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组成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品行 噪音 阱然有序 实事求是
B.锤练 天娇 变本加厉 老奸巨猾
C.品味 闲瑕 卓有成效 风和日丽
D.枉费 窒息 滔滔不绝 歪门邪道
2、下列问句中,属于反问的一项是( )
A.小屋点缀了山,什么来点缀小屋呢?那是树!
B.有时深夜,我会突然想起那些高原上的原住民,它们的魂魄,如今栖息在何处云端?
C.你们是否听说过有关红玫瑰的传说?
D.没有绿色哪有生命?没有生命哪有爱情?没有爱情哪有歌声?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盛唐诗歌何以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究其原因,关键之处便在于殷璠所说的“声律风骨始备”。在南朝齐梁宫体诗绮靡之风甚嚣尘上的境况下,唐代的陈子昂、李白、杜甫等诗人相继倡导恢复并高扬“风骨”传统,尤其是盛唐诗人对“风骨”崇尚有加,他们纷纷继承汉魏风骨,以“风骨”祛除轻靡绮丽的宫体气息,使“诗具风骨”成为盛唐诗歌的共同特征,从而在“声律”与“风骨”兼具的成就中抵达一代诗歌顶峰。
在历史的变迁衍化中,“风骨”早已融入中华传统文化,凝结为一种延续下来的“传统”,构成中华传统精神的基座和主脉。
继承与发扬风骨的关键在于诗人要有风骨,具体而言则是指诗人应秉持使命感与责任心。古语云:“诗者,天地之心。”诗人作为“天地之心”的创造者本应怀有“天地之心”。但当下很多诗人都沉溺于写“小我”的日常琐碎、鸡毛蒜皮,缺少大情怀大境界,更有甚者为出版、发表、出名或赚取眼球、点击量、关注度,批量生产媚俗之作,究其原因就在于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诗人本应怀有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大胸怀,应有王冕笔下“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的正气,应有杜甫虽居茅屋却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悲悯情怀。
其次,诗歌在内涵上需要建构中国风骨。风骨首先属于道德范畴,如古代“风”所蕴含的教化之义,是对诗歌所拥有的诗教功能的肯定。然而,自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于“躲避崇高”“崇俗”“崇私”“祛魅”等诗歌口号的提出,不少诗歌在内容上所呈现的是自恋与矫情的“小我”情绪,以暴露个人生活隐私为内容,让诗成为日常生活的流水账记录,轻浅琐碎,没有思想、内涵和意义。
此外,新诗在语言文辞方面亦需要有“风骨”。“风骨”不仅属于内容层面的诉求,更是审美范畴的艺术标准。刘勰曾指出:“若风骨乏采,则鸷集翰林;采乏风骨,则雉窜文囿。”他清楚地阐释了“风骨”与“采”之间的密切关联。自从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一些诗人提出“拒绝隐喻”“诗到语言为止”等口号,一些诗人便不再讲究文辞、技巧,虽然形式上采取了新诗的分行形式,却不过是将一句话分行排列,如梨花体的“一只蚂蚁又一只蚂蚁”、乌青体的“白云真白啊真白”等,用词直白随意,失去了汉语诗歌的美感,风骨显然早已荡然无存。正如瓦雷里所说,诗的语言如跳舞,是要讲究舞姿与步法的,新诗语言依然需要以跳跃性、非逻辑性、写意性、含蓄、凝练、雅致等作为诗歌语言的特质,需要在不断的锤炼、锻造和打磨中形成。唯其如此,新诗才不会被质疑为“口水诗”“废话诗”,才能重新建构诗歌的语言风骨,传达出内在的精神风骨和新时代气韵。
总之,新时代诗歌需要重塑李白所说的“蓬莱文章建安骨”,需要继承与发扬古典诗歌传统与中华传统精神延续下来的“中国风骨”,从而向新的诗歌高峰挺进。
(摘编自罗小凤《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盛唐诗歌之所以能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高峰,就是因为盛唐诗歌具有“风骨”。
B.汉魏风骨曾受南朝齐梁宫体诗风的冲击,盛唐诗人以“风骨”扭转了宫体诗风。
C.当下的诗人没有风骨,缺乏作为诗人的使命感与责任心,批量生产媚俗之作。
D.新诗语言需要在不断的锤炼、锻造和打磨中形成特质,才能避免“小我”情绪。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以盛唐诗歌引出“风骨”,后文重点阐述风骨是中国传统精神基座和主脉这一观点。
B.文中引用刘勰的话,论述了“风骨”与“采”的关系,意在阐释语言文辞方面也要有“风骨”。
C.文中紧扣新时代诗歌需要中国风骨,从诗人、诗歌内涵和语言文辞这三方面加以阐述。
D.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主要运用举例论证和引用论证来阐明观点,增强论证的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骨”既含有道德修养、人格气质方面的内涵,亦成为诗歌辞章的一种审美标准,被盛唐诗人所崇尚与延续。
B.新时代诗人需延续中国传统精神与诗歌气韵,重新建构“风骨”,创作出充满正气、崇高、有内涵的诗歌佳作。
C.新诗被质疑为“口水诗”“废话诗”,在于没有内涵,如同记流水账,无法传达出内在的精神风骨和新时代气韵
D.继承和发扬“中国风骨”,这既是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和传统精神,也是新时代语境下每位诗人需思考的新课题。
4、(1)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剌客列传》
(2)画栋朝飞南浦云,____________。《滕王阁》
(3)____________,别路绕山川。《春夜别友人》
(4)江流宛转绕芳甸,____________。《春江花月夜》
(5)____________,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
(6)水落鱼梁浅,____________。《与诸子登岘山》
(7)少妇城南欲断肠,____________。《燕歌行》
(8)____________,莲动下渔舟。《山居秋暝》
(9)千岩万转路不定,____________。《梦游天姥吟留别》
(10)____________,但愿长醉不复醒。《将进酒》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说“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其实这种宠辱不惊的心态,类似庄子在《逍遥游》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不吸取别人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走向灭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以水喻愁的名句,将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曾子认为读书人一定要意志坚定,因为他们任务艰巨且路途遥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论语>十二章》中,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意相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回顾当初为了谋生而出仕,而今感到痛苦悲哀,所幸虽已“迷途”,但“_________”,而今的选择是正确的“__________”。
(2)身临天阔水远、野鸭高飞、秋霞绚丽的优美环境,我们自然会联想到初唐诗人王勃《滕王阁序》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
(3)《逍遥游》中,庄子引用《齐谐》的记载:“__________,__________”形象地描写了大鹏南徙的情形。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表现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寡人之于国也》中,孟子提倡兴办教育以教化百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自己因为德行美好而遭到小人诽谤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诗经·氓》中回忆恋爱时的盟誓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过扬子江二首(其一)①
杨万里
只有清霜冻太空,更无半点荻花风。
天开云雾东南碧,日射波涛上下红。
千载英雄鸿去外,六朝形胜雪晴中。
携瓶自汲江心水,要试煎茶②第一功。
【注】①隆兴二年(1164)宋金议和,约定金宋两国皇帝以叔侄相称。此诗为淳熙十六年(1189)杨万里从临安赴淮河迎接金国使者途中所作。②扬子江畔的金山绝顶有座吞海亭,每当北使来访,按例延请至此亭烹茶。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撷取清霜、荻花等意象,用“只有”“更无”等平实之语,描写了扬子江上冬日景象。
B.颔联写出了云开雾散、旭日初升、光芒四射的壮丽景象,境界阔大,色彩鲜明,格调雄浑。
C.颈联的“晴”字是对前两联的概括,指天气晴朗,和“六朝形胜”相连暗含局势平静之意。
D.本诗融写景抒情于一体,既是一首气象不凡的山水诗,也是一首明白如话的伤怀之作。
【2】诗歌最后两联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11、阅读下列文言文片段,完成下面小题。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殍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
(节选自《寡人之于国也》)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无:同“勿”,不要
B.养生丧死无憾 丧:为……办丧事
C.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
D.涂有饿殍而不知发 发:分发粮食
【2】下列对文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孟子从反面阐释他的治国之道,宣讲“民本”“仁政”的思想,陈述“民加多”的措施、道理与应持的态度。
B.孟子采用排比的手法,给渴望民众拥戴的梁惠王描绘出“仁政”之后百姓安居殷富的景象,促使他实行“仁政”。
C.孟子运用比喻论证,对梁惠王进行旁敲侧击,并指出统治者实行“王道”时所应该秉持的正确态度。
D.孟子说理环环相扣,说理逻辑明晰,气势逼人。选段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证严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我家乡深山的阴处有一种植物,叫“山海棠”。即便生在僻处,无人观赏,可它依旧是一丝不苟地向上挺拔了枝叶,开出鲜艳欲滴的花朵。我很是不解,曾对祖父说:“它真是不懂人间世故,既然开在深山无人识,便大可以养养精神、偷偷懒,没必要下多余的工夫。”祖父瞪了我一眼,说:“你究竟是太年轻,看重功名,内心浮躁,不知人间真相。在山海棠那里,它只按自己的心性而活,生为花朵,就要往好里开,至于能不能被人看见、被人夸奖,它从来都不会去想。可是,一旦有人走到它跟前,它的俊相就会烫了这人的眼睛,让人从心底里生出敬意。”
请你根据自己读这段文字的体会,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拟题目,自定角度;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全文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