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埃博拉病毒主要在乌干达、刚果、加蓬等非洲国家流行。该病毒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有人对此 ,认为中国目前尚无一例出现。
②云南省鲁甸地震发生在山高路陡的国家级贫困区,地质条件复杂,救援难度很大。人民解放军战士 ,为抗震救灾作出了巨大贡献。
③中国的目标是打造一支蓝水海军。在独立自主的基础上也希望能得到外国技术上的 。
A. 不以为意 不孚众望 鼎力相肋 B. 不以为然 不负众望 全力相救
C. 不以为意 不负众望 鼎力相助 D. 不以为然 不孚众望 全力相救
2、下列文学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施耐庵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他撰写的小说《水浒传》是中国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以农民起义为题材的优秀小说。
B. 契诃夫是俄国19世纪著名的批判显示主义作家,他与美国小说家欧•亨利、法国小说家巴尔扎克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
C. 沈从文被誉为现代中国的“风俗画家”,他的小说《边城》是一支湘西生活的牧歌,反映了“优美、健康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
D. 2017、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作家是日裔英国小说家石黑一雄,他的代表作品有《群山淡景》(或译为《远山淡影》)《长日将尽》《被掩埋的巨人》等。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版本学领域里,凡治经学,穷究一字一句的涵义,在版本上务求善本,其重要意义不言而喻。正规读过几本古书的人都知道,任何古代文籍,因版本不同出现某些文字差别,以至含义全非。《红楼梦》也是这样。
曹雪芹是以毕生心血铸就《红楼梦》这部旷世奇书。由构思创作修改,直至成书,经历了很不寻常的过程。研究此书的版本,也可从中了解和探索这部巨著构思创作和成书的复杂过程。
此书创作的初期,即“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期间,可以想见当时形成了诸多稿本,但其面貌如何,已无直接的版本资料了。今人只能于某些文字记述中,间接推测某一种本子的状况。研究者都已注意到,清人富察明义《绿烟琐窗集》中的《题红楼梦》二十首诗,涉及一些书中的情节。与迄今尚在流传的任何一个本子相比,差异都是很大的。如其中第四首“扇纨遗却在苍苔”,第五首“三尺玉罗为手帕,无端掷去又拋来”,第六首“错认猧儿为玉狸”等等,都为今本所无。而第八首“留得小红独坐在,笑教开镜与梳头”,今各本中,有贾宝玉为麝月梳头的情节,与此不同,但又似有某种关系。当然也有可能,那个本子中有宝玉独留小红为他梳头的情节。富察明义的这些诗句,言之凿凿,与今本异者,不可能是记忆有误。最大的可能是他读到的一个本子,书名是题为《红楼梦》的,其中就有诗中所咏的情节。甲戍本“楔子”中,有“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以及“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诸语,可见曹雪芹一度曾用过《红楼梦》这个书名的。从这些有关的版本资料看,在披阅增删期间,小说的情节曾有较大的更易,成书过程相当复杂。
后期各种本子,都还存在直接的版本资料。各本之间的异同,更是有规律可循。我们于这版本异同中,探究诸本之间的缘属关系。戚序本,来自王府本。从王府本到戚序各本,构成一个早期钞本的独特分支。这个认识,只能从这几个本子与其他各本的共有异同中得悉。程甲本问世,《红楼梦》的流传进入梓印阶段。嗣后,各种镌刻本相继于坊间出现。于是,我们从各印本之间,以及印本与各钞本之间,因文字异同而推知,很长的一段时期内,在读者中广泛流传的各种梓印本,都是在程甲本的基础上形成。而程甲本,又是来自早期钞本梦觉主人序本。
任何有过一点写作经历的人都知道,人的思想观念,常常是处于复杂的发展演变之中,而这个写作和修改过程中所形成的本子,正是作者各个阶段思想观念的纪录和反映。了解作家思想艺术观念及其发展演变,知人论世,对作品的深入理解,也是必须的。初稿成形后各个时期的稿本,亦各有异,如从甲戌本到己卯庚辰本,不少差异是因曹雪芹本人修改形成,各代表曹雪芹不同创作阶段的思想艺术状况。此中亦反映出曹氏思想的演变。《红楼梦》的版本异同状况,也是了解曹雪芹思想艺术观念发展演变的直接材料。了解《红楼梦》版本,是校勘一个善本的必要步骤。今存的所有本子,几乎都存在传抄的讹误或后人随意而下的改笔。今人校勘整理的本子,如果供一般读者阅读,应该尽可能是个接近原著的善本。
(摘选自林冠夫《红楼梦纵横谈》)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研究《红楼梦》的版本,可以订正不同版本之间可能会出现的文字错误。
B.研究《红楼梦》的版本,可从中了解作品构思、创作和成书的复杂过程。
C.研究《红楼梦》的版本,可以了解曹雪芹的思想艺术观念及其发展演变。
D.研究《红楼梦》的版本,是校勘善本的必要步骤,使今本完全恢复原貌。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题红楼梦》诗为例,说明《红楼梦》修改增删较大,成书过程复杂。
B.从写作经验的角度来看,作家作品的修改过程是其各个阶段思想观念的反映。
C.文章围绕“版本研究”展开,由分到总,阐述《红楼梦》的版本研究的意义。
D.文章用“可以想见”“可能是”等词语,对观点的表述作出限制,表达审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曹雪芹初期对《红楼梦》修改了五次,形成了较多版本,我们可以通过不同文字的比较,推测出多种版本的情况。
B.富察明义诗中“留得小红独坐在,笑教开镜与梳头”的情节,与今本中“贾宝玉为麝月梳头”的情节并不相同。
C.《红楼梦》版本中,来自王府本的戚序本属于早期钞本,从戚序本问世起,《红楼梦》各镌刻本相继出现在民间。
D.富察明义所见为《红楼梦》,曹雪芹却以《石头记》称之,所以小说在修改中情节有较大更易,成书实属不易。
4、______________,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范仲淹《岳阳楼记》)
5、名篇名句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2)____________________,千 金散尽还复来。
(3)卧龙跃马终黄土,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是朱颜改。
(5)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6)惊风乱飐芙蓉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江畔何人初见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小石潭记》中写潭中鱼游来游去,非常活跃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词中,表明自己渴望为国御敌立功的词句是: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3)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诸葛亮因其才智功业而流芳千古,杜甫《蜀相》“________________”句写后世英雄对诸葛亮的凭吊,陆游《书愤》“________________”句则颂赞诸葛亮无人可比肩的气概。
(2)屈原《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用香草做比喻,说明自己遭贬黜是因为德行高尚。
(3)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瀑布飞泻、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4)《诗经•卫风•氓》中用淇水、池沼有岸,反衬男子心意无常、没有拘束限制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秦国统治者将剽掠来的美玉金银珠宝等当成石头沙土等,从而表现其奢侈之风。
(2)《赤壁赋》中,从事物变化的角度看待天地存在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的艰辛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孔子说做人不讲诚信无法立足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论语》中,指出学习与思考必须紧密结合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观 兵
杜甫
北庭①送壮士,貔虎数尤多。精锐旧无敌,边隅今若何。
妖氛拥白马②,元帅待雕戈。莫守邺城下,斩鲸辽海③波。
(注)①北庭:都护府名。②妖氛拥白马:指安史叛贼。③辽海:叛贼史思明的老巢,今辽河流域。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标题“观兵”,“观”指观看,“兵”指正在出征的战士,本诗写出战前预设与战后的喜悦心情。
B. 颔联表现部队精锐,气势无敌,对其寄予了厚望;“边隅”指“邺城”,是指前线作战之地。
C. 首联中的“虎”指勇猛的战士,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中的“虎”指如猛虎一样的气势。
D. 本诗综合运用了比喻、对比等艺术手法,融叙事、议论为一体,语言精炼,笔力雄健。
【2】结合全诗,分析“斩鲸”的含义及其表达的情感态度。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画皮
太原王生,遇一女郎,乃二八姝丽,心相爱乐。生导之与同归书斋。女曰:“此所良佳。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过数日生微告妻。妻陈氏,疑为大家媵妾,劝遣之,生不听。
偶适市,遇一道士,顾生而愕,曰:“君身邪气萦绕,何所遇?”生力白。道士乃去,曰:“惑哉!世固有死将临而不悟者!”生以其言异,颇疑女。
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铺人皮于榻上,执采笔而绘之;已而掷笔,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遂化为女子。大惧,兽伏而出。急追道士,长跪乞救。道士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
夜半但见女子来,望拂子不敢进,立而切齿,良久乃去。少时,复来,骂曰:“道士吓我。宁入口而吐之耶!”取拂碎之,坏寝门而入,径登生床,裂生腹,掬生心而去。婢入烛之,生已死,腔血狼藉。
明日,使弟二郎奔告道士。道士怒曰:“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即从生弟来。女子已失所在。既而仰首四望,问:“南院谁家?”二郎曰:“小生所舍也。”道士曰:“现在君所。”二郎愕然。道士问曰:“曾否有不识者来?”答曰:“晨间一妪来,欲佣为仆家操作。”道士曰:“即是物矣。”
遂与俱往。仗木剑,立庭心,呼曰:“孽魅!偿我拂子来!”妪在室,惶遽无色出门欲遁。道士逐击之。妪仆,人皮划然而脱;化为厉鬼,卧嗥如猪。道士以木剑枭其首,身变浓烟,道士出一葫芦置烟中,飗飗然如口吸气,瞬息烟尽。共视人皮,眉目手足,无不备具。道士囊之,乃别欲去。
陈氏拜迎于门,哭求回生之法。道士谢不能。陈益悲,伏地不起。道士沉思曰:“我术浅,诚不能起死。我指一人,或能之。市上有疯者,时卧粪土中,试叩而哀之。倘狂辱夫人,夫人勿怒也。”
二郎与之俱往,见乞人之颠歌道上者,鼻涕三尺,秽不可近。陈膝行而前,陈告之故。乃曰:“异哉!人死而乞活于我,我阎摩耶?”怒以杖击陈,陈忍痛受之。乞人咯痰唾盈把,举向陈吻曰:“食之!”陈既思道士之嘱,遂强啖焉,觉入喉中,硬如团絮,停结胸间。乞人大笑起行曰:“佳人爱我!”遂起行,终不顾。
陈惭恨而归。既悼夫亡之惨,又悔食唾之羞,抱尸收肠,且理且哭。哭极声嘶,顿欲呕,觉鬲中结物,突奔而出,恰落腔中,惊而视之,乃人心也,在腔中突突犹跃,热气腾蒸如烟然。大异之,急以两手合腔,裂缯帛急束之。天明,竟活。为言:“恍惚若梦,但觉腹隐痛耳。”视破处,痂结如钱,寻愈。
(选自《聊斋志异》,有删改)
【1】对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偶适市 适:到……去
B.过数日生微告妻 微:无,没有
C.举向陈吻曰 吻:亲吻
D.小生所##dot##舍 舍:住的地方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心相爱乐 好自相扶将
B.但觉腹隐痛耳 但见悲鸟号古木
C.道士以木剑枭其首 又申之以揽茝
D.陈膝行而前 剑阁峥嵘而崔嵬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诡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B.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C.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D.至斋门/门内杜不得入/乃踰垝/垣蹑迹/而窗窥之/见一狞鬼/面翠色/齿巉巉如锯
【4】下列内容中都能暗示王生遇到的并非普通人的一项是( )
①遇一女郎,乃二八姝丽 ②如怜妾而活之,须秘密,勿泄
③劝遣之,生不听 ④君身邪气萦绕
⑤门内杜不得入 ⑥举皮,如振衣状,披于身
A.①②③
B.①④⑤
C.②④⑤
D.②③⑥
【5】下列关于文章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尽管王生嘴上不肯承认道士所说的话,但是还是对自己书斋中所藏的女子起了疑心。
B.道士一开始并未打算救王生,所以只将一把蝇拂挂在书斋门口,想借此吓唬鬼物。
C.鬼可以通过在人皮上画画的方式随意变换自己的模样,然后借机靠近猎物,伺机吃掉他们。
D.道士推荐的乞丐的确法术高强,真的救活了王生。
【6】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道士乃以蝇拂授生,令挂寝门。
(2)我固怜之,鬼子乃敢尔!
(3)见乞人之颠歌道上者,鼻涕三尺,秽不可近。
【7】请找出道士所言的“疯者”“狂辱”陈氏的表现,并用自己的话概括。
12、根据要求作文。
语文课上,同学们正在展开激烈辩论。一方观点是“历尽千帆,归来不再少年”;另一方观点是“历尽千帆,归来仍是少年”。
请你任选一方观点,联系实际,或破或立,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自拟题目,观点明确,有理有据。不少于7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