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敏性哮喘是常见的过敏性疾病,当外源性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机体产生的抗体可被吸附在肺组织中肥大细胞的表面,当该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可促使肥大细胞释放出组胺、白三烯等各种过敏介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过敏原首次进入机体后,会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浆细胞并分泌相应的抗体
B.特定的浆细胞识别过敏原后能够分泌特异性抗体
C.过敏介质属于信息分子,需要与受体结合才能发挥效应
D.通过抑制过敏介质的释放或抑制其与受体结合可缓解哮喘
2、2023年12月19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6.2级地震发生,造成该县受损严重,地震后的修复需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地震等自然灾害会影响种群密度,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B.修复时根据当地环境选择合适的植物种植,体现了生态工程的协调原理
C.对灾区进行植树造林、植被保护有利于增加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
D.地震后灾区使用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有利于增大生态足迹
3、下列关于农业生产措施或作物生理现象的分析,错误的是( )
A.用尿液反复浸过的黄泥封裹树枝能促进其生根,与生长素有关
B.将成熟木瓜与未成熟柿子放一起,促进柿子成熟,原理是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C.水稻开花期间遇到连续阴雨天气,可喷洒一定浓度的2,4-D以避免减产
D.成熟种子经历持续干热后又遇雨天会在穗上发芽,与脱落酸被降解有关
4、下图为各级中枢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某人因撞击损伤了②部位可导致呼吸骤停
B.①中有体温调节中枢、水平衡的调节中枢,还与生物节律的控制有关
C.自主神经系统是不受意识控制的,因此它对机体活动的调节与大脑皮层无关
D.③中某些神经元发出的神经纤维能支配①②④和脊髓中的某些中枢
5、图甲为某一神经纤维示意图,将一电流表的a、b两极置于膜外,在X处给予适宜刺激,测得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未受刺激时,电流表测得的为静息电位
B.兴奋传导过程中,a、b间膜内电流的方向为b→a
C.在图乙中的t3时刻,兴奋传导至b电极处
D.t1~t2,t3~t4;电位的变化分别是由Na+内流和K+外流造成的
6、如图1、2分别表示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和内脏活动的分级调节过程,其中①~④表示神经中枢,a、b表示神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体的呼吸中枢位于②,神经中枢③和④都表示脊髓
B.神经中枢①控制手部运动的区域较大与其精细程度有关
C.图2中神经a、b都属于自主神经系统,其活动均不受大脑控制
D.若神经b活动占优势时能促进排尿,则神经b是副交感神经
7、等渗溶液通常指的是渗透压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如生理盐水。若对健康人体静脉注射100 mL生理盐水,则会出现的变化是( )
A.血浆增多,血浆渗透压不变
B.组织液增多,组织液渗透压升高
C.血浆中的部分生理盐水会直接进入淋巴液中
D.生理盐水会进入细胞中,导致细胞内液渗透压升高
8、红外触发相机技术在野生动物种类与数量的调查中被广泛应用,为野生动物的生态学研究提供依据。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可根据调查动物的特点来设置红外触发相机的位置
B.运用该技术可了解保护区哺乳动物的种类和行为规律
C.该技术能调查动物的种群数量,不能调查其年龄结构
D.该技术对动物的干扰较小,适合监测活动隐秘的动物
9、如图为某地三个食虫蝙蝠(主要以蚊子为食)种群觅食活动的时间分布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三种蝙蝠对夜间环境的适应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B.A蝙蝠活动能力强,更适于夜间活动
C.三种蝙蝠活动时间存在重叠,它们之间可能存在竞争关系
D.蝙蝠在夜间觅食有利于减小其与食虫鸟之间的竞争
10、鲢鱼、鳙鱼、草鱼和青鱼被称为我国的“四大家鱼”。鲢鱼生活在水域上层,以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鳙鱼栖息在水域的中上层,以水蚤等浮游动物为食;草鱼和青鱼都栖息在水域中下层,但草鱼以水草为食,青鱼以螺蛳和蚌等为食。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四大家鱼与其他所有生物在同一水域形成了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该水域中影响植物和动物分层分布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
C.在研究该水域植物和动物的生态位时均需研究物种之间关系
D.若在实际养殖时去除鲢鱼,可能会造成水体污染
11、血浆渗透压可分为胶体渗透压和晶体渗透压,其中,由蛋白质等大分子形成的渗透压称为胶体渗透压,由无机盐等小分子物质形成的渗透压称为晶体渗透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来自晶体渗透压
B.与组织液相比,血浆的胶体渗透压更高
C.某种疾病导致人体血浆蛋白质含量显著降低时,血浆胶体渗透压升高,水分由血浆进入组织液,可引起组织水肿
D.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后,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经胃肠吸收进入血浆的水量会增加,从而使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12、下列关于种群的“J”形增长、“S”形增长及种群数量的波动的叙述,正确的是( )
A.“J”形曲线是发生在自然界中最为普遍的种群增长模式
B.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主要因素是环境容纳量
C.不同种生物种群的K值各不相同,但同种生物种群的K值固定不变
D.人们在进行狩猎或海洋捕捞作业时,应使种群数量剩余在K/2左右
13、关于神经系统的组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
B.支配内脏器官的运动神经称为自主神经系统
C.外周神经系统中的脑神经不包括躯体运动神经
D.传入神经又称为感觉神经,将接受到的信息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14、2023年11月初,全国多地出现支原体肺炎感染高峰期,其症状主要为发热、咳嗽等。支原体是最小的原核单细胞微生物,大小为0.1~0.3微米(如图)。下列关于支原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支原体细胞内含有大量元素C、Ca、N、Zn等
B.支原体具有生物膜,也有完整的生物膜系统
C.支原体的遗传物质主要是DNA
D.抑制细胞壁合成的抗生素不能治疗支原体感染导致的疾病
15、植物的生长发育的调控,是由基因表达调控、激素调节和环境因素调节共同完成的(三者关系如下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a、b、c依次代表植物激素、基因表达调控和环境因素
B.植物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也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C.在不同种植物的相同生长发育阶段所含植物激素的种类和含量都相同
D.植物体内的平衡石细胞中的“淀粉体”沿重力方向沉降,引起信号改变,发生弯曲生长
16、华南虎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可采用试管动物技术进行人工繁殖,该技术包括的环节有
①转基因 ②核移植 ③体外受精 ④体细胞克隆 ⑤胚胎移植
A.①③
B.①④
C.②⑤
D.③⑤
17、研究发现,重症肌无力患者的胸腺肌样细胞分泌的物质M会激发机体发生特异性免疫,并产生抗物质M的抗体,该抗体与骨骼肌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AchR)结合后,会引起患者肌无力。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重症肌无力和系统性红斑狼疮都属于自身免疫病
B.物质M刺激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一定需要浆细胞参与
C.骨骼肌细胞膜上的AchR与信号分子的结合不具有特异性
D.重症肌无力患者体内产生抗物质M的抗体的细胞不能识别物质M
18、某个兴趣小组进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时,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为2,4-D,并进行了预实验和正式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要注意找准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上下端,防止颠倒
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插条的种类属于无关变量
C.预实验可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也可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D.该实验过程中预实验的浓度梯度小,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大
19、某同学将一定量的某种动物的提取液(A)注射到实验小鼠体内,注射后若干天,未见小鼠出现明显的异常表现。将小鼠分成两组,一组注射少量的A,小鼠很快发生了呼吸困难等症状;另一组注射生理盐水,未见小鼠有异常表现。对实验小鼠在第二次注射A后的表现,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提取液中含有胰岛素,导致小鼠血糖浓度降低
B.提取液中含有乙酰胆碱,使小鼠骨骼肌活动减弱
C.提取液中含有过敏原,引起小鼠发生了过敏反应
D.提取液中含有呼吸抑制剂,可快速作用于小鼠呼吸系统
20、当散居型蝗虫密度增大时,体内会释放大量“集群信息素”,蝗虫通过触角感知该种信息素,从而使蝗虫由散居转化为群居,使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的破坏。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天敌青蛙和流行性疾病均属于蝗虫种群的非密度制约因素
B.温度、水分等属于非生物因素会影响蝗虫的种群密度
C.控制蝗灾可以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提高能量利用率
D.通过设计干扰“集群信息素”接收的物质防控蝗灾是化学防治
21、果树套种花生立体农业已成为多数果农热衷的农业生产模式。果农根据气候、雨水等选择种植李子、甜柿、核桃、刺梨等灌木类果树,根据各种果树种植的行距合理布局花生,葡萄、猕猴桃等蔓生于灌木类果树中,精心管理,并辅以沼气池,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提高经济效益。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立体农业中植物数量多,增加了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B.葡萄、猕猴桃蔓生于灌木类果树上,存在寄生关系
C.花生和灌木类果树之间形成明显的垂直结构
D.与传统农业相比,该立体农业各营养级间的能量传递效率高
22、养鸡时,在增加营养的基础上,延长光照时间会刺激鸡卵巢的发育和雌激素的分泌,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产蛋率。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延长光照对于母鸡属于一种物理信息
B.光照对母鸡雌激素分泌的调节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机制
C.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的作用
D.参与此过程信息传递的信息分子有神经递质和激素
2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小题。
2023年8月24日,日本不顾国际社会强烈反对,启动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污染水的排海,这是一场人为破坏海洋环境的灾难。核污染水里含高达64种核放射性元素,七成以上都是超标的,而且是多核素设备难以完全处理掉的。
【1】放射性同位素碘-129可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甲状腺是人体中主要吸收碘元素的器官,碘-129优先进入甲状腺从而引发低甲状腺激素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状腺激素作用的靶细胞是几乎全身所有的细胞
B.低甲状腺激素症会导致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分泌量降低
C.低甲状腺激素症可能是因为放射性射线杀死了部分甲状腺细胞
D.孕妇受碘-129影响可能导致甲状腺增生,胎儿的神经发育将受到阻碍
【2】核污染的辐射作用可直接造成人体损伤,并诱发基因突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诱发体细胞中的基因发生突变一般不能遗传给后代
B.辐射可能使染色体上某些基因缺失,引起基因突变
C.没有核污染的辐射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生物体内基因不会发生突变
D.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能导致新性状的出现,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24、下列对草原生物群落的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草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
B.草原群落动植物种类较少,群落结构简单
C.草原群落的优势植物是多年生草本植物
D.草原群落中常见动物是两栖类和爬行类
25、(科研人员获得一种叶绿素b完全缺失的水稻突变体,该突变体对强光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请回答:
(1)提取水稻突变体的光合色素,应在研磨叶片时加入_______________,以防止色素被破坏。用纸层析法分离该突变体叶片的光合色素,缺失的色素带应
位于滤纸条的____________________。
(2)该突变体和野生型水稻的氧气释放速率与光照强度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当光照强度为n时,与野生型相比,突变体单位面积叶片叶绿体的氧气产生速率_____________。当光照强度为m时,测得突变体叶片气孔开放程度比野生型更大,据此推测,突变体固定CO2形成________的速率更快,对光反应产生的_______________消耗也更快,进而提高了光合作用放氧速率。
(3)水稻细胞内的叶绿体和线粒体在结构上的相同点是_______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6、如图是反射弧的组成示意图,①②③④是反射弧的组成部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感受器的是_____(填序号)感受器接受刺激后,接受刺激部位的膜外电位变化是_____,兴奋在突触后膜传递时信号的转换是_____。
(2)“小儿麻痹症”是由于病毒侵染了③的细胞体,而②及脊髓_____(填“受到”或“未受到”)侵染,所以严重的小儿麻痹症患者会表现出下肢运动障碍,对刺激_____(填“有”或“无”)感觉。
(3)如图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细胞体再到轴突甲、乙为两个电流计。该科研小组将三个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 S)中。给 e 点一个强刺激,乙电流计指针_____(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适当降低溶液 S 中的 Na+浓度,b 点的静息电位将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若给 b 点一个强刺激,动作电位将_____(填“不变”“增大”或“减小”)。
(4)该小组探究药物对神经传导的影响,某种药物能够阻止神经递质的分解,若将此药物放在图中 e 点与 d 点间的突触间隙处,在 b 处刺激,预计 d 所在的神经元将发生_____。
(5)如下图1表示缩手反射的反射弧。图2、图3分别为图1虚线框内局部结构放大示意图。图1中的乙表示_____。图2中的结构f在兴奋传递中的作用是_____。
(6)某同学曾到医院取指血进行化验,采血针头刺破手指皮肤时感到疼痛,但他并未缩手,这说明_____。
27、下图AB是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B中含有核酸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填序号)。从化学成分角度分析,新型冠状病毒与图 A中结构_____(填结构名称)的化学组成最相似。
(2)观察细胞中的9常用的染色剂是_______________。
(3)只分布于动物或低等植物细胞中与其有丝分裂有关的细胞器是[ ]_______
(4)结构1的功能越复杂,其成分中的___________种类和数量就越多。造成该成分种类多样性的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B图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
(6)细胞的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染色质(体)上,因容易被________染料染成深色而得名。请用一句话描述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异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面是利用人工湿地净化生活污水(主要含有机物)的原理简图。请据图回答:
(1)人工湿地是一个生态系统,其中芦苇、绿藻、黑藻属于__________成分,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一现象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结构。
(2)要维持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在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除了以上生物群落外,还必须要有________________成分。与其他自然生态系统相比,该生态系统能量来源的不同之处是:多了_________________。
(3)人工湿地可以净化生活污水,但对污水排放量要适当加以控制,其生态学依据是生态系统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有限的。
(4)该人工湿地中的芦苇、藻类等植物生长迅速,其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胰岛素是已知的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对于调节机体各种营养物质代谢、维持正常生具有不可缺少的作用。
(1)图是胰岛素促进脂肪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机理示意图,GLUI4是一种葡萄糖转运蛋白。请回答:
①脂肪细胞以_________方式吸收葡萄糖,膜上的蛋白M是胰岛素的一种_________。
②据图分析,胰岛素的作用是促进_________来增加脂肪细胞_________的数量,从而提高转运葡萄糖能力。
③胰岛素分泌不足或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是糖尿病的原因。下列因素中不会引发糖尿病的是_________(a.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b.体内产生胰岛素抗体c.信号转导蛋白缺失d.胰高血糖素与其他受体结合受阻)。
(2)Ⅰ型糖尿病是因患者的胰岛β细胞被自身免疫系统攻击引起的。利用基因治疗将小鼠胰腺内的a细胞转化为能分泌胰岛素的功能性β样细胞,对小鼠的I型糖尿病起到显著疗效。其基因治疗后的效果如下图:
请回答:
①正常组小鼠胰岛素分泌的调节决定于________,其尿液用________试纸检测会出现________色。
②治疗组小鼠在第二周血糖恢复正常并持续到16周,说明功能性β样细胞不仅能分泌胰岛素维持血糖正常,同时还能________。
③基因治疗的效果在第18周后失效,其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
30、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有水、无机盐、 维生素、糖类、脂质和蛋白质等,这些营养物质在人体细胞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1)一切生命活动离不开水,水在人体内的存在形式有结合水和______水,后者在人体内的生理作用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两点)
(2)牛奶、奶粉中都添加钙、铁等元素。其中碳酸钙是人体骨骼和牙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这说明无机盐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
(3)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饮水是提供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天然无污染的泉水中,含有Cu、K、Ca、Zn、P、Mg、 Fe等人体必需元素,其中属于大量元素的是____。
31、在北方农牧交错带的中温带半干旱区,当农田连续耕作六年后,农作物产量往往下降,弃耕后土地易沙化。对三片弃耕土地分别采取围封禁牧、人工种植灌木、人工种植乔木恢复措施,灌木、乔木成活后该地自然恢复。十五年后进行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指标 样地 | 土壤含水量/% | 土壤全氮/(g·kg-1) | 草本植物物种数/种 | 土壤小动物个体数/(只·样本-1) | 土壤小动物多样性指数* |
弃耕地(对照) | 0.26 | 0.09 | 1.1 | 3.1 | 0.6 |
禁牧草地 | 0.66 | 0.36 | 2.6 | 9.4 | 1.7 |
人工灌木林 | 0.77 | 0.42 | 2.8 | 7.4 | 0.8 |
人工乔木林 | 1.37 | 0.27 | 1.6 | 10.0 | 1.1 |
注:*多样性指数可以反映丰富度,多样性指数越高,丰富度越高。
(1)通常在气候适宜的情况下,经历足够长的时间,农田弃耕后___(填“会”或“不会”)演替形成森林群落。上述农田弃耕后土地易沙化,据表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
(2)上表中土壤全氮增加最明显的是___样地,这是该样地内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相互作用的结果,豆科植物与根瘤菌的种间关系为___。
(3)从物种丰富度角度分析,在中温带半干旱地区,上述三种恢复措施中更适宜用来改造弃耕后土地的是___,你的理由是___。
32、现有一未受人类干扰的自然湖泊,某研究小组考察了该湖泊中处于食物链最高营养级的某鱼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果如下表。
年龄 | 0+ | 1+ | 2+ | 3+ | 4+ | 5+ | 6+ |
个体数 | 92 | 187 | 121 | 70 | 69 | 62 | 63 |
年龄 | 7+ | 8+ | 9+ | 10+ | 11+ | ≥12 |
|
个体数 | 72 | 64 | 55 | 42 | 39 | 264 |
|
注:表中“1+”表示鱼的年龄大于等于1、小于2,其他以此类推。
回答下列问题:
(1)通常,种群的年龄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三种类型,分别是_____。研究表明:该鱼在3+时达到性成熟(进入成年),9+时丧失繁殖能力(进入老年)。根据表中数据可知幼年、成年和老年3个年龄组个体数的比例为__,由此可推测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是___。
(2)如果要调查这一湖泊中该鱼的种群密度,常用的调查方法是标志重捕法。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