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依次填入画横线处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一年四季,语文相伴。语文是一位画家,“_______________”,她用柔和的笔触勾勒出生机盎然的春柳图;语文是一位音乐家,“_______________”,她用轻快的旋律奏响夏季农家丰年曲;语文是一位诗人,“_______________”,她用豪放的才情吟诵秋的壮阔;语文是一位摄影家,“_______________”,她用奇妙的镜头捕捉到诗意寒冬的美好。
①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②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③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A.③①②④ B.②③④① C.②①④③ D.④③①②
2、下列各句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毕业赠照片留言:某某同学惠存。
B.疫情防控宣传语:出门就把口罩戴,利己利人大家好。
C.高考动员宣誓语:只要没学死,就往死里学。
D.交通安全宣传语:你让行,我快走。
3、下列对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妥当的一项是( )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又称“诗三百”。“赋、比、兴、风、雅、颂”被称为《诗经》“六义”。
B.《孔雀东南飞》是保存下来的我国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也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与北朝的《木兰诗》并称“乐府双璧”。
C.乐府原是一个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一种文学体裁,宋人郭茂倩所编的《乐府诗集》,是收集乐府歌辞最完备的一部总集,魏晋六朝到唐朝可以入乐的诗歌和后人模仿乐府古题的作品也统称“乐府诗”。
D.骚体诗亦称“楚辞体”,古代诗歌体裁之一,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因为这种形式的诗歌以屈原的《离骚》为代表,后人便称具有楚辞特点的诗歌为骚体诗。《楚辞》是屈原的诗歌总集,由西汉刘向编辑,东汉王逸作《楚辞章句》。
4、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是歌词,是一种按照乐谱的曲调和节拍来填写、歌唱的文学作品,它和音乐有密切的关系。词有词牌,词牌指词的标题,比如“念奴娇”“永遇乐“就是词牌。
B. 赋是古代的一种文体,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其特征是“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体悟写志指赋的形貌,铺采摛文,指赋的内容。赋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
C. 序,又名“引”和“跋”,是放在著作正文之前的文章,比如《兰亭集序》是王羲之为《兰亭集》写的一篇序文。
D. 我国古代诗体,有古体诗、汉乐府诗、格律诗、律诗、绝句、词、曲等等。
5、下列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类似词语还有“授”“除”等。
B.舍人,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
C.九宾,古代外交上一般的礼节,指由傧者九人依次传呼接引宾客上殿。
D.御史,官名。先秦时期,掌管图集文档及朝廷记事,职同后世史官。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浙江地区竹编制品繁多,百花争艳,竹编工艺各有特色,但在选材、加工与编织工序上都大同小异。由于编织品种类多样,常以多种不同性能的竹材作为编织材料,如毛竹,质地坚硬、纹理平直、劈蔑性好,因此常用作竹编产品的骨架;早竹拉力强,可劈成精细竹篾,易漂白、易染色,但其竹节脆弱易裂,一般用作中低档产品原料;水竹纹路紧密,纤维细,劈篾性比早竹好,蔑色纯净,常用于花纹图案的编织。除了对竹种的选择,对所用竹材的生长环境、形状特点和采伐季节也有讲究,用于编织的竹材多生长在背阴山处,3年生,且竹竿通直、节间细长,尖削度较小。采伐竹材在秋冬季节,此时竹子糖分少,竹编制品也更经久耐用。竹编作为一门精细的手工艺,有其独特的操作工具,常用的有藏尺、篾刀、竹凿等。竹编材料制作极为精细,将原料加工成纤细的竹篾需经一系列复杂的工序,包括取料、破竹、刮青、启条、劈篾、分丝、刮蔑、三防处理等,竹蔑制作工序会因竹编制品的具体要求不同而有所区别,但主要步骤基本相同。
(节选自吴婕好等《浙江地区竹编工艺特色概述》)
材料二:
浙江吴兴钱山漾遗址发现的竹编制品将浙江竹编历史往前推进了数千年。目前已知资料显示,浙江嵊州竹编始于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勤劳聪慧的先民就利用竹子破篾编制简易的用具。到清光绪年间,出现竹编作坊,以编制琴篮、考篮、香篮、食篮、鞋篮等细篾竹编器皿为主。
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浙江竹编成为出口产品并畅销海外。此后,浙江竹编名气越来越大,其中嵊州竹编成为出口工艺品的中国著名品牌,有“中外竹编第一家”的美誉。浙江竹编以编织精巧、工艺繁多、花色丰富见长。到20世纪80年代,浙江竹编产品畅销到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浙江竹编传递了中国文化,成为中国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20世纪90年代后,各式各样的塑料制品代替了传统较为简单的竹编日用品,传统竹编需求量日益减少,小作坊式的竹编艺人生活难以为继。2002年11月,嵊州竹编龙头企业嵊州工艺竹编厂的停产标志着浙江竹编进入衰落时期。浙江竹编包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展示着广大农民兄弟的聪明才智,记录着农耕时代人民的生产生活状况。但是目前尚存的浙江竹编个体作坊仅生产相对简单的工艺品,浙江竹编现实状况堪忧。
(节选自余国静、程杨阳《浙江竹编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对策研究》)
材料三:
竹编工艺在现代发展中式微,主要原因是在农耕文明时期,人们会用竹匾养蚕,用竹篓捕鱼,用竹笼养鸡,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条件发生了改变,对竹编产品的使用日益减少。竹编制品传统上是家庭中使用的器具,都是属于小物件的物品,当下竹编工艺的振兴,需要改变其使用语境,不要把美限制在规矩的形制上,应重新置换,使其重新进入现代人的生活。另一方面,可以运用空间、色彩、材质、光甚至声音来营造空间,或者是适合竹编语境的空间,唤起人的思索、回忆,赢得人的共鸣。应当以更柔和、更近乎自然的方式重新考虑和运用安吉竹编的每个元素,形、色、质、材,给竹编找到新的语境,使竹编之天人同义为广泛的空间。
(节选自戴莹《安吉竹编产品转型发展的路径探究》)
【1】下列对材料中“浙江竹编”的相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浙江竹种繁多,性能各异,用途不一,毛竹适合做竹编骨架,水竹适合做花纹图案的编织,早竹一般用作中低档产品,竹种多样造成了竹编产品的多样化。
B.浙江竹编工艺富有特色,对竹种的选材,对柱子生长年限、形状特点、采伐季节上都有讲究,比如采伐季节,一般选择竹子糖分少的秋冬。
C.浙江竹编作为一门精细的手工艺,主要体现在竹编材料的精细性上;为了将竹子加工成纤细的战国时期的竹篾,需经刮青、启条、劈蔑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
D.浙江竹编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浙江嵊州竹编就已经存在,当时的先民为了编制简易的用具,发明了蔑尺、蔑刀、竹凿等操作工具。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浙江竹编实用功能突出,如最初的简易竹编用具,清代的挈篮、考篮、香篮、食篮、鞋篮等细篾竹编器皿,以及日常生活中的竹匾、竹篓、竹笼。
B.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浙江竹编产品畅销海外,原因有二:一是编织精巧、工艺繁多、花色丰富,二是成为中国与国际交流合作的桥梁和纽带。
C.浙江竹编的衰落,以嵊州工艺竹编厂的停产为标志。当下浙江竹编现实状况堪忧,尚存的个体作坊仅生产简单的工艺品,这与塑料制品的兴起有密切的关系。
D.从农耕社会变迁到现代都市社会,人们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基于农耕社会而生产的竹编用具跟不上时代要求,这是竹编行业式微的主要原因。
【3】为了振兴竹编行业,你认为可以采取哪些措施?请结合上述三则材料回答。
7、名句名篇默写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歌窈窕之章。
(2)舞幽壑之潜蛟,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5)君子坦荡荡,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在《劝学》中感叹道,蚯蚓能上吃泥土,下饮泉水,这都是用心专一的缘故接着从反面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运用夸张、反衬的手法来写蜀道之高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阕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为荆轲送行时所有人同仇敌忾的画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将月亮人格化,用了拟人修辞方法,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是: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的句子是 _______ ,___
(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 ,____
(5)《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的诗句是___ ,_____。
(6)“ ____ ,可以无悔矣,____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11、默写
(1)《侍坐》中,孔子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地说“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2)在中国文人的心目中,有许多著名的文化符号,洞庭就是其中之一,杜甫和张孝祥分别在《登岳阳楼》和《念奴娇·过洞庭》中极力描绘了洞庭湖的宽阔浩大,杜甫说:“________”,张孝祥说:“________”。
(3)在《六国论》中,苏洵感慨道,六国若能用赂秦之地“________”,用事秦之心“________”,合力抗秦,则秦国也会担心得吃饭也难以下咽。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代边将有怀
刘长卿
少年辞魏阙①,白首向沙场。
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
暮笳②吹塞月,晓甲带胡霜。
自到云中郡,于今百战强。
注:①魏阙,古代宫门上高出的观楼,后借指朝廷。②笳,中国古代北方民族的一种乐器,类似笛子。
【1】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中“少年”和“白首”相对,指少年赴疆场白首不得归,可见戍边之久。
B.颔联写塞马因“瘦”而思得秋草,则可知苦于久戍边地的征人更欲归乡安居。
C.颈联借意象传情,薄暮笳声、塞上明月、战甲寒霜,无不充满悲凉伤感之意。
D.尾联写戍边将领仅仅是到云中郡以来就与强敌力战百场,可见将领贪功好战。
【2】下列诗句所蕴含的情感与"瘦马恋秋草,征人思故乡"不同的一项是()
A.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B.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C.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D.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3】请从题目中的“代”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态度。
①代:解释为____________。
②诗中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表达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齐州泺源石桥记
苏辙
⑴泺水之源,发于城之西南山下,北流为瑝①,其浅可揭。城之西门,跨而为桥。自京师走海上者,皆道于其上。每岁霖雨,南山水潦暴作,汇于城下,桥不能支,辄败。熙宁六年,七月不雨,明年夏六月乃雨,淫潦继作,桥遂大坏。知历城施君辩言于府曰:“水岁为桥害,请为石桥,以纾其役。距城之东十五里,有废河败堰焉,其弃石铁可取以为用。”府用其言,以告转运使,得钱二十七万,以具工廪之费。取石于山,取铁于府,取力于兵。自九月至十一月而桥成,民不知焉。三跌二门,安如丘陵,惊流循道,不复为虐。
⑵方其未成也,太守李公日至于城上,视其工之良窳与其役之劳佚②,而劝相之。知历城施君实具其材,兵马都监张君用晦实董③其事。桥之南五里,有大沟焉,属于四涧,以杀暴水之怒,久废不治,于是疏其堙塞,筑其缺而完之。桥之西二十步有沟焉,居民裴氏以石壅之,而屋于其上,水不得泄,则桥受其害,亦使去之,皆如其旧而止。又明年,水复至,桥遂无患。
⑶从事苏辙言曰:桥之役虽小也,然异时郡县之役,其利与民共者,其费得量取于民,法令宽简,故其功易成;今法严于恤民,一切仰给于官,官不能尽办,郡县欲有所建,其功比旧实难。非李公之老于为政与二君之敏于临事,桥将不就。夫桥之役虽小,然其劳且难成于旧则倍,不可不记也。遂为之记。
[注]①瑝:通“隍”,即护城河。②窳(yǔ):粗劣;劳佚:劳动的轻重程度。③董:监督管理。
【1】苏轼、苏辙和_____号称“三苏”;高中课本中曾学过苏辙的散文《____》
【2】第⑴段中“以纾其役”中的“役”具体是指
【3】第⑴段中画线处的表达效果。
【4】总结泺源石桥建成的经验。
【5】下列对第⑶段苏辙的话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法”对百姓更为严苛
B.今法“宽简”不如“异时”
C.按“今法”来建桥更难
D.建桥的功与劳超过“异时”
【6】结合文意,对第⑵段的补叙作评析。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清华学子杨倩在东京奥运会女子10米气枪决赛中,为中国体育代表团摘得本届奥运会首金。如果说“沉稳”是杨倩的制胜法宝,那么领奖时的“比心”动作,则显示出她特有的“萌”。藏族青年丁真因为一脸纯真朴素的笑容在网络上走红,走红后的他拒绝网络平台、娱乐节目的邀请,选择留在家乡继续学习,为可持续发展积蓄能量。
这些“00后”的少男少女们个性鲜明,自信大方,他们正在用自己的方式登上青春的舞台。
结合上述材料,“十校”联盟将举办“青春正当时”征文比赛,请你写一篇文章参赛。
【要求】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切合身份,贴合背景。③符合文体特征。④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⑤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⑥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