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是我国传统的四大家鱼。最晚在明代,我国劳动人民就已经将四大家鱼混养以提高经济效益。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四大家鱼在空间结构上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B.四大家鱼在池塘中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是食性的不同
C.四大家鱼混养原理是它们在池塘中占据的生态位完全不同
D.生态位的分化提高了生物利用环境资源的能力
2、当你宅在家里吃完一大包咸味薯片,在未及时饮水的情况下,机体最可能出现的反应是( )
A.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B.释放抗利尿激素减少
C.下丘脑产生渴觉
D.肾上腺皮质分泌无变化
3、下列关于动物激素在生产实践中运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合理运用催情激素能够提高鱼类的受精率
B.利用昆虫性外激素能防治害虫
C.用蜕皮激素类似物处理家蚕能增加产丝量
D.阉割家畜利于育肥
4、埋在土壤中的种子萌发时,幼苗下胚轴的顶端会形成“顶端弯钩”结构,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下胚轴顶部两侧的细胞中生长素的不对称分布,如图所示为形成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m、n两侧的生长素浓度相差越大,下胚轴的倾斜角α越大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导致其分布不均匀进而产生“顶端弯钩”
C.“顶端弯钩”的形成减小了子叶在出土过程中的机械伤害
D.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嫩芽中的生长素仅来源于芽的顶端
5、下列关于免疫的叙述,错误的是( )
A.浆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
B.特异性免疫能针对某特定的抗原起作用
C.特异性免疫是人体抵御抗原入侵的第三道防线
D.过敏反应也有缓慢发生类型的
6、如图为某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曲线图作为数学模型的一种形式可直观反映种群的增长趋势
B.种内竞争对种群数量的调节作用导致种群增长速率保持不变
C.野生资源种群数量维持在 B点左右,可获得最大持续利用量
D.其他条件不变,增加 A 点种群数量不会导致环境容纳量改变
7、如图甲所示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图乙为突触结构,在a、d两点连接一个灵敏电表,ab=b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刺激图甲中②处,可以测到电位变化的有⑤⑥
B.神经纤维膜内局部电流的流动方向与兴奋传导方向一致
C.分别刺激图乙中b、c点,灵敏电表指针各偏转1、2次
D.若抑制该图中细胞的细胞呼吸,不影响神经冲动在反射弧中的传导
8、如图为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所看到的图像,在装片中实际是P,图2中的d移到视野中央,应向左下角移动
B.图4图像再放大4倍则只能看到2个完整细胞
C.图3看到的图像中细胞质实际流动方向也是逆时针
D.从低倍镜转到高倍镜时,提升镜筒并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高倍镜到位
9、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链状九肽激素,在女性分娩时有助于生产,还能缓解人们的社交压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催产素对靶器官和靶细胞发挥调节作用后会被灭活
B.催产素不是女性特有的一种激素,含有8个肽键
C.自闭症儿童的垂体释放的催产素的量可能很少
D.下丘脑中的细胞仅能够分泌激素,不能传导兴奋
10、“无田甫田,维莠骄骄”意为大田宽广不可耕,野草高高长势旺。下列与此体现出的群落演替类型相同的是( )
A.“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C.“维鹊有巢,维鸠居之”
D.“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下列对人体内环境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内环境由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组成
B.组织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蛋白质
C.细胞直接与血浆、组织液、淋巴进行物质交换
D.人体内的蛋白质、核酸等主要分布在内环境中
12、一氧化氮(NO)可参与神经调节。突触前膜释放的谷氨酸(Glu)与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促进Na+和Ca2+内流,突触后神经元Ca2+浓度升高会促进NO合成,NO进入突触前神经元引起Glu持续释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O进出图中膜结构的方式相同
B.Glu持续释放是正反馈调节的结果
C.Glu通过改变受体的构象发挥作用
D.图示信息传递过程不需要消耗ATP
13、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草场中灰仓鼠的数量时,一夜间捕获了60只灰仓鼠,将捕获的灰仓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过一段时间,在同一地点捕获了60只灰仓鼠,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5只,则该草场中灰仓鼠的种群数量大约为( )
A.120只
B.240只
C.135只
D.300只
14、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又称Graves病,是甲亢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其发病机理如下图所示,研究发现131I能够减轻Graves病症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Graves病是机体免疫系统过度反应导致的
B.患者血液中b激素的含量显著高于正常水平
C.d抗体与b激素受体结合后,能起到与b激素相似的作用
D.131I能减轻Graves病症状可能与131I破坏甲状腺细胞有关
15、脱落酸(ABA)在植物抗冷胁迫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研究人员探究了ABA对不同品系番茄幼苗叶片抗冷胁迫的影响,实验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本实验的自变量是脱落酸浓度,因变量是相对电导率
B.脱落酸参与植物细胞氧化分解增加产热,从而提高抗寒能力
C.根据实验结果可以得出ABA的作用是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
D.ABA对番茄幼苗叶片的抗冷胁迫有促进作用,710品系较704更敏感
16、某同学做过如下的实验:①②③④⑤⑥为六个空白琼脂块,经过一段时间后,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实验结论等相关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
A.①含生长素比②多,③含生长素比④多,⑤⑥不含生长素
B.该实验可证明生长素有极性运输的现象,并且该现象和单侧光照无关
C.若将①和②分别放置于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则放置①的胚芽鞘弯曲角度更大
D.若将①和②分别放置于去除尖端的胚芽鞘一侧,二者弯曲角度不同可以证明在单侧光的照射下生长素发生了横向运输
17、钠钾泵是细胞膜上一种载体蛋白,它能够催化ATP分子水解,将3个Na+泵到细胞外,同时将2个K+泵入细胞内。钠钾泵对离子的转运依赖于磷酸化和去磷酸化的过程。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Na+和K+的跨膜运输都是通过钠钾泵实现的
B.钠钾泵能降低ATP水解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C.钠钾泵磷酸化过程需要ATP分子提供磷酸基团
D.加入呼吸抑制剂会影响细胞膜内外Na+和K+的分布
18、黑嘴鸥是迁徙鸟类,为全球性濒危野生动物,因其种群数量极为稀少且行动迅捷隐秘,生态学家对其生活习性及繁殖习惯知之甚少。研究者在本年度洞庭湖湿地公园观鸟节中,对黑嘴鸥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黑嘴鸥种群数量为42只,其中雄鸟6只,并在其粪便中发现了螃蟹和虾等甲壳类动物残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标记重捕法是该湿地公园内黑嘴鸥种群数量统计的最佳方法
B.由上述调查数据可判定未来一段时间该黑嘴鸥种群出生率会下降
C.为更好地保护黑嘴鸥,应当将黑嘴鸥迁入人工繁育基地进行繁殖
D.螃蟹和虾等甲壳类动物属于影响黑嘴鸥种群数量的密度制约因素
19、科学家测定了温度对某植物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温度可通过影响酶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B.该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不同
C.为提高产量,应将其种植在温度为T5的条件下
D.培植相同时间,T3比T6条件下有机物的积累量更大
20、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年份 | AA(%) | Aa(%) | aa(%) |
1 | 30 | 40 | 30 |
2 | 25 | 50 | 25 |
A.该种群的生物没有发生进化
B.该种群的生活环境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C.自然选择直接作用于该种群的基因型
D.若该种群在第2、3年连续自交,则A的基因频率会增加
21、生活在低海拔地区的健康人到高海拔地区旅游时,容易出现血浆中乳酸浓度升高、肺水肿、脑水肿等症状,补救措施是针对性输液、吸氧和强心治疗。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浆中乳酸主要与缓冲物质中的Na2CO3反应
B.高浓度葡萄糖溶液可减轻脑水肿的原因是葡萄糖提供的能量增加
C.出现肺水肿的原因可能是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含量增多
D.引起内环境稳态失调的原因只有外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
22、植物激素和环境因素都可以作为信号,参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这一生物学原理在农业、园艺等生产活动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环境因素常通过激素来实现对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
B.使同种植物的扦插枝条产生相同生根效果的2,4-D浓度不一定相同
C.主要分布在植物分生组织的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远红光,用于光合作用
D.在促进细胞分裂时,生长素主要促进细胞核分裂,细胞分裂素主要促进细胞质分裂
23、手被针刺会快速缩回,但在采血时不缩手,下图是缩手反射的示意图。以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缩手时,兴奋在②上的传导是单向的
B.调控上述两个过程的神经中枢只位于③
C.兴奋传至④处时,该处膜外为正电位
D.④通过电信号直接作用于⑤中的肌细胞
24、河流在入海口淤积形成三角洲的过程中,会出现3种植物群落类型:①草甸植物群落(生长在陆地环境中),②以赤碱蓬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海水环境中),③以芦苇为主的植物群落(生长在淡水环境中)。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该三角洲上的植物群落演替的顺序是②③①
B.群落演替是由初生演替和次生演替交替进行的过程
C.三角洲的群落演替过程中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
D.在群落演替过程中某植物的生态位可能发生改变
25、下图表示小球藻部分代谢过程示意图,其中A- E代表生理过程,①-④代表物质。
请回答:
(1)①、②、③、④代表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过程发生的场所是__________,NADPH的作用是__________。
(3)ATP的合成不仅发生在A过程,还可以发生在__________过程(填字母)。
(4)用H2180配置的培养液培养小球藻,较长时间后葡萄糖中能否检测出180?_____,理由是________。
26、综合大熊猫化石及现存种类生活习性和生活环境等多方面的研究,传统的观点认为大熊猫的濒危是进化历程的必然。最新群体遗传学的研究表明,现存大熊猫并未走到进化历史的尽头,仍然具有进化潜力。请依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观点和内容及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大熊猫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
(2)在对某一种群进行调查时,发现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15% 和 75%(各种基因型个体生存能力相同),第二年对同一种群进行的调查中,发现基因型为 DD 和 dd 的个体所占的比例分别为 5%和 65%,在这一年中,该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3)依据现代进化理论,_____是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决定进化的方向。
(4)熊猫和其猎物因捕食关系在进化上密切相关,共同进化。共同进化是指___________之间、____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7、下图表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其中尿道内、外括约肌都是一种环形肌肉,逼尿肌分布于膀胱壁。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当膀胱充盈后,人会产生尿意,请用箭头和图中必要文字、字母表示产生尿意的神经传导途径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神经冲动传导过程中,c神经纤维膜内形成向___________流动的电流。
(2)当尿液进入尿道后,尿道感受器兴奋,兴奋传入初级排尿中枢,进一步加强排尿中枢的活动,这是一种___________(选填“正反馈”或“负反馈”)调节,这种调节的意义在于___________。
(3)幼儿在熟睡时不自主地排尿,最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人在车祸中下丘脑受到暂时性损伤,出现多尿症状。请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果蝇长翅(A)对短翅(a)为显性,卷翅(B)对直翅(b)为显性。已知B和b这对等位基因位于第2号常染色体上,且BB纯合子具有胚胎致死效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为探究等位基因A和a位于常染色体、X染色体还是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现选择一对纯合果蝇进行杂交实验。若子代中雌果蝇均为长翅,雄果蝇均为短翅,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_____________;若子代中_________,则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或X与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上。由此推断两亲本果蝇的表现型为____________。
(2)现已知A和a位于常染色体,可选择基因型为AaBb的雌果蝇与基因型为_____的雄果蝇交配,若子代的表现型及比例为长卷翅∶长直翅∶短卷翅∶短直翅=____,则A和a这对等位基因不在第2号常染色体上。
29、我国古书早有“旱极而蝗”的记载。有着“牧草王国”之称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草原。由于过度放牧及高温干旱等异常气候,自2016年入夏以来,呼伦贝尔大草原多地蝗虫数量呈爆发式增长,蝗虫密集区域最高达到62只·m-2.受灾区域牧草被啃食得非常严重。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资料所给的信息,请你推测2016年夏季呼伦贝尔大草原多地爆发蝗灾的非生物因素有 ________(答出1点)。这些非生物因素以及地震、火灾等自然灾害是影响种群数量的____________(填“密度制约因素”或“非密度制约因素”)。
(2)研究发现,蝗虫喜欢在坚实的土地上产卵,且在坚实土壤中卵的孵化率较高。若在蝗虫繁殖期人为疏松土壤,可影响蝗虫的___________(填种群的数量特征),从而降低其种群密度。
(3)蝗虫的数量变化与其食物来源密切相关,蝗虫喜食禾本科植物(包括小麦、玉米等),不喜食大豆、油菜等。科研人员对蝗虫感受气味信息的部位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处理及结果如图所示:
图中①处可选择___________提取物。该实验结果说明_______________。
30、植物叶肉细胞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培养的主要过程可用下图所示图解简单表示:
(1)培育胚状体利用了_____________这一项生物技术,培养基中除了含有一定的营养外,还必须含有___________等植物激素,还需要对培养基进行严格的灭菌。
(2)愈伤组织再分化形成的胚状体继续培养,则可培育出完整的植株,这体现了_________。
(3)从叶片的叶肉细胞到获得胚状体的过程中,需要经过________。①无丝分裂②有丝分裂③减数分裂④原代培养⑤传代培养⑥植物体细胞杂交⑦细胞融合⑧脱分化⑨再分化
A.①④⑤⑦⑧ B.②④⑤⑥⑧⑨ C.②⑧⑨ D.③⑥⑧⑨
(4)从图解可知,需要在培养基中加入激素调整细胞分裂分化的是________(用字母a~e回答)阶段,若为了获得三七的细胞产物,则只需培养到__________________。若为了获得三七的人工种子,则需要培养到_________________。
31、遗传病是指遗传物质发生改变或者由致病基因所控制的疾病,回答下列问题:
(1)遗传病类型包括单基因遗传病、_________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2)单基因遗传病可能由显性致病基因引起,比如_______(“白化病”或“软骨发育不全”或“青少年型糖尿病”)等。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遗传特点有________
A.女性患者多于男性患者 B.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
C.隔代遗传 D.代代遗传
(3)一对色觉和染色体均正常的夫妇,生育了一个性染色体为XXY的红绿色肓男孩,不考虑基因突变,该男孩的诞生,源于其________(填“母亲”或“父亲”)在产生配子的过程中减数___________(填“第一”或“第二”)次分裂性染色体异常分配所致。
(4)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正常女性中携带致病基因的个体占1/100,某男性的父母亲均正常,但有一个患该遗传病的妹妹,那么,该男性与一个正常女性婚配,生育一个患该遗传病女孩的概率为_________。
32、如图表示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①~③表示不同激素,A表示某种腺体。请分析回答:
(1)图中代表甲状腺激素的是___________ (填序号),图示中的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属于___________(填“体液”或“神经”)调节。
(2)人突然进入寒冷环境后,③的分泌量将___________,从而___________ (填“提高”或“降低”)组织细胞代谢的速率,增加产热。
(3)③的分泌量达到一定值后,会___________ (填“促进”或“抑制”)①和②的分泌,进而使③的分泌量减少,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__________。
(4)图中腺体A表示___________,其分泌的②是___________(激素),此外,A还能分泌___________ (激素),促进人体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