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个男人的下列正常细胞中,有可能没有X染色体的是( )
A.口腔上皮细胞
B.初级精母细胞
C.精原细胞
D.次级精母细胞
2、下列关于人体对流感病毒免疫过程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流感病毒侵入人体后,刺激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与该病毒结合
B.经流感病毒刺激后,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与该病毒结合
C.该病毒第二次侵入人体后,机体的记忆细胞会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D.流感病毒侵入人体细胞后,细胞毒性T细胞会识别并裂解靶细胞
3、某昆虫体色黑色(A)对浅色(a)是显性。该种群中AA、Aa和aa基因型的个体比例是1:3:6,则该种群中A的基因频率为( )
A.25%
B.10%
C.20%
D.75%
4、口罩过滤层的主体材料聚丙烯(塑料的主要成分)在自然环境下被分解成的直径小于5mm的颗粒,称为微塑料。微塑料会对土壤中的多种生物造成毒害,在微塑料周围会形成新的微生物群落,此类微生物群落形成的生态系统通常被称为塑料圈。研究表明,微塑料还会对水生生物造成影响。如图为某水生生态系统微塑料在部分生物体内的富集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流入该塑料圈的总能量是照射到该塑料圈的总太阳能
B.微塑料的进入会提高该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C.含有微塑料的水体中所有生物都存在富集现象
D.将废弃口罩定点回收是治理微塑料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
5、一森林生态系统中有甲、乙两种昆虫,原来这两种昆虫密度长期在一定幅度中波动,保持动态平衡。后来在时间T 点,对森林施放了一种附近林区曾多次使用的化学杀虫剂,这一生态系统就发生了变化(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施药前甲昆虫没有达到环境容纳量
B.施药后群落的丰富度不变
C.附近林区可能存在甲昆虫
D.甲乙两种昆虫存在捕食关系,且甲捕食乙
6、云南省是艾滋病高发区,携手防艾是我们每个人应该共同承担的社会责任。下列有关HIV及艾滋病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主要侵染并破坏人体的辅助性T细胞
B.可用标记的特异性抗体来检测机体是否感染HIV
C.HIV通过性接触和握手等途径传播
D.艾滋病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7、如图为部分碳循环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图中由生产者、Ⅱ、Ⅲ和Ⅳ构成的食物链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逐级递减的
B.生产者为第一营养级,若①②⑥⑧表示能量,则其之和为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
C.①⑦⑧过程以CO2的形式进行,②③④⑤⑥过程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
D.根瘤菌与豆科植物互利共生时,前者生命活动所需的有机碳来自⑥过程
8、如图为激素与靶细胞发生作用的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的结构②的化学成分一般是糖蛋白
B.如果①表示的激素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则靶细胞为垂体
C.如果①是胰岛素,则该激素能促进骨骼肌细胞中的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D.激素①与靶细胞上的受体②结合,激活细胞的特殊功能,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功能
9、生物科学史蕴含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下列科学史实验与结论不相符的是( )
选项 | 科学史实验 | 结论 |
A | 用铃声与食物多次结合后,狗一听到铃声会就分泌唾液 | 条件反射是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和训练而建立的 |
B | 将狗的小肠黏膜和稀盐酸混合磨碎后制成的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检测胰液分泌情况 | 胰腺产生促胰液素,引起胰液分泌 |
C | 从胰管被结扎的狗体内取出萎缩得只剩胰岛的胰腺做成提取液,注入另一只因摘除胰腺而患糖尿病的狗身上,检测患病狗的血糖 | 胰腺能分泌某种降血糖的物质 |
D | 在黑暗中先将胚芽鞘尖端切掉,将尖端放置于胚芽鞘切面的任意一侧,观察胚芽鞘生长状况 | 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 |
A.A
B.B
C.C
D.D
10、切断脊髓后,断面以下脊髓所支配的反射消失或减弱,这种现象称为脊休克。脊休克发生一段时间后,由大脑控制的随意运动不能恢复,但某些简单反射可恢复。如排尿反射恢复正常,屈肌反射比正常时加强,而伸肌反射比正常时减弱。之后若再切断脊髓,脊休克不会重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大脑控制的随意运动与脊髓无关
B.排尿反射的中枢在脊髓
C.脑中高级神经中枢的参与抑制了屈肌反射
D.脊休克是由脊髓突然失去了与脑中高级神经中枢的联系所致
11、如图,①~④为某动物精巢中的四个细胞,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①含有4个染色体组
B.细胞②中正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C.细胞③中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D.细胞④正处于减数分裂Ⅱ后期,细胞中含有2对同源染色体
12、不同的人免疫力不同,有的同学冬季容易感冒,有的不容易感冒。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构成了人体完整的免疫系统
B.不容易感冒的同学能够抵御病毒侵染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C.流感病毒侵染人体时,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只有细胞免疫
D.易感冒的同学体内免疫细胞数目和抗体的含量都很低
13、关于人体体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在寒冷环境中,机体散失的热量多于产热量
B.冷觉感受器产生的兴奋传入下丘脑后,形成冷觉
C.维持体温相对恒定的实际意义是保证酶的正常活性
D.体温调节中,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起着拮抗作用
14、如图显示的是正常神经元和受到一种药物处理后的神经元膜电位变化,则此药物的作用可能是( )
A.阻断了部分Na+通道
B.阻断了部分K+通道
C.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释放
D.阻断了部分神经递质酶的作用
15、下列有关细胞分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细胞分裂间期,DNA复制,染色体数目加倍
B.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和后期均可能发生基因重组
C.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的细胞有同源染色体,不含染色单体
D.处于有丝分裂后期的果蝇体细胞有两个染色体组
16、下列关于人体神经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传出神经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组成,二者作用通常相反
B.条件反射的消退是一个新的学习过程,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C.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
D.大脑皮层中调控排尿的区域受损时,排尿反射仍可以进行
17、图甲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系图,图乙为该生态系统中与鼠相关的能量流动过程,图中字母代表能量值。下列相关分析中错误的是( )
A.图甲中的鹰和蛇具有捕食和种间竞争两种种间关系
B.图甲中蛇数量明显减少会导致短时间内鹰数量明显减少
C.图乙中B表示的能量是鼠的同化量
D.图乙中的A表示粪便中的能量
18、下列与免疫失调疾病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原首次侵入机体后,可能引发机体过敏反应
B.抗体攻击胰岛素受体后引发的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
C.HIV主要攻击辅助性T细胞,从而使机体免疫功能下降
D.人体感染某种链球菌后,可能会患上风湿性心脏病
19、*甲地发生森林火灾导致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替。关于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B.若没有外力干扰,甲、乙两地均可重现森林
C.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
D.随时间延长,甲、乙两地的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20、某自然生长条件下随机授粉的XY型性别决定植物,X染色体非同源区上有一对等位基因N和n,N基因控制叶片宽阔,n基因控制叶片狭长。该植物的某个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雌雄植株各占50%,且狭长叶个体占12%,则有关该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花粉过程中,有等位基因N和n的分离现象
B.该种群中n基因频率为0.2
C.该种群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改变
D.阔叶雌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3
21、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好的办法,有助于建立群体免疫屏障,减缓并最终阻断疾病流行。错误的是( )
A.接种疫苗为主动免疫,首次注射疫苗可使机体产生初次免疫应答
B.接种疫苗是一种预防措施,在高风险时期呼吸道传染病仍要贯彻戴口罩等防疫措施
C.灭活的病毒制成的疫苗仍保留病毒的抗原性,但失去增殖能力
D.再次接种疫苗后,机体的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可不断分裂而增强免疫效果
22、长白山景区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有人参、长白松、草苁蓉、平贝母、松毛翠等。某科研团队开展了多个样地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的调查,其中长白松、草苁蓉、平贝母三种植物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 | 老年植株 | 成年植株 | 幼年植株 | |||
密度/(株·hm-2) | 占比/% | 密度/(株·hm-2) | 占比/% | 密度/(株·hm-2) | 占比/% | |
长白松 | 94 | 92.16 | 8 | 7.84 | 0 | 0 |
草苁蓉 | 138 | 34.24 | 125 | 31.02 | 140 | 34.74 |
平贝母 | 60 | 4.22 | 307 | 21.57 | 1056 | 74.21 |
A.与人参相比,调查长白松时选取的样方面积应该更大一些
B.可预期草苁蓉、平贝母的种群数量变化分别是稳定、增加
C.平贝母的种群数量变化会受寒流、火灾等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D.仅根据平贝母的种群密度最大并不能得出其种群数量会增加
23、血浆中的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等细胞来源于骨髓中的干细胞,干细胞形成不同类型细胞的现象称为( )
A.细胞衰老
B.细胞分化
C.细胞凋亡
D.细胞的全能性
24、Ⅱ型糖尿病是由于组织细胞膜表面的胰岛素受体数减少,而使血糖偏高,冷刺激能提高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度,对治疗Ⅱ型糖尿病有一定的作用。为验证上述结论,科研人员取两组经饥饿处理的小鼠,其中甲组进行冷处理(3℃,1h),乙组作为常温对照,再分别注射等量的胰岛素,之后缓慢注射等量的一定浓度的葡萄糖溶液,记录当小鼠体内血糖浓度维持稳定时(此时,外源溶液的注射速率等于组织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速率)葡萄糖溶液的注射速率,分别为V1和V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注射胰岛素不能治愈Ⅱ型糖尿病
B.在注射葡萄糖溶液前先注射胰岛素的目的是抑制体内其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C.若实验结果为V1<V2,则可证明上述结论正确
D.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均可能导致糖尿病的发生
25、为研究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的因素,研究小组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
(1)为了探究促进某植物茎段生长的生长素(IAA)和赤霉素(GA)最适的喷施浓度,在正式实验前可以进行预实验,其目的是____;进行实验时,每个实验组至少设置3个平行组的原因是____;某研究小组围绕生长素和赤霉素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得到如图甲所示的结果。根据图甲可以得出的结论有____。
(2)图乙为生长素对某植物根生长影响曲线。将植物水平放置,重力作用使植物根表现“向地性”,若测得其根的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为m,则根的近地侧生长素浓度范围是____。
(3)光可作为一种信息影响植物生长。当阳生植物受遮蔽时,茎伸长速度加快,株高、节间距增加,这种现象称为避阴反应。自然光被植物滤过后,其中红光(R)/远红光(FR)的值会下降。光敏色素B可感知R/FR的变化,激活生长素(IAA)、赤霉素(GA)合成相关基因的转录,促进茎秆伸长。GA可作用于D蛋白(抑制植物生长蛋白),参与植物的避阴反应。依据上述信息,完善避阴反应中相关物质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模式图。方框中选填“IAA”“GA”“D蛋白”,括号中选填“+”“-”(+表示促进,-表示抑制)
①____②____③____④____⑤____⑥____⑦____
26、Ⅰ:已知蜜蜂中的蜂王和工蜂都是二倍体(2n=32),根据下图回答:
(1)一只灰色(显性)雄蜂和一只黄色(隐性)蜂王,交配产生的后代,蜂王表现为__________色,雄蜂表现为__________色。
Ⅱ:下图是三倍体无子西瓜育种原理的流程图,请椐图回答问题。
(2)若四倍体西瓜基因型为(DDdd)则其产生的配子DD:Dd:dd=__________。
(3)若将四倍体浅绿色西瓜(gggg)和二倍体深绿色西瓜(GG)间行种植,结果发现四倍体西瓜植株上所结的种子,播种后发育成的植株中既有四倍体又有三倍体,那么,四倍体果皮______色,三倍体_____色。
27、现有A、B两个密闭透明的生态瓶,其生物组成和光照条件见下表。一段时间后,发现A瓶的生态系统较B瓶的稳定。
生态瓶编号 | 光照 | 含微生物的泥沙 | 浮游藻类 | 水草 | 浮游动物 |
A | + | + | + | + | + |
B | - | + | + | + | + |
注:“+”表示有,“-”表示无。请回答:
(1)A瓶中微生物、浮游模类、水草和浮游动物共网组成了一个____________,浮游藻类和水草的种间关系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一段时间后,B瓶中浮游藻类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浮游动物的种群密度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生态系统中分解者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植物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受植物激素或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影响。请回答下列问题:
(1)果农为了提高果树的挂果率,通过___________等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侧枝的生长,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4-D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具有与生长素类似的作用。为探究2,4-D对插条生根的影响,某研究小组将插条用浸泡法分别放在4种浓度的2,4-D溶液(实验组)和清水(对照组)中,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2,4-D浓度/(mg/L) | 0 | 8 | 12 | 16 | 20 |
枝条生根数/条 | 18.5 | 45.5 | 52.0 | 23.0 | 15.2 |
①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由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具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与植物激素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用沾蘸法处理插条,与浸泡法相比,所用浓度___________(填“较高”“较低”或“相同”),所需处理时间____________(填“较长”“较短”或“相同”)。
③从实验的结果可知,与浓度为8mg/L的结果相比,浓度为16mg/L的2,4-D溶液对插条的影响是否体现两重性?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要探究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还应进一步实验,从表中数据判断,实验时2,4-D浓度的取值应设在____________mg/L范围内。
29、(10分)下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管壁细胞生活的具体内环境是 。(填标号)
(2)②③④分别表示 、 和 ,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与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 。
(3)在一些病理条件下,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的量都可能发生变化。请举出由于病理原因引起③增多的实例 。
(4)②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 和 的含量有关。
(5)如果图中①细胞为浆细胞,则合成抗体的细胞器是 ,抗体存在于上图中的 部位(填标号)。
30、阿尔茨海默症(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与记忆形成密切相关的大脑海马区明显萎缩,有部分学者认为该病与中枢“胆碱能神经元”的大量死亡和丢失有关。某研究小组以大鼠为材料,定位损伤大鼠的脑,利用水迷宫测试观察大鼠行为的改变来探究AD的发病机制。利用水迷宫进行学习和记忆能力测验,结果如下表,分析并回答问题:
组别 | 实验处理 | 实验结果 | |
错误次数 | 完成学习所需时(s) | ||
A | 不做任何处理 | 8.76 | 112.39 |
B | 向大鼠脑的一定区域缓慢注射0.5mol/L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μL | 15.72 | 149.73 |
(1)神经系统包含两类细胞: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和传导_____,某处兴奋时膜两侧电位为______,神经元间发生的信号转换是_________。
(2)胆碱能神经元合成的乙酰胆碱从神经末梢释放,与__________上的相应受体结合后,会立即被乙酰胆碱酯酶催化水解。
(3)研究小组定位损伤大鼠的_______部位,该实验的因变量是大鼠的学习和记忆能力,具体测试生理指标是______________
(4)A组做为本实验的___________组,B组注射0.5mol/L缓冲液溶解的鹅膏蕈氨酸1uL,其作用可能是鹅膏蕈氨酸会影响胆碱能神经元___________,进而产生与胆碱能神经元死亡和丢失相似的效果,达到研究阿尔茨海默病机制的目的。B组大鼠的___________能力较差,从而为阿尔茨海默症与胆碱能神经元有关的猜测提供了实验证据。
(5)有人提出此实验不严谨,无法确定实验结果是由缓冲液还是鹅膏蕈氨酸引起的。为使实验结果更具有说服力,你认为需加设一组实验处理为 ___________的C组。
31、湿地被誉为“地球之肾”。盘锦红海滩是我国最大的芦苇滨海湿地,生活着丹顶鹤、黑嘴鸥等多种鸟类。下图是表示红海滩湿地能量流动的简图,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请回答相关问题:
(1)红海滩湿地由浅水区向陆地方向依次生长着芦苇、蒲笋、碱蓬等植物,这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_结构。调查湿地中芦苇的种群密度常用____________法。
(2)请据图写出食物链:____________。图中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填字母)在碳循环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
(3)芦苇是我国造纸的主要原料。如果在生长期用一定浓度的__________溶液处理,芦苇的纤维长度增加,品质提高。红海滩湿地具有调蓄洪水、净化水质、调节气候等功能,这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价值。为保护湿地资源,建立了红海滩风景区,这是属于____________保护。
32、下图中亲本植株的基因型为 Tt(体细胞染色体数为 2n),A、B、C、D 表示以亲本植株为材料进行的四种人工繁殖过程,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四种人工繁殖过程都用到的植物细胞工程技术是_____技术。图中不同的方法都能获得子代植株,其根本原因是_____。
(2)经过 B 过程获得的子代植株的基因型为_____,子代再连续自交 2 代后,TT 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
(3)图中①需经过的生理过程是_____。
(4)植物细胞获得具有活力的原生质体需要用_____处理,②过程表示将该植物的两个原生质体进行融合,融合前需用化学试剂_____进行诱导;图中 A、B、C、D 过程都能得到一种高度液泡化的薄壁细胞组成的结构——_____,某同学取 A 过程的薄壁细胞制成临时装片进行观察,可观察到中期细胞中染色体组数为_____ 组。
(5)通过D 过程获得子代植株用到的工程技术手段是_____技术,科学家已经利用该技术培育出了白菜—甘蓝和胡萝卜—羊角芹等,这说明该技术具有的优点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