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有关环境因素参与调节植物生命活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不同波长的光可作为信号调节植物细胞的分化
B.光敏色素分布在类囊体膜上,能吸收红光调节植物生长
C.植物年轮的形成主要是温度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的结果
D.植物根向地、茎背地生长都是重力参与植物生长发育调节的结果
2、在植物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需要多种激素共同调控。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黄瓜茎端脱落酸与赤霉素比值较高有利于分化为雄花
B.生长素浓度升高到一定值时,会抑制乙烯的合成
C.在猕猴桃果实发育初期,生长素和细胞分裂素起主要作用
D.植物体内的乙烯需从外界环境吸收,与脱落酸共同调节果实的成熟
3、细胞自噬是自噬相关基因调控下,对细胞内受损或需要淘汰的物质进行再利用的过程。一些受损的蛋白质或细胞器被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泡包裹,并与溶酶体或细胞器X融合,将内容物降解后循环利用。细胞器X是( )
A.核糖体
B.内质网
C.液泡
D.高尔基体
4、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表现出在“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的特点。正确的是( )
A.就同一种植物的不同器官来说,“低浓度”或“高浓度”的取值范围相同
B.“低浓度”“高浓度”是相对于植物的某种器官生长所需的适宜浓度而言的
C.单侧光照射下,玉米胚芽鞘向光生长,该现象能说明“高浓度”的生长素会抑制生长
D.人工合成的生长素类生长调节剂不会表现出“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现象
5、蛙的神经元内、外Na+浓度分别是15mmol/L和120mmol/L。在膜电位由内负外正转变为内正外负过程中有Na+流入细胞,膜电位恢复过程中有Na+排出细胞。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Na+流入是被动运输,排出是主动运输
B.Na+流入是主动运输,排出是被动运输
C.Na+流入和排出都是被动运输
D.Na+流入和排出都是主动运输
6、甲型H1N1流感为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病原体是一种新型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人感染甲流后的早期症状与普通流感相似,包括发热、咳嗽、身体疼痛等,偶尔出现腹泻或呕吐等。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发热维持在38.5℃时,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体温调节是由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共同实现的
C.腹泻导致血钠含量降低时,肾上腺皮质增加分泌醛固酮
D.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通过调节尿量和尿的成分实现的
7、植物的性别分化受植物激素的调节,用不同浓度的赤霉素和生长素分别处理某植物,实验结果如表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 对照 | 赤霉素 | 生长素 | ||||
浓度(mg/L) | 0 | 50 | 100 | 200 | 30 | 60 | 120 |
雌雄比例(♀:♂) | 1.02 | 0.98 | 0.73 | 0.59 | 1.21 | 1.59 | 1.19 |
A.该实验的自变量为植物激素种类,因变量为雌雄比例
B.赤霉素和生长素都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的信息分子
C.生长素对该植物雌雄比例的影响小于赤霉素的影响
D.诱导产生生长素受体缺失突变体有利于该植物开花结果
8、2023年5月22日是第23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下列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就地保护是对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保护
B.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间的协同进化形成物种多样性
C.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要高于间接价值和潜在价值
D.任何外来物种的引入都会导致生物多样性的丧失
9、“淀粉—平衡石假说”是被普遍承认的一种解释重力对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根据该假说,根向地生长的机理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重力是调节植物生长发育和形态建成的重要环境因素
B.重力通过影响淀粉体的沉降来影响生长素沿重力方向不对称分布
C.根的向地性体现了生长素“在浓度较低时促进生长,浓度过高时抑制生长”的作用特点
D.若内质网释放Ca2+的过程受阻,根的向地生长现象更明显
10、如下是神经系统的组成概念图,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是大脑,是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位
B.③能调节呼吸、血压等生命活动
C.④是反射的结构基础
D.⑤具有接受信息、传出信息的功能
11、人类红绿色盲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秃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结合图表信息判断,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
| BB | Bb | bb |
男 | 非秃顶 | 秃顶 | 秃顶 |
女 | 非秃顶 | 非秃顶 | 秃顶 |
A.进行这两种病遗传方式的调查时必须在广大人群中随机调查
B.假设人群中两种病显性基因的频率都是50%,男性患色盲的概率大于患秃顶的概率
C.图中Ⅱ3和Ⅱ4所生子女是秃顶红绿色盲儿子的频率为1/8
D.通过染色体检查,可诊断某秃顶男性的基因型
12、下列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内容,叙述错误有几项( )
①神经系统调节生物节律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②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仍可完成缩手反射
③特异性免疫过程中B细胞,T细胞,记忆细胞,吞噬细胞都能特异性识别抗原
④人体分泌的乳汁中含有某些抗体
⑤神经递质在突触间隙中的移动消耗ATP
⑥当血糖浓度降低时,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都参与调节
⑦对移植器官的排斥主要是通过体液免疫进行的
⑧ 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在发挥作用后均能保持活性
A.三项
B.四项
C.五项
D.六项
13、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山西向武汉捐赠了古法发酵的陈醋50吨。下列关于发酵和传统发酵技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发酵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将原料转化成人类所需要的产物
B.发酵产物都是微生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
C.传统发酵一般是利用天然存在的菌种进行发酵
D.传统发酵通常是家庭式或作坊式的
14、动物在被运输的过程中,体内皮质醇的含量会升高,增强动物对刺激的适应能力。下图为皮质醇分泌的调节示意图,其中“+”表示促进,“-”表示抑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动物在被运输过程中皮质醇含量会持续升高
B.N促进皮质醇的分泌属于神经―体液调节
C.运输过程中M的分泌增加是神经调节的结果
D.皮质醇含量降低时能促进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应激素
15、顾方舟教授研制的“糖丸”脊髓灰质炎活疫苗,为我国消灭脊髓灰质炎作出了重要贡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糖丸”是用灭活的病毒制成的
B.脊髓灰质炎患者口服“糖丸”可治愈该疾病
C.该疫苗可以识别组织相容性抗原
D.服用该疫苗后仍有可能患脊髓灰质炎
16、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之间存在着相互调节,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
A.神经系统可以通过神经递质影响免疫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B.内分泌系统可以通过激素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C.免疫系统可以通过细胞因子影响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
D.三个系统释放的信号分子均可作用于全身所有的细胞
17、下列关于影响种群数量变化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等生物因素属于密度制约因素
B.气候因素和自然灾害属于非密度制约因素
C.传染病对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影响与该种群的密度大小有关
D.森林中林下植株种群密度取决于林冠层的郁闭度,林冠层的郁闭度越大,种群密度越大
18、环境容纳量是指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在理想条件下,影响种群数量增长的因素主要是环境容纳量
B.控制有害生物时,其种群数量应控制在环境容纳量的一半左右
C.草原上放牧的羊过多,部分羊会饿死,但环境容纳量不会改变
D.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的目的是提高大熊猫种群的环境容纳量
19、下列属于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及发生在内环境中的生理过程的是( )
①水、无机盐、血浆蛋白 ②血红蛋白、O2、胃蛋白酶 ③葡萄糖、CO2、胰岛素 ④激素、呼吸酶、氨基酸 ⑤食物中淀粉经消化成为麦芽糖 ⑥乳酸与缓冲对发生反应⑦丙酮酸和水反应产生CO2和[H]
A.①③⑥
B.③④⑦
C.①②⑤
D.②④⑥
20、近年来,夜行性动物海南睑虎的野外种群资源受到严重威胁。科研人员选取两个不同海拔梯度的区域,对两个区域的海南睑虎种群密度开展调查研究(数据如表)。调查过程中发现B区种植了龙眼等经济作物,且B区海南睑虎有被车辆碾压致死的现象。下列分析不合理的是( )
区域 | 标记个体数量M | 重捕个体数量n | 重捕个体中的标记个体数量m |
A区(高海拔) | 50 | 14 | 2 |
B区(低海拔) | 229 | 147 | 40 |
A.对海南睑虎种群密度的调查,采用了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
B.标记海南睑虎的标签应容易识别,且对其日常活动影响较小
C.人为活动较频繁的低海拔区域是海南睑虎的主要分布区
D.尽量减少车辆在栖息地的夜间行驶,可降低对该物种的影响
2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河流受到轻微污染依然清澈,属于恢复力稳定性
B.恢复力稳定性低的生态系统,其抵抗力稳定性一定高
C.“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D.信息传递不利于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
22、如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某种生态金字塔,I~Ⅳ表示不同营养级,I中含有生产者。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Ⅱ、Ⅲ营养级中可能存在同种生物
B.并非所有天然生态系统的能量金字塔都呈图示形态
C.若I、Ⅱ中分别只含有树和昆虫,则该图可能不是数量金字塔
D.生态金字塔说明人类的活动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3、关于内环境及稳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高温天气,大量出汗,若只补充水而不补充盐,可能会出现水中毒
B.静脉滴注生理盐水时,细胞外液Na+的增加量等于细胞内液Na+的增加量
C.正常人体肝脏组织细胞内液的CO2/O2值大于组织液的
D.细胞不仅依赖于内环境的稳态,也参与了内环境稳态的形成和维持
24、某地对河流进行生态修复:一方面利用生态浮床将植物种植于浮于水面的床体上,充分利用各种生物有效进行水体的修复:另一方面根据河道到河岸不同的生境,有针对性地配置植被(如下图所示),形成错落有致、交相辉映的水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河流生态修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类型属于次生演替
B.从河道到河岸配置的植物存在差异,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C.人类对该河流的修复活动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方向和速度进行
D.欲统计河流中个体较大、种群数量有限的物种的相对数量,可采用记名计算法
25、为了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很多城市利用人工湿地,构建了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对生活和工业污水进行净化处理。下图表示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进行废水处理的流程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工湿地中的芦苇属于挺水植物,绿藻属于浮游植物,黑藻属于沉水植物,这些植物的分布体现了群落的________结构,显著提高了________。
(2)氧化塘后部种植的莲等挺水植物,一方面可以拦截水中的浮游生物,另一方面通过______,减少了出水口处水中的浮游藻类。
(3)若该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沼虾仅以浮游藻类为食。科研人员对沼虾的能量流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如下表所示:
浮游藻类同化的能量 | 沼虾摄入藻类的能量 | 沼虾粪便中的能量 | 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 | 沼虾呼吸作用散失的能量 |
120kJ/(cm2·a) | 48kJ/(cm2·a) | 27kJ/(cm2·a) | ? | 19kJ/(cm2·a) |
据表分析,沼虾用于生长发育和繁殖的能量是___________kJ/(cm2·a)。
(4)虽然人工湿地对城市生态的调节起着重要的作用,但不能仅仅依靠人工湿地对污水的净化,还应该加强对污染源的控制,理由是___________。
(5)该藻菌共生污水净化系统的正常运转,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___________价值。
26、某湖泊生活着金鱼藻、浮萍、芦苇等生物,并长期养殖鲫鱼。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从湖岸到湖心依次生长着芦苇、浮萍和金鱼藻等生物,这体现了群落的 _____结构。若从湖底裸地开始逐渐演替为森林群落,这种演替属于 _____演替,往往需要经历 _____个演替阶段。
(2)用标志重捕法调查鲫鱼种群密度,若调查期间有些个体身上的标志丢失,则该种群密度的估测数值会_____。当鲫鱼被大量捕捞后,其K值将_____。
(3)在保证食物充足、环境适宜的条件下,该湖泊中鲫鱼种群的增长方式为_____。
27、红树林生长于陆地与海洋交界带的滩涂浅滩,是陆地向海洋过度的特殊生态系系统,如图中甲表示某种鱼迁入此生态系统后的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乙中A、B能反映该鱼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是_____。
(2)在t1时该种群的年龄组成可能为_____。若在t2时种群数量为N,为保持这种鱼类资源的可持续增长,应使这种鱼捕捞后的种群数量保持在_____水平。
(3)调查红树林中主要植物的种群数量时,常用_____法,红树林群落的垂直结构既能提高群落利用_____等环境资源的能力,又为动物的分层提供了_____。
(4)该红树林曾发生过火灾,但此后又慢慢恢复,这属于群落的_____演替。
28、西葫芦的果皮颜色由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两对等位基因(B和b、T与t)控制,其中白、绿、黄色三种色素在果皮细胞内的转化途径如右图所示。请回答:
(1)①过程称为___________。根据上图可知,黄果皮西葫芦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基因型为BBtt的西葫芦与纯合的黄果皮西葫芦杂交得F1,F1自交得F2。从理论上讲,F2的性状及分离比为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发现在某个黄果皮西葫芦果皮上长有一块白斑,如果是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则发生突变的是哪个基因?________,并可采用______________技术确定该基因是否发生了碱基对的替换。
29、下图为人体某一反射弧的示意图,a、b为置于神经细胞B和神经细胞D膜外的微型电流计F的两个微型电极,请据图回答问题。
(1)a处受刺激后,若规定细胞膜外表面为零电位,则细胞膜内表面的电位是________(填“正”“负”或“零”)电位。
(2)若从a处切断神经纤维,刺激b处,效应器________(填“能”或“不能”)产生反应,它________(填“属于”或“不属于”)反射。
(3)在反射弧中,决定神经冲动单向传递的结构是________。
(4)如果在电极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此时a、b之间会产生电流,其膜外电流方向是________;在细胞A处给予一适当的刺激,电流计的指针能发生两次方向________(填“相同”或“相反”)的偏转。
30、下图表示某一传出神经元与肌细胞之间的突触。
(1)突触是由图中的____________构成的,①中的物质名称为____________,这是一种化学信号物质,肌细胞对该物质的识别功能与肌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有关。抑制性神经递质作用与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分布__________(“改变”或“不变”)。
(2)与突触前膜相对的肌细胞膜形态具有明显特点,其意义是____________,有利于递质的作用。
(3)兴奋通过突触的速度比在神经纤维上的速度要慢得多,分析兴奋通过突触速度变慢的原因是:___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间(约0.5〜1毫秒)。
(4)神经细胞与肌细胞接触点的.递质乙酰胆碱与受体结合,肌细胞收缩,乙酰胆碱很快被胆碱酯酶分解,肌细胞恢复舒张状态。美洲箭毒有与乙酰胆碱争夺受体的作用,若美洲箭毒进入人体,其效应是_____。
(5)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以____________的形式向前传导。
31、基因工程可以按照人们的意愿赋予生物新的遗传特性,创造出更符合人们需要的新的生物类型和生物产品。下图是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流程,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①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②过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
(2)若图中④过程为将目的基因导入植物细胞,最常用的方法是 ____________,该方法选择Ti质粒作为运载体的原因是_________。
(3)图中⑤过程是_________,要检测目的基因是否成功表达,首先从转基因生物个体中提取蛋白质,用相应的抗体进行_________杂交。
(4)图中③过程需要借助PCR技术,DNA的合成方向总是从子链的_______向_______延伸,若利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的过程中消耗了126个引物分子,则该过程DNA扩增了______次。
(5)科研人员利用PCR技术大量扩增其染色体上的16S rRNA保守片段,然后通过DNA序列比对进行菌种亲源关系的鉴定。
①查找数据库发现该放线菌的16S rRNA目的基因片段及相应限制酶识别序列如下图所示:
16S rRNA基因片段
限制酶 | EcoR I | BamH I | Hind Ⅲ | Sac I |
识别序列和切割位点 | GAATTC | GATCC | AAGCTT | GAGCTC |
为了获得目的基因16S rRNA,需要使用的限制酶是________和________。得到目的基因以后就可以利用PCR技术对16S rRNA进行体外扩增,此过程需要加入________催化。
②聚合酶链式反应对引物的特异性要求较高,放线菌是一类GC含量高的细菌,设定退火温度时需要适当________(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32、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相当复杂的。下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其中A、B、C、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三种调节方式(分别标记为甲、乙、丙)。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寒冷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中枢位于____,产生寒冷感觉的部位是____。此时图1中激素B和C的分泌量____(填“增加”或“减少”),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减少汗腺分泌、____,来减少散热量。
(2)当细胞外液____时,可通过图2中乙模式调节,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量,促进____对水的重吸收,导致排尿量减少。
(3)人体血糖浓度低于正常值时,一方面可以直接刺激胰岛A细胞,引起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其作用是____,从而升高血糖;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图2中____模式(填“甲”或“乙”或“丙”)调节激素的分泌量,此时胰岛A细胞属于反射弧结构中____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