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抚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对于商家而言,假日消费无疑是块大蛋糕,面对节假黄金月_________的长假短假,商家应加快转型,才能长久俘获消费者的心。

    北京故宫在其90岁大庆当天新开四大区域举办庆生大展,而甄嬛的原型、乾隆母亲钮钴禄氏生前所居的寿康宫首次开放,参观的游人_________

    模仿大自然和生物体构造研发新产品已成为日本产业界的一股新潮流,这项自然科技如今已广泛走进当地人们的生活,新产品登场_________

    A源源不断 络绎不绝    纷至沓来

    B纷至沓来 络绎不绝   源源不断

    C源源不断 纷至沓来 络绎不绝

    D纷至沓来   源源不断 络绎不绝

     

  • 2、下列加横线字注音正确且字形准确无误的一项是(

    A(zì 噩梦 发源地   桀傲不驯

    B伤(chuàng) 遏制     坐标系   陨身不恤

    C临(lì 追溯 随想录   绿草如茵

    D(shā   枯槁 钉书机   逆来顺受

     

  • 3、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六艺”指《诗》《书》《礼》《易》《乐》《春秋》六种经书。“传”指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B.句读,指断开句子的知识。一句话中间短暂的停顿为句,一句话后面的停顿为读。

    C.词兴于隋唐,盛于宋,是一种可配乐演唱、句式长短不齐的诗歌形式,以长度分为小令、中调、长调。

    D.闻一多,中国现代伟大的爱国主义者,坚定的民主战士,新月派代表诗人和学者,代表诗集有《红烛》《死水》等。

  • 4、对下列各句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②设九宾于廷 

    ③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   ④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⑤而君幸于赵王   ⑥君何以知燕王

    ⑦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⑧见犯乃死,重负国

    A. ①/③/④⑤/⑥/②⑦/⑧   B. ①②/③/④⑤⑧/⑥/⑦

    C. ①②⑤/③/④/⑥/⑦⑧   D. ①③/②/④⑦/⑤/⑥⑧

     

  •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 钱钟书先生学识渊博,学贯中西,所以才能见仁见智,写出学术价值极高的《谈艺录》。

    B. 龙川岛像一张舒展的荷叶漂浮在浩如烟海的千岛湖上,岛上又有三十多个小湖,湖水明净,映着日光,犹如闪烁在荷叶上的水珠。

    C. 当下建筑超标之风盛行,一幢幢豪华办公楼拔地而起,其中首屈一指的当属央视大楼。

    D. 秦始皇的焚书之举及其对诸子百家的禁锢,造成了当时中国社会万马齐喑的沉闷局面。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众所周知,科尔特斯凭借其不足600人的兵力就摧毁了人口数以百万计的阿兹特克帝国。不久,皮萨罗同样不可思议地征服了南美的印加帝国。这究竟是怎么发生的呢?基督教的信条以及西班牙人无可否认的技术优势,似乎并不足以解释印第安人生活方式和信仰的全面崩溃。

    在有关这个巨大谜团的解释中,有一项新假说令人茅塞顿开。因为,就在阿兹特克人将科尔特斯的军队逐出墨西哥城并予以重创的那天晚上,“天花”这种传染病开始在城内肆虐,好多人一道死于那个“悲伤之夜”。这场致命的传染病所造成的毁灭性后果恰好解释,为什么阿兹特克人没有乘胜追击,完成合围,赢得最后的胜利。

    值得关注的,还有这场只杀死印第安人、对西班牙人却毫发无损的疫病对当时人们心理上造成的影响。对这种明显的“偏袒”,当时只能从超自然的角度加以理解,很明显,在这场战争中哪-一方得到了神明的助佑似乎已不成问题。在西班牙人的神祗展现了其“超自然的能力”之后,难怪印第安人会如此温顺地俯首称臣。这一假说为我们重新理解历史提供了一把钥匙。自然,也就会引发相关问题;西班牙人何以且何时获得了这种免疫力?为什么印第安人没有属于自己的本土疫病以对付入侵的西班牙人?只要尝试对这些问题做出回答,随之显现的就是一个人类历史中的新领域,即人类与传染病的互动。

    世界历史其实巳经提供了许多类似的事例,比如14世纪的黑死病,19世纪的霍乱大流行。但在传统史学中它们很少受到关注,渐渐地,那些人类与疫病惨烈遭遇的案例都已湮没于时间隧道中,以致事件发生的规模与意义都很容易被忽略。不过在其他一些事例中,军营里突发的疫情的确扭转了战局,这类插曲自然不大可能被遗漏,但它们的不可预见性却使历史学家深感不自在。我们都希望历史合乎理性、有章可循,为了迎合这愿望,历史学家也往往会在历史书写中刻意突出那些可预测且可控制的因素,而总是以一种不经意的笔调处理这类事件。

    在解读古代文献时,历史学家自然会受到自身疫病体验的影响。经历过各种病史的现代人,已对各种常见的传染病拥有了相当程度的免疫力。受过严格训练的当代历史学家往往只能认为那些疫病造成大规模死亡的说法未免夸张。但事实上,同样的疫病在熟悉它的人群中流行与在完全缺乏免疫力的人群中暴发,其造成的后果差别巨大。如果现代医药出现之前的传染病均与现代欧洲传染病模式并无二致,那么又有什么必要关注疫病的历史呢?是时候,通过揭示各种疫病循环模式对过去和当代历史的影响,将疫病史纳入全球历史诠释的范畴之中了。毋庸置疑,无论过去与现在,传染病都在自然平衡和历史变迁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摘编自威康·麦克尼尔《瘟疫与人:传染病对人类历史的冲击》)

    材料二:

    新冠疫情以远超人们预期的速度高速扩散,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思经济全球化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影响。因为前所未有的全球化程度,当前国与国之间大量而频繁的商务、旅游、教育等活动,为疫情的扩散提供了极为便捷的途径。为了控制疫情传播,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封国”,地球村正分割成一个个孤岛。更糟糕的是,由于疫情的冲击,过去几十年不断升级的经济全球化浪潮,有可能大规模退潮。

    在疫情之后,越来越多国家的经济正陷入麻烦,为了保护本国利益,经济上的各种保护主义将加速抬头。有国家为了优先保护本国需求,会对具有优势性的产品限制出口;更多国家还会限制别国产品进入,这将对全球经济复苏带来更大伤害。同时,这次疫情开始让全球重新反思产业链的安全问题。尤其是中国最早暴发疫情之后,由于全球制造业对中国产业链的高度依赖,很多发达国家开始发现本国口罩、防护服和呼吸机。等产品的生产能力严重不足。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反思:是不是产业链不应过度集中在某些区域?而对于某些关键产业,即使本国并不具备比较优势,是不是也应让部分产业回流本国?

    美国白宫国家经济委员会就在4月表示,为了鼓励美国企业从中国回流,美国政府将为企业的相关搬家费用买单。当然,企业在多大程度上会予以回应还是一个未知数,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政府和苹果公司。最近两年,特朗普多次要求苹果将全球生产线搬回美国,结果,就在去年6月份,苹果反而将美国本土的最后一条生产线搬到了中国。

    最近几年,关于全球制造业撤离中国早就不是新闻,但实际上,国际资本向东南亚和非洲等地转移的程度还是比较有限。因为中国虽然逐渐丧失了劳动力成本优势,但劳动力数量和素质仍具优势,产业链集群优势也很明显,更重要的是中国具有庞大的消费市场,包括苹果在内的跨国企业并不愿意仅仅为了寻找更便宜的劳动力而远离自己最大的销售终端市场。所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并没有发生实质性改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中国在全球产业链的地位牢不可破。过去,很多发达国家的政府对企业的影响力不足,每当国家进入危机时刻,政府的权力都会膨胀。大萧条时期,美国总统罗斯福就表示,面对经济大萧条民众只能求助于政府。这一次疫情暴发后,很多西方政府的权力都开始扩大,预计这种趋势短时间之内不会逆转,以前政府做不到的事情,在疫情之后可能就可以实现。

    从历史上来看,全球产业链转移原本就是势不可挡的大趋势。市场之手始终在默默发挥作用,“二战”以来全球产业链已经历了三次大转移,其中90年代后,欧、美、日等发达国家的低端产业向中国转移,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增长期。过去几年,第四次全球产业链转移潮其实已经开始,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所有产业在一夜之间从中国撒出,但从更长期来看,在疫情的推动下,产业转移的速度将会大大加快。

    (摘编自谢九《疫情正在重塑世界:全球化进或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班牙人对美洲的征服,不仅是军事上的也是文化上的,对这种征服以往从宗教或技术角度的历史解释似乎很难令人信服。

    B.传染病只对美洲印第安人造成伤害这一史实,让交战双方都以为神灵站在了西班牙人一边,重创了印第安人的心理防线。

    C.中国具有劳动者素质优势、产业链集群优势,中国是苹果公司重要的消费市场,吸引苹果不顾反对将所有生产线搬到中国。

    D.让制造业向本国回流,以前对西方政府来说是很难办到的事情,但疫情危机之后随着其权力的膨胀,这可能变成现实。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历史学家往往忽略疫病对不具有免疫力的人群造成的可怕后果,未意识到疫病模式的变化,这会导致其对人类与疫病互动的历史缺乏洞察。

    B.对各种不可预见的疫病事件的强调会削弱以往历史的解释力,历史学家往往对此就低调处理,因为历史的发生应该合乎理性、有章可循。

    C.全球化使各国经济处于相互依赖之中,产业链和消费市场不局限于一国之内,在利用比较优势的同时,也可能使全球产业链分布过度集中。

    D.全球产业链转移一方面符合市场规律,另一方面又存在着政府与跨国公司之间的博弈,此次疫情将会使新一次产业链转移的过程大大加快。

    【3】根据材料,下列不能作为经济全球化退潮的表现的一项是(  

    A.从全球疫情地图来看,疫情重灾区——国际化程度相当高的美国的纽约州、英国的伦敦、法国的大巴黎地区,一度大规模封城,经济停摆。

    B.近期俄罗斯、越南等国宣布暂停粮食出口,对于需要进口粮食才能满足需求的国家,一旦国际市场关闭,将面临价格上涨或粮食短缺的危机。

    C.疫情暴发之后,日本政府公布了一份经济救助方案,计划从1万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中拿出22亿美元,协助日本企业将生产线撤回本国。

    D.特朗普上任以来,美国频繁从国际组织和协议中“退群”,其中包括《北美自由贸易协定》和奥巴马时期全力打造的国际多边经济组织TPP。

    【4】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问志,曾皙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暮春时节人们在沂水边快乐游玩的情景,表达了对和谐美好生活的向往。

    (2)杜甫《登高》一诗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绘了周瑜的运筹帷幄。

  • 8、把下列句子补写完整。

    (1)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顺流而下的军容盛状的句是:____________

    (2)《离骚》中表明作者在黑暗混乱社会中烦闷失意,走投无路的两句 ___________

    (3)曹操在《短歌行》中表达了胸怀大志,一统天下的愿望的句子是 __________

    (4)《诗经·氓》中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

    (5)《归园田居》中表现诗人摒弃尘俗,渴望返归自然的诗句是________

    (6)“ ____ ,可以无悔矣,____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2)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虽只描绘了地形、风貌,但诗人举目千里、无限依依的情态,送别的情谊自在其中。

    (3)崔颢《黄鹤楼》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写了人去楼空,世事苍茫的感慨之情。

  • 10、名篇名句默写。

    (1)《谏太宗十思疏》中告诫君王不要因为自己的喜恶而赏罚不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答司马谏议书》中,作者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为论证的立足点,分别对保守派谬论进行驳斥,表明自己坚持变法的立场。

    (3)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一再追问孔子,孔子才说出对子路“哂之”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谏太宗十思疏》中,概括历代帝王能创业不能守业的普遍规律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中国古人向有“澡身浴德”之说,《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一句表现了曾皙高洁的志趣,孔子用了四个字“____________”对他表示肯定。

    (2)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着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孟子认为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就可以避免老年人在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走。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登楼

    杜甫

    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

    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

    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注)①玉垒:山名。②西山寇盗:指吐蕃。③梁父吟:《三国志》说诸葛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1下列选项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提挈全篇。花伤客心,以哀景写哀情,和“无边落木萧萧下”一样,同是正衬手法。“登临”二字,则以高屋建瓴之势,领起下面的种种观感。

    B.颈联议论天下大势。“朝廷”“寇盗”是诗人登楼所想,上句说大唐帝国气运久远,下句说明第二句的“万方多难”,针对吐蕃的觊觎寄语相告:“莫再徒劳无益地前来侵扰!”

    C.尾联运用典故。后主指蜀汉刘禅,宠信宦官,终于亡国。先主庙在成都锦官门外,西有武侯祠,东有后主祠。《梁父吟》是诸葛亮遇刘备前喜欢诵读的乐府诗篇,用来比喻这首《登楼》,含有对诸葛武侯的仰慕之意。

    D.全诗即景抒怀。写山川联系着古往今来社会的变化,谈人事又借助自然界的景物,互相渗透,互相包容,融自然景象、国家灾难、个人情思为一体,语壮境阔,寄意深远,体现了诗人沉郁顿挫的艺术风格。

    2首联诗人写到“花近高楼伤客心”,结合全诗简要分析“伤客心”的原因有哪些?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空马赵,赵以为守相。秦下甲而攻赵。司空马说赵王曰文信侯相秦,臣事之,为尚书,习秦事。今大王使守小官,习赵事。请为大王设秦、赵之战,而亲观其孰胜。赵孰与秦大?曰:不如。”“民孰与之众?曰:不如。司空马曰:然则大王之国,百举而无及秦者,大王之国亡。赵王曰:卿不远赵,而悉教以国事,愿于因计。司空马曰:大王裂赵之半以赂秦,秦不接刃而得赵之半,秦必悦。内恶赵之守,外恐诸侯之救,秦必受之。秦受地而却兵,赵守半国以自存。秦衔赂以自强,山东必恐;亡赵自危,诸侯必惧。惧而相救,则从事可成。臣请大王约从。从事成,则是大王名亡赵之半,实得山东以敌秦,秦不足亡。赵王曰:前日秦下甲攻赵,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今又割赵之半以强秦,力不能自存,因以亡矣。愿卿之计。司空马曰:臣少为秦刀笔,以官长而守小官,未尝为兵首,请为大王悉赵兵以遇。赵王不能将。司空马曰:臣效愚计,大王不用,是臣无以事大王,愿自请。

    司空马去赵,渡平原。平原津令郭遗劳而问:秦兵下赵,上客从赵来,赵事何如?司空马言其为赵王计而弗用,赵必亡。平原令曰:以上客料之,赵何时亡?司空马曰: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韩仓果恶之,王使人代。武安君至,使韩仓之曰:将军战胜,王觞将军。将军为寿于前而捍匕首,当死。武安君北面再拜赐死。武安君死五月,赵亡。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五》)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B.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C.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D.赵王之臣有韩仓者/以曲合/于赵王其交甚亲/其为人疾贤妒功臣/今国危亡/王必用其/言武安君必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司空马之赵”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说》)两句中的“之”字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B.“愿卿之更计”与“洗盏更酌”(《赤壁赋》)两句中的“更”字含义相同。

    C.“使韩仓数之曰”与“稍见云中白若樗蒱数十立者”(《登泰山记》)两句中的“数”字含义不相同。

    D.约从,邀约合纵,战国时齐楚等国联合抗秦称合纵,后引申为缔结盟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司空马逃往赵国后,赵王让他代理相国,正值秦国调动兵马进攻赵国,于是司空马前去劝说赵王,想让赵王放弃抵抗。

    B.司空马曾担任秦国的相国,熟悉秦国的情况,也知道赵国无法战胜秦国,于是提出了用一半国土贿赂秦国的应对策略。

    C.在赵王表示反对贿赂秦国之后,司空马提出让自己带领赵国的军队去抗击秦国,却遭到了赵王的拒绝,司空马于是离开了赵国。

    D.司空马经过平原津时,郭遗向他打听战事,司空马认为赵国很快就要灭亡,果然在武安君死后五个月,赵国就灭亡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赵赂以河间十二县,地削兵弱,卒不免秦患。

    ②赵将武安君,期年而亡;若杀武安君,不过半年。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其实不然,风景无处不在。拈花微笑,必然有一种智慧;微风细草,必然有一分感动;平常话语,必然有一份真情;周围风景,必然有一种美丽!追求人生的风景,用周围的风景装点人生。

    请根据以上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