆听到轻轻的敲门声。外公打开门一看:门槛上坐着那条断了后腿的母狼,母狼的身后,齐刷刷地躺着四只小狼崽的尸体,小狼崽的嘴都被咬得稀烂,惨不忍睹。母狼看到外公开了门,拖着受伤的双腿,缓缓地爬到门外的大石头上,然后转过头,对着外公外婆,嗥嗥地大吼两声,滚下了悬崖。
外公外婆都活了大半辈子,从来没有听说过野兽会自杀的。显然,那四只小狼崽都是被母狼咬死的。外公外婆看到这个情景惊呆了。他们不再为死去的鸡鸭伤心,反而为母狼杀死狼崽,滚崖自尽,感到过意不去。外公来到悬崖底找回母狼的尸体,在屋后的树林里,把它和四只小狼崽埋在一起。
当天夜里,鸡棚里又传来了鸡的尖叫声。外公外婆赶到鸡棚,在雪亮的手电光下,两只黄鼠狼正在咬着鸡的脖子…… 外公外婆明白了:原来咬死鸡鸭的凶手,不是小狼崽,而是黄鼠狼!外公外婆眼里噙满了泪水……
(选自《微型小说选刊》,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小说开始部分写小狼崽和鸡鸭混熟了,互相之间没有一点惧怕,还能一起玩耍,是为了接近鸡鸭,为后面小狼崽被外公外婆认为是咬死鸡和鸭凶手的情节作铺垫。 |
B.当外婆第一次给母狼吃鸡蛋的时候,母狼闻到了腥味,很快把嘴巴伸进食盆里,这说明狼凶残贪婪的本性是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不会因为人的恩情而改变。 |
C.外公外婆养的鸡鸭被咬死的数量由一只鸡增加到两只鸡,再增到四只鸡鸭,外婆的行为由追打小狼崽,到痛打断腿的母狼,感情也由生气逐步变为愤怒。 |
D.断了后腿的母狼将小狼崽的嘴咬得稀烂,惨不忍睹,四只小狼崽的尸体齐刷刷地躺在母狼的背后,此处属于细节描写,凸现了母狼复杂而丰富的内心活动。 |
E.小说结尾写外公外婆的眼里噙满了泪水,泪水的背后有为母狼杀死狼崽、滚崖自尽而感到的难过之情,也有对母狼一家的死感到的惋惜之情。
【2】小说中的母狼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
【3】作品是怎样叙述断腿母狼的故事的?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7、(题文)补写出下列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己所不欲,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往来无白丁。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历史典故, 表达了诗人希望有朝一日能像古人那样建立一番伟大功业的心愿。
(4)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描写山间春夏两季优美风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文天祥《过零丁洋》一诗中,用比喻写出国家危亡与个人坎坷命运的名句是:“______,______。”
(2)《荀子·劝学》从反面阐明学习要善于积累的道理时说,“______”,就没有到达千里之外的地方的办法;不积累细小的水流,则“______”。
(3)“月”是古人钟情的意象。“今月曾经照古人”,“月”见证了历史变迁,见证了盛衰荣辱。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诗句“______,______”形象地用“月”这一意象见证了六朝兴衰变化。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己亥杂诗》中,龚自珍用移情于物的手法,抒发自己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宗元曾在《答韦中立论师道书》中说:“今之世不闻有师。有,辄哗笑之。”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描述的现象一样。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荀子在《劝学》中也讨论到了“学”与“思”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一诗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抒发了自己远大的抱负、自信的豪情,体现了一位改革家的胸襟。
(3)“落日”这一物象常出现于古诗当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中就有“__________”,其他诗人也有诗句“__________”,渲染了环境的氛围,营造了独特的意境。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__________________。君子于其言,__________________。(《论语》)
(2)__________________,怨归去得疾。__________________,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王实甫《长亭送别》)
(3)积土成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蛟龙生焉。(《荀子·劝学》
(4)__________________,无长无少,道之所存,_____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5)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__________________。执手相看泪眼,__________________。(柳永《雨霖铃》)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咏萍
刘绘
可怜池内萍,葐蒀①紫复青。
巧随浪开合,能逐水低平。
微根无所缀,细叶讵②须茎?
飘泊终难测,留连如有情。
【注】①“葐蒀”亦作“氛氳”,本为烟气纷纭之貌。②“讵”,岂,难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 诗歌第一句“可怜”即“可爱”,在“可爱”之中,还含有几分惹人怜顾的柔弱之态。
B. 第二句用“蓝簋”来为浮萍着色,在阳光下恍若有青紫之气升腾,动静结合,把色彩写活了。
C. 第三、四句表现了浮萍的动态之美,尽摹池萍在水中飘、立、动、静之态,表现了动人的韵致。
D. 五、六句与全诗清淡秀蕴的基调相谐,浮萍看似“无根”,其实还是有根的,只是因为太微小。
E. 本诗是“永明体”,这是格律诗产生的前身,律诗有八句,一、二、四、六、八句一定要押韵。
【2】全诗表现出了池萍的哪些特点?诗人对池萍表达了什么情感?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纯仁为政
纯仁①字尧夫,仲淹没,始出仕。知襄邑县。县有牧地,卫士牧马,以践民稼,纯仁捕一人杖之。牧地初不隶县,主者怒曰:“天子宿卫②,令敢尔邪?”白其事于上,劾治③甚急。纯仁言:“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诏释之,且听牧地隶县。
时旱久不雨,纯仁籍境内贾舟④,谕之曰:“民将无食,尔所贩五谷,贮之佛寺,候食阙时吾为籴⑤之。”众贾从命,所蓄十数万斛⑥。至春,诸县皆饥,独境内民不知也。
移齐州。齐俗凶悍,人轻为盗劫。或谓:“此严治之犹不能戢⑦,公一以宽,恐不胜其治矣。”纯仁曰:“宽出于性,若强以猛,则不能持久;猛而不久,以治凶民,取玩之道也。”尽呼至庭下,训使自新,即释去。期岁,盗减比年大半。
(选自《宋史》,有删改)
(注)①纯仁:范纯仁,北宋大臣,人称“布衣宰相”。参知政事范仲淹次子。②宿卫:古时指在宫禁中值宿,担任警卫的人。③劾治:审查治罪,推究、审问。④贾舟:商船。贾,商人。⑤籴(dí):买进粮食。⑥斛(hú):旧量器名,亦是容量单位,一斛本为十斗,后来改为五斗。⑦戢:止,止息。
【1】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纯仁捕一人/杖之 B.白其事/于上
C.所蓄/十数万斛 D.尽呼/至庭下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1)隶 (_________) (2)雨(_________) (3)食(___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养兵出于税亩,若使暴民田而不得问,税安所出?
(2)至春,诸县皆饥,独境内民不知也。
【4】根据选文内容,谈谈你对范纯仁的评价。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张海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女排精神;工匠精神,丝路精神,塞罕坝精神……这些诞生在新中国不同时期的中国精神,成为伟大祖国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动力。
精神助推时代,造就英模,照亮人生……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感触和思考?从中选择一到两种精神作为话题,写一篇文章,与你最熟悉的人(比如亲人、老师、同学等)一起交流探讨。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