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上帝在这对男女的眼睛中看到了无与伦比的美和更大的力量,其中还包含有一种新的东西。
B.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C.斯文·赫定坐着船兴味索然地在水面上转了几圈,他站在船头四下远眺,感叹这里的美景。
D.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实在是相形见绌。
2、下列词语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 衡少善属文 属:连缀,写 辟公府不就 辟:征召
宦官惧其毁己,皆共目之。 目:用眼睛瞪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羞:羞辱
B. 惠等哭,舆归营 舆:车子 杖汉节牧羊 杖:拄着。
相如每朝时 朝:上朝 大王必欲急臣。 急:急切
C. 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网:织网 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 白:告诉
相如引车避匿 引:拉,调转 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察看。
D. 使人遗赵王书 遗:遗留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负:使担负
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 数:屡次 乃使从者衣褐 衣:穿
3、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 )
A.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加之以师旅,因之以饥馑
B.莅中国而抚四夷也 视为止,行为迟
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未有封侯之上,而听细说
D.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4、下列各组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 押解(jiè) 绿林(lù) 船舷(xián) 拙于言辞(zhuó)
B. 一怔(zhēng) 寒伧(chen) 间或(jiān) 炮制(páo)
C. 髭须(zī) 忖量(cǔn) 沏茶(qī) 乘凉(chèng)
D. 踌躇(chú) 小觑(qù) 唱喏(rě) 一簇(cù)
5、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惆怅(chàng) 忸怩(niǔ) 寥廓(guò) 橘子洲(jú)
B. 胳臂(b ei) 峥嵘(zhēng) 遒劲(jìn) 沁园春(qìn)
C. 携手(xié) 豆萁(qí) 寂寥(liáo) 篱笆墙(lí)
D. 迷惘(wǎng) 颓圮(tuí) 青荇(xìnɡ) 浣溪沙(wǎn)
6、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列小题
史与志是两种不同的文本,从性质上说,史厚古薄今,志厚今薄古,两者在书写过程中所采用的视角有所不同:史注重时序排列中的人物事件,注重兴衰成败及其价值意义;志则注重广泛的当下社会形态,意在记录文化模式和现象,采用第一手资料,不涉及是非价值评断。在研究领域,历史的定义被限定在距离当下30年到50年以上,写史所遵循的规则应当是“后人评说”,而非“今日评断”。
当代不能成史,几乎是学术纪律严明的当代史学和美术史学共同遵循的规则,对书写当代史的这种普遍戒心来源于近代科学史学中的这类逻辑:“当代”不仅因为离我们的价值世界太近而缺乏历史判断所必需的距离感,而且由于对它的史料运用缺少时间的甄别和筛选而显得过于随机和主观。
中国史家历来所主张的“隔代修史,当代修志”对当代美术史和美术志的撰写有着极大的启示意义。正在进行的当代美术是一个有着诸多变化的动态潮流,它延续而又易变的脉络,要求身处同时代的书写者记录现状,而非急于做出价值判断。故而,当代人对事实的记录,应当是“志”的书写方式。当代可做美术志,此美术志会辅助后人书写未来的美术史。美术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是图像志,但又不应当拘泥于美术作品“表面”的机械记载,尤其在当代美术中,“表面”概念与传统绘画大不相同,已经延伸到三维空间之中,单纯的符号美学式图像志已不能满足对当代美术的描述。美术志在图像志的视觉记录基础上,还应当加入对美术家创作动机、理念价值的描述,而笔者认为这种动机与理念陈述最好能够由美术家和美术史家共同完成,尽可能实现价值中立,为后人提供多个维度的参考。
从本质上讲,美术志强调了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强调了尽可能即时保存“第一历史”,把“第二历史”(美术史)的书写交给未来,把评判的公信力交给时间。
【1】下列对文中“美术志”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美术志编写遵循的规则应当是“今日评断”,而非“后人评说”。
B.美术志的内容包括图像和对美术家创作动机、理念价值的描述。
C.美术志是当代人对美术事实的客观记录,不涉及任何是非价值。
D.美术志即第一历史,看重“即时”,强调第一手资料的重要性。
【2】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修美术志对编撰美术史很重要,若没有对当代的美术做广泛的记录,美术史是不能编成的。
B.因为历史学家没有时间甄别和筛选史料,所以在编撰历史的过程中往往显得过于随机主观。
C.在“隔代修史,当代修志”和 “正在进行的当代美术”中,两个“当代”所指完全相同。
D.因为修美术志涉及到对当代美术的描述,所以美术志最好由美术家和美术史家共同来完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以螃蟹的事例告诫我们学习不可心浮气躁的句子是:___ ,____ ,________。
(2)《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现犒赏军队、赛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的句子是:________ ,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引用《诗经》中的句子来比喻作者渴求贤才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劝学》中“____________”一句,以金属变化来说明学习可以使人改变和提升,而“____________”一句,则说明了君子智慧明理、行为无过的原因。
(3)李煜《虞美人》一词中,诗人感慨时光消逝,直接抒发亡国之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说晋野心勃勃,贪得无厌的句子是“_______,_____,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2)沉默呵,沉默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3)李贺《雁门太守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既写景又写事,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从听觉方面铺写了阴寒惨切的战地氛围。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诗人辞官后摆脱了官场俗务,过上了悠闲自在的生活。
(2)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写出梦境倏忽间变化万千,迷离惝恍的特点。
(3)用典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种表现手法。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化用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洞庭波兮木叶下”的诗句;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一句,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那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
(4)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主人公任凭一叶扁舟随意飘荡,在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两句以小飞虫与小米粒为喻来感慨人生。
(2)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 两句既点明登泰山的季节是冬季,又写出了登泰山时天气的恶劣以及路途的艰辛。
(3)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 两句是本篇的主旨句,表现了诗人的傲气和不屈。
(4) 秦观《鹊桥仙》借鹊桥相会的传说,歌咏忠贞不渝的爱情,其中“_______,_______”两句,传达了他对爱情的独特见解。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发白马潭①
杜甫
水生春缆没,日出野船开。
宿鸟行犹去,丛花笑不来。
人人伤白首,处处接金杯。
莫道新知要②,南征且未回。
【注】①这首诗写于诗人在大历四年(769年)从岳阳去衡州投奔老朋友衡州刺史韦之晋途中。②要,邀请。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题目,叙述了出发的时间地点,春水上涨,缆绳浸没水里,停泊在荒野的船日出后开出。
B.颔联工笔细描所见景色,栖息近旁的水鸟在船行后还是离开了,岸边丛花开放,却不随船而来。
C.尾联直抒胸臆,虽然岳阳的朋友们邀请挽留,但是自己仍然要离开岳阳去衡州寻求旧友帮助。
D.这首诗对仗工整,语言风格如白居易乐府诗一样通俗晓畅,毫不雕饰,正体现了诗人语言的老到。
【2】诗人于大历三年在岳阳创作《登岳阳楼》,大历四年春天离开,途中作《发白马潭》。请比较两首诗在情感上的异同。
1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刘姥姥初进荣国府
刘姥姥只听见咯当咯当的响声,大有似乎打箩柜筛面的一般,不免东瞧西望的。忽见堂屋中柱子上挂着一个匣子,底下又坠着秤砣般一物,却不住的乱幌。刘姥姥心中想着:“这是什么爱物儿?有甚用呢?”正呆时,只听得“当”的一声,又若金钟铜磬一般,不防倒唬的一展眼。接着又是一连八九下。方欲问时,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说着,都迎出去了。刘姥姥屏声侧耳默候。忽见周瑞家的笑嘻嘻走过来,招手儿叫他。
只见那凤姐儿家常带着秋板貂鼠昭君套,围着攒珠勒子,穿着桃红撒花袄,石青刻丝灰鼠披风,大红洋绉银鼠皮裙,粉光脂艳,端端正正坐在那里,手内拿看小铜火箸儿拨手炉内的灰。平儿站在炕沿边,捧着小小的一个填漆茶盘,盘内一个小盖钟。凤姐也不接茶,也不抬头,只管拨手炉内的灰,慢慢的问道:“怎么还不请进来?”一面说,一面抬身要茶时,只见周瑞家的已带了两个人在地下站着呢。这才忙欲起身、犹未起身时,满面春风的问好,又嗔着周瑞家的怎么不早说。刘姥姥在地下已是拜了数拜,问姑奶奶安。凤姐忙说:“周姐姐,快搀起来,别拜罢,请坐。我年轻,不大认得,可也不知是什么辈数,不敢称呼。”周瑞家的忙回道:“这就是我才回的那姥姥了。”凤姐点头。刘姥姥已在炕沿上坐了。板儿便躲在背后,百般的哄他出来作揖,他死也不肯。
这里凤姐叫人抓些果子与板儿吃,刚问些闲话时,周瑞家的向凤姐回话道:“太太说了,今日不得闲,二奶奶陪着便是一样。多谢费心想着。白来逛逛呢便罢,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都是一样。”刘姥姥道:“也没甚说的,不过是来瞧瞧姑太太,姑奶奶,也是亲戚们的情分。”周瑞家的道:“没甚说的便罢,若有话,只管回二奶奶,是和太太一样的。”一面说,一面递眼色与刘姥姥。刘姥姥会意,未语先飞红脸,欲待不说,今日又所为何来?只得忍耻说道:“论理今儿初次见姑奶奶,却不该说,只是大远的奔了你老这里来,也少不的说了……今日我带了你侄儿来,也不为别的,只因他老子娘在家里,连吃的都没有。如今天又冷了,越想没个派头儿,只得带了你侄儿奔了你老来。”说着又推板儿道:“你那爹在家怎么教你来?打发咱们作煞事来?只顾吃果子咧。”凤姐早已明白了,听他不会说话,因笑止道:“不必说了,我知道了。”忙命快传饭来。一时周瑞家的传了一桌客饭来……
刘姥姥吃毕了饭,拉了板儿过来,舔舌咂嘴的道谢。凤姐笑道:“且请坐下,听我告诉你老人家。方才的意思,我已知道了。若论亲戚之间,原该不等上门来就该有照应才是。但如今家内杂事太烦,太太渐上了年纪,一时想不到也是有的。况是我近来接着管些事,都不知道这些亲戚们。二则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今儿你既老远的来了,又是头一次见我张口,怎好叫你空回去呢。可巧昨儿太太给我的丫头们做衣裳的二十两银子,我还没动呢,你若不嫌少,就暂且先拿了去罢。”那刘姥姥先听见告艰难,只当是没有,心里便突突的,后来听见给他二十两,喜的又浑身发痒起来,说道:“嗳,我也是知道艰难的。但俗语说的‘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凭他怎样,你老拔根寒毛比我们的腰还粗呢!”周瑞家的见他说的粗鄙,只管使眼色止他。凤姐看见,笑而不睬,只命平儿把昨儿那包银子拿来,再拿一吊钱来,都送到刘姥姥的跟前。凤姐乃道:“这是二十两银子,暂且给这孩子做件冬衣罢。若不拿着,就真是怪我了。这钱雇车坐罢。……刘姥姥只管千恩万谢的,拿了银子钱,随了周瑞家的来至外面,仍从后门去了。
(选自《红楼梦》第六回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A. 刘姥姥通过周瑞家的进了贾府,在等待凤姐的时候,只见小丫头子们齐乱跑,说“奶奶下来了”。这一描写体现了凤姐在贾家的地位、权势和威严。
B. 周瑞家的传达王夫人的意思,要刘姥姥“若有甚说的,只管告诉二奶奶”,并再次暗示和催促她,但刘姥姥却迟疑再三,言非所想,这是她的谨慎性格所致。
C. 刘姥姥家因为生活困窘、衣食不济,前去贾府寻求经济帮助,作者设置刘姥姥这个角色进贾府,形象地说明了“上山擒虎易,开口求人难”的道理。
D. 作者安排刘姥姥进贾府,就是以一个外人的眼光来描写贾家的奢华,自鸣钟,凤姐珠光宝气的打扮,传来的一桌子饭,都写出了荣府的豪富奢华。
E. 刘姥姥说到为难之处,推出板儿说话,作者刻意安排这个角色使他成为行乞的幌子,缓解了刘姥姥的窘态,让人不觉得她的话语那么突兀。
【2】小说中刘姥姥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3】小说第一段写刘姥姥刚到贾府就见到一个“匣子”的细节,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凤姐接待刘姥姥这门穷亲戚时的神态、动作和语言,有人认为傲慢无礼,也有人认为比较得体。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
——梁启超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毛泽东
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习近平
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梦想,如今,恰同学少年的你们,读完上述材料有何感受呢?请结合材料与社会现实自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