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丹东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生物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山水画卷,郴州相见”,郴州以第二届旅发大会为契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打造了一幅绝美郴州画卷。仰天湖大草原是中国最南端的高山草原,一度因过度开发和放牧,草场损毁、土地沙化流失。通过实施禁牧封育、生态修复等措施,仰天湖水面面积由20多亩增至近70亩,草原覆盖率由64%提高至91%,成为郴州一张靓丽名片、打卡胜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禁牧封育有利于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B.仰天湖生态修复过程体现了生态系统整体、协调、自生等原理

    C.仰天湖景区的美景激发作家的创作灵感属于其间接价值

    D.在发展旅游业的同时应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 2、下图是体内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模式图。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若图中虚线用箭头表示,则双向箭头一般应有3处

    B.血浆蛋白、抗体和呼吸酶均属于内环境中的成分

    C.与内环境稳态有关的系统只有循环、消化、呼吸和泌尿系统

    D.血浆和组织液的成分及各组分的含量完全相同

  • 3、IA是一种“智能”胰岛素,既能与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又能与葡萄糖竞争葡萄糖转运载体蛋白(GT),其调控血糖的部分机制如图。已知IA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会使膜上GT增多,二甲双胍是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的常用口服降血糖药。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

    B.①②③分别表示:减少、IA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增多、增多

    C.与普通外源胰岛素相比,IA能有效避免低血糖的风险

    D.与注射IA相比,口服二甲双胍治疗I型糖尿病更有效

  • 4、如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不同中枢对排尿的调节过程。当膀胱充盈时,膀胱内牵张感受器受到刺激产生冲动,使人产生尿意。当环境条件适宜时,膀胱逼尿肌接收到冲动后收缩、尿道括约肌舒张,产生排尿反射。甲、乙患者神经系统受损,但都能产生尿意,甲出现尿失禁,乙排尿反射不能完成,大量尿液滞留在膀胱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当膀胱充盈时,使人产生尿意不是反射

    B.据图推测甲患者受损的部位只是图中的d

    C.据图推测乙患者受损的部位只是图中的a

    D.本实例说明低级中枢受高级中枢的调控

  • 5、下图A所示为某一神经元游离的一段轴突,图B是该段轴突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A中③与⑥特异性结合后即可引起⑤产生动作电位

    B.②突触小泡释放③时可实现膜成分的更新

    C.图B中bc段由K+外流引起,该过程需要载体蛋白和ATP

    D.若提高细胞外溶液中的Na+浓度,图B的b点会下移

  • 6、人体具有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能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外界因素的变化会影响人体内环境的化学成分和理化性质

    B.在炎热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正常人的体温总是接近37℃

    C.氨基酸、性激素和溶菌酶都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

    D.长时间剧烈运动后乳酸能与NaHCO3在肌细胞内发生反应

  • 7、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体液调节的方式主要是激素调节,激素调节具有微量和高效的特点

    B.某些无机物也能调节机体的生命活动,如CO2、NO等

    C.神经调节作用的范围较广泛,体液调节作用的时间较长

    D.某些激素能影响神经调节,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相互协调并发挥作用

  • 8、正常人血浆pH为7.35~7.45。研究人员测定15名运动员全力快蹬功率车60s前、后其血浆乳酸浓度和pH,结果如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运动前

    运动后

    血浆乳酸浓度(mmol·L-1

    1.37±0.51

    12.96±1.51

    血浆pH

    7.42±0.02

    7.13±0.07

    A.正常人血浆pH近中性利于内环境稳态维持

    B.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使血浆pH降低

    C.该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运动时机体对pH的调节

    D.结果说明机体对内环境酸碱平衡的调节能力差

  • 9、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A.浆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

    B.特异性免疫能针对某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C.特异性免疫是人体抵御抗原入侵的第三道防线

    D.过敏反应也有缓慢发生类型的

  • 10、下列与单倍体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单倍体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等于本物种配子中的染色体数

    B.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可能是单倍体

    C.常用花药离体培养的技术来获得单倍体植株

    D.在自然状态下,单倍体都是高度不育的

  • 11、蝽虫具有臭腺,遇危险时便会分泌臭液来自卫逃生,这使它“臭名远扬”。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蝽虫分泌的臭液可向天敌传递化学信息

    B.蝽虫分泌的臭液可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

    C.信息传递可影响种群的繁衍,以维持种群数量的稳定

    D.生态系统中的信息都由生物发出并在相互传递中起作用

  • 12、体温调节中枢和体温感觉中枢分别在(  )

    A.下丘脑、下丘脑

    B.大脑皮层、下丘脑

    C.下丘脑、大脑皮层

    D.脊髓、大脑皮层

  • 13、下列关于植物生长发育过程及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

    ①植物生长发育过程中,不同激素的调节表现出一定的顺序性

    ②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脱落酸抑制气孔关闭

    ③低温刺激可作为春化信号,调控某些越冬植物开花

    ④油菜素内酯可直接参与细胞代谢,促进茎、叶细胞的扩展和分裂

    ⑤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比值较低时有利于分化形成雌花

    ⑥用赤霉素处理大麦,可以使大麦种子无须发芽就能产生α-淀粉酶

    ⑦一般情况下,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在浓度过高时则会抑制生长

    A.②④⑤

    B.①②④

    C.②⑤⑦

    D.①③⑥

  • 14、人体皮肤瘙痒的感觉与一种神经递质(5-羟色胺)有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痒觉和痛觉的形成都属于人体的非条件反射

    B.当神经细胞兴奋时,Na会内流,但胞内Na浓度仍低于胞外

    C.当神经递质进入受体细胞后,会引起后者兴奋或抑制

    D.神经递质、激素、酶等细胞间信息分子发挥完作用后会被降解或回收回细胞

  • 15、鲢鱼、鳙鱼、草鱼和青鱼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家鱼”。鲢鱼生活在水域上层,以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鳙鱼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以水蚤等浮游动物为食;草鱼和青鱼都栖息在水域中下层,但草鱼以水草为食,青鱼以螺蛳和蚌等为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四大家鱼与其他所有生物在同一水域形成了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该水域中影响植物和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

    C.在研究该水域植物和动物的生态位时均需研究物种之间关系

    D.若在实际养殖时去除鲢鱼,可能会造成水体污染

  • 16、人体中细胞毒性T细胞攻击胰岛B细胞,导致体内胰岛素含量过低,从而患糖尿病,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患者体内细胞毒性T细胞可由骨髓中的T细胞增殖分化而来

    B.患者体内,胰高血糖素的含量较正常值偏低

    C.该病与系统性红斑狼疮同属于自身免疫防御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

    D.患病早期,使用抑制T细胞增殖的药物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该病

  • 17、草莓营养价值高,被誉为是“水果皇后",中国国内优良品种草莓栽培的品种很多。下图为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改良草莓品系的过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Ⅰ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能够定向改变生物的遗传性状

    B.过程Ⅱ可直接用聚乙二醇作为化学诱导剂来诱导植物细胞融合

    C.凤梨风味绿草莓植株的培育原理有细胞膜的流动性和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D.杂种细胞A形成的标志是再生出新的细胞壁,该过程与高尔基体和线粒体有关

  • 18、下图所示为人体体液相关组成及各成分间的关系,请依次填出①~⑤相关内容(       

    A.细胞内液 血浆 组织液 淋巴液 细胞外液

    B.细胞外液 血浆 淋巴液 组织液 细胞内液

    C.细胞外液 组织液 血浆 淋巴液 细胞内液

    D.细胞内液 血浆 淋巴液 组织液 细胞外液

  • 19、新冠病毒奥密克戎变异株BA.4/BA.5亚型分别于2022年1月首次发现于南非,当前已成为主要流行毒株,对人类肺泡细胞有着更强的感染能力。下列关于BA.4/BA.5毒株的推测合理的是(       

    A.BA.4、BA.5与肺泡细胞膜上特征性蛋白质具有较强的识别能力

    B.注射的新冠疫苗导致该毒株出现了定向的变异

    C.该毒株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在自身体内完成

    D.毒株与早期新冠病毒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 20、某科研人员调查某森林群落演替时,发现其自然演替顺序为:裸岩→地衣→苔藓→草本→灌木→森林。关于该演替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地衣阶段时,该群落组成过于简单,不存在垂直结构

    B.人类活动对群落的演替的影响与自然演替的方向、速度基本相同

    C.演替时,优势种对环境的适应性越来越强,从而占据有利地位

    D.群落演替过程会伴随着群落中物种的竞争和生态位的改变

  • 21、对于常见的生物群落,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生物具有耐旱的特性,如爬行动物体表覆盖鳞片、且以尿素的形式排泄含氮废物

    B.草原生物群落中以旱生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优势种,动物常为穴居或快速奔跑类型

    C.森林生物群落中三七、人参等阴生植物在郁闭度较高的林下种群密度更大

    D.热带雨林中的植物多有艳丽的花朵和鲜艳多汁的果实,吸引动物传播花粉和种子;而落叶阔叶林中植物多为风媒花

  • 22、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

    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     )

    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

    B.狼的K值接近B点对应的数值

    C.环境条件的变化会影响兔的K值

    D.第3年狼的数量下降可能是因为缺乏食物

  • 23、某人被确诊为甲状腺肿瘤,这与该患者免疫系统某功能低下有关。这项功能是(  )

    A.免疫防御

    B.免疫自稳

    C.免疫治疗

    D.免疫监视

  • 24、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如果F2的表现型比为9∶6∶1,那么F1与双隐性个体测交,得到的后代的表现型比是(       

    A.1∶1∶1∶1

    B.1∶3

    C.1∶2∶1

    D.3∶1

二、非选择题 (共8题,共 40分)
  • 25、如图甲为细胞中某一结构的模式图,图乙表示图甲中3的成分及其各级结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所示结构为____________结构。图甲中1所示的结构由_______层磷脂分子构成。

    (2)图甲中2所示结构是________。单位面积的该结构数目与细胞类型和代谢水平有关,人的胰岛B细胞比口腔上皮细胞中该结构的数目________(填“多”“少”或“相同”)。

    (3)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出现周期性变化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表示)。

    (4)图乙中①控制②的合成,①是________分子,鉴定②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乙④转化成③发生在细胞有丝分裂的____________期。遗传物质呈④状态时,不能发生DNA分子转录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图乙中①在动物细胞中除了在④(或③)上,还分布在___________中。

  • 26、图1表示某草场上甲、乙两个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表示对该草场的丙种群进行生态研究时绘制出的丙种群λ值的变化曲线。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1中,t3时甲和乙种群的年龄组成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2中1520年间,丙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____

    (3)乙、丙种群,种群密度最大分别在________时________时。

    (4)若该草场在第10年曾发生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_______演替。从生态系统角度分析,这体现了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__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的基础是_____________。

     

  • 27、某生物种群,AA基因型个体占20%,aa基因型个体占20%,回答问题:

    (1)若该生物种群自交,后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__。这时,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依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这个种群在两年中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生物种群随机交配,子一代中AA、aa基因型个体分别占__________。子二代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子三代中A的基因频率是______

    (3)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是____,进化的实质是_____,进化的原材料由___________提供,___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方向。

  • 28、下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食物网共有 ____食物链,猫头鹰占_____个营养级。

    (2)图中蛇和猫头鹰的关系是 _____

    (3)如果猫头鹰要增加0.5千克体重,至少要消耗绿色植______千克。

    (4)春末夏初,雄蛙发出高声呜叫以吸引雌蛙,雄蛙发出的此信息属_____

  • 29、下面是 DNA 的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用文字分别写出图中 1、2 的名称:__________

    (2)据图写出甲链的碱基序列 5´___________- 3´

    (3)在真核生物中,DNA 的复制是在细胞分裂前的间期,随着______的复制而完成的,该过程主要需要_______酶和________酶等。

  • 30、2017 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揭示了人体除了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CN)的主生物钟外,还有存在于肝脏、胰脏等器官和脂肪组织中的局部生物钟,它们对调节激素水平、睡眠需求、体温和新陈代谢等具有重要作用。如果任何一个外周生物钟和主生物钟不同步,就有可能导致肥胖、糖尿病,抑郁症等疾病。下图为哺乳动物生物钟及其雄性动物生殖调控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①外界环境的光照变化刺激视网膜上感光细胞,会使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发生的变化是__________(用文字和箭头表示),该反射弧的效应器是__________

    褪黑素俗称脑白金,其分泌有昼夜节律,晚上分泌的多,白天分泌得少,具有调整睡眠的作用。个别同学熬夜玩手游,从而扰乱了生物钟,推测其原因是手机光线__________(“促进”或“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从而干扰睡眠。

    2)春天日照逐渐延长时,鸟类大多进入繁殖季节。调节鸟类繁殖活动的图解如下, 请回答:

    ①鸟类的繁殖活动是通过机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两种调节方式完成的。据图判断,若要验证B 的生理作用,_______________(能、不能)用去除性腺的鸟作为实验动物,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雄激素与动物性行为的关系,用尚未发育成熟的仔公鸡为材料,进行了摘除睾丸实验,发现阉割的仔公鸡长大后,不出现啼鸣、鸡冠不发育和无求偶行为,因此得出雄激素能促进和维持公鸡第二性征和求偶行为的结论。科学工作者认为该实验有不严谨之处,请给予补充______________

    3)有资料显示,进入生殖发育期后,身高不会明显增加。为研究雄性家兔体内睾酮(ST,一种雄性激素)与生长激素(GH)含量的关系,某研究小组进行了以下实验(手术过程不影响结果),请补充完成方案并回答问题。

    研究课题:雄性家兔 ST 含量对 GH 含量的影响

    根据题中信息,最可能提出的实验假设为:__________。实验步骤:

    1 月龄体重相同的健康雄性家兔分为甲、乙两组,每组 6 只。测定和记录每只家兔血液中 ST GH 的浓度。

    甲组兔切除性腺,乙组兔做手术,但不切除性腺。

    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饲养 1 个月,测定和记录_________

    要使实验更严谨,在上述步骤之后,还应给甲组家兔注射_________,乙组家兔注射__________,然后测定和记录每只家兔血液中的 GH 浓度,并求各组的__________

  • 31、某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下图表示灌木丛某阶段田鼠的种群数量变化,下表为该灌木丛第一、二、三营养级生物的能量分析表单位为百万千焦表示能量暂时 不详,但可以计算出来。

    营养级

    同化量

    未利用量

    分解者分解量

    呼吸量

    248×1011

    20×1011

    169×1010

    28×1010

    31×109

    46×108

    66×108

    153×109

    80×107

    40×107

    23×108

    1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2图中虚线表示   ,N点时出生率   选填死亡率。

    3第二、三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为 保留一位小数点

    4在灌木丛中,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捕食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能够 ,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

    5该弃耕农田多年后形成灌木丛的过程属于群落的 演替。在草本与灌木混生阶段,农田内很少有一年生草本植物生长,其原因是  

     

  • 32、下图1表示两种高等雄性动物的细胞分裂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1中甲图表示________分裂乙细胞为________细胞。

    2图1中含有同源染色体的是________细胞甲图含________个染色体组。

    3处于图2中的cd段的是图1中的________细胞。

    4图1的乙图细胞中某条染色体上的两条染色单体相应位置上的基因为A和a如图所示这种情况产生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0
题数 3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