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德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父母死后,子女按礼须持丧三年,其间不得行婚嫁之事,不预吉庆之典,任官者须离职。

    B.“故事”有多种含义,也指一种文学体裁,“故事,诸卫大将军与尚书更为之”中用以表示旧日的典章制度。

    C.御史是我国古代的一种官职名称,职责一直是掌管朝廷礼仪及档案文件等事宜。

    D.历史上新皇帝即位或在位期间改换年号,新年号开始的一年称改元。

  •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1)本来“暖冬”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可是今年还没入冬就下了一场大雪,气温骤降,黄 叶飘零,哀鸿遍野

    (2)我国己将发展绿色经济纳入囯家战略规划。面对严峻的环境形势,调整产业结构、改善生态环境成为目前的当务之急

    (3)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精神与潮流,这一代人过惯了太平盛世的舒适日子,若要求他们像古人那样焚膏继晷、废寝忘食,既苛求,也不切实际。

    (4)中央巡视组在各地巡视时发现,许多政府部门人浮于事,一些公务员在完成工作后以各种无聊的事情来打发时间,让人以为自己很忙。

    (5)千古文章一大抄,说“抄”固然偏激,但写作仍然要经过-个模仿、借鉴的过程,这却是不易之论

    (6)导弹发射室内,崔玉晓果断地按下发射按钮,碧海之上,导弹腾空而起,拖着震人心魄的尾焰一蹴而就

    A. (1)(2)(6)   B. (1)(3)(5)   C. (2)(3)(4)   D. (4)(5)(6)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25分

    二老爷

    青铜

    桥镇是水陆码头,商铺林立,旗幌蔽日,每逢集日,卖狗皮膏药的、打把式卖艺的、撂地儿说书的、打竹板唱莲花落的……哭的笑的喊的叫的说的唱的,样样俱全。

    这正是热闹的时辰,热闹的场合,平地里忽然钻出一个细小的声音:左二老爷来了!你再看,书不说了,戏不唱了,做买卖的也不讨价还价了,齐刷刷地闪到街边。打人缝开处,走来一个矮小精瘦的老者,病秧秧的一副气色,倒比不上他身后跟着的那两杆快枪来得气派。

    左二老爷似一阵小风吹过长街,两旁的人便像倒伏的麦浪,齐刷刷地鞠躬致意。左二老爷只微微颔首,眼皮也不抬地走过去。直到那老迈佝偻的身影走出很远,人们才醒过神来,该干啥的还干啥。

    左二老爷何许人也?非耕非读、不官不商,手上却有丁当哗啦花不完的银钱,眼前有跑前跑后使不完的跟班,外头有甩得开叫得响抖不完的威风和脸面,用桥镇人的话说:手不捉笔,脚不踩耙,头不戴纱,不耽误吃香喝辣。

    他凭什么?!

    这三教九流之地、鱼龙杂处之所,免不了生出些事端,骗钱昧货伤人打脸,闹得风波汹涌天昏地暗,只要找到左二老爷,就风平浪静云住雨歇了。也因此,不管是江浙大贾,还是沧州豪客,乃至各家店铺,街头摆摊炸果子、卖菜的小贩,只要踩着桥镇的地面,都要孝敬左二老爷一些日用钱,桥镇人管它叫地皮税

    这一日,左二老爷照例转完了街,正在富春楼喝茶,突然来了个推独轮车的少年人,一头拜倒在左二老爷身前。

    原来,这是个打北乡过来卖馍的,头一回来桥镇,刚交了地皮税,车子还没扎稳,馍就被哄抢一空。这满街的人,问谁要钱去?

    左二老爷细细地抿着茶,眼皮也不抬。末了,把茶碗往桌上一顿,说:去吧,少不了你馍钱。

    少年人前脚走,管家后脚上街,提一面响铜锣往十字街口一站,咣咣咣三声响过,说:谁吃了人家的馍,把钱送到富春楼柜上。一个馍,一个铜板。

    一个馍一个铜板?忒贵了些吧!可左二老爷说了,天底下没有白吃的馍!

    富春楼一时挤破了脑袋。这边,卖馍的少年人抹着眼泪一路走,忽听身后马蹄声疾雨般撵上来,马上人抬手扔过个手巾包儿,说:左二老爷说了,您一个外乡人来俺桥镇做买卖,照顾多有不周。这多出的馍钱,就当跟您赔不是了。

    日子快如马蹄,转眼五年过去。县里忽然来了个18岁的新县长,新官上任三把火,剿土匪、惩恶霸、治青皮,砍砍杀杀。桥镇却依然故我。

    这一日,左二老爷闷得慌,就去了戏园子里。唱的是豫剧《包文正二下陈州》。演包文正的是光州城来的名角儿赛金锣,一条嗓子盖过了铜锣家伙:

    私访走上陈州道

    不戴乌纱不穿袍

    不骑快马不坐轿……

    水影里庄稼佬

    有谁知乔装改扮的开封府尹黑老包……

    听到要紧处,左二老爷忍不住喊声!这时候,邻座来了个长袍客,二十上下的年纪,却吸着一杆两尺半长的旱烟袋,一个劲儿喷云吐雾。那长袍客落座时,偏巧坐歪了条凳,身一斜,通红的烟袋锅子猛地蹭在了左二老爷脸上,的一道白烟过后,空气中顿时弥漫起一股子肉焦味儿。

    左二老爷疼得浑身一哆嗦,差点没蹦起来。身后的跟班还没撩起衣襟,左二老爷的手早已伸过来,摁住了。

    长袍客似笑非笑地望一眼,问:这位老爷,没烫着您吧?

    左二老爷笑笑,顺手端起茶碗抿一口,眼皮也不抬地说:不碍事儿,听戏,听戏。

    戏台上,锣鼓一紧,赛金锣抖开一条铁打的嗓子唱:

    小衙内杨金吾火上浇油真可恼

    俺倒要细查细访细盘细问细推敲

    查明了真赃实据定斩不饶……

    长袍客起身走了。管家说:咦,这不……”

     你那眼色!五年前推车卖馍娃,今日个坐衙县大人。 左二老爷抿口茶,幽幽地道:包文正下陈州,是要血溅狗头铡的……”

    次日,左二老爷将枪械、钱粮封了,差管家送往县里,自己却关了宅门,去了镇外一处小院,闭门谢客。数日后,打县城快马递来一封素笺,没有称呼和落款:

    识时务方为俊杰,知深浅才是达人。

    你赠我馍钱一吊,我还你性命一条。

    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开头描写桥镇集市,用排比的手法,简练而形象地描写了集市热闹喧哗的场景,主要目的是为了体现桥镇的繁华,交待社会背景。

    B.小说描写了左二老爷的外貌气色,与后文他在众人前的气势与派头形成对比,尤其是“微微颔首眼皮也不抬细节表现了与众不同的身份。

    C.小说不仅直接描写了左二老爷的神态语言和心理,而且通过描写集市上众人的态度和管家的表现从侧面来烘托左二老爷,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D.那位18岁县长就是五年前卖馍被抢的少年人,他雷厉风行,铁腕整治强权恶霸,且知恩图报,经过警告暗示放过了左二老爷。

    E.叱咤一时的左二老爷因为一次随手居然保全了性命,小说通过这个故事揭示了好人有好报的主题。

    听戏这一情节中,作者花费笔墨引用两段戏文是否闲笔?说说你的理由。(6分)

    请概括左二老爷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6分)

    这篇微型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耐人寻味,作者是怎样独具匠心安排的?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1)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对君子在吃饭、居住等方面提出了要求以后,还要求君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认为只有这样才是好学的表现。

    (2)《大学之道》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心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八个条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修身”是其中最根本的一条。

    (3)《老子》对偏执的人、自以为是的人以及自我炫耀的人都给予了理性的警告,其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对自我夸耀之人的劝谏。

  • 5、名篇名句默写。

    (1)荀子《劝学》中的“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的观点相似。

    (2)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劝慰友人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常被后人引用并赋予了新的意义,用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3)《诗经•氓》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岁月流逝,英雄安在。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再现了古代英雄驰骋疆场、横戈跃马的雄姿,以及叱咤风云的英雄气魄。

    (2)音乐是生活的必需品。《琵琶行》中,作者因被贬江州,听不到丝竹之声,早晚间只听到“___________”,虽有一些山歌村笛,却“___________”。

    (3)家国情怀亘古不变。《出师表》的作者诸葛亮在国家倾覆之时,“_________________”,自此走上了长达二十年的担当尽忠之路。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在颁奖仪式发言中所说的“倾尽全力,奉献所有,九死亦无悔”,化用了屈原《离骚》中的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青泥岭,“悬崖万仞,山多云雨”(《元和郡县志》),为唐代入蜀要道。李白的《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夸张之笔写行路人到此的感受。

    (3)在《兰亭集序》中,批判士大夫们大多意志消沉,不求进取,崇尚虚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明了王羲之对生死问题的看重,他是想以此来启发那些思想糊涂的所谓名士,不要让生命轻易地从自己的身边悄悄逝去。

  • 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空缺的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真正的逍遥游要达到的境界的句子是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的语是:    

    (3)《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句子是  

    4《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需有所待。

    (2)苏轼在《赤壁赋》中借“水”“月”向客阐述了“变”与“不变”的道理:如果从“变”的角度看,则“____________”;如果从“不变”的角度看,则“__________”,因此发出了“___________”的感叹。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对《长亭送别》(节选)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红云)姐姐不曾吃早饭,饮一口儿汤水。(旦云)红娘,甚么汤水咽得下!

    [快活三]将来的酒共食,尝着似土和泥。假若便是土和泥,也有些土气息,泥滋味。

    [朝天子]暖溶溶玉醅,白泠泠似水,多半是相思泪。眼面前茶饭怕不待要吃,恨塞满愁肠胃。“蜗角虚名,蝇头微利”,拆鸳鸯在两下里。一个这壁,一个那壁,一递一声长吁气。

    A. “云”意思是道白,“旦”这里指正旦崔莺莺。“快活三”“朝天子”是曲牌名。

    B. 在长亭别筵上,美酒佳肴不如“土和泥”,反映了崔莺莺内心的痛苦和煎熬。

    C. “相思泪”化用范仲淹的名句,典雅蕴藉;“这壁”“那壁”等口语活泼自然。

    D. “蜗角虚名,蝇头虚利”,表现了崔莺莺清高自傲,看不上“虚名”“微利”。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

    (1)大人嫌迟(2)便言多

    2下列句子中,文言句式与其他各项不同的一项是

    A. 府吏见丁宁 B. 渐见愁煎迫

    C. 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D. 操军破,必北还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是

    A. 大人故嫌迟 B. 可怜体无比 C. 何乃太区区 D. 汝岂得自由

    E. 二情同依依 F. 处分适兄意 G. 共事二三年 H. 感君区区怀

    4综合以上节选诗句,刘兰芝“心中常苦悲”的原因是:

    5说说下列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6根据诗中信息,展开合理想象,描写焦仲卿被母怒斥之后“还入户”之前的心理活动。(80字以内)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0年5月22日,十三届全国人大、政协三次会议召开,引起世界关切。此次会议的召开,是宣誓战疫成效,更是中国向世界传递信息的一份信心,一份底气,一份能力。这一份信心,来自“居安思危”的定力,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一份底气,来自深化改革取得的辉煌成绩;这一份能力,来自改革创新潜力,挑战越大越要激发动力。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能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控制疫情,保障了人民基本生活,十分不易、成之惟艰,要集中精力抓好‘六稳’‘六保’”。的确,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中国始终不曾停下脚步,全国人民绘就了“最大同心圆”,凝聚成“最大公约数”,中华民族的“复兴号”巨轮必将乘风破浪、行稳致远。

    上面的材料给了你哪些感悟?使你有了怎样的思考?据此写一篇作文。

    要求:自定立意,角度自选,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