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1年9月24日,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研究成果“无细胞化学酶系统催化CO2合成淀粉”相关论文在国际学术期刊《Nature》上发表,C3H6O3是合成过程中的一种中间产物。下列有关C3H6O3的说法错误的是
A.C3H6O3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0
B.C3H6O3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
C.一个C3H6O3分子中含有12个原子
D.C3H6O3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2、分类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干冰
B.氢氧化钾
C.液氧
D.赤铁
3、对下列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 实 | 解 释 |
A | 墙内开花墙外香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
B | 固体酒精和液体酒精都可做燃料 | 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
C |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
D | 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mL | 分子间有间隔 |
A.A
B.B
C.C
D.D
4、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火焰,生成大量五氧化二磷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粉末:红色固体变为银白色,澄清石灰水产生白色浑浊
D.加热通入足量二氧化碳后的石蕊溶液:溶液由红色变为紫色
5、铼及其合金被应用于神舟系列飞船发动机上。下图是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铼元素的符号为Re
B.铼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铼原子中的中子数为75
D.铼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6、关于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做溶质
B.硝酸铵溶于水的过程中溶液温度下降
C.75%的酒精中乙醇和水的质量比为3:1
D.在25℃时硝酸钾溶液蒸发5克水析出a克晶体,再蒸发5克水又析出b克晶体,则a与b的质量不一定相等
7、用如图装置验证可燃物燃烧需要与空气(氧气)接触,实验中观察到①中白磷燃烧,②中白磷不燃烧,则X、Y分别是
选项 | X | Y |
A | 80℃热水 | 空气 |
B | 80℃热水 | 二氧化碳 |
C | 20℃冷水 | 空气 |
D | 20℃冷水 | 二氧化碳 |
A.A
B.B
C.C
D.D
8、下列关于实验误差分析错误的是
A.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所得结论小于,可能是装置漏气
B.电解水实验中,测得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可能是因为氢气在水中溶解能力比氧气弱
C.用托盘天平称量的固体质量比实际值偏大,可能是因为砝码生锈导致
D.用量筒量取40mL水时,所取水的体积偏大,可能是因为俯视读数导致
9、下列知识归纳正确的一组是
A.组成与性质 | B.化学与生活 |
CO2与CO组成的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 植物油加入水中,振荡后能形成溶液 |
C.物质与变化 | D.化学与环保 |
煤的干馏、石油分馏都属于化学变化 | CO2增多会造成温室效应,CO有毒会污染空气 |
A.A
B.B
C.C
D.D
10、小明学习完化合价和化学式后,正确求出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
A.
B.
C.
D.0
11、能在pH=1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A.Na+、K+、、OH-
B.Cu2+、Ca2+、Cl-、
C.Ba2+、Na+、、
D.Mg2+、Na+、、Cl-
12、价类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如图是硫及其化合物的价类二维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C物质中硫、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
B.D的化学式为H2S
C.B物质大量排放能形成酸雨
D.硫属于非金属元素
13、科学家在制备碳纳米管时得到了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副产品,该副产品外观类似泡沫、质地轻盈,被称为碳纳米泡沫,它的发现极大地推动了碳素材料的研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碳纳米泡沫和碳纳米管属于不同种物质
B.碳纳米泡沫是一种单质
C.碳纳米泡沫不具有可燃性
D.碳纳米泡沫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还原氧化铜
1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用活性炭吸附冰箱的异味
B.用干冰制造舞台效果
C.煤的焦化得到焦炭
D.石油分馏出汽油、柴油产品
15、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HCl和H2SO4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打开试剂瓶的瓶塞,放在空气中观察,可以鉴别浓盐酸和浓硫酸
B.实验室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
C.盐酸、硫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D.浓盐酸、浓硫酸敞口放置一段时间后,溶质质量分数均会变小
16、某气体由H2、N2、CO、CO2中的若干种组成,为了探究其成分,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两份完全相同的该气体样品分别进行实验:实验I将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炭粉:实验II将气体通过足量灼热的氧化铜。两实验均充分反应后冷却至室温,测得气体分子个数的变化如下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该气体一定含有H2、CO2,可能含有N2、CO
B.若m=2n,则该气体一定只含有H2、CO2
C.若m=3n,则该气体只可能含有H2、CO2、N2或H2、CO2、CO
D.实验I、II中参加反应的炭粉和氧化铜的质量比≤3:20
17、202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成果之一是对一氧化碳催化过程的研究,该研究催生了汽车尾气净化的装置。下图表示的是汽车尾气中的某些气体在催化剂P/Al2O3/Ba的表面进行的反应,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上图示物质中有三种氧化物
B.反应前后催化剂Pt/Al2O3/Ba的质量和物理性质均不变
C.反应前后分子个数减少,原子个数不变
D.参加反应的CO与生成的N2的质量比为2:1
18、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海水
B.氦气
C.石油
D.天然气
19、连花清瘟胶囊源自传统中医名方,可用于治疗流感,其有效成分之一是没食子酸(化学式为C7H6O5)。下列有关没食子酸的说法,正确的是
A.含有 3个 H2分子
B.属于氧化物
C.完全燃烧生成 CO2和 H2O
D.由7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和5个氧原子构成
20、如图是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和数目不变
B.该反应不属于氧化反应
C.甲物质是由碳原子和氢原子构成的
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5
21、分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液氧
B.高锰酸钾
C.石灰水
D.硬铝
22、下列燃料中,不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A.煤
B.石油
C.木炭
D.天然气
23、2022年2月北京冬奥会上,火炬“飞扬“展示了北京冬奥会理念和我国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北京冬奥会的愿景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其燃料为液氢。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火炬燃烧时,化学能转化为光能和热能
B.在强风和寒冷的环境下火炬仍可以燃烧,说明火炬燃烧不受燃烧条件的影响
C.“飞扬”火炬采用的燃料液氢属于单质
D.火炬“飞扬”的创新设计和使用,实现了冬奥会历史上火炬的“零碳排放”
24、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使用催化剂可以增加生成物的产量
B.硫酸铜溶液对过氧化氢分解具有催化作用
C.不使用催化剂就不能发生化学反应
D.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一定加快
25、用酒精湿巾擦拭双手时,能闻到特殊气味的主要原因是
A.分子在不断运动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的质量很小
D.分子由原子构成
26、下列图示是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不正确的是
A.
B.
C.
D.
27、用下图装置研究分子的性质。
(1)挤出浓氨水,A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说明分子的性质是_______。
(2)本实验还说明了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_______(填“快”或“慢”)。
28、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1)红磷_____; (2)水______;(3)过氧化氢________;(4)氮气______;(5)高锰酸钾_________;
29、某物质在纯氧中完全燃烧,生成物只有水和二氧化碳,据此可推断该物质中一定含有 ________元素.
30、如图为加热液体的操作,请回答: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
(2)加热时,仪器②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___________;要用酒精灯火焰的外焰加热,是因为___________。
(3)加热时,发现试管破裂,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写1种)。
31、在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质子、中子、电子等粒子中,找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粒子,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构成物质的粒子有______;
(2)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氧________;
(3)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
(4)带电荷的粒子是_______;
(5)不显电性的粒子有________;
(6)质量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
32、已知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且三种物质中均含有相同的某种元素。它们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
(1)若乙、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气体,且丙是有毒气体,则甲可能是 ______填化学式
,写出乙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
(2)若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液体,则甲是 ______填化学式
,甲转化成丙的化学方程式是 ______。
33、下图甲是氟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图乙是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氟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2)A、B、C、D 四种粒子中最稳定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
(3)A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4)写出由B、C两种微粒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
34、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物质的组成及构成关系如图1所示,图中①表示的是______(填“分子”或“原子”)。
(2)电解水的实验说明水是由_______组成的。
(3)如图2是氧、硫、氯三种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
①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是_______。
②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③钠元素与氧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__。
35、如图为甲、乙、丙三种不含结晶水的固体物质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
(1)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
(2)t2℃时,将25g甲固体放入30g水中,充分搅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______%。
(3)t3℃时,将三种物质各mg分别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后,只有一种能形成饱和溶液,则m的取值范围是______。
(4)将t1℃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物质是______。
36、实验室用锌粒与10mL30%盐酸反应制取H2.反应速率v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A→B速率加快的原因是_______,B→C速率减慢的原因是_______。
37、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模拟炼铁反应。
(1)实验过程中硬质玻璃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石灰水的作用是________。
(2)NaOH溶液参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38、如图为初中化学实验室常见的仪器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①:_____,②: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_____;实验室常用浓硫酸干燥气体,为了收集干燥的氧气,气体装置通过E装置时从_____(填字母序号)端通入。
(3)实验室还常用B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采用仪器②的优点是_____。
(4)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则应选择_____(填字母序号)进行收集。若挤压F中充满氨气的具支试管上方的滴管,可以观察到U形管中的现象是_____。
39、勇往直前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二氧化碳是否与水发生反应。他们用塑料矿泉水瓶收集了若干瓶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并准备了一些用石蕊溶液染成的紫色小花进行如下实验
【探究实验】
实验1: 塑料瓶变瘪 实验2: 小花变红 实验3: 红色小花变____色
(1)请你预测实验3 的实验现象。
[分析讨论]
(2)小冰同学观察到实验1中塑料瓶变瘪的现象,分析原因是瓶中的二氧化碳减少了,从而证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请你评价他的结论:____________。
(3)小城同学认为即使做了实验2,还是不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她的理由是:没有验证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是否能使石蕊变红。
[实验结论]
(4) 同学们补充实验后,通过现象对比分析得出结论,使石蕊变红的原因是____________,达到了本次实验的目的。
(5) 实验3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延伸】要证明没有明显实验现象的化学反应发生了,可以借助类似石蕊这样的物质,来证明有新物质产生,从而证明反应发生了。
40、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__,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_,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