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怒江州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据调查,我国超80%左右的成年人全谷物摄入不足,导致维生素B、膳食纤维等的缺失。

    B.亲近文学,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是一个文明人增长修养、提高知识、丰富情感的极为重要的途径。

    C.12月13日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群众在各种追思纪念活动中重温民族痛史,缅怀为国捐躯的先烈和遇难同胞,表达护卫和平的愿望。

    D.能否切实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他们快乐成长,是我国中小学教学工作的当务之急。

  • 2、选出下列各组中,不全含有通假字的一组

    A. 芳菲菲其弥章 延伫乎吾将反

    B.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何方圜之能周兮

    C. 箱帘六七十 府吏见丁宁

    D. 謇朝谇而夕替 蒲苇纫如丝

  • 3、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 分别很久的初中同学,在小巷里狭路相逢了。

    B. 老师处心积虑的计划了这次春游。

    C. 即便你是家财万贯,如果得了一场大病,转眼生活就会变得捉襟见肘。

    D. 然而100年后的今天,我们必须正视黑人还没有得到自由这一悲惨的事实,我们在这里聚会,就是要把这种耸人听闻的情况公之于众。

  • 4、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缙绅、大夫、士于左丞相府(萃:精英) 众谓余一行为可以祸(纾:解除)

    B. 诛五人 (按:追究)   寡人之过也(是:表示判断)

    C. 豪杰之流(屈:屈服) 而厚遇之(因:趁机)

    D.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固请 (谢:道歉)   仲尼之闻(少:小看)

  •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 唐诗宋词是我国古典诗歌的巅峰,然而当代诗坛颇不景气,想起唐宋诗词的成就,不禁让人产生今非昔比的感觉。

    ② 抗日战争的硝烟虽已消散,但各界人士毁家纾难的历史永远不能遗忘,浴血奋战的英雄应当永远被我们铭记。

    ③ 八达岭长城五一小长假再次出现拥挤的人潮,游客们被挤得前合后偃,狼狈不堪,只能沿着台阶一点点地挪动。

    ④ 辛弃疾的词大多以激昂跌宕、翻云覆雨的气势来抒情言志,风格豪放雄浑,在南宋词坛中占有重要地位。

    ⑤ 座谈会上,代表们结合我市实际,广开言路,各抒己见,就交通设施、教育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的问题献计献策。

    ⑥ 邓风京是一位远近闻名的大夫,很多垂危的病人经过他的治疗都得以康复。他被人们称为着手成春的好医生。

    A. ②④⑥   B. ①④⑤   C. ②③⑤   D. ①③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林子深处

    张炜

    芦青河口那围遭儿树多。大片大片的树林子,里面横一条小路,竖一条小路,非把人走迷了不可。因此河边的各家老人都常常告诫自己的孩子——没事儿,千万不要往林子深处走!

    可二兰子倒蛮不在乎,她常钻到林子深处割牛草。家里养个老牛,肚子比碾砣还大,地上放捆嫩草叶儿,它伸出舌头抿几下就光了。大弟弟忙着复习考大学,小弟弟要进重点班,惟独她不被看重,忙里忙外,出工前还得去割一大早的牛草。割就割吧,她没上几天学,管“太”念“大”,常常忽略中间那“一点儿”,还不得割牛草吗?可近处的青草全被人割光了,不进林子深处行吗?好在二兰子还从没有迷过路。

    早晨,还是很早的时候就进林子了。一路上,也不知踢散了多少露珠儿。太阳升起来了,光芒透过树隙,像一把长长的剑。小鸟儿就像不闲嘴儿的小姑娘,吵死人了!还是老野鸡性子缓——多长的时间才叫一声“喀喀嗒”呀!二兰子总是这样:不管心里多么不痛快,一进了这林子就变得高兴了。大树林子绿蒙蒙的,多宽敞啊,她很想扬起脖儿喊一句,听听自己在这树林子里的声音。她知道,树林子能把声音传出老远、拖得老长,树林子真好哩!可她憋住了,她要赶去割草呢。她只瞅着脚下的草叶儿,急急地走。

    她走着,地上的草叶儿嫩极了,一簇一簇,顶着露珠儿,闪着亮儿,二兰子还不割吗?不割!不割!她继续往前走着……地上的草叶儿墨绿墨绿,又深又密,简直连成片儿了,二兰子还不割吗?不割!不割!她还是往前走……又穿过几排杨树,跨进了杂树林子。看吧,这里的草叶儿才叫好呢!青青一片,崭新崭新的,叶片儿宽板板,长溜溜,就像初夏的麦苗儿。那草窠里面还有花哩,红一朵,黄一朵,二兰子先拣一朵大的插在头上,然后才解了绳儿,举起手里那把雪亮亮的镰刀……小鸟儿在头顶“喳喳”地叫了几声,清甜的空气直往鼻孔里扑,二兰子高兴极了!她盯着那镰刀刃儿,镰刀刃儿锃亮锃亮,反射着阳光,耀得她眯起了眼。四周空荡荡的,一个人也没有,她脸儿红红的,四面儿瞧瞧,心里一热,不知怎么脱口喊了一声:“大刀唻,小刀唻——”呀,满林子都喊哟!二兰子听到那声音了,听那尾音儿,在林子里还引起了一阵“啦沙沙沙……”的震动。二兰子恣得闭上了眼睛,一溜睫毛显得格外长、格外密。她大仰着脸儿,眼也不睁,嘻嘻笑着又喊一遍,“大刀唻,小刀唻——”她喊完了,大气儿也不出,只用心听着自己在这树林子里的声音。大树林子绿蒙蒙的,多宽敞啊!

    这回的尾音拖得特别的长。奇怪的是,它好像飞到了老远的地方,又从那儿折回来。声音已经变了。二兰子听着愣住了!

    她一个字一个字地分辨着:是哪个小伙子在老远的地方接着喊哩!听听,他还在喊哩——“大姑娘唻,小姑娘唻——”

    二兰子赶紧藏到了一丛灌木后边。当她听出那声音是从远远的河西岸传过来的,才从灌木丛里走出来。不过她一颗心还在“怦怦”跳着,胆怯地向着河西岸望去——一团绿色又一团绿色,苇行、灌木,遮得严严实实,哪里看得见啊!不过这声音却是蛮嫩气,听那调儿,还是喊的普遍话。二兰子小声骂一句“该死的”,就弯下身子割草了。

    这天,她只默默地割草,连大声“哼”一句也不敢,生怕河西岸听见似的。割成了一大捆儿,她就无声地扛起来,踏着那林中小路儿回家了。

    以后的早上,她每每来到林子里,刚要弯腰割草,就会听到河西岸那人在喊。“喊吧,喊吧,有谁理你才怪!”二兰子在心里说着,下狠劲儿割着草,头也不抬。割呀割呀!割得草叶堆成小山,老牛吃得肚儿圆;割呀割呀,一口气割了十天。十天里有十个早晨,有十次踢散那林中小路上的露水珠儿,也有十次听到那河西岸的呼喊。呼喊,呼喊,显你小伙子嗓子脆啊!显得你小伙子甜咪嗦嗦啊!二兰子烦他。她这会儿开始后悔了:一个姑娘家,干吗在树林子里乱喊呀?你就不知道这树林子特怪——能让声音大上几倍吗?

    二兰子以后割草时,故意用心听那鸟儿吵嘴——这就能忘了那个小伙子的声音。可是几天之后,她突然觉得这无边的林子里好像少了些什么。

    少了些什么呢?花也在,草也在,鸟儿也在,手里的镰刀也在——少了些什么呢?她干活不勤快了,再也无心割草,默默地贴站在一棵大杨树上,伸出镰刀刮那衰死的老皮儿……她刮着刮着猛然记起了:是少了他那喊声哩!——他从河西岸走了吗?他回不去了?他怎么就一连这多天不喊哩!

    二兰子扛着草捆儿回家,走在路上都没劲儿。她是太累了。早上回到林子里,她清了清嗓子,面向河西,用甜津津的声音喊了一句:“大刀唻,小刀唻——”

    树林子哟,树林子哟!树林子又把这声音传走了,那尾音儿不消不失,颤颤悠悠,像琴!像箫!像笛!像鼓!二兰子料定这声音是那千千万万片叶子传动的,要不它们怎么老是唰唰地动呀?她半个脸贴在树干上,她等河西岸那个声音。正在她的心急急跳动的时候,那声音果然又一次传过来了——“大姑娘唻,小姑娘唻——”

    那尾声在林中回荡着,悠悠不绝,无边的树林仍在鸣响。这声音扩展到了一个更广阔的世界里,起落、震荡,交织成一个力的回响,深沉、昂扬,像乐章里奏出的和声……二兰子一动不动地谛听着,抿着嘴角。她四周都是高入云天的大树、蓬蓬勃勃的草木。她谛听着,渐渐觉得自己也溶化在一片无垠的绿色里了……

    二兰子笑了。二兰子蹲在地上了。二兰子解了草绳儿。二兰子挥起雪亮亮的镰刀了。这个姑娘真能割牛草!

    (选自张炜《林子深处的声音》,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语言质朴,富有乡土气息,如“肚子比碾砣还大”“宽板板,长溜溜”,同时又不失美感,如“那尾音儿……像琴!像箫!像笛!像鼓!”

    B.二兰子的形象非常立体、鲜活,对于老人们的告诫,她表现得天真胆大,“还从没有迷过路”又能从侧面看出她的心细机灵。

    C.文章最后写尾声悠悠不绝,草木蓬蓬勃勃,绿色无边无垠……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语句既交代了情节发展的走向,又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D.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呈现二兰子心灵世界的成长过程:由开始的“潜意识”发展到了后来的“主观意识”,越来越有主动性。

    2结合小说内容,分析二兰子三次呼喊“大刀唻,小刀唻——”时的心理状态。

    3景物描写在小说中多次出现,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上片描写眼前秋景,下片转入对往昔生活和“同学少年”的回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起了很好的承接过渡作用。

    (2)康河的流水和水草呈现出的安闲、自在,正是诗人心向往之的境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两句直接抒发了这种情感。

    (3)高渐离击筑,__________________,为变徵之声,_________________。(《荆轲刺秦王》)

    (4)《记念刘和珍君》中鲁迅先生认为真的猛士应当具有的品格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 《再别康桥》中,写诗人乘舟放歌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从听众感受的角度侧面写出箫声凄婉悲凉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2)《子路、曾暂、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冉有表示,治理一个小国,他用三年时间,“______”;至于礼乐教化则“______”。

    (3)“天涯”在古诗中频频出现,成为古诗中一个十分典型的地域意象,如唐诗中“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名句中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 ,子无良媒。

    (2)反是不思,_____________

    (3)众女嫉余之蛾眉兮,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驰椒丘且焉止息。

    (5)________________  ,食野之苹。

    (6)暧暧远人村,__________________

    (7)是日也,天朗气清,__________________

    (8)________________  ,足以极视听之娱。

    (9)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_

    (10)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___________________

    (11)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________________

    (12)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________________  ?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创造一个轻松、亲切、活跃的环境。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词人感慨人生的短暂,情不自禁将酒洒在地上,以表示凭吊。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辛弃疾回顾了元嘉年间的那次北伐,南朝宋文帝刘义隆本希望能够“______________”,但由于行事草率,最终却“______________”。

  • 11、根据提示,按原文默写。

    (1)在一次飞花令游戏中,要求写出含叠词的诗句,请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

    小弟闻姊来,___________。(乐府民歌《木兰诗》)

    __________,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___________,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诗经》)

    俄顷风定云墨色,___________。(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满面尘灰烟火色,___________。(白居易《卖炭翁》)

    (2)同学们从古文里汲取与人相处的智慧:有人认为应该像莲一样“___________”,洁身自好、独善其身;有人认为应该像刘禹锡一样“____________”,只与有学识的人交往;有人认为应该像王安石一样“__________”,以大无畏的精神与保守派斗争到底。(请根据《爱莲说》《陋室铭》《登飞来峰》中的原文填空,使语意连贯)

    (3)苏轼在《江城子·密州出猎》中,引用典故表达自己希望被朝廷重用的心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人

    李咸用

    一轴烟花满口香,诸侯相见肯相忘。

    未闻珪璧为人弃,莫倦江山去路长。

    盈耳暮蝉催别骑,数杯浮蚁咽离肠。

    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

    注:①浮蚁,酒面上漂浮的泡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烟柳繁花,风景如画;杯酒入肚,满口醇香。诗人认为与诸君别离,友情颇深,肯定不会相互遗忘。

    B.从未听说美好的事物会被舍弃;江山万里,前路漫漫,诗人勉励友人不要倦怠。颔联既表达了对友人才情的肯定和赞美,也表达了对友人的鞭策。

    C.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应坚强勇敢地面对,自立自强。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的自我勉励。

    D.全诗的节奏富于变化,情感基调颇为积极高昂,催人奋进,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异曲同工之妙。

    【2】后人评价此诗善用技法,富有艺术,请赏析颈联的艺术手法。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

    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

    【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之有 厌:讨厌

    B.若不秦 阙:侵损、削减

    C.其西封 肆:延伸、扩张

    D.失其所 与:结交,亲附

    【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①若舍郑为东道主  ②焉用亡郑陪邻

    B.①郑知亡矣    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

    C.①贰于楚也    君尝为晋君赐矣

    D.①无能也已     ②且君尝晋君赐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晋兵临城下,郑国危在旦夕,在这种情势下,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夜缒而出”,求见秦伯,表现了他深明大义、以国事为重的爱国精神。

    B.烛之武具有高超的论辩艺术,他在秦伯面前不卑不亢,侃侃而谈,既不刺激对方,又不失本国尊严,抓住了秦伯的心理,层层深入,逐步渗透,最终使秦伯心悦诚服。

    C.秦、晋曾是友好邻邦,秦对晋有割让焦、瑕二邑的恩惠;晋对秦却严加防范。烛之武对这种微妙的关系了如指掌,并巧妙地加以利用,这是他得以智退秦师的关键。

    D.烛之武的劝说,使秦伯撤走了围郑的军队,还派部队帮助郑国防守,秦晋联盟顷刻瓦解,晋国不得已而退兵。烛之武既退秦师,又退晋师,可谓一石二鸟。

    【4】翻译下列句子。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虚构是一种超乎现实的追求,它须以真实为基础。请以“透明的红萝卜”为题目,写一篇想象思维下的虚构性作文,字数700以上。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