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邯郸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车帷裳 渐:浸湿

    B. 别有幽愁暗恨生 暗恨:内心的怨恨

    C. 壮而弃秽兮 抚:安抚

    D. 雕阑玉应犹在 砌:台阶

  • 2、下列句子中,省略成分补得不对的一项是……(  )

    A. 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于)庙。

    B. 请其矢,盛(之)以锦囊,负(箭)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于庙)。

    C. 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其)函梁君臣之首。

    D. 而身死国灭,(其)为天下笑。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血色苍茫的黄昏

    凌鼎年

    残阳如血,田野苍茫。

    闷热复闷热,晚风不知道藏匿在何处,树梢儿蔫蔫的,连聒噪不已的鸣蝉也无力吟唱,偶尔只能听见城外一两声凄凄厉厉的鸦叫。

    是年,清顺治二年闰六月,清兵围城已逾三日,围而不攻,蓄势以待。假如到太阳落山,娄城还不开城门迎降,那么攻城不可避免,一场血战就在眼前。

    清兵最后通牒的最后一行字“若攻城而入,无论老幼,格杀勿论”像一把剑悬挂在了娄城百姓头上。

    此时,衙门内外已乱成一锅粥,两派意见相持,互不相让。

    抗清派慷慨激昂:身为大明人,死为大明鬼。堂堂大明子民岂能屈膝事蛮夷,士可杀而不可辱,大丈夫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拼!拼也要拼他个玉石俱焚,鱼死网破。死也不做亡国奴!

    呼应者个个视死如归,将生命置之度外。

    降清派则苦口婆心哓于利害:史可法乃一代将帅之才,率精兵精甲尚抗不住锋芒正盛的清兵,娄城一弹丸小城,请问凭何拒敌于城门之外?扬州十日,尸横街头,血流成河,其状之惨,无以复加,前车之辙,后车之鉴,务请三思而行。知其不可为而为之,何苦呢!尔等以一死博个慷慨多奇节,清史留名,娄城百姓呢?千万不能犹豫了……

    那声音带着哭腔。

    天平的一头是名节,一头是万余人的性命,孰重孰轻,决策者反复掂量,仍难以决断。

    时间已越来越紧迫,此时人们的眼光一齐集中在了尤竹庄身上,竹庄是有名的大诗人,又曾为朝廷命官。在娄城自然是德高望重的前辈,他的话不说一言九鼎,至少举足轻重。

    竹庄已经这样默坐不睡三天三夜。这会,他微闭着眼,沉吟不语,但心细的人可观察到他面部肌肉在微微颤抖。

    终于,他睁开眼,缓缓说道:“弘光帝已被清兵所执,明王朝雪上加霜。我辈曾深受皇恩,本当为皇上歌哭,为皇上尽忠,然尽忠易,保民难。清廷已下剃发令,违者杀无赦,环顾江南各州,或降或抗。降者历史罪人,将万劫不复,然百姓可免杀戮;抗者令人肃然起敬,完节完名,不枉一死,然百姓因此生灵涂炭。唉,难呵,看来鱼和熊掌无法得兼。为求名节,置满城百姓生命于不顾,我于心何忍……”

    “还有一炷香时辰,清兵要攻城了!”

    有兵士急急来报。

    “娄城不能重蹈扬州之覆辙,开城门!一切罪孽,一干全由我来承担!”竹庄言罢,泪如雨下。

    当盛夏落日的最后一抹余辉即将隐去之际,娄城痛苦万分地开城门以降。他细碎的脚步触摸着小径的石子,背向斜阳,看着自己被拖得漫长而扭曲的影子,一步步地离开,离开血红色的夕阳,向着阴影更深处涉去,毫不迟疑,绝不回头。

    翌日,清将来找竹庄商议安民之计,不料竹庄已自缢于其宅第。他留下遗嘱云:“吾晚节不保,唯以死谢天下,无颜见列祖列宗,毋忘以白布覆吾脸,吾不配以明服陪葬,也不愿以清服下敛,可就于僧服,葬吾于娄江之侧,墓前一圆石,题诗人尤竹庄之墓即可,勿作祠堂,切切此记!”

    (《中国当代微型小说名篇欣赏》)

    1下面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小说叙述了顺治二年发生在娄城的一段历史故事,真实地再现了作出降清决断的过程。故事场面悲壮,感情沉痛,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

    B. 小说剪裁精当,主体部分由血色黄昏、衙内争辩、竹庄沉思、竹庄决断、竹庄离去、竹庄遗言等五个场景组成,完成刻画人物、表现主题的任务。

    C. 小说主要运用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从正面表现尤竹庄面对“保全名节”与保全“万余人的性命”时选择的艰难。

    D. 尽管“默坐三天三夜不睡”“微闭着眼,沉吟不语”,但“面部肌肉在微微颤抖”这个细节透露出了尤竹庄内心的紧张和恐惧。

    E. 小说情节跌宕起伏,结尾既出乎意料又合情合理,节奏紧凑,人物形象鲜明,体现作者构思的匠心。

    2请简要分析小说开头环境描写的作用。

    3尤竹庄认为自己开城投降是“晚节不保”,请结合文本以及苏武或司马迁的事迹,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两句用湍急的水流和滚动的石头发出雷鸣一般的响声描绘蜀道险要地势的两句。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诗人远离故乡,又处暮年,表达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

    (3)《咏怀古迹》运用悲戚的想象,表现昭君的怨恨之情、思乡之情以及人生悲剧根源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论语>十二章》中,反映了“君子”和“小人”不同的价值追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万事万物;而“____________________”是说通过对万事万物的认识研究,才能获得知识。

    (3)《老子》中,与“人贵有自知之明”表达的意思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落叶”是秋的典型特征,在杜甫的《登高》中的两“________________ ”一句,便描写了落叶纷飞的壮阔之景。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诗人登临京口北固亭想起英雄人物刘寄奴,发出对刘裕北伐的赫赫战功赞叹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从体态方面突出莲的正直,威武不屈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了刘裕叱咤风云、驰骋疆场的豪气。

    (2)古代诗文中,有许多借助描写“风雨”来抒发情感的名句。而《荀子·劝学》中则用“__________________”来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

    (3)《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中两句“__________________”,收束了对赤壁雄奇景物的描写,引起后面对历史的缅怀。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只是朱颜改。(李煜《虞美人》)

    (2)_________________。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李清照《一剪梅》)

    (3)酌贪泉而觉爽,_________________。(王勃《滕王阁序》)

    (4)《陈情表》中的“母、孙二人,_________________,是以区区不能废远”表达了李密的拳拳孝心。

    (5)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的“_________________,知来者之可追”来表达过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之意。

    (6)庄子在《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面对赞美,他“_________________”;面对诋毁,他“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认为人的知识、道德、才能是后天不断广泛学习改造获得的。“金”要锋利,需“就砺”;人要改造成为 “______________”的君子,就要“____________ ”,可见,学习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2)韩愈在《师说》中认为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的原因是他们年龄差不多,学识相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陆游《游山西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写出了山村春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洋溢着浓厚的、古朴的乡村生活气息。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①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②,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①在三月上旬巳日,古人有“修禊”的习俗,即召宴亲友,到水边嬉游,临水插花,以驱除不祥,祈求吉利。本词写于北宋灭亡后,作者南渡之时。

    ②长安:原为汉唐故都,这里代指北宋都城汴京。

    1词的上片“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两句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2词的下片末尾一句“可怜春似人将老”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梅圣俞诗集序

    [宋]欧阳修

    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夫岂然哉?盖世所传诗者,多出于古穷人之辞也。凡士之蕴其所有,而不得施于世者,多喜自放于山巅水涯之外,见虫鱼草木风云鸟兽之状类,往往探其奇怪;内有忧思感奋之郁积,其兴于怨刺,以道羁臣寡妇之叹,而写人情之难言;盖愈穷则愈工。然则非诗之能穷人,殆穷者而后工也。

    予友梅圣俞,少以荫补为吏,累举进士,辄抑于有司,困于州县,凡十余年。年今五十,犹从辟书,为人之佐。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其家宛陵,幼习于诗,自为童子,出语已惊其长老。既长,学乎《六经》仁义之说,其为文章,简古纯粹,不求苟说于世。世之人徒知其诗而已。然时无贤愚,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昔王文康公尝见而叹曰:“二百年无此作矣!”虽知之深,亦不荐也。使其幸得用于朝廷,作为《雅》《颂》,以歌咏大宋之功德,荐之清庙,而追《商》《周》《鲁颂》之作者,岂不伟欤!奈何使其老不得志,而为穷者之诗,乃徒发于虫鱼物类、羁愁感叹之言。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可不惜哉!

    圣俞诗既多,不自收拾。其妻之兄子谢景初,惧其多而易失也,取其自洛阳至于吴兴以来所作,次为十卷。予尝嗜圣俞诗,而患不能尽得之,遽喜谢氏之能类也,辄序而藏之。

    其后十五年,圣俞以。疾卒于京师,余既哭而铭之,索于其家,得其遗稿千余篇,并旧所藏,掇其尤者六百七十七篇,为一十五卷。呜呼!吾于圣俞诗论之详矣,故不复云。庐陵欧阳修序。

    (注)①梅尧臣:字圣俞,北宋诗人。少年举进士不第,仁宗时赐进士出身,多任小吏,仕途上不得志。②王文康公:王曙,宋仁宗时宰相,谥文康。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予闻世谓诗人少达而多    穷:困顿不得志

    B.犹从辟书,为人之佐        辟书:聘书,指接受某部门长官的聘请。

    C.亦不荐也                果:确实

    D.遽喜谢氏之能类        次:次序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以道羁臣寡妇之     ②师者,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B.①使其幸得用于朝廷    属皆且为所虏

    C.①圣俞疾卒于京师      其无礼于晋

    D.①索于其家            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本文中提出了“诗穷而后工”的创作观,认为并非是诗能使作者穷困,而是诗人们对穷困蹇促的生活有了体味之后,才能取得较高的文学成就。

    B.梅尧臣孩童时他的诗才和六经仁义的学问,就已使“长老”惊异,其文简古纯正,但他不愿意随便向世人表白,因此世人只知道他诗写得好。

    C.作者怜友惜才,将梅尧臣设想为“御用诗人”来歌咏大宋朝廷的功德,表现出与友人情感深厚,为其鸣不平的意思。

    D.欧阳修为已故挚友梅尧臣的诗集写此序言,文章明白晓畅,无论议论还是叙事,都充满了作者对这位诗人的倾慕和同情。

    【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语诗者必求之圣俞圣俞亦自以其不得志者乐于诗而发之故其平生所作于诗尤多世既知之矣而未有荐于上者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郁其所蓄,不得奋见于事业。

    (2)世徒喜其工,不知其穷之久而将老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材料,完成作文。

    4月25日下午,曾两次参加过阅兵式的百岁老红军胡正先再次亲临六安一中,面对面为一中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红色党史课。看着朝气蓬勃的学生们,老人家饱含深情地回忆起红军长征中艰苦卓绝的岁月:“我十岁就跟了红军……咱们红军这一路是不平凡的一路,前面有敌人堵,后面有敌人追……从大别山到四川,再到甘肃、新疆,最后回到延安,红军走过很多艰苦的地方,但是一直在成长、发展、壮大,这是因为红军是人民的军队,是为人民服务的军队。”胡正先动情地嘱咐同学们,要不忘革命历史,珍惜现在美好的生活,发扬爱国主义精神,立志报效祖国。“我相信,在你们年轻一代的努力下,我们国家一定会更强更富!”胡正先的一番话赢得师生们热烈、雷鸣般的掌声。

    链接:胡正先,裕安区石板冲乡人,1930年12月加入中国工农红军,曾参加反围剿战斗、辽沈战役、平津战役等,曾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二级解放勋章。2015年纪念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时,胡正先和其他老红军一起,参加了“9.3大阅兵”。2019年,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中,胡正先受邀参加了“致敬”方阵。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胡爷爷的谆谆教诲在同学们心中产生强烈反响。你有何感触?请在班级学习“党史、国史”的主题班会上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的体会和感悟。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