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胡杨河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红烛”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下列各句中“红烛”所寄托的情感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红烛自怜无好计,夜寒空替人垂泪。(宋·晏几道《蝶恋花·醉别西楼醒不记》)

    B.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宋·蒋捷《虞美人·听雨》)

    C.愁眼垂杨见,苦心红烛知。翻成怕见别离时。(宋·胡翼龙《南歌子》)

    D.红烛也随人惜别,当庭流泪不曾干。(明·王稚登《除夕袁令君斋中》)

  • 2、下列各句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竟自由。

    B.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C. 揉碎在浮藻间,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D. 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

  •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诗是千古名句。

    B.《论友谊》选自《培根论人生》(山海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C.你读过“金缕曲”吧,劝君惜取少年时,孩子,多珍重!

    D.他最要好的朋友,——一个房地产商——告诉他,市场正在调整,眼下买房要慎重。

  • 4、下列《贾生》中的诗句,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 宣室求贤访逐臣   B. 贾生才调更无论

    C. 可怜夜半虚前席   D. 不问苍生问鬼神

  • 5、下列各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执著  赍钱  一张一弛  青青子衿

    B.恪守  磐石  是非屈直  何时可掇

    C.帐簿  羁绊  怨声载道  前倨后恭

    D.伶俜  聘请  虎视眈眈  篷筚生辉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作更多体现中华文化精髓、反映中国人审美追求、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又符合世界进步潮流的优秀作品,让我国文艺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屹立于世”。这就要求我们把创作的根须深扎在中国大地上,深扎在民族传统的厚实土壤中,深扎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用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精品力作实现从“高原”向“高峰”跨越。我们的文艺创作只有与历史、生活、人民、时代保持天然的联系,才能充分体现民族化、生活化、大众化的气质与风格。

    一个民族和国家的作家艺术家,只要是忠实于生活和人民,只要是遵循艺术规律,其作品就必定会打上那个国家、那个民族、那个时代的烙印,并形成独一无二的创作特点和艺术风格。这种特点和风格越鲜明、越民族化、越具有生活根基和时代精神,其创作就越有可能成功。歌德、普希金等巨匠们,都是沿着这样一条道路走向成功的。普希金已经离世180多年了,但是俄罗斯人民不会忘记他,始终把他看成是“俄罗斯的良心”。鲁迅是学贯中西的大作家,他的作品浸透着浓郁的中国特色和中国气派,充盈着中华民族的气质和精神,与中华民族的历史和现实息息相关,滋养着一代又一代人,成为当之无愧的“民族魂”。

    同时,一个民族的文艺总是在与其他民族的文化交流与相互影响中发展的。只有在广泛阅读大量西方各流派作家的作品之后,才能在世界文学的坐标系中感悟到民族传统、民族特色和时代精神的可贵之处,从而更自觉地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纵观中国现当代文学,茅盾说他“开始写小说时的凭借还是以前读过的一些外国小说”,巴金说他是“照西方小说形式”写自己的“处女作”的。但他们写出来的小说,又的确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一点儿也没有所谓的“洋派”。事实表明,举凡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在坚持民族特色和优秀传统的同时,又积极、合理、有效地实现了吸收、融会、创新和发展,以开阔的眼界、深邃的思想、新颖的形式、独特的气质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有一种观点认为,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越来越深入,没有必要强调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这种说法似是而非。恰恰相反,经济全球化越是深入,就越要求文艺作品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试想,来自中国的作品却没有中国的特色和味道,有的却是东施效颦、不伦不类的美国味、英国味等,那将会是怎样的一种感受?文艺创作如果“以洋为尊”“唯洋是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拾人牙慧,绝对是没有前途的!

    文艺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总是通过文学家、艺术家对历史、时代、社会、生活、人物等方方面面的把握来体现。因此,创作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作品,绝不是单纯的形式、方法、风格问题,根本在于深刻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在审美愉悦中给人以温暖和启迪。

    (摘编自孙煜华《写出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艺创作要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样才能很好地和现实生活、时代精神紧密结合。

    B.普希金和鲁迅至今被人们称颂,这与他们的作品有明显的民族特色是分不开的。

    C.虽然茅盾和巴金在创作初期照搬了外国小说,但其作品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货”。

    D.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文艺作品要具有中国特色成为当下创作的首要标准。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习近平讲话开篇,旗帜鲜明,亮出观点,并以比喻指出创作与现实的关系。

    B.文章第四段采用假设论证,驳斥了文艺创作不用强调中国特色的错误观点。

    C.文章多处使用举例论证,不仅丰富了文章的内容,而且使论证更具说服力。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主体部分逐层深入,思路清晰,说理透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忠于生活和人民,遵循艺术规律并形成鲜明特点的作品,获得成功的概率较大。

    B.文艺创作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和其他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借鉴,才能更好发展。

    C.东施效颦的作品,既没有学到其他民族的文化精髓,也丢失了自己的风格特点。

    D.先研究形式等问题,再把握历史规律和时代潮流,这样才能创作出中国好作品。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今人常用杜甫《登高》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旧事物终将衰落,历史长河仍将向前之意。

    (2)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来形象地论述了积累的重要性 。《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荀子在《劝学》中说___________________

    (3)韩愈《师说》一文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批判了士大夫以社会地位为借口而耻于互相学习的心理。

    (4)在琵琶女第三次音乐演奏之后,由歌女的不幸,痛感自己的被贬,推己及人,既为琵琶女的不幸身世而泣,也为自己的壮志难酬而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王湾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暗寓了昼夜轮回、季节更替、时光流逝而游人未归的思乡之情。

    (2)《〈论语〉十则》中以水不舍昼夜而奔流的习性来勉励人们不断学习、不断进取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望岳》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与孟子的“登泰山而小天下”有异曲同工之妙。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一文中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寄予深深同情的语句是:    

    (2)《氓》中写女子回忆小时候与氓嬉戏玩耍,尽情说笑的快乐场景的句子是:        

    (3)《陋室铭》中描写陋室优美的自然环境句子是: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两句概括了曹操的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而下的军容之盛。

    (2)《孔雀东南飞》中“便利此月内,六合正相应”所写婚俗与《诗经·氓》中“___________”两句所写的做法相似。

    (3)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长声叹息,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两句诗是 “____________ 。”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在《沁园春·长沙》中,词人用“______________”一句,高度概括了大自然万事万物在美好秋景中的生存状态。

    (2)在《再别康桥》中,诗人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地写出了康河畔柳树的姿态之美。

    (3)《纪念刘和珍君》中描写真正的革命者不管现实多么残酷,斗争多么艰苦,都决不回避,都要勇敢地面对它、正视它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临江仙

    欧阳修

    记得金銮同唱第,春风上国繁华。如今薄宦老天涯。十年歧路,空负曲江花。

    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孤城寒日等闲斜。离愁难尽,红树远连霞。

    【注】欧阳修贬任滁州太守期间,一位同榜及第的朋友将赴任阆州(今四川阆中)通判,远道来访,欧阳修席上作此词相送。词中的“曲江花”代指新科进士的宴会,“阆苑”指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

    【1】对“闻说阆山通阆苑,楼高不见君家”两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想象奇特,虚实相生。词人忽发奇想,将本来荒僻的阆州点化为神仙阆苑,赋予阆州神话般的美丽。虚实处理得当,富有浪漫色彩。

    B.境界缥缈开阔,语言洒脱灵动。“阆山”通“阆苑”,“滁州”望“阆州”,展现了多重时空的组合变化。

    C.“闻说”二字导入传说,忽又接以“楼高”句设想将来,灵动超逸,挥洒自如。

    D.作者写朋友到一个神仙之地任职,实际上是以诙谐的语气,表达出对朋友到另外一个蛮荒之地任职的鼓励之情。

    【2】这首词蕴含着丰富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故汉追及之。

    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①为骑将,追项王。项王嗔目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舣②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十余创,乃自刎而死。

    (注)①赤泉侯:汉骑将杨喜,后封赤泉侯。②舣:使船靠岸。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  壁:驻扎 B.汉军乃之  觉:发觉

    C.此天之亡我,非战之也  罪:过错 D.项王亦身十余创  被:介词,表被动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汉军及诸侯兵围数重 先破秦入咸阳者王

    B.然今卒困此 以其无理

    C.故汉追及之 不物喜,不以己悲

    D.项王瞋目斥之 秦王还柱

    3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怆然涕下,英雄末路,无限悲凉。

    B.项羽带领骑兵,乘夜突围,过淮河,剩下八百余人,到阴陵时迷路,为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重现神威,斩将刈旗,瞋目一叱,使汉军骑将杨喜倒退数里。

    D.乌江亭长请项羽过江,项羽自感无面目再见江东父兄,不愿渡过乌江亭,带领部下徒步作战,最后自刎而死。

    4把文言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

    (2)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对我们的校园、村庄或社区等,你也许已经非常熟悉了,但很可能其中还有你未曾留意的一小块天地;同一处景物,你也未必观察到它在不同时间的变化。

    请以《我仿佛第一次走过_________》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