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植物激素及其生理作用对应有误的一项是( )
A.细胞分裂素:促进细胞分裂
B.乙烯:促进果实成熟
C.脱落酸:促进气孔开放
D.油菜素内酯:促进种子萌发
2、光是影响植株生长发育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其调控机制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光敏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从而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B.据图可知,光敏色素可进入细胞核启动特定基因的表达
C.光信号可能影响植物激素的分布进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过程
D.光会影响植物的开花,所有的植物开花都与日照时长有关
3、寒冷的冬季, 室外人员的体温仍能维持相对稳定。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寒冷刺激下, 骨骼肌不由自主地舒张以增加产热
B.寒冷刺激下, 皮肤血管反射性地收缩以减少散热
C.寒冷环境中, 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达到动态平衡
D.寒冷环境中, 体温受神经与体液的共同调节
4、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关于内环境及其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血液是组成内环境的一种盐溶液
B.组织液中的物质都能被重新吸收回血浆
C.CO2是人体细胞的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
D.葡萄糖、胰岛素、抗体和Na+等都参与血浆渗透压的形成
5、下列最可能属于草原生物群落的是( )
A.耐寒的多年生草本植物
B.分布在湿润或较湿润地区
C.根系发达的耐寒植物
D.草原上两栖类动物较常见
6、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培养含有35S标记的噬菌体时,应将噬菌体放在含当35S的大肠杆菌培养基中培养
B.用含32P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若上清液中含有放射性,一定是保温时间过长导致的
C.用含35S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时,若沉淀物中含有放射性,可能是由于搅拌不均匀
D.该实验能够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7、下图是某人工养殖渔场中生态系统部分营养级间的能量流动情况(单位:)。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流人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该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固定的太阳能
B.据图可知,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大约为2%
C.储存在浮游动物体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的能量是188.59
D.分解者将图示动物的遗体、残骸分解后可能导致水体富营养化
8、某微型水生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情况,如图所示,该生态系统中的初级消费者以生产者和来自陆地的植物残体为食。下列关于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105J/(m2·a)
B.能量流入第二营养级时,传递效率为15.0%
C.初级消费者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为10.5×105J/(m2·a)
D.初级消费者流向分解者的能量为70.5×105J/(m2·a)
9、下列与蓝细菌和肺炎支原体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都含有细胞壁
B.都含有核糖体
C.都含有光合色素
D.都含有染色质
10、如图为植物体内5种激素相对浓度的变化曲线,与之有关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图示某些植物激素间存在拮抗作用或协同作用
B.植物激素对植物生长发育的调节都具有两重性
C.不同阶段各种激素的相对浓度不同,根本原因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D.“新摘未熟红柿,每篮放木瓜两三枚,得气即发,涩味尽失”体现了乙烯的催熟作用
11、胞外囊泡(EVs)是一种主要由细菌分泌的球形纳米颗粒物,能携带蛋白质、核酸等多种物质,被称为“外交信使”,其结构如图所示。包含不同内含物的EVs具有不同的功能,EVs的形成和功能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EVs可能是由细菌的内质网膜形成的
B.EVs的形成过程与细胞膜的结构特点无关
C.EVs可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D.EVs可能是环境耐药基因传播的一种载体
12、某个兴趣小组进行“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时,所用的生长素类似物为2,4-D,并进行了预实验和正式实验。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要注意找准扦插枝条的形态学上下端,防止颠倒
B.2,4-D的浓度是该实验的自变量,插条的种类属于无关变量
C.预实验可为进一步实验摸索条件,也可检验实验设计的科学性
D.该实验过程中预实验的浓度梯度小,正式实验的浓度梯度大
13、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晶体渗透压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血浆晶体渗透压由Na+、Cl-、葡萄糖等小分子物质形成,调节细胞内外水平衡;血浆胶体渗透压由血浆蛋白形成,调节血管内外水平衡,维持血容量,根据题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人大量饮用清水,胃肠腔内的渗透压下降,导致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B.正常人丢失大量水分,肾上腺皮质会增加醛固酮的分泌,以维持血浆晶体渗透压
C.血浆胶体渗透压有维持血浆与组织液之间的水盐平衡的作用
D.血浆中蛋白质含量减少时,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会导致红细胞吸水膨胀
14、鸽子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腹部羽毛的颜色由一对等位基因A、a控制,现将纯合白色雌鸽与纯合灰色雄鸽交配,F1中雌鸽均为灰色,雄鸽均为白色。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灰色对白色为显性性状
B.亲本基因型分别是ZaW、ZAZA
C.基因A/a在Z染色体上,W染色体上含有它的等位基因
D.F1的雌雄个体自由交配,F2中灰色雌鸽所占的比例为1/4
15、玉龙雪山是滇西北地区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分布区域。随海拔从低到高分布有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暖温性针叶林、山地硬叶栎类林、寒温性针叶林、寒温性灌丛、高山流石滩疏生草甸等植被类型。森林由下而上主要为云南松林、丽江云杉林、大果红杉林和冷杉林。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滇金丝猴、雪豹、藏马鸡、白腹锦鸡等。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随海拔升高出现不同的群落主要受光照和水分的影响
B.山地落叶阔叶林中的地衣和苔藓之间存在竞争关系
C.山地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物种丰富度大,植物分层更复杂
D.森林中鸟类的垂直分层取决于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
16、下列关于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说法正确的是( )
A.激素的产生和分布是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不受环境影响
B.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C.植物体内接受各种光信号的受体统称光敏色素
D.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分子结构和生理效应都与植物激素类似
17、下图为某DNA片段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表示腺嘌呤
B.②表示胞嘧啶
C.③表示葡萄糖
D.④表示磷酸二酯键
18、过敏原可激发体液免疫产生IgE抗体,当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肥大细胞可产生组织胺(组胺),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大,引起过敏症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过敏原诱发人体产生抗体的过程属于体液免疫
B.组织胺使组织液渗透压降低从而引起组织水肿
C.肥大细胞的细胞膜上有特异性结合IgE抗体的受体
D.二次过敏原与肥大细胞表面的IgE抗体结合
19、生物钟又称生理钟,它是生物体内的一种无形的“时钟”,实际上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内在节律性。人体除了人脑主生物钟外,还存在肝脏、胰脏等器官和脂肪组织中的局部生物钟。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各级神经中枢中,与生物节律控制有关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B.如果控制人体节律的神经中枢发生病变,可能影响人体渗透压平衡
C.控制生物钟的基因不会在肝脏、胰脏等组织细胞中存在
D.生命活动内在节律性被破坏,人体的血糖平衡可能受影响
20、“渐冻症”学名为“肌萎缩侧索硬化”或“运动神经元病”,该病患者的所有感觉和思维活动等完全正常,但全身大部分运动神经元损伤,致使几乎全身所有的肌肉逐渐无力和萎缩,不能运动,包括吞咽和说话困难,直至呼吸衰竭,身体就像逐渐被冻住一样,故称“渐冻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患者体内损伤的运动神经元应属于传出神经元
B.患者体内的传入神经元是正常的
C.患者的大脑皮层是正常的
D.呼吸衰竭的原因一定是病灶扩展到脑干,导致脑干损伤
21、排尿是尿液在肾脏生成后经输尿管而暂贮于膀胱中,贮到一定量后,一次性地通过尿道排出体外的过程。排尿是受中枢神经系统控制的复杂反射活动。如图为排尿反射示意图,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排尿反射的感受器在膀胱壁上,效应器是逼尿肌
B.刺激排尿中枢或传出神经,均会产生排尿反射
C.成年人由于外伤出现无意识排尿时,其排尿反射的过程是a→b→c→d→e
D.排尿反射发生时,兴奋在传出神经上的传导是双向的
22、谢湖大樱桃是连云港市厉庄镇特产,其果实色泽鲜艳,肉质细软,酸甜可口。下列有关樱桃生长发育过程中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在樱桃生长旺盛期,使用适量赤霉素能促进其开花和果实生长
B.樱桃的生长发育过程受光、温度、重力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和调节
C.用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处理未成熟樱桃,可促进侧枝生长,果实发育,使其酸甜可口
D.樱桃体内的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共同调控着细胞的生长和分裂
23、如图1表示生态系统甲各成分之间的联系,图2为一定时间内某一生态系统中的几个种群的数量变化曲线。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某地区因环境污染造成E中出现部分白化苗,F、D的数量也都将减少
B.图1中共有2条食物链
C.种群丙在a、b、c、d四个时期中增长率最大的是a时期
D.图1中能构成生物群落的是B、C、D、E、F,图2中的乙相当于图1中的B
24、下列关于“探究血浆对pH变化的调节作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CI和NaOH都有腐蚀性,应避免其与皮肤和眼睛接触
B.每种实验材料测定完成后,都必须将烧杯充分洗净,才可倒入等量的另一种实验材料
C.从加入HCI或NaOH后pH的变化来看,肝匀浆更像缓冲液
D.根据所得实验数据,画pH变化曲线时,一般以pH为横轴,以酸或碱的量为纵轴
25、西安浐灞国家湿地公园内众多的岛屿、水系和植被营造了适宜动植物繁衍生长的湿地生态系统,为湿地鸟类提供了良好的迁徙和栖息环境。每年11月公园内都会迎来一大批“客人”,它们从遥远的西伯利亚迁徙而来,成为浐灞冬日胜景中最灵动的存在。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浐灞国家湿地公园独特的生态环境吸引了大量候鸟越冬,研究人员在调查某种鸟类种群数量时一般使用望远镜、固定的红外摄像机和无人机等进行观察,这样的调查方法是_____(填“直接计数法”或“标志重捕法”)。调查发现,每年冬季公园内某种候鸟的种群密度显著增加,从种群数量特征分析,主要影响因素是_________。(选填编号:①迁入率,②迁出率,③出生率,④死亡率,⑤性别比例,⑥年龄结构)
(2)公园内候鸟生物多样性高,且已形成有序的鸟类生态位。以夜鹭和白鹭为例,结合表中信息分析,公园内这两种鸟类存在明显的______________关系,理由是_________。
鸟类种类 | 活动区域 | 觅食种类 | 觅食时间 |
夜鹭 | 生境1、生境2 | 小鱼、水生昆虫等 | 夜晚 |
白蛋 | 生境1、生境2 | 小鱼、水生昆虫等 | 白天 |
(3)该湿地生态系统建成后,各种生物种类逐渐增加,如图所示为某种鱼类的种群数量的变化,图中“K”表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OB段,该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与种群密度之间呈_____________(填“正相关”或“负相关”)。在_____________段,种内竞争最激烈。
26、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完成了著名的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写出上述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______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标记?请简要说明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上述标记的噬菌体与没有标记过的大肠杆菌混合。
第三步:保温一定时间后,搅拌,离心。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离心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不含有放射性,而实验最终结果显示,在离心液的上层也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比理论值低。在实验过程中,从噬菌体与大肠杆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__。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
(4)上述实验中,不能用15N来标记菌体DNA或蛋白质,理由是__________。
27、如图为体内细胞与内环境之间的物质交换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此图表示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其中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内环境是_________。(填标号)
(2)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有多种。以氧气为例,氧从血液进入组织细胞的方式是________,红细胞所携带 的氧气至少需要经过________层膜才能被组织细胞①利用。
(3)血浆、组织液和淋巴三者之间既有密切关系,又有一定区别。一般情况下,②和③成分上的主要区别 是________。
(4)我国近期发现多例头部浮肿的“大头”娃娃,他们的主食是蛋白质含量低下的劣质奶粉。其头部浮肿的 主要原因是图中_______ 的液体增多所致。这种情况属于营养不良造成的,请再举一个导致该液体增多的例 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直接参与维持内环境稳定的四大系统是________。
(6)请回答下列有关生命活动调节的问题:高等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方式为________。动物体内的激 素种类繁多,其特点是________。
28、神经调节是一个接受信息、传导信息及处理信息后作出相应反应的连续过程,是许多器官协同作用的结果,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如图甲为人体的膝跳反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完整的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_________、传出神经和效应器。图中的效应器是_____。
(2)在医院,医生对某一患者进行膝跳反射实验,发现轻轻叩击患者膝盖下面的韧带后,小腿并未突然抬起,原因可能是_______(答出2点即可)。
(3)某实验小组为研究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用蛙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进行实验,在t1、t2、t3时刻给予离体的蛙坐骨神经同一处三次强度相同的刺激,测得神经纤维膜电位变化如图乙所示。图中前两次刺激_________(填“产生”或“未产生”)动作电位,t4时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_________,在t4~t5时间段发生图示膜电位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
(4)若用某种药物处理阻断了(3)中该神经纤维膜上的Na+通道,然后用3倍的t1时的刺激强度刺激该神经,其动作电位将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
29、动物个体在其生存的环境中,可能表现出三种类型的分布格局:均匀分布、随机分布和集群分布。如果个体在空间和时间上接近相邻的其他个体时,能以某种方式获得好处,当许多个体都这样做时就会形成集群分布,这种现象可称为“自私牧群原则”。有一种昆虫叫“十七年蝉”,它的幼虫需要在地下生活17年,在17年后的夏季爬出地面转化为成虫,成虫仅能存活约1个月。下图是出现在某地的一个“十七年蝉”成虫种群的密度变化和被鸟类捕食百分比的变化。回答下列问题:
(1)调查十七年蝉的种群密度,一般不采用标志重捕法,其原因可能是_____。
(2)根据上图分析,在空间上,十七年蝉的成虫在其生存环境中的分布格局的类型最可能是_____,判断的理由是_____。
(3)在时间上,十七年蝉表现出了高度同步化的生命周期,在种群的正常生命周期之外,没有发现过早或过晚出现该种蝉。根据“自私牧群原则”分析,其原因可能是_____。
(4)某乔木种群内个体间,树冠争夺_____,根争夺_____,该种群的分布格局最可能是_____。
30、图1为生态系统碳循环示意图,图2为某湖泊生态系统主要生物类群示意图(浮游动物以浮游植物为食,食浮游生物的鱼以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为食),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有____________条食物链,图2中食浮游生物的鱼属于____________营养级。
(2)碳元素在生态系统中主要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循环。补充图1中缺少的箭头:____________(用图1中文字和箭头表示)。
(3)图2所示某湖泊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起点是____________。浮游动物同化的能量,除一部分流向食浮游生物的鱼外,其余能量的去向是____________(至少两点)。
(4)图2所示的某些浮游植物会产生有毒物质,与浮游动物相比,食浮游生物的鱼体内有毒物质的含量____________(填“高”或“低”),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31、下图为膝跳反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1)完成膝跳反射的结构基础是_________,它由图中①~⑤五个环节组成,其中④代表________;对传入神经传来的信息进行分析和综合的结构是_____(填序号)。
(2)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这种电信号也叫___________。
(3)当图中④损伤,而其他部分正常时,用橡皮锤叩击膝盖下面的韧带,小腿会不会突然抬起?答:__________。
32、某同学行走过程中,足部突然受到伤害性刺激后会迅速抬脚。下图为相关反射弧示意图。
(1)感受器产生兴奋后,兴奋以_____形式沿传人神经传到神经中枢,兴奋再由传出神经传至肌肉,引起抬脚动作。当兴奋到达b点时,神经纤维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变为_____。当兴奋到达c 处时,该结构发生的信号转变是_____。该反射弧中效应器由_____组成。
(2)伤害性刺激产生的信号传到_____会形成痛觉。此时,内脏神经支配的肾上腺分泌的肾上腺素增加,导致心率加快,这种生理活动的调节方式是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