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淮南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二生物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4题,共 120分)
  • 1、“渐冻症”(ALS)是一种传出神经元疾病。发病机理是突触间隙谷氨酸过多,持续作用引起Na+过度内流,导致患者的传出神经细胞受损,肌肉因失去神经支配而逐渐萎缩,四肢像被冻住一样,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谷氨酸作为神经递质,由突触前膜释放,发挥作用后可被突触前膜回收

    B.突触后膜上NMDA作用是识别谷氨酸并作为载体蛋白运输Na+

    C.传出神经细胞受损可能是由于谷氨酸引起Na+过度内流,导致神经细胞渗透压升高,吸水破裂

    D.对患者进行治疗时,可通过抑制突触前神经元的Ca2+内流来缓解症状

  • 2、随着人类星际旅行计划的推进,如何降低乘员代谢率以减少飞船负载是关键问题之一,动物的冬眠为人类低代谢的研究提供了重要参考。图1显示某储脂类哺乳动物的整个冬眠过程包含多个冬眠阵。每个冬眠阵由入眠、深冬眠、激醒和阵间觉醒四个阶段组成,其体温和代谢率变化如图2。低温不能诱发非冬眠动物冬眠,但利用某种物质可诱导出猕猴等动物的低代谢状态,其机制是激活了下丘脑的特定神经元。下列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A.入眠阶段该动物体温渐降,代谢率发生变化,下丘脑是调控体温和代谢率的中枢

    B.激醒过程中,脊髓发出的交感神经兴奋,使机体的产热增加散热减少,体温迅速回升

    C.该动物冬眠季节不进食、不饮水,该动物维持低代谢率消耗的水主要来自脂肪的氧化分解

    D.研究人体低代谢调节机制的关键是要找到降低新陈代谢相关的神经元和激活该神经元的物质

  • 3、下列与神经系统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中枢神经系统由大脑和脊髓组成

    B.自主神经系统中既有传入神经又有传出神经

    C.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对同一器官的作用都是相反的

    D.即使反射弧的结构完整,给予适当刺激,也可能不出现反射

  • 4、下列植物激素及其生理作用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A.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B.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C.脱落酸:促进气孔开放

    D.油菜素内酯:促进种子萌发

  • 5、宁夏固原市原州区冷凉蔬菜基地已成为地方的支柱产业之一,解决了部分农民就业问题。研究工作者欲通过实验探究生长素类调节剂2,4—D促进圣女果枝条扦插生根的最适浓度,以提高圣女果的成活率,帮助农民增产增收。下列有关该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研究表明,2,4—D的使用浓度与圣女果的成活率成正比

    B.使用较高浓度2,4—D处理插条时,用浸泡法

    C.如果2,4—D使用不当,会抑制根的生长,甚至会造成插条死亡

    D.2,4—D的浓度、插条生根的长度或数量都属于自变量

  • 6、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多沿用至今。下列农业记载中主要与生长素有关的是(  )

    序号

    记载内容

    据《格物粗谈》记载:“红柿摘下未熟,每篮用木瓜两三枚放入,得气即发,并无涩味。”

    据《种艺必用》记载:“凡嫁接矮果及花,用好黄泥晒干,筛过,以小便浸之。又晒干,筛过,再浸之。又晒又浸,凡十余次。以泥封树枝……则根生。”

    据《齐民要术》记载:“肥田之法,种绿豆最佳,小豆、芝麻次之。”

    据《农桑辑要》记载:“适时打顶去心,可促棉株开花结实。”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 7、在F黄色圆粒豌豆(YyRr)自交产生的F中,与F1基因型完全相同的个体占(       

    A.1/4

    B.1/16

    C.1/9

    D.2/3

  • 8、东亚飞蝗是一种农业害虫,因其聚集、迁飞、暴食等习性给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少量蝗虫聚集后能释放信息素4VA,促使更多的蝗虫聚集,从而产生更多的信息素4VA。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蝗虫依赖行为信息进行聚集和迁飞

    B.信息素4VA的释放调节是正反馈机制

    C.该实例的信息传递主要调节种间关系

    D.施用信息素4VA 诱捕蝗虫属于化学防治

  • 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诗中没有直接涉及的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是(       

    A.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 10、打喷嚏是一种重要的呼吸反射,感受器存在于鼻黏膜,传入神经是三叉神经,反射中枢主要是脑干中的呼吸中枢。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打喷嚏与机体呼吸、心脏跳动一样受脑干的调控,主观意识控制力较差

    B.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与受体的识别实现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C.三叉神经末梢及其支配的相关肌肉共同构成了喷嚏反射的效应器

    D.喷嚏反射属于条件反射,能提高机体应对复杂环境变化的能力

  • 11、青鱼、草鱼、鲢鱼和鳙鱼被称为我国“四大家鱼”,青鱼和草鱼多以池底水草、螺蛳为食,鲢鱼以浮游植物为食,鳙鱼常以浮游动物为食。早在宋代,我国就采用了“四大家鱼”混养技术。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鱼塘内所有的四大家鱼和其他植物共同构成生物群落

    B.四大家鱼分布在不同水层提高了池塘中资源和空间的利用率

    C.混合放养时四大家鱼“和平共存”,说明它们是互利共生关系

    D.四大家鱼的生态位存在差异,彼此间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 12、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山西向武汉捐赠了古法发酵的陈醋50吨。下列关于发酵和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A.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将原料转化成人类所需要的产物

    B.发酵产物都是微生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

    C.传统发酵一般是利用天然存在的菌种进行发酵

    D.传统发酵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

  • 13、燕鸥是南方某湿地生态系统的一种主要以水生植食动物为食的肉食动物,银鸥为当地以肉食动物为食的顶级肉食动物,该600hm²湿地中燕鸥的K值为3600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湿地中所有的燕鸥和银鸥共同构成了一个种群

    B.直接决定燕鸥的种群密度的因素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

    C.当燕鸥的种群密度为3 只/hm²时,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燕鸥种群数量变化主要受水生植食动物数量变化的影响

  • 14、垂体是人体内的一种重要腺体,该腺体可向内环境释放多种激素,如生长激素、内啡肽(EP)等。研究发现,一定强度的运动、吃辣、开怀大笑等能促进垂体分泌EP,该激素可使人产生乐观情绪。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抽取血样检测人体中的 EP水平

    B.EP   可以为细胞提供能量,从而帮助抑郁症患者缓解痛苦

    C.运动可促进体内 EP含量增多,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学习压力

    D.幼年时,生长激素分泌量不足,会患侏儒症

  • 15、下列关于神经胶质细胞和神经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其数量是神经元数量的10~50倍

    B.神经胶质细胞参与构成神经纤维表面的髓鞘,用来接受信息并将信息传导至细胞体

    C.神经细胞兴奋时,Na+内流后神经细胞外的Na+含量仍多于细胞内

    D.神经细胞兴奋传导方向与膜内局部电流方向一致

  • 16、下图为某种物质跨膜运输示意图,它代表的运输方式是

    A.自由扩散

    B.协助扩散

    C.渗透作用

    D.主动运输

  • 17、如图为抗利尿激素调节肾小管上皮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变化示意图,图中A、B、C代表不同的结构或物质,a、b代表含水通道蛋白囊泡的不同转运过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如果水通道蛋白合成受阻,B的渗透压将会升高

    B.正常人饮用1000ml清水半小时后,a过程增强,尿量增加

    C.下丘脑合成、分泌的抗利尿激素,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C结合,促进a过程

    D.肾小管上皮细胞之间通过结构A紧密连接而封闭了细胞间隙,能防止B与原尿混合

  • 18、艾弗里和他的同事将加热致死的S型细菌破碎后,设法去除绝大部分糖类、蛋白质和脂质,制成细胞提取物进行实验,最终证明DNA是肺炎链球菌的遗传物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将细胞提取物加入有R型活细菌的培养基中,结果既有S型又有R型活细菌

    B.向细胞提取物中加入蛋白酶进行处理,采用了自变量控制中的“ 加法原理”

    C.用RNA酶或酯酶处理后,细胞提取液仍然具有将R型转化为S型的活性

    D.由该实验可知,DNA具有完整的结构是其发挥转化作用的基础

  • 19、图表示人体的内环境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能发生在丙中

    B.肝细胞所需的养分主要从甲中吸收

    C.乙的组成成分中蛋白质含量比丙的少

    D.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乙与丙

  • 20、下列关于种群数量特征及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错误的是(       

    A.生物种群都具有年龄结构和性别比例等种群数量特征

    B.年龄结构为增长型的种群,其种群数量不一定会增加

    C.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记物脱落会使调查结果偏大

    D.采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时,选取样方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 21、.下列现象中哪些是由于对植物激素的敏感程度不同造成的(  )

    ①胚芽鞘背光侧比向光侧生长快 ②水平放置的幼苗根向地生长,茎背地生长 

    ③顶芽比侧芽生长快 ④施用2,4-D清除田间杂草

    A.①④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 22、关于弃耕农田和裸岩上的演替,说法正确的是(       

    A.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初生演替

    B.裸岩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C.弃耕农田上的演替为次生演替

    D.这两种演替过程完全相同

  • 23、多巴胺是一种兴奋性神经递质,在脑内能传递愉悦感。可卡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中多巴胺的作用,使人愉悦感持续时间延长,吸食者会形成瘾癖,相关过程如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卡因阻断多巴胺的回收,使突触间隙中的多巴胺含量增加

    B.吸食可卡因后,多巴胺持续抑制突触后膜,使人产生愉悦感

    C.吸食可卡因会导致突触后膜上的多巴胺受体减少,产生毒瘾

    D.可卡因既是一种兴奋剂,也是一种毒品,坚决不能吸食

  • 24、图1如图甲是某种农业害虫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单位时间内种群数量的改变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图2为另一个种群中,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不考虑迁入、迁出的影响)。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由图1可知此农业害虫迁入这个新环境后是以“S”型曲线增长

    B.图1中为有效防治此农业害虫,应在种群增长速率为t2之前及时控制种群密度

    C.图2中d~e时期种群呈“J”形增长

    D.图1中t1~t2时期与图2中b~d时期种群年龄结构都是增长型

二、非选择题 (共8题,共 40分)
  • 25、甲、乙两图分别是某种动物某一器官中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和细胞分裂的不同时期与每条染色体DNA含量变化的关系,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与图乙中DE段一致的细胞有________

    (2)此动物为____________性动物,判断的依据是图甲中__________(填标号),该动物能同时出现上述细胞的器官是__________

    (3)若图乙表示减数分裂示意图,则DE段的时期含有__________对同源染色体,__________条染色单体。

    (4)图甲中属于初级精母细胞的是__________;图甲中属于有丝分裂的是__________

     

  • 26、如图表示生态系统部分物质的循环,A、B、C、D构成群落,a﹣i表示物质循环的过程,请据图回答:

    (1)若此图为碳循环过程,则a过程是     ,碳在生物群落内传递特点是   (填单向或双向),D通过   作用将碳以CO2释放到无机环境中.

    (2)由B到D的能量通常由     构成.

    (3)图中的食物链上的相邻物种之间存在着“食”与“被食”的关系,相邻物种的某些个体行为与种群特征为对方提供了大量的有用信息,这说明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是  

    (4)若第二营养级的生物具有食用和药用价值,则说明生物多样性具有   价值.

    (5)若进行上述物质循环的自然生态系统被开发成为农田生态系统,则其群落的演替方式是   ;若农作物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为mkJ,那么图中最高营养级所获得的能量至少为   kJ.

     

  • 27、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因之一是因为含有光合色素,某生物兴趣小组尝试用菠菜叶提取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下图甲、乙是两种分离色素的装置,图丙为图乙装置的实验结果。

    (1)将菠菜叶剪碎后放入研钵,然后加无水乙醇、________、CaCO后迅速研磨。CaCO的作用是________

    (2)图甲中滤液细线不能触及层析液的原因是________

    (3)乙装置是在甲的基础上进行的改进,滤液应滴在________(填“a”或“b”)处,图丙中最大的圆圈①的颜色是____

  • 28、请分析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的系谱图(假设该遗传病受基因A、a控制,图中■患甲病男生,□正常男性,●患甲病女性,○正常女性),回答有关问题:

    (1)从系谱图中可得出,该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写出IV15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

    (3)假设某地区人群中每100人当中有一个该遗传病患者,若III12与该地一个表现正常的女子结婚,则他们生育一患该遗传病孩子的概率为__________________

    (4)如果IV15血型是A型与一个患有该病的B型血的男性结婚,他们生育了一个O型血的儿子,再生一个与妻子血型相同且正常的女儿的概率______________

    (5)测定该遗传病的有关基因,发现正常人与患者的相应部分碱基序列如下:

    正常人:  ……TCAAGCAGCGGAAA……

    患  者:  ……TCAAGCAACGGAAA……

    据此判断,是碱基对的____________导致基因结构改变,产生了致病基因。

     

  • 29、下图为高等动植物细胞局部亚显微结构拼接示意图。据图回答。([  ]中填数字代号,横线上填文字)。

    (1)植物细胞质壁分离是指________和[____]细胞壁发生分离,前者包括__膜和_______________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_______________

    (2)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和包装的细胞器是[ ___ ]高尔基体。

    (3)动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能发出星射线的细胞器是图中的[     ]_______________

    (4)图中[ 6 ]_______________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5)在成人心肌细胞中的数量显著多于腹肌细胞中数量的细胞器是[ 1 ]______________,其作用是细胞进行_______________的主要场所。

  • 30、原文填空。

    (1)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不断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内环境的作用主要为:①____________,②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3)激素的分泌调节,存在着___________的分级调节和反馈调节。

    (4)在各种疾病的临床检测中,根据_______的特性,用人工标记的抗体可以帮助人们发现体内组织中的抗原。

    (5)植物生长调节剂的优点有:容易合成、原料广泛、_____________等。

  • 31、下图是某同学在“目镜10x,物镜40x”时显微镜下看到的图像,据图回答:

    (1)下列选项是有关显微镜的使用步骤,前一项是操作,后一项是目的,其中错误的是(多选)___________

    A.转动转换器:换用不同放大倍数的目镜

    B.调节细准焦螺旋:调节物镜与玻片标本之间的距离

    C.调节光圈:调节视野的大小

    D.调节反光镜:调节视野的亮度

    (2)欲将图中③所指的细胞移到视野的中央进行观察,则装片应向________方移动。

    (3)有一架光学显微镜的镜盒里有4个镜头,甲、乙一端有螺纹,甲较长、乙较短;丙、丁无螺纹,丙较长、丁较短。则放大倍数最大的镜头组合是______________

    观察玻片标本时,若发现视野左侧较暗,右侧较亮,则应调节_______________

    A.目镜 B.物镜   C.光圈 D.反光镜

    (4)若装片上的细胞成单层均匀分布,共有4个,那么该同学在目镜不变的情况下,换用10×的物镜去观察相同部位的细胞,按理论计算,视野内可容纳的完整细胞数目为________个。

    (5)细胞内的细胞质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在不断地流动着,其方式多数呈环形流动。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一个细胞的细胞质沿顺时针方向流动,则实际的流动方向应为_____________

  • 32、 1 为某地区中某种老鼠原种群被一条河分割成甲、乙两个种群后的进化过程示意图,图 2为在某段时间内,种群甲中的A 基因频率的变化情况。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 1 3 是由于河流产生_____将原种群分为甲、乙两个种群,经过长期的过程 b 产生品系 1 和品系 2,过程b 的实质是_________,物种 1 和物种 2 形成的标志 c _____

    2)假设图 2 中种群无基因突变,个体间自由交配,则该种群在_________时间段内发生了进化,在Y3Y4 时间段内该种群中Aa 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在 Y4 _____(填是、否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

    3)若时间单位为年,在某年时种群甲中的A 基因频率为 50%,若种群甲生存环境发生改变,种群中基因型为 AAAa 的个体数量在一年后各增加 20%,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数量减少 20%,则一年后 a 的基因频率约为_____ ,基因型为 aa 的个体的比例约为_________________ 。(结果均保留 2 位小数)

    4)已知种群乙中小鼠的一对相对性状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其中 b 基因在纯合时使胚胎致死(bb XbXbXbY 等均为纯合子)。现有一对小鼠杂交,F1 小鼠共 98 只,其中雄鼠 32 只,则 F1 小鼠自由交配所得 F2 成活个体中,B 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数形式表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0
题数 3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