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雄安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且举世誉之不加劝   地势极南溟深

    B.六月息者也 猥微贱

    C.问棘也是已 不知将军宽至此也

    D.置杯则胶 复驾言兮

  • 2、下列各句中画线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他曾经是一名企业高管,因为经济犯罪而落马;在他炙手可热之时,大家都要怕他三分。

    ②老张经常会出现一些危言危行,让人觉得他特别怪异,正因如此,很少有人和他打交道。

    ③鲁迅在他的《阿Q正传》中,对阿Q的描写可谓穷形尽相,这得利于他高超的写作技艺。

    ④他们这些人撸起袖子努力干,胜利完成了艰巨的任务,这真是三人成虎,人多力量大啊!

    有人说耿老二不学无术,是个胸无城府的人;也有人说他是个很有学问的人,大智若愚。

    老师说话时态度镇静,亲切而又从容,使听的人心情舒畅,受益匪浅,有如沐春风之感

    A. ①②⑥   B. ①③④   C. ②④⑤   D. ③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①如果不是有人发明了火车,如果不是有人把铁轨铺进深山,你怎么也不会发现台儿沟这个小村。它和它的十几户乡亲,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从春到夏,从秋到冬,默默的接受着大山任意予的温存和粗暴。

    ②然而,两根纤细、闪亮地铁轨延伸过来了。它勇敢地盘旋在山腰,又悄悄地试探着前进,弯弯曲曲,曲曲弯弯,终于绕到台儿沟脚下,然后钻进幽暗的隧道,冲向又一道山粱,朝着神秘的远方奔去。

    ③不久,这条线正式营运,人们挤在村口,看见那绿色的长龙一路呼啸,挟带着来自山外的陌生、新鲜的清风,擦着台儿沟贫弱的脊背匆匆而过。它走的那样急忙,连车轮碾钢轨时发出的声音好像都在说:不停不停,不停不停!是啊,它有什么理由在台儿沟站脚呢,台儿沟有人要出远门吗?山外有人来台儿沟探亲访友吗?还是这里有石油储存,有金矿埋藏?台儿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不具备挽住火车在它身边留步的力量。

    ④可是,记不清从什么时候起,列车的时刻表上,还是多了“台儿沟”这一站。也许乘车的旅客提出过要求,他们中有哪位说话算数的人和台儿沟沾亲□也许是那个快乐的男乘务员发现台儿沟有一群十七、八岁的漂亮姑娘,每逢列车疾驰而过,她们就成帮搭伙地站在村口,翘起下巴,贪婪、专注地仰望着火车。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也许什么都不为,就因为台儿沟太小了,小得叫人心疼,就是钢筋铁骨的巨龙在它面前也不能昂首阔步,也不能不停下来。总之,台儿沟上了列车时刻表,每晚七点钟,由首都方向开往山西的这列火车在这里停留一分钟。

    ⑤这短暂的一分钟,搅乱了台儿沟以往的宁静。从前,台儿沟人历来是吃过晚饭就钻被窝,他们仿佛是在同一时刻听到大山无声的命令。于是,台儿沟那一小片石头房子在同一时刻忽然完全静止了,静的那样深沉、真切,好像在默默地向大山诉说着自己的虔诚。如今,台儿沟的姑娘们刚把晚饭端上桌就慌了神,她们心不在焉□胡乱吃几口,扔下碗就开始梳妆打扮。她们洗净蒙受了一天的黄土、风尘,露出粗糙、红润的面色,把头发梳□乌亮,然后就比赛着穿出最好的衣裳。有人换上过年时才穿□新鞋,有人还悄悄往脸上涂点胭脂。尽管火车到站时已经天黑,她们还是按照自己的心思,刻意斟酌着服饰和容貌。然后,她们就朝村口,朝火车经过的地方跑去。香雪总是第一个出门,隔壁的凤娇第二个就跟了出来。

    ⑥七点钟,火车喘息着向台儿沟滑过来,接着一阵空哐乱响,车身震颤一下,才停住不动了。姑娘们心跳着涌上前去,像看电影一样,挨着窗口观望。只有香雪躲在后面,双手紧紧捂着耳朵。看火车,她跑在最前边,火车来了,她却缩到最后去了。她有点害怕它那巨大的车头,车头那么雄壮地吐着白雾,仿佛一口气就能把台儿沟吸进肚里。它那撼天动地的轰鸣也叫她感到恐惧。在它跟前,她简直像一叶没根的小草。

    ……

    ⑦明天,火车还要经过,她们还会有一个美妙的一分钟。哦,五彩缤纷的一分钟,你饱含着台儿沟的姑娘们多少喜怒哀乐!

    ⑧日久天长,这五彩缤纷的一分钟,竟变得更加五彩缤纷起来,就在这个一分钟里,她们开始挎上装满核桃、鸡蛋、大枣的长方形柳条篮子,站在车窗下,抓紧时间跟旅客和和气气地做买卖。她们踮着脚尖,双臂伸得直直的,把整筐的鸡蛋、红枣举上窗口,换回台儿沟少见的挂面、火柴,以及属于姑娘们自己的发卡、香皂。有时,有人还会冒着回家挨骂的风险,换回花色繁多的沙巾和能松能紧的尼龙袜。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

    (1) 予 (2) 碾

    A. (1)gēi (2)zhá B. (1)jǐ   (2)yà

    C. (1)jǐ   (2) yā D. (1) gēi (2)yà

    2根据上下文,第④段方框处标点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句号 B. 逗号 C. 分号 D. 顿号

    3第⑤段方框处词语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1) 得   (2) 地 (3) 的

    A. (1)(2)(3) B. (2)(1)(3) C. (3)(2)(1) D. (2) (1) (3)

    4第①段“一心一意掩藏在大山那深深的皱褶里”的含义是_________,在结构上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

    5“一分钟”在文中反复出现,有什么作用?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在《劝学》中以“木、金”为喻,引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强调君子只有通过广泛学习和不断反省才能智慧明达。

    (2)《屈原列传》(节选)中,表明屈原“怨”的缘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鱼雁传书”的典故,含蓄地表达书信不能往来的现实,暗含相思之苦。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画出了洞庭湖水势浩瀚、无边无际的景象。

    (2)李煜的《虞美人》中,除春花秋月之外,“____________”也是勾起词人故国之思的景象;而“____________”则是对词人无尽愁绪的形象描绘。

    (3)庄子《逍遥游》中写去近郊的人,可以只带当天吃的三餐粮食,回来时“____________”;而到千里外的人,则需要“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青年担当着国家兴盛的重责,应当以《论语•泰伯》中曾子所说的“_________________”自勉。

    (2)《大学之道》中,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将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们常说要防患于未然,要未雨绸缪,在《老子四章》里也表达了同样的意思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名篇名句默写。

    (1)韩愈在《师说》中用“________________”正面解释了教师的职能和任务。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________________”。

    (3)自然界鸟类的啼鸣有时会引发人们的悲思愁绪,这在唐宋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达了诗人礼贤下士、统一大业的雄心壮志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落叶”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落叶纷纷的壮阔秋景。

    (3)不吸取经验教训让人痛惜,正如杜牧《阿房宫赋》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屈原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乐曲演奏过程中的停顿也有情感表达作用,白居易《琵琶行》中对此进行说明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对仗句式,连用两个比喻,表达诗人对官场的厌倦以及对田园的向往。

    (7)《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感慨人生的短暂,情不自禁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8)《雨霖铃》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将即将离别的两人有千言万语要倾诉,却因气结声阻而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的情态形象地描绘了出来。

    (9)古典诗词常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如《锦瑟》中的“____________”和《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

    (10)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借用廉颇的典故,表明自己虽然年老却是壮志犹存,希望能够为国立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①《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了国家的盛衰皆出自人事的道理。

    ②李彦宏创立的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最大的中文网站百度之名源自《青玉案·元夕》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象征着百度对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的执着追求。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采用了自问自答的形式,把泪水和霜林贯穿起来,使无情的树木带上了感情色彩。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晚晴

    杜甫

    返照斜初彻,浮云薄未归。

    江虹明远饮,峡雨落馀飞。

    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

    秋分客尚在,竹露夕微微。

    1杜甫,是唐代著名诗人,自号_________,被后人誉为“_______”。

    2以下对于杜甫《晚晴》一诗解读正确的一项是(   )。

    A.《晚晴》是一首五言古诗,全诗押韵的字分别是“归”、“飞”、“肥”、“微”。

    B.《晚晴》第一第二句细腻地描绘出了雨后斜阳返照、天空清爽澄澈的景象。

    C.《晚晴》第三第四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描绘出了雨后彩虹当空,雨点飘飞的情状。

    D.《晚晴》最后两句含蓄地表达了作者陶醉于眼前的景色,不忍归去的欣然忘我之情。

    3后人评价“凫雁终高去,熊罴觉自肥”两句寄意深远,请作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陈情表》,完成小题。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①至微至陋,蒙拔擢   ②人非圣贤,孰能无

    B. ①凡在故老,犹蒙     ②愿陛下悯愚诚

    C. ①但以刘日西山     ②门衰祚,晚有儿息

    D. ①诏书特下,臣郎中     ②谨表以闻

    2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 ①州司临门,急星火     ②是臣尽节陛下之日.

    B. ①臣不胜犬马怖惧     ②二虫又何知

    C. ①茕茕孑立,形影吊   ②便可白公姥,及时遣归

    D. ①岂敢盘桓,有希冀     ②皇天后土实共鉴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①臣供养无主  

    ②猥微贱  

    ③臣具表闻

    ④伏惟圣朝孝治天下

    ⑤但刘日薄西山

    ⑥是区区不能废远  

    ⑦谨拜表

    A. ②③④   B. ⑤⑥⑦   C. ①⑤⑥   D. ②④⑦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B.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C.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 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5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亚历山大大帝未即位时,每当听到父王在外打胜仗的消息,就忧心忡忡,生怕天下都被他父亲征服了,自己将来再无用武之地。

    材料二:唐诗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对宋人来说,唐诗既是丰厚的遗产,也是巨大的挑战。所以,有人说,有唐诗做榜样,是宋人的大幸,也是宋人的大不幸。

    这两则材料引起了你什么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要求:(1)不少于800字;(2)诗歌除外,文体不限;(3)不要抄袭和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