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B.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C.推广私家车出行
D.增大绿化面积
2、杭州亚运是“绿色亚运”。下列措施中符合绿色亚运理念的是
①使用新能源汽车,减少燃油车的使用;②提倡使用手帕,减少餐巾纸的使用;
③提倡使用一次性的塑料餐具和筷子;④垃圾分类回收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3、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KNO3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
4、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为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B.建筑工地围墙上喷出的水雾可有效减少空气中的尘埃
C.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排放能减少水污染
D.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能减少噪音污染
5、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Cu
B.Fe
C.Mg
D.Ag
6、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C.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细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7、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的硫元素及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硫原子核内有16个质子
C.硫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
D.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8、微量元素对人体健康有重要作用。人体缺少锌元素会导致
A.贫血
B.侏儒症
C.佝偻病
D.甲状腺疾病
9、晋泉高粱白是由省级中华老字号太原酒厂生产的著名白酒,在酒所含的各种物质中,属于溶剂的是
A.水
B.酒精
C.乳酸
D.乙酸乙酯
10、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荷香清露坠,柳动好风生——荷香四溢,说明分子质量很小
B.木炭在空气中缓慢燃烧,纯氧中剧烈燃烧——浓度越大,单位体积内分子数量越多
C.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升高温度,分子体积变大
D.H2O和H2O2化学性质不同——构成它们的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11、把相同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分别滴加到X、Y、Z三种金属中,Y表面有气泡产生,X、Z表面始终无明显变化;把Z加到X(NO3)2溶液中,Z表面无明显现象。则三种金属活动性顺序为
A.Y>X>Z
B.Y>Z>X
C.Z>Y>X
D.X>Z>Y
12、水是生命的源泉。下列有关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我国水资源丰富,用水可随心所欲
B.利用活性炭可以去除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加入肥皂水能使硬水软化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由氢分子和氧分子构成
13、中国航天员做了一个乙酸钠的“冰球”实验,下图是乙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乙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乙酸钠属于易溶性物质
C.20℃时,乙酸钠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46.5%
D.饱和乙酸钠溶液降温结晶可形成“冰球”
14、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花香的原因是
A.分子的体积很小
B.分子间的间隔很小
C.分子在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再分
1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相同温度下同一物质的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一定不相等
B.某氯化钠溶液在室温下蒸发5g水析出ag晶体,再蒸发5g水又析出bg晶体,则a与b一定相等
C.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含溶质ag,再加入ag氢氧化钠固体,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原溶液的2倍
D.将ag氢氧化钠溶液加入ag的水,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原溶液的一半
16、下列过程中发生了物理变化的是
A.葡萄酿酒
B.玻璃破碎
C.蜡烛燃烧
D.金属锈蚀
17、“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事实或做法的解释正确的是
A.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众人拾柴火焰高—可燃物越多,着火点会变得越低,越易燃烧
C.用明矾净水—明矾可用来软化水
D.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膨胀—温度升高,分子体积变大
18、下面是小芳同学笔记中的部分摘录,你认为正确的是
A.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单质
B.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的反应是分解反应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和性质都不改变
D.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19、一氧化氮(NO)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NO在人体内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对NO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
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
C.易与水反应
D.有害无利
20、下列实验中,可验证物质的化学性质的是
A.研磨胆矾
B.刻划金属
C.石墨导电
D.燃烧甲烷
21、2023年9月21日我国“天宫课堂”开讲了。下列太空实验过程中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A.水油分离实验
B.太空抛物实验
C.点燃蜡烛火焰呈球形
D.水滴变“水球”
22、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该反应能将CO2转化为某燃料
C.反应前后涉及的物质均属于氧化物
D.丙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3
23、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和Na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最外层电子数的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C.金属铝和镁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铝、镁原子的质子数不同
D.H2O2和H2O的性质不同,是由于H2O2比H2O多一个氧原子
24、将11g的氧化铜、氧化铝、氧化铁的混合物,与200g9.8%的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则金属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A.1.6g
B.2.4g
C.3.2g
D.4.0g
25、牛奶含钙丰富,这里的钙指
A.钙元素
B.钙离子
C.钙原子
D.钙单质
26、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
A.
B.
C.
D.
27、空气是宝贵的资源。
(1)填写化学符号:①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物质_____;
②空气中体积分数约为0.03%的气体_____;
③氩气_____;
④氨气_____。
(2)洁净的空气属于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下列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_____。(填字母,不定项选择)
A臭氧 B一氧化碳 C细颗粒物 D二氧化氮
(3)工业上制取氧气的原料是空气,利用氮气与氧气的_____不同分离液态空气,该变化属于_____(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如图,小陈收集了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样品。请设计实验,完成探究实验报告:空气和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的差异探究。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_____ | _____ | _____ |
28、如图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与C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_______;
(2)写出E的微粒符号________;
(3)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___。
29、用“大于”、“小于”或“等于”填空。
(1)100毫升的水与100毫升的酒精混合后的体积____________200毫升;
(2)氧化铁中氧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四氧化三铁中氧的质量分数。
30、实验室有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
A B C D E
(1) 写出图中有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
(2) 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均应先检查装置的_______________。
(3) 实验室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_(填装置的字母代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4) 在实验室里,通常用下列方法制氧气:①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②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③加热分解高锰酸钾。其中最能体现“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制备方法是___________(填序号),该制备方法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5)某同学用C装置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1、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_,NaClO3中Cl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________。
32、金属锆具有抗腐蚀性强、熔点高、硬度大等特性,广泛用于航空航天、军工、原子能等领域,如图所示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
(1)金属锆熔化属于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锆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3)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33、如图为电解水实验装置图
(1) 其中A试管与电极的__________极相连,B试管与电极的__________极相连,A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是___________,B试管中的气体检验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
(2)电解水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实验得出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1)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战役中,口罩成为了防疫必需品。
①佩戴口罩隔离新冠肺炎病毒,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中的__________原理相似。
②口罩上的鼻梁条起着将口罩固定在鼻梁上的作用,其材质常见的有:铝合金、塑料等。上述材料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每年的6月26日为国际禁毒日。为了起到警示教育作用,某地区警方将缴获的毒品大麻(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C21H30O2)进行了焚烧处理。大麻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5、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该了解水、爱护水资源
(1)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利用沉淀、_______、吸附和蒸馏等方法可以净化水。
(2)有些村庄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____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生活中常用___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
(3)在TiO2作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水能分解成氢气和氧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属于___________反应
36、按要求填空:
(1)2017年6月9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一致同意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知空气的成分主要是氮气、氧气、还有二氧化碳、水蒸气、稀有气体等。按要求填空:
①在物质分类中空气属于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②制造氮肥,还可做食品保护气的是____;上述“温室气体”是指____;温室气体增多的主要原因是_____。
(2)下列物质属于混合物的是___(填序号),属于纯净物的是___
①冰水混合物;②洁净的空气;③可口可乐;④液氮;⑤五氧化二磷;⑥水蒸气;
37、学习小组为探究“物质燃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如下实验。
Ⅰ.硫的燃烧
(1)如图 1,用气卿不断向装置内鼓入空气,并用酒精灯给硫粉加热至燃烧,观察现象;停止鼓入空气,将酒精灯移开给高锰酸钾加热,使硫粉继续燃烧,观察现象。
①加热高锰酸钾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
②观察到硫粉燃烧火焰由淡蓝色逐渐变为蓝紫色,得出结论: _________
(2)用图 2 装置吸收尾气,气体应从导管 _________(填“m”或“n”)端进入。
Ⅱ.铁的燃烧
(3)如图 3,挤压装有铁粉的洗耳球,观察到铁粉剧烈燃烧。
①铁粉剧烈燃烧,观察到_________ 现象。
②对比铁丝在空气中不燃烧,该实验目的是探究物质燃烧剧烈程度与_________ 有关。
38、碱石灰是氧化钙和固体氢氧化钠的混合物,常用作干燥剂。实验室现有一瓶久置的碱石灰,同学们决定对其成分进行探究,同学们按照如下操作对样品进行了预处理。
(1)操作 X 为_________。
(2)实验:探究溶液 M 的溶质成分,同学们提出如下猜想:
猜想 I:NaOH;
猜想 II:Na2CO3
猜想 III:Ca(OH)2
猜想 IV:______。
猜想 V:NaOH 和 Na2CO3
(3)通过同学们发现猜想 III 不合理,原因是 ______。
(4)进行实验:取少量溶液 M 于试管中,先滴加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变成红色,再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观察到_____,证明猜想 II 正确。
(5)综合该碱石灰样品的成分为_______。
【拓展】
(6)乙同学向固体甲中加盐酸至固体完全溶解,得到溶液 N;然后将剩余的溶液 M 逐滴滴入溶液 N 中,测得烧杯内溶液的 pH 与所加溶液 M 的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溶液 N 中的溶质有 HCl 和 CaCl2
B.实验过程中先观察到气泡后出现白色沉淀
C.B 点对应的溶液中溶质种类最少
D.溶液中氯化钠的质量不断增大
39、把干燥的KClO3固体15g与5gMnO2混合均匀,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制氧气。待反应一段时间后停止加热,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剩余固体的质量为15.2g。试计算:(1)反应后生成多少克氧气?
(2)反应后剩余固体中含有哪些物质?各多少克?
40、我们的家乡是座美丽的滨海小城,海洋蕴含着丰富的资源,以下是人们从海洋中获取某些物质的方法:
①膜法淡化海水获得淡水
②蒸馏法从海水中提取淡水
③向海水中添加石灰乳,再向得到的沉淀中加稀盐酸,然后电解获得的氯化镁制得镁
④开采出原油并进行分馏获得汽油、煤油等产品
⑤用贝壳(主要成分碳酸钙)制石灰乳
(1)请从物质变化的角度对上述方法进行分类:一类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另一类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你的分类依据是___________。
(2)和①膜法淡化海水原理相同的一个实验操作是________,原理都是依据__________不同将混合物中的各成分分离。
(3)在②蒸馏法淡化海水时水的三态变化过程与自然界中___________循环的原理类似。检验蒸馏法得到水是淡水的化学方法是_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
(4)写出③中电解氯化镁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5)贝壳制得的生石灰可用来做干燥剂,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干燥剂除了生石灰干燥剂外。还有一种硅胶干燥剂,硅胶吸附性能高、化学性质稳定,其内部为毛孔网状结构,能够吸收水分,并将水分保留住。根据提供的信息分析他们的干燥原理是否相同?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