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一物不知,便深以为耻,曾国藩们之所以会有如此的认识。
②曾国藩一生饱览群书,文章笔力雄厚,就连梁启超都称赞他“可以入文苑传”。
③就因为他们深刻地知道,读书能“养人精神”,书籍并非是装点门面的饰品,而是精神的营养品。
④人生如果远离了阅读,就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户。
⑤然而,即使有如此深厚的功底,他依然认为自己有“三耻”,居第一位的,就是对天文和算学“毫无所知”。
A.④②⑤①③ B.②⑤④①③ C.④①③②⑤ D.②①③⑤④
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矜伐 揖让 酩酊 囿于成见
B. 琐事 溶炉 攫取 束手就擒
C. 糟粕 拙劣 簸箕 轻手蹑脚
D. 慷慨 皓齿 思忖 雍容华贵
3、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通假字的一组是( )
A. 无能为也已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常以身翼蔽沛公 臣左手把其袖
B.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夜缒而出 且贰于楚也 亡去不义
C. 秦武阳色变振恐 以乱易整 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若入前为寿
D. 今往而不反者 张良出,要项伯 沛公不胜杯杓 越国以鄙远
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宽厚里夜市一派繁荣的景象,各种摊位摩肩接踵,给济南带来了久违的烟火气息。
B.如果你在阅读《儒林外史》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我定会鼎力相助,毫不惜力。
C.在飞速发展的电子行业,研发与生产、市场的紧密衔接程度可以说是间不容发。
D.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不我待,青年一代要勇立潮头,只争朝夕,放飞青春梦想。
5、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或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香雪又悄悄把手送到凤娇手心里,她示意凤娇握住她的手,仿佛请求凤娇的宽恕,仿佛是她使凤娇受了委曲。
B.突然他的目光停留在一株雄花不开裂、形状奇特的植株上,这正是蜕化了的雄蕊。他马上把这株洞庭早籼天然雄性不育株用布条标记。
C.在理论与事实发生矛盾时,袁隆平的态度是尊重权威但不崇拜权威,不能跟在权威后面亦步亦趋,不敢越雷池一步。
D.企业对高精尖、炫彩酷的不懈追求,同工匠精神不约而同。只有像手工匠人一样雕琢技艺、打造产品,企业才有金字招牌。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大先生
赵威
先生姓凌,有绝活儿,能把戏里的场景搬到木头上,一块巴掌大的破木板,只需半炷香的工夫,就能让人瞧明白刻的是“桃园三结义”还是“三英战吕布”。所以凌先生起初是凌木匠。
凌木匠不是本地人,早年间逃荒来的。可老话不是说了吗,荒年饿不死手艺人。凌木匠说,那是没尝尝小清河一带盐碱地的威力,十年九荒,一到冬天,家家都得出去讨饭。凌木匠来到村里的日子,是那年冬天日头最短的时候。薄暮下,先是一根打狗棍进了三叔家的院门,继而是一个身影,像用那根棍子挑进来的,破衣旧絮,褡裢挂在肩头,趿拉着一双单布鞋的脚,有一只似乎受了伤,缠着破布条。正在院里喂鸡的三婶,委实被吓着了,以为大白天撞到鬼。刚要喊人,“鬼”却先开口,怯生生地道:“大娘啊,要饭的来了,给口吃的吧。”三婶仔细一瞧,是个讨饭的。只见他端着搪瓷缸子的手捂在胸口,哀求就是从那里发出来的。给完吃的,三叔三婶看他可怜,天又冷,就留他在磨坊里过夜。凌木匠望着三叔三婶,①眼睛变得浑浊了。天亮后,他见磨坊里堆着打磨了一半的木料,知道这家要盖房。就对三叔说,他会做木工,可以帮忙,给口吃的就行。三叔寻思,正好雇的木匠有事,就让他试试吧。没想到,凌木匠的手艺精得很,不但会做门窗,还会木雕,窗棂花饰、门簪颂语,好看极了。聊着聊着,又知他不光有好手艺,还装着一肚子墨水。嘿,正好村小缺个先生。
就这样,凌木匠留在了我们村,成了凌先生。“手艺人”在村人口中格外尊贵,而凌先生的尊贵,一部分来自他的手艺,一部分来自肚子里的墨水。因此,“手艺人”和“先生”似乎都配不上凌先生了,村人便称他为“大先生”。
大先生活儿细,字儿好,可闷头做活儿可以,写信作文也行,只是嘴太笨,肚子里的学问也便像茶壶里的饺子,倒不出来。而大先生却总认为自己的理儿多,不光要讲个“知其然”,还要讲个“知其所以然”,于是越讲越糊涂,化简单为复杂了。渐渐地,就不受娃们待见,娃们老是捉弄他。一开始,大先生气得直跺脚,骂道:“朽木不可雕也!孺子不可教也!”后来,习惯了,也便没了火气,只顾讲他的,哪管下面乱成一锅粥!大先生是文人,文人最瞧不上文人,他总是跟我们讲,历代风流才子中只佩服李白,还是半个。他说李白一半是诗,一半是酒,他最讨厌喝酒,也便只佩服半个李白了。
大先生喜欢讲唐诗,尤其是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大先生说李白的床不是床,而是井栏。说这话时,身为木匠的大先生显得颇有把握。我们却哄堂大笑,床就是床,怎么可能是井栏呢?每次我们一笑,他就一窘,嗓门提高了,像是要争辩,说:“你们想想,床在屋里,窗户是木头的,还贴着纸,哪会看得见月光?在院子里,就着月光,看到井栏,才会思乡,背井离乡嘛!”
讲到这里,他突然停住了,扭头望着窗外,我们也停止了议论,只有窗外不知谁家的羊在不知趣地叫着。大先生陷入沉思,②眼睛变得浑浊。然后,他又扭过头来,说:“这是思归之辞也!”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死鬼之词”,大先生骂李白是个死鬼哩……不知从哪冒出来的灵感,我站起来说了一句:“就是想家了嘛!”大先生用浑浊的目光向我投来赞许之意,似乎还念叨了一句:“孺子可教也。”
农村撤点并校后,大先生也退了。教了几十年的书,一下子闲下来,不知所措,于是,大先生又拾起了木匠活儿。第一件作品,就是把祠堂里的旧课桌搬回家,拆掉,打磨,又合到一起,变成一口棺材,严丝合缝。漆了好多遍,晾干,放到厢房里,是留给自己的。不教书了,自己也老了,大先生认为剩下的日子也不多了,只等着哪天躺进去了,身为木匠,那是一生最大的幸福。可是,他想不明白的是,自己却越活越精神。
想不明白的事不只这一件。国家针对民办教师的新政策出台后,给大先生补上了退休待遇。头次领到工资,他就跑到支书家里,不干了,说:“我教书时,每月不到300块,现在不教了,怎么还拿3000块呢?不能白拿这钱。”支书跟他掰扯了半天,也没讲明白,命令道:“国家的政策,不拿也得拿!” ③大先生的眼睛又浑浊起来。
后来,大先生用每月领到的钱买了好多木料,做了结实的课桌椅,给镇上的学校送去。再后来,还设了助学金,村里谁家的孩子考上大学,他就赞助一笔。直到有一天,他心满意足地躺进了自己打制的棺材。
大先生死的那天,我特地查了《辞海》,其中一条写:“床,井上围栏。”
(选自《人民日报》2016年2月22日)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画线部分采用动作、肖像、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段,形象生动地表现了大先生起初落魄、走投无路的窘况。
B. 小说中①②③处描绘大先生眼睛“变得浑浊”,分别表现了他对三婶的感激之情、对“我”能解其心意的赞许之情、对国家给他发放退休工资的感恩之情。
C. 小说结尾写“我特地查了《辞海》”,不仅印证了大先生确有学问,也表达了我对他的崇敬、怀念、惋惜之情。
D. 文中的“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通过“我”的所见所闻,更加真实地表现了一个乡村普通人物的悲喜人生。
【2】小说中的大先生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3】文末写大先生:“他心满意足地躺进自己打制的棺材。”请结合文本,探究大先生“心满意足”的原因。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面对大千世界,诗人发出慨叹,表现诗人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马说》中表明愚妄无知,平庸浅薄的统治者对千里马的不公正的待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描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牧《阿房宫赋》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被秦人收刮来;之后像土块、铁锅一样胡乱地堆弃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苏洵在《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苏洵在《六国论》中引用古人的话,用比喻表明割地赂秦必然招致灭亡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谏逐客书》以人和物作比较,讽刺秦王看重的只是声色珠宝,轻视人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语境,写出下列名篇中相应语句。
(1)《六国论》中,苏洵用以表达其创作意图的一句话是“苟以天下之大,______,是又在六国下矣。”
(2)苏轼在《赤壁赋》中用“__________”形象的表达出人的个体生命十分的渺小。以致于让人羡慕那些看似永恒的、伟大的事物。
(3)中国古人在传情达意上有其独特方式,他们喜欢用自然界中的香草鲜花表达自己炽热淳朴的情感。如《诗经·静女》中端雅美丽的女子“_________”,一把来自原野上的白茅草能让男青年爱慕不已。如《离骚》中,大诗人屈原以采摘香草装点自己表达一份对高洁美好品格的追求“____,夕揽洲之宿莽。”而《涉江采芙蓉》中那个孤单寂寞缱绻思念远游亲人的女子也借“采芙蓉”传达出自己无限的忧伤。
(4)“比喻”是诗人善用的表达技巧之一,《归园田居·其一》中陶潜感觉自己身在官场如同笼中鸟被困失去自由一般的比喻句是“______”;《短歌行》中曹操用“________”来表达时光流逝之快。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问君西游何时还? 。(李白《蜀道难》)
(2) , 砯崖转石万壑雷。(李白《蜀道难》)
(3)一去紫台连朔漠,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4)丛菊两开他日泪, 。(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5) ,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
(6) ,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
(7)空闻虎旅传宵柝, 。(李商隐《马嵬》)
(8)千呼万唤始出来, 。(白居易《琵琶行》)
(9) ,此时无声胜有声。(白居易《琵琶行》)
(10) ,相逢何必曾相识!(白居易《琵琶行》)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师说》中,士大夫之族以地位、官职为借口不从师学习的句子是:“____,____。”
(2)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中,“______”一句,既有哀悼千古风流人 物之意,也有引江月为知己,向江月寻求安慰之意。
(3)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中表现南宋子民失去反抗意识、安于金人统治的情 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题。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对全诗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记梦诗,也是一首游仙诗。意境雄伟,变化惝恍莫测,想象奇特瑰丽,被视为李白的代表作之一。
B.李白一生徜徉山水之间,热爱山水,达到梦寐以求的境地。此诗所描写的梦游,也许并非完全是虚托的,这样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想象才能。
C.此诗形象辉煌流丽,缤纷多彩,富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调。
D.此诗虽然在最后有一种不卑不亢的气概,但作者逃避现实,宣扬了一种消极意味的思想,给人一定的消沉之感。
【2】重点句子翻译题
(1)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
(2)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
【3】“且放白鹿青崖间……开心颜?”一层体现了作者怎样的人生追求?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何刚,字悫人,上海人。崇祯三年举于乡。见海内大乱,慨然有济世之志。交天下豪俊,与东阳许都善,语之曰:“子所居天下精兵处,盍练一旅以待用。”都诺而去。
十七年正月,入都上书,言:“今日救生民,匡君国,莫急于治兵。陛下诚简强壮英敏之士,命教习之,学成优其秩,寄以兵柄,必能建奇功。臣读戚继光书,继光数言义乌、东阳兵可用。诚得召募数千,加之训练,准继光遗法,分布河南郡县,大寇可平。”帝壮其言,即擢刚职方主事,募兵金华。
刚出都,都城陷,驰还南京。先是,贼逼京师,刚友陈子龙、夏允彝将联海舟达天津,备缓急,募卒二千人,至是令刚统之。子龙入为兵科,更乞广行召募,委刚训练,从之。刚乃上疏言:“臣请陛下三年之内,宫室不必修,百官礼乐不必备。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优游岁月,润色偏安,锢豪杰于草间,迫枭雄为盗贼,是株守以待尽也。惟庙堂不以浮文取士,而以实绩课人,则真才皆为国用,而议论亦省矣。分遣使者罗草泽英豪,得才多者受上赏,则枭杰皆毕命封疆,而盗魁亦少矣。”时不能用。
寻进本司员外郎,以其兵隶史可法。可法大喜得刚,刚亦自喜遇可法知己。士英恶之,出刚遵义知府。可法垂涕曰:“子去,吾谁仗?”刚亦泣,愿死生无相背。逾月,扬州被围,佐可法拒守。城破,投井死。
(选自《明史·列传第一百六十二》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
B.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
C.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
D.惟日救天下才/智者决策/廉者理财/勇者御敌/则国富兵强/大敌可服/若以骄悍之将驭无制之兵/空言恢复/是却行而求前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崇祯三年”是年号纪年法,古代新皇帝登基常常会改元几年,并同时改变年号。
B.“书”“疏”在这里都是指奏章,奏章是封建时代臣属向帝王进言陈事的文书。
C.“擢”与“拔”“超擢”相同,都是提拔的意思,用于官职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
D.“庙堂”指太庙的明堂,是古代帝王祭祀、议事的地方。也可指朝廷或帝王。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何刚有济世之志。时天下大乱,他认为东阳是出精兵之地,建议许都训练一支军队待用,许都允诺。
B.何刚颇有谋略。他认为拯救人民和国家,治兵最为重要,应训练精兵,部署在河南各郡县,敌寇就可平定。
C.何刚勇猛果敢。都城沦陷后,临危受命,率领自己招募的两千士卒疾驰返回南京,进行救援。
D.何刚忠烈节义。与史可法意气相投,愿死不背弃;后帮助史可法据守扬州城,城池被攻破后,投井而死。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陛下诚简强壮英敏之士,命教习之,学成优其秩,寄以兵柄,必能建奇功。
(2)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司马迁《报任安书》)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你是我生命的第一眼甘泉,浇灌我的生命,亲爱的父母,有你陪伴,我有了温暖;你是我生命的第一缕阳光,温暖我的心房,可亲的朋友,有你陪伴,我有了活力;你是我生命的第一颗露珠,丰富我的智慧,宝贵的书籍,有你陪伴,我有了思想。
请以“陪伴”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抒发真情实感,不得套作;②记叙、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相结合;③字数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