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南充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6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题,共 10分)
  • 1、“鼎”的最初用途是:(  

    A.祭祀用礼器

    B.地位象征物

    C.烹煮器具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这是我的涂鸦之作,你可别见笑。

    B.您托我为令郎毕业联系工作一事,我定会鼎力相助,请您放心。

    C.你的事就是我的事,我肯定会海涵,不会计较的。

    D.你赠送的这张相片十分珍贵,我一定会好好惠存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所谓文化,通常是指一个民族的整体生活方式和它的价值系统。而文化自信则是指一个民族基于对自己民族文化的积极肯定、自觉珍惜而形成的一种对其坚守、传承和发扬光大的文化心理和行为取向。文化自信就其内涵而言,包含两重含义:一是作为一种文化类型自身所具有的文化特质,二是作为这种文化类型的文化主体的文化性格。这就是说,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类型的精神特质和文化主体的担当性格的有机统一。

    当然,作为统一的中华文化,它是一个有机整体,是同一种文化类型在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合规律性发展的文化之链,但是它又存在着传统与现代、历史与当下、客体与主体的不同方面、不同内容和不同性质的区分。因此,我们要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就必须对这一概念有一个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和理性对待。否则,就可能在所谓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旗号下造成混乱。

    那么,继承与弘扬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能不能重建我们的文化自信呢?这涉及我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类型,它自身的文化特质问题。事实上,我们民族文化的一个显著的特质就是“自信”,它是一种具有高度自信精神的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在它最初萌生时的神话传说中,就是以自信、自强为精神特质的。人们所熟悉的“夸父追日”“精卫填海”“女娲补天”等等,不就充满了一种发奋而自信的精神吗?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孔子、孟子、荀子就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自信精神理性化、理论化了。孔子说“我欲仁,斯仁至矣”,孟子说“如欲平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荀子则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这些不正充满了一种一往无前的担当而自信的精神吗?宋儒张载提出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明清时期王夫之的“六经责我开生面”,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以及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思想可以说是一脉相承,无不是充满了一种无畏而自信的精神。

    如果说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我们的着眼点要放在坚定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上,那么它的落脚点和目标指向就应该放在培养和造就一代又一代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上。人是文化的主体,又是文化的创造者。离开了作为主体的人,就无所谓文化,而任何优秀的文化也只能是海市蜃楼。因此,培养和造就具有文化自信的文化主体才是我们要着实下功夫的关键所在。

    (摘编自唐凯麟《如何增强和提升文化自信》)

    材料二:

    《解放日报》副刊《朝花周刊》记者就“中国文化自信”这一主题专访了原文化部长、作家王蒙,以下为访谈节选。

    朝花周刊:您为什么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必须面对的时代话题?

    王蒙:中国的文化传统是活的传统,是与现代世界接轨的传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传统。我们的文化自信,包括了对自己文化更新转化、对外来文化吸收消化的能力,包括了适应全球大势、进行最佳选择与为我所用、不忘初心又谋求发展的能力。

    文化的高低分野,不仅代表着公民的个人素质,也可以从一个侧面彰显出一个国家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因此,不论有多么困难,我们必须面对这个时代课题。

    朝花周刊:中国传统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文化?它和世界先进文化可否对接?

    王蒙:中国文化有一种适应的能力,有一种变化发展的能力,既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又有所谓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的能力。也许,我们看到了中华文化的古老,甚至也看到了中华文化的不够用,但是我们还看到了中华文化的适应性,它有自我调整和自我更新的能力,有汲取和消化外来影响的能力。

    现在我们有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原因很简单,因为我们的国家有了巨大的发展,因为对国家前途已经有了自信,所以才有了文化自信。我们所说的文化自信,包括对传统文化中积极、优秀的方面的自信,包含了我们对自己发展模式的自信,也包含了我们对自己文化的汲取能力、选择能力、消化能力、调整能力、本土化能力以及识别能力、分析能力的自信。我们的文化不是一个脆弱的文化,不是手指头一捅就破一个窟窿的,捉襟见肘、岌岌可危的文化。我们的文化是一个能够和世界对话和打交道、能够既保持自己特色又不拒绝任何外来有益影响的文化。

    朝花周刊:在全球化时代里,该如何发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势,又怎样才能使中华文化始终焕发光彩?

    王蒙: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奋斗历程的见证,更是今天中华民族固本开新的精神动力。全球化与现代化冲击着我们的民族传统,有些人陷入到了深深的文化焦虑中。这种时候,更需要文化自信、文化定力,更要勇于与善于实现引领、整合、包容、平衡与进一步提升,以优秀传统文化、主流文化为主心骨,积极构建生气勃勃、富有创新活力,又能够满足人民多方面精神需要的多彩多姿的文化生态格局。

    我们中华民族确实应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自信,这不是“老大帝国”的狂妄自大,这是建立在转化与变革的举世瞩目、发展与创新的累累硕果之上的坚实自信。中华民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能更加坦然地面对困难,化解矛盾。我们走过的道路让我们自信,我们创造的业绩使我们能够自信。文化自信是最根本的自信,是由内而外的自信,是有定力的自信,是有凝聚力感召力的自信,是面向世界的自信。我们要以文化自信、文化复兴,托起我们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创造我们的文化辉煌,助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摘编自《专访王蒙:中国文化自信,是从善如流的自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只有对“中华文化”这一概念有清晰明确的整体把握并理性对待,才能有效提升文化自信。

    B.材料一从文化特质和文化主体两个方面,分析了当下我国文化和文化自信的有机统一的关系。

    C.中华文化的适应性,主要体现在对自身文化的调整与更新和对外来文化的吸收与消化两个方面。

    D.两则材料都以“文化自信”为话题,前者侧重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后者侧重更新与发展。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提升文化自信的关键,是深入到传统文化中,研究神话传说、儒学学说等体现出来的自信的文化特质。

    B.把握文化自信的内涵,理解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质,有助于我们明确提升文化自信的着眼点和目标指向。

    C.中国传统文化不仅现在能对接世界先进文化,还能在未来焕发光彩,这与其强大的适应性特质有关。

    D.两则材料对防范可能出现的虚假文化自信、繁荣文化的乱象和消除某些人的文化焦虑具有现实意义。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文化自信表现的一项是( )

    A.2021年河南春晚舞蹈《唐宫夜宴》以隋唐歌舞人俑为原型,融合现代科技手段,完美呈现大唐盛世,获得空前好评。

    B.近年不断有人提议在原址重建圆明园,再现这一“万园之园”杰出精美的建筑景群,重现昔日盛世繁华与荣光。

    C.李子柒在社交平台分享田园风光和美食制作的视频,向世界展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让无数外国人爱上了中国。

    D.许渊冲致力于翻译事业,将《论语》《诗经》《楚辞》《西厢记》等经典作品翻译成英文和法文,获得海内外高度认可。

    【4】请结合文本内容,简要分析材料一第三段论证的严密性。

    【5】作为文化主体,青年学生面对展藏文物、古代作品等文化载体时,应当怎样做才能真正提升文化自信?请结合材料,提出你的建议。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6题,共 30分)
  •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

    (1)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____________________”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2)庄子《逍遥游》里的宋荣子能清楚地划定自身与外物的界限,看淡世间万物,面对世人的赞誉他能做到“__________”;面对世人的非难,他能做到“__________”。

    (3)李密《陈情表》表现家中人丁单薄,无人照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煜在《虞美人》中运用设问,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愁名句是____________

    (2)庄子在《逍遥游》中,以朝菌和蟪蛄为例,感叹生命短暂的句子是:“___________ ”。

    (3)王维在《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奇特壮美的塞外风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4)噫!菊之爱,______;莲之爱,______;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床头屋漏无干处,______。自经丧乱少睡眠,______

    (6)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表明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随顺自己的心愿而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庄子《逍遥游》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水与舟的关系并表明了有所待的大与小。

    (3)李密《陈情表》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自己缺少亲属帮助并且事必躬亲的孤弱。

  • 7、名篇名句默写。

    (1)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岳阳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意境阔大,景色宏伟奇丽。

    (3)《沁园春·长沙》中表现了词人年轻时意气奔放,强劲有力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表现诗人蔑视权贵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来写鹏鸟的脊背和翅膀的大。

    (2)陶渊明《饮酒》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诗人从自然美景中领悟到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人生乐趣。

    (3)李白《行路难(其一)》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他在行路中跋山涉水的担忧和艰难。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庄子《逍遥游》中认为“____________________”的人才能遨游在无穷无尽的境界中,而无须有所待。

    (2)《陈情表》用“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和缺少心灵的安慰。

    (3)《滕王阁序》中描写水天相接、浑然天成景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这两句是将对滕王阁的景物描写推向高潮的句子,也是全文文眼句,历来被人视为千古绝唱。

    (4)“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意在告诫人们要决绝过去,放眼未来。《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庄子,逍遥游》指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像倒在堂前洼地的一杯水,无法浮起一个杯子一样。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蝶恋花·上巳召亲族

    李清照

    永夜恹恹欢意少,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

    随意杯盘虽草草,酒美梅酸,恰称人怀抱。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注:此词是李清照后期的作品,是她南渡之后于建康(今南京)所作。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永夜恹恹”中“恹恹”形容人精神不振的样子,也形容夜之久滞、天色未明的光景,这里也象征国家一蹶不振的局面。

    B.“空梦长安,认取长安道”,语言沉重,羁旅愁苦与家国沦丧的情怀交织一处,“空”有乡关之思,悲情令人扼腕。

    C.“为报今年春色好,花光月影宜相照”中“报”“宜”最妙,二句情景交融,表现了作者面对春光一扫内心阴霾后的喜悦。

    D.全词情感跌宕,和《武陵春》中“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笔调一致,极曲折起落。

    【2】请赏析词最后两句“醉里插花花莫笑,可怜春似人将老”。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房乔,字玄龄,齐州临淄人。玄龄明达吏事,夙夜尽心,用法宽平,与杜如晦深相得,同心徇国,故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房玄龄、高士廉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问:“北门近何营缮?”德素奏之。上怒,让玄龄等曰:“君但知政事,北门小营缮,何预君事!”玄龄拜谢。魏征进曰:“臣不知陛下何以责玄龄等,而玄龄等亦何所谢!玄龄等为陛下股肱耳目,于中外事岂有不应知者!使所营为是,当助陛下成之;为非,当请陛下罢之。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上甚愧之。房玄龄尝微谴归第,褚遂良上疏,以为:“玄龄自义旗之始翼赞圣功,武德之季冒死决策,贞观之初选贤立政,人臣之勤,玄龄为最。自非有罪在不赦,搢绅同尤,不可遐弃。陛下若以其衰老,亦当讽谕使之致仕,退之以礼;不可以浅之过,弃数十年之勋旧。”上遽召出之。顷之,玄龄复避位还家。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有顷,上果幸其第,因载玄龄还宫。癸未,以司农卿李纬为户部尚书。时房玄龄留守京师,有自京师来者,上问:“玄龄何言?”对曰:“玄龄闻李纬拜尚书,但云李纬美髭鬓。”帝遽改除纬洛州刺史。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乃上表谏,以为:“陛下功名威德亦可足矣,拓地开疆亦可止矣。愿陛下许高丽自新,罢应募之众,自然华夷庆赖,远肃迩安。臣旦夕入地,傥蒙录此哀鸣,死且不朽!”玄龄次子尚上女高阳公主,上谓公主曰:“彼病笃如此,尚能忧我国家。”上自临视,握手与诀,悲不自。癸卯,薨。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

    B.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

    C.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

    D.玄龄谓诸子曰/吾受主上厚恩/今天下无/事唯东征/未已群臣莫敢谏吾/知而不言/死有余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尝以微遣归第”与“臣以供养无主(《陈情表》)”两句中“以”字含义相同。

    B.“悲不自胜”与“材木不可胜用也”(《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胜”字含义相同。

    C.“房玄龄、高士廉遇少府少监窦德素于路”与“不如因善遇之”(《鸿门宴》)两句中的“遇”字含义不同。

    D.“不可以浅鲜之过”与“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桃花源记》)两句中的“鲜”字含义不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房玄龄勤勉国事,昼夜操劳,与杜如晦同为太宗的宰相,他们同心同德,相互配合,辅佐朝政。时人论及良相时,首推房、杜二人。

    B.当太宗怪罪房玄龄、高士廉不该越职言事时,魏征敢于直言进谏,为房、高二人据理力争,认为臣子应事无巨细,而君主当从谏如流。

    C.房玄龄受到冷遇,褚遂良呈递奏章,历数房玄龄的功劳,认为有功勋的老臣即使犯下不可赦免的罪责,皇帝也应以礼相待,不能抛弃。

    D.房玄龄抱病上表,请求太宗以天下苍生为重,停止征讨高丽。他病危将死,还忧国忧民,竭心尽力,太宗大为感动,亲至其床前诀别。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问于有司,理则宜然。不知何罪而责,亦何罪而谢也!

    (2)久之,上幸芙蓉园,玄龄敕子弟汛扫门庭,曰:“乘舆且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一代有一代之生活,一代有一代之风度。先秦时讲君子风范,有所为有所不为;魏晋时讲风骨,追求任性放诞、清俊通脱;汉唐时讲气象,以开放包容著称;宋明时讲风韵,追求趣味与性情……在现代风度上,大家发生了分歧,有的说是创新,有的说是竞争,有的说是穷忙、宅、腐、控,还有的说是休闲、旅游、健康……

    你觉得现代风度是什么?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 ②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60
题数 12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