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B.市防汛指挥部指出,今年防汛形势依然严峻,有关部门要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城市发展高度负责的态度,扎扎实实地把防汛部署落到实处。
C.中央自从下定反腐决心,决定考虑苍蝇一起打后,各级政府官员作风大有改观,但仍有不少贪腐分子不知收敛,依然我行我素。
D.随着大工业时代的到来,导致我国许多传统手工技艺大量流失,而匠人身上那种似乎是与生俱来的“匠人精神”,也渐被世人甚至是工匠遗忘。
2、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活用现象,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 ②浴乎沂,风乎舞雩 ③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④将成家而致汝 ⑤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⑥项羽军壁垓下
A. ①⑤/②⑥/③/④
B. ①⑤/②④/③⑥
C. ①⑥/②⑤/③④
D. ①⑥/②④/③/⑤
3、阅读下面文字,完成问题。
青与绿
林庚
“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一直经常这样地同时并见,要说明其间的缘故,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春天。“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柳树是代表着春风的,而草则又与春天共其命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春回大地的信息,首先就体现在草与柳的变化上。“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只是那么一星星若有若无的草的痕迹,便宣告了春天的来临。“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柳枝上刚萌发出点点的细叶,料峭的春风便已来到了人间。这个细叶,诗词中又称为“柳眼”,仿佛在说碧玉妆成的是柳树,忽然从睡梦中一觉醒来,睁开了眼睛,同时也就是春天的开始了。所谓“风回小院庭芜绿,柳眼春相续”,草透出了绿意,柳睁开了眼睛,这是多么富于生意的绿色世界啊。
世界是绿色的,可是诗人却爱说“青青河畔草”,“青青夹御河”,“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柳色新”自是嫩绿色,所谓“看尽鹅黄嫩绿,都是江南旧相识”,可是却非说“青青”不可。春天叫做青春;“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青春复随冠冕入,紫禁正耐烟花绕”。而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春天唤做青阳,春神名曰青帝,少年称为青年,那么到底是谁代表着春天呢?
绿与青原是相近的颜色,所以春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但是“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却又正是好诗。“春晚绿野秀”,这绿野却很少称之为青野。大概由于绿指的是具体的现实的世界,而青则仿佛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深远意义。绿原是一种谐和的色调,在万紫千红的春天,绿乃是多样统一的典范。而青则更为单纯,凝净,清醒,永久,松树因此就都称为青松。所谓青山绿水,何尝不正是两种性格的说明呢?这里或者会给我们带来一点生活中的启发吗?谁不愿意青山不改、青春常在呢?但这只是一种理想,从现实到理想,从具体性到概括性,本来是绿的却说成是青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青青。
【1】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草与柳在古代诗词中经常同时并见,根本上还是因为都涉及了春天。
B.“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说明春的信息首先体现为草与柳的变化。
C.诗中的“细叶”之所以又被称为“柳眼”,因为它是春天到来的先兆。
D.春游也叫做踏青,却不说踏绿,因为绿是具有多样统一性的谐和色调。
【2】从原文看,下列有关“青与绿”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诗句“春晚绿野秀”,证明了在诗歌中绿野不可能被称之为青野。
B.与重在表现具体现实的世界的绿相比,青似乎带有某种概括性的意义。
C.青天又称碧落、碧空,碧也就是绿,所以青和绿原属于同一种颜色。
D.绿草可以称为青草,绿柳却不能称为青柳,可见青不能用来形容柳。
【3】依据原文信息,下列诗词名句中的“青”与绿无关的一项是( )
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B.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C.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D.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4、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里仁》中“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要向先进典型学习,对于反面典型要对照反省。
(2)_________,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将进酒》)
(3)张若虚在《春江花月夜》中,用比喻的手法写明月映照江边原野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4)贾谊《过秦论》中总结强秦灭亡原因的一句是:“__________。”
(5)欧阳修在《五代史·伶官传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和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表达的意思一样。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逍遥游》开篇,庄子在写出了鹏不知有几千里长的背之后,又用形象生动的笔法写出了鹏“________,_________”的壮观气势 。
(2)《陈情表》中李密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写出自己命运坎坷,早年遭遇不幸的人生经历。
(3)《岳阳楼记》中有“是进亦忧,退亦忧”一句,“进亦忧”在文中指的是“_________”。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⑴《虞美人》作者李煜面对江山易主,人事皆非的现实却不敢明言,勾起无穷幽怨之情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论语>十则》中孔子论述兴趣在学习中起重要作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指出后世之人对秦亡一事如果只哀叹但不以之为鉴,就会落得“____________________”的结果。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蜀道难》中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秦、蜀之间的崇山峻岭只有鸟儿可以飞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柳永在《望海潮》一词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钱塘江绿树环绕,波涛滚滚的壮观景象。
(3)李密《陈情表》中,用乌鸦反哺的典故写人应尽孝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氓》中,用“淇水、湿地”的有界来反衬男子的变化无常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在《离骚》中,屈原面对昏聩的国君,十分失望,庆幸自己迷途未远,从而表达了不愿与昏君奸佞同道共游的决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_”。
9、补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燕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战士们在前方杀敌的出生入死与汉将军帐中的轻歌曼舞作对比,控诉了汉将不懂得体恤士兵,为下文写战败埋下了伏笔。
(2)《李凭箜篌引》中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用自由的想象和瑰丽的神话世界来表现音乐世界的美妙,与《琵琶行》“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有形同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离骚》中,屈原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直抒胸臆表明心志,写自己对美好德行的追求纵死不悔。
10、阅读杜甫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读《文选》①诗九首(选一)
舒 位②
云浮鸟倦早怀田,乡里儿来巧作缘。
仕宦中朝如酒醉,英雄末路以诗传。
五株柳树羲皇上,一水桃花魏晋前。
只有东坡闲不过,加餐遍和义熙年。
注①《文选》: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的中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文总集。②舒位:清代诗人,一生坎坷,曾九次参加会试考试,皆不中,遂绝意进取,游食四方,以馆幕为主。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两项是( )
A. “云浮鸟倦”出自《归去来兮辞》“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乡里儿来”暗含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愿望。
B. 首联概括陶渊明空怀才志而不能为时所用,他官职卑微,又与官场格格不入,因而早已倦于仕途,决心归田隐居。
C. 颔联以酒醉比喻陶渊明做官的独特作风,补叙陶渊明在官场中的态度,叹惋其志未酬却以诗名传千古的悲壮一生。
D. 诗人精挑“云”“鸟”“桃花”“东坡”等有典型意义的意象,巧妙组合,含蓄地展现陶渊明的精神生活和理想境界。
E. 这首诗是诗人编选的陶渊明的诗后有感而作,诗人在结尾用苏轼的做法反衬了自己对赞扬陶渊明人生选择的赞同。
【2】“五株柳树羲皇上,一水桃花魏晋前”一联刻画了陶渊明怎样的形象?
1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赵廷臣,字君邻,汉军镶黄旗人。顺治二年,自贡生授江苏山阳知县,迁江宁同知,有政声。坐催征逾限,免。十年,大学士洪承畴经略湖广,荐廷臣清干,题授下湖南道副使,屡平冤狱。十三年,调督粮道。
十五年,从定贵州,遂擢授巡抚。甫至官,察民间疾苦,定赋蠲赈,惩贪横,禁吏卒驿骚。疏言:“贵州古称鬼方,自城市外,四顾皆苗。专事斗杀,驭之甚难。臣以为教化无不可施之地。请自后应袭土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其族属子弟原入学读书者,亦许其仕进,则儒教日兴而悍俗渐变。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辨豫杜衅端”并下部议行。
十六年,擢云贵总督。土寇冯天裕陷湄潭,犯瓮安,调兵击却之。疏请改马乃、曹滴诸土司为流官。又言:“贵州曩被寇,改卫为府,改所为县,法令纷更,民苦重役,今应复旧制。云南田土荒芜,当招民开垦。冲路州县,请以顺治十七年秋粮贷为春种资。”并下部议行。吴三桂贡象五,世祖命免送京,廷臣因乞概停边贡,允之。十八年,以平土酋龙吉兆功,加兵部尚书。是年调浙江。叙云南垦荒劳,加太子少保。
康熙四年,疏请崇节俭,维风俗。又言用人宜宽小眚,请敕部分别罣误降革人员,量才录用。又言民人鬻身旗下,宜令有司给与印契,并晓谕邻里,后或逃归,有容留者,乃可坐以窝逃。并议行。浙东初平,叛狱屡起,廷臣平情谳鞫,全活甚众。时海滨尚多余孽,闻廷臣宽大,多解甲来归。六年,以病乞休,诏慰留之。八年,巡海自福建还,至奉化,病卒,谥清献。
(节选自《清史稿·赵廷臣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辨/豫杜衅端/
B.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辨/豫杜衅端/
C.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辨/豫杜衅端/
D.土官私袭/支系不明/争夺易起/酿成变乱令岁终/录其世次籍上布政司/有争袭者按籍/立辨/豫杜衅端/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贡生,古代指挑选科举考试殿试中优异者,升入京师的国子监读书的读书人。
B.太子少保,为东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后来已是名存职异,只是一个荣誉称号。
C.乞休,官员自请辞去官职,与“乞骸骨”略有意义差别,后者有回家安度晚年之意。
D.谥,指谥号,是君主时代帝王、贵族、大臣等死后,依其生前事迹所给予的称号。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廷臣体察民情,惩治贪暴。担任贵州巡抚后,马上考察民间疾苦,确定赋税,并根据实情免除租税,救济饥贫,惩治贪婪横暴之徒,禁止官兵骚扰百姓。
B.赵廷臣提倡儒教,推行教化。他认为即使像贵州那样到处是专事斗杀很难驾驭的苗族聚居地,也是可以施行教化的,并且提出了推行儒学的具体方法。
C.赵廷臣据情理政,重视农耕。担任云贵总督期间,他请求恢复土地旧制,并且根据云南土地荒芜的现状,提出招募农民开垦的建议,这些想法都得到了朝廷的肯定。
D.赵廷臣公允宽容,得民信任。在处理浙东地区叛乱时,他能够公允地审讯,得以保全性命的百姓很多,也因为他的处置宽容,让不少余党乐于脱下盔甲归顺。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请自后应袭土官年十三以上者,令入学习礼,由儒学起送承袭。
(2)吴三桂贡象五,世祖命免送京,廷臣因乞概停边贡,允之。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6年9月1日,中国男足在2018年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12强赛中,客场挑战韩国队,在0:3落后的情况下,及时调整,鼓起勇气,奋力拼搏,逐渐扭转场上局面,最终扳回两球,遗憾地以2:3败北。但国足的一场失利,却获得了某企业300万元的税后奖励。该企业解释说,国足球员顽强拼搏的精神感动了无数国人,虽败犹荣,堪为运动榜样,故出资奖励。
该企业的这一行为却引发了热议。有人对此大加赞赏,认为国足在赛场上体现出的精神是以往难以见到的,也是对女排精神的践行,有精神就有希望,该奖。但反对者认为,竞技体育应该靠成绩说话,国足这场比赛未获积分,对出线毫无帮助,不该奖。
请综合材料内容及含义,就国足失败得奖这件事,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