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辽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题文)选出加点词与现代汉语意义用法全不相同的一组

    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 ②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④弃甲曳兵而 ⑤古之学者必有师 ⑥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⑦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⑧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A. ①③④   B. ②⑤⑥   C. ③⑥⑦   D. ④⑤⑧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A. 我的老家在吉林,近几年,家乡五风十雨,粮食产量不断提高,农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越来越好,幸福指数越来越高。

    B. 我小时候有一个好朋友,自从他搬家后我们就失去了联系,上周,突然知道了他的下落,譬如空谷足音使我兴奋不已。

    C. 王老师是国家级骨干教师,省语文教学能手,他讲课善于引而不发,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去解决。

    D.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不是完美无缺的,都有不足之处,我们不应该求全责备他人的缺点。

     

  • 3、下列句子中,加点字释义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举酒客(劝请,劝客人饮酒) 倚歌而之(和谐)

    B.洗盏酌(再) 相与枕藉乎舟中(互相、一起)

    C.山川相(同“缭”,盘绕、围绕) 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稍微)

    D.世皆谓之天门云(云雾) 而半山雾若带然(停留)

  • 4、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故不积跬步”中,举足一次为“跬”,举足两次为“步”,因此“跬”相当于现在的一步,“跬步”合用则常用于形容极近的距离或数量极少;而当“步”表度量时,在古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标准。

    B.江湖,古代春秋时期道家哲学发明用词,最早见于《庄子·大宗师》:“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后来也指远离皇帝,远离官府的地方,或不接受当权控制指挥和法律约束而适性所为的社会环境。

    C.左迁:降低官职的调动。出官:古代称由京官调任地方官为出官。迁谪:封建时代特指官吏降职,调往边外地方。陟:降低官职的处罚。黜:废掉官职。

    D.豪放作为文学风格,见于司空图《二十四诗品》,杨廷芝解释豪放为“豪迈放纵”,“豪则我有可盖乎世,放则物无可羁乎我”(《诗品浅解》)。可见豪放的作品当气度超拔,不受羁束。

  • 5、选题(1)《红楼梦》中,下列判词对应的人物分别是( )

    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可哀。

    堪破三春景不常,缁衣顿改昔年妆。可怜秀户侯门女,独卧青灯古佛旁。

    A.妙玉/探春/惜春 B.妙玉/王熙凤/惜春

    C.林黛玉/王熙凤/李纨 D.林黛玉/探春/李纨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华民族”是当代中国最重要的政治和学术概念之一,由“中华”和“民族”两部分构成。“中华”是中国固有词汇,其词义虽历经变迁,但仍相对稳定。“中华”二字有两层含义:第一,中华民族起源和生息于同一片中华大地;第二,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不断壮大的机理是文化多元和政治统一。

    第一,何谓中华大地?中华大地东起兴安岭,北至蒙古高原,西至葱岭,南达海洋,随着历史发展形成了一个自足的历史地理空间。近代以前,世界各大文明都无固定边界,文明边界随王朝兴衰而盈缩不定。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中华大地,也随中国古代王朝国家兴替而不断变迁。总体而言,从夏商周到秦汉,从秦汉到明清,统一国家的周期性重建和发展,使中华大地不断扩大。中国古代王朝国家发展,至清代达到高峰,东北地区、正北蒙古、西北新疆,西南西藏与内地共同构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农耕和游牧两大经济区最终统一起来。如果说,鸦片战争前的清王朝版图是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逻辑结论,那么,中华大地的历史生长也至此成熟。近代以后,以民族国家为单位的世界体系逐渐形成,国际公法意义上的固定疆界成为现代国家的生存必需。中华大地不再只是中华民族生活空间的历史呈现,更须寻求此历史空间的现代法理化。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华民族取得了国家形式,中华大地也确立起法定疆域。中华大地从传统天下体系中摆脱出来,不再因王朝兴衰而盈缩不定,从而为中华现代国家奠定了稳固的领土要素。中华大地的历史呈现及其现代法理化,为解决谁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华民族这个重大理论问题提供了基础性的时空框架。中华大地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疆域。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疆域内生息繁衍的人们,无论语言、习俗、宗教、人种等方面的差异,都是历史和现今的中国人,中国的历史和未来也主要在此疆域内展开。这赋予中华民族鲜明的属地性。

    第二,文化多元和政治统一。在广袤的中华大地上,中华民族生息繁衍五千余年,必有其源远流长、不断壮大的机理,这个机理就是文化多元和政治统一。在中华大地上,不断自发生长和外来融入的文化,只要能为人们提供更好更便利的生活,皆可一律利用,皆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多元文化的长期共存和交融,使中华民族养成了兼容并蓄的品质。

    不过,文化的多元性,并不意味着历史没有发展方向。多元文化平等相处、互为取鉴的关键是政治统一。从夏商周三代到明清,中国古代政治发展的基本逻辑是统一的周期性重建和扩大。追求统一,构成中华民族特有的政治文化心理:即以统一为正义、分裂为不义:以统一为理想政治的前提,而历史上的分裂,不过是为更高程度的统一准备条件。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古代的政治统一,并不建立在某种文化特质基础上,相反,政治统一为多元文化提供了基本框架。中国古代政治早熟,在多元文化的保存上,表现得相当游刃有余。文化的多元性,与其说是一种刻意建构,不如说是因政治统一的自足而造成的文化从容状态。

    (摘编自《共同体视域下的中华民族:基本内涵与建设逻辑》)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及今,我国固有词汇“中华”的含义有过演变,但总体而言,变化并不大。

    B.近代以前,伴随着中国古代王朝国家的兴衰,中华文明的边界在不断地变化。

    C.中国疆域随王朝更替而变化,其不断扩大源于封建统一国家不断的周期性重建。

    D.中国的政治统一是多元文化平等相处的关键,其为多元文化也提供了基本框架。

    【2】下列关于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总体上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第一段总论,第二至五段是分论部分。

    B.文章第一段开门见山,开宗明义,明确了全文的中心论题:“中华民族”的含义。

    C.文章第二、三段使用对比论证方法论述了“中华大地”的范围是盈缩不定的。

    D.文章结尾承接上文,主要论述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统一建立在特定的文化基础上。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大地不应是中华民族生活空间的历史呈现,而应是国际公法意义上的固定疆界。

    B.可以说“中华文化多元和政治统一”与“中华民族源远流长、不断壮大”是互为因果的。

    C.因为各国都拥有优秀的本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融入,所以每个民族具有兼容并蓄的品质。

    D.谁是中国人,什么是中华民族这一问题因共和国的成立和法定疆域确定而具备解答可能。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但是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统治者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语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诗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苦闷心情,只好以一杯清酒祭月的语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填空题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在《________》(篇目名)中,表现出________(作者名)鄙弃权贵的傲骨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3)《劝学》中荀子借君子之口说“________”的意思,也就我们平时所说的“活到老学到老”。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令缺部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并序)》中,琵琶女演奏暂歇后,“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乐音又变得激越、雄壮。

    (2)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______”和“______”令人叹为观止。

    (3)苏轼在《赤壁赋》中用高超的手法侧面描写箫声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4)《荀子·劝学》中举例论证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时说,终日殚精竭虑思考,却“______”,踮起脚极目远望,也“______”。

  • 10、名句名篇默写

    ①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

    ②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③《氓》中说明女子埋怨男子无好媒人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④或取诸怀抱,_________;或因寄所托,_________。《兰亭集序》

    ⑤月明星稀,__________________,何枝可依。《短歌行》

    ⑥古之人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__________________。《游褒禅山记》

    __________________,受下赏。《邹忌讽齐王纳谏》

  • 11、根据情境,补写出句中空缺部分。

    (1)表现女子早起晚睡勤劳持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

    (2)《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3)用比喻的手法表明自己厌倦官场,向往自由世界的对偶句是“_________________,池鱼思故渊。”

    (4)用蛟龙、嫠妇听箫声的感受从侧面来突出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小题。

    梦后寄欧阳永叔

    梅尧臣

    不趁常参久,安眠向旧溪。五更千里梦,残月一城鸡。

    适往言犹在,浮生理可齐。山王今已贵,肯听竹禽啼。

    注释:①永叔:欧阳修的字。写作此诗时,梅尧臣居母丧,即将服阙。欧阳修在京任翰林学士。②常参:群臣每日于前殿朝见皇帝,称常参。古代早朝时间一般是五更天,臣子鸡呜时即起动身。③山王:山指山涛,王指王戎。山涛,官吏部尚书,王戎,官司徒、尚书令。山涛曾举荐嵇康。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首联先从未入梦时写起,交代自己赋闲已久、安居在故乡的情况,作为梦的背景,属于实写。

    B.诗歌颔联承接“安眠向旧溪”而来,主要写了诗人梦回京城与朋友欧阳修相见的场景,整联是虚写。

    C.颈联上句写梦后记忆,梦醒之后梦中相见所说之言仍记忆犹新,下句转说人生道理若此,意蕴深长

    D.尾联用竹林七贤中山涛、王戎来比欧阳修,以听竹禽啼鸣代指闲散自在的赋闲生活,亦可指诗人自己。

    (2)梅尧臣被称作宋诗的“开山鼻祖”,作诗力求平淡含蓄,“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本诗中你读出了哪些“不尽之意”?结合全诗简要概括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刘承规,字大方,楚州山阳人。建隆中补高班,太宗即位,超拜北作坊副使。会土民啸聚为寇,承规与知州乔维岳率兵讨定之。真宗即位,为胜州刺史,俄兼勾当群牧司。大中祥符初,议封泰山,以掌发运使迁昭宣使、长州防御使。会修玉清昭应宫,以承规为副使。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拜宣政使、应州观察使。五年,以疾求致仕。修宫使丁谓言:“承规领宫职,藉其督辖,望勿许所请,第优赐告诏,特置景福殿使名以宠之,班在客省使上。”仍改新州观察使,上作歌以赐。承规以廉使月禀归于有司,手诏褒美,复定殿使奉以给之。本名承珪,以久疾羸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疾甚,请解务还私第,听之。七月卒,年六十四。废朝,赠左卫上将军、镇江军节度,谥曰忠肃。 承规事三朝,以精力闻,乐较簿领,孜孜无倦。自掌内藏仅三十年,检察精密,动著条式。又制定权衡法,语在《律历志》。性沈毅徇公,深所倚信,尤好伺察,人多畏之。上崇瑞命,修祠祀,饰宫观,承规悉预闻。作玉清昭应宫,尤为精丽。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二圣殿塑配飨功臣,特诏塑其像太宗之侧。承规颇好儒学,喜聚书,间接文士质访故实,其有名于朝者多见礼待,或密为延荐。 自寝疾惟以公家之务为念,遗奏求免赠赙诏葬,上甚嗟惜之,遣内臣与鸿胪典丧,亲为祭文。玉清昭应宫成,加赠侍中,遣内侍邓守恩就墓告祭。  (选自《宋史》卷四六六,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B. 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C. 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D. 祀汾阴/复命督运/议者以自京至河中/由陆则山险/具舟则湍悍/承规决议水运/凡百供应/悉安流而达/礼成/当进秩/表求休致/手诏敦勉/仍作七言诗赐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封泰山”是指到泰山举行封禅典礼,古代帝王到泰山祭天,表明自己受命于天。

    B. “月禀”即“月廪”,古代每月发给官吏的禄米;“廪”之本义是米仓,引申为俸禄。

    C. “废朝”意思是“停止上朝”,名臣功臣死后,朝廷会停止上朝,以此表示哀悼。

    D. “配飨”即陪祭,指古代帝王为了嘉奖功臣,特允许功臣进入太庙参与祭祀大典。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刘承规兼具多种才能,能文能武。他曾平定匪寇祸乱,又善掌管宫内事务,还喜好儒学,热衷藏书,礼遇各方名士,或暗中荐人入朝为官。

    B. 刘承规管理卓有成效,升迁不断。他掌管宫内库房,精细严密,所用方法都成了条例程式;他在建隆年间被补授高位,太宗时曾越级升官。

    C. 刘承规深悉皇帝喜好,倍受荣庞。他顺应皇帝的迷信心理,修建的玉清昭应宫精致华丽;他生前得皇帝赠计赐宅,死后皇帝还为他写祭文。

    D. 刘承规工作勤勉努力,为官清正。他先后侍奉三朝,精力充沛,孜孜不倦;他在病重期间写下遗奏,要求朝廷免赠助葬财物,不下诏治丧。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本名承珪,以久疾赢瘵,上为取道家易名度厄之义,改珪为规。

    ⑵ 屋室有少不中程,虽金碧已具,必毁而更造,有司不敢计所费。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超级计算机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与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中国超级计算机系统研制屡遭国外技术封锁:2015年美国超级计算机芯片对中国禁运,2021年美国将中国7家“超级计算机实体”纳入“实体清单”。

    6月2号,清华大学推出了2021年招生宣传片《破壁少年》,该片改编自真实故事——支由清华本科生组成的学生超级计算团队,面壁三年,破壁一朝,于2015年在美国SC超级计算比赛夺冠。“不仅是颁发一枚奖章……它为这个行业未来几年的发展定下了目标,也是对中少年研究者最好的激励。”美国阿拉贡国家实验室一位高级计算机专家为清华大学获奖者颁奖时如此致辞。

    个人需要突破壁垒才能蜕变,祖国需要突破核心技术封锁壁垒才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梦想,中国少年仍需努力。

    读了以上材料,你有怎样的思考与感悟,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