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哈密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词是诗歌的另一种形式,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进入到词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近体乐府、长短句、曲子、曲词、诗余等。

    B.新诗,指五四运动前后产生的、有别于古典、以白话作为基本语言手段的诗歌体裁。新诗在建立和发展过程中,受到外国诗歌较大的影响,产生了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多种艺术潮流,出现了自由体、新格律体、十四行诗等多种形式。

    C.“侯”是古代的一种爵位,古代通常有五种爵位,依次为公、侯、伯、子、男。“万户侯”,本指食邑万户的封侯者,后泛指高爵显位,如“粪土当年万户侯”

    D.闻一多作为新月派代表,提出了“新诗格律化”的主张;提倡诗歌创作“三美”——格律美、绘画美、建筑美。其中,“格律美”指的是音节和旋律的美。

  • 2、下列句子中,不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不复一一自辨   抑为采色不足视于目与

    B.行旅皆欲出于王之涂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

    C.共其乏困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D.莫春者,春服既成   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继自贸区等重大政策决策之后,又一大调结构、稳增长、促发展的良方——《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的推出已是

    ②连日来,两个跳舞团体却因场地问题屡屡发生纠纷,   ,派出所和公园管理处多次介入调解,可双方仍未能达成一致。

    ③村长颁奖:“第一名,箭王。”陆毅对答:“我最贱。”村长要“箭王”发表获奖感言,陆毅对答:“人至贱则 。”

    A. 箭在弦上  箭无虚发  箭拔弩张   B. 箭无虚发  箭拔弩张  箭在弦上

    C. 箭拔弩张  箭在弦上  箭无虚发   D. 箭在弦上  箭拔弩张  箭无虚发

  •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深秋,山风渐渐凛冽了,天也黑得越来越早。

    B.我蹦跳了几下,完成了呼吸新鲜空气的任务后就回去了。

    C.各地编的冬学政治教材内容太深,为一般冬学教师所不能胜任。

    D.血肉造成的“机器”终于和钢铁造成的机器不一样的。

  • 5、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表示较长停顿,“/” 表示较短停顿)

    A.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B.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D.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皮囊

    蔡崇达

    我那个活到99岁的阿太,我外婆的母亲,是个很牛的人。

    外婆50多岁突然撒手,阿太白发人送黑发人。亲戚们都慌了,怕她想不开,轮流看着。她却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一个人跑来跑去。一会儿掀开棺材看看外婆的样子,整理一下。一会儿到厨房看看那祭祀的供品做得如何,听见大厅里有鸡飞狗跳的喧闹声,跑出来一看,有人杀一只鸡没杀死,那只鸡洒着血到处跳,阿太小跑出来,一把抓住那只鸡,往地上狠狠一摔。

    鸡的脚挣扎了一下,终于停歇了。这不结了——别让这肉体再折腾它的魂灵。阿太不是个文化人,但是个神婆。所以讲话偶尔文绉绉。

    众人皆喑哑。

    那场葬礼,爸爸、妈妈和我都哭了。特别是妈妈,哭到最后只看见张嘴,却听不见声音。所有亲戚眼晴也都红了,唯独阿太一声都没哭。即使看着外婆的躯体要进入焚化炉,她也只是斜乜着眼,像是对其他嚎哭的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的打盹。

    那年我刚上小学一年级,很不理解阿太冰冷的无情。几次走过去问她,阿太你怎么不难过。阿太满是寿斑的脸,竟轻微舒展开,那是笑——因为我很舍得。我不懂。

    这句话在后来的生活中我经常听到。外婆去世后,阿太经常到我家来住,她说,外婆临死前交待,黑狗达没爷爷奶奶,父母都在忙,你要帮着照顾。我因而慢慢感受了她所谓的舍得

    阿太是个很狠的人,连切菜都要像切排骨那样用力。有次她在厨房很冷静地喊哎呀一声,在厅里的我大声问:阿太怎么了?”“没事,就是手指头切断了。接下来,慌乱的是我们一家人,她自始至终,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

    病房里,医生正在帮阿太缝合手指头,母亲在病房外的长椅上和我讲阿太的故事。她曾经把不会游泳的、还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让他学游泳,舅公差点溺死,邻居看不过去跳到水里把他救起来。没过几天邻居又看她把舅公再次扔到水里。所有邻居都骂她没良心,她冷冷地说: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等阿太出院,我终于还是没忍住,问:阿太,你为了逼舅公学会游泳,把他扔进海里的事情是不是真的?她淡淡地说:是真的啊,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才。说实话,我当时还是没听懂。

    我因此总觉得阿太像块石头,坚硬到什么都伤不了。她甚至是我们小镇出了名的硬骨头,即使九十多岁了,依然坚持用她那缠过的小脚,自己从村里走到镇上我老家。每回要雇车送她回去,她总是异常生气:就两个选择,要么你扶着我慢慢走回去,要么我自己走回去。也因此,老家那条石板路,总可以看到一个少年扶着一个老人慢慢地往镇外挪。

    然而我还是看到阿太哭了。那是她92岁的时候,一次她攀到屋顶要补一个窟窿,一不小心她摔下来了,躺在家里动不了。我去探望她,她远远就听到了,还没进门,她就哭着喊,我的乖曾孙,阿太动不了了,阿太被困住了。虽然她整日里哭天抹泪,但第二周她就倔强地想落地走路。她用一只手扶着床头,另一只手颤抖着不停摸索床板,寻找支撑点,一点点挪下床。她把自己支起立在地上,然后慢慢松开手,然而没走几步就又摔倒了。她试了几次,放弃了,终于哭着叮嘱我,要我常过来看她。从此,她每天早上依靠一把椅子支撑,慢慢挪到门口,坐在那儿,一等就是一整天。

    我也时常往阿太家跑,特别遇到事情的时候,都想和她说说:和哪个同学闹矛盾了,哪位老师批评我了……总觉得和她坐在一起,有种说不出的安宁和踏实。

    后来我上大学了,再后来到外地工作,见她分外少了。然而每次遇到挫折,我总是请假往老家跑——一个重要的事情,就是去和阿太坐一个下午,虽然我说的苦恼,她不一定听得懂,甚至不一定听得到——她已经耳背了,但每次看到她不甚明白地笑,慢慢展开那岁月雕刻出的层层叠叠的皱纹,我内心的某处褶皱也莫名其妙地舒展了许多。

    知道阿太去世,是在很平常的一个早上。母亲打电话给我,说你阿太走了。然后两边的人抱着电话一起哭。母亲说阿太最后留了一句话给我:黑狗达不准哭。死不就是脚一蹬的事情嘛。从此以后,我已经没有皮囊这个包袱,来去多方便。

    那一刻才明白阿太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才明白阿太的生活观: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阿太,我记住了,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中阿太“不知道哪里来的一股愤怒,嘴里骂骂咧咧”,是说阿太在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中感觉到被人同情和轻视,因此感到愤怒,她四处找活干以证明自己并没有被打倒。

    B.文章描写阿太在葬礼中的神态,“像是对其他嚎哭的人的不屑,又似乎是老人平静的打盹”,说明阿太早己看惯人世间的悲欢离合,即使是面对至亲之人的死亡也是麻木不仁。

    C.文章写到“我因此总觉得阿太像块石头,坚硬到什么都伤不了”,这句话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生活中的阿太是个非常坚强勇敢的人,任何人和事情都无法伤害她。

    D.文章写阿太每天早上都依靠一把椅子支撑坐在门口等我,是因为她摔伤后仍渴望与人有正常的精神交流。此时她落寞又倔强,虚弱的身体和悲伤的眼泪反衬出强大的人生信念。

    2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多次使用对比手法,使得阿太的形象卓尔不群,如外婆葬礼上亲人的哭泣和阿太的平静对比,刻画出阿太豁达超脱的形象。

    B.本文语言极富特色,简净质朴,笔力遒劲。作者擅用白描,常以寥寥数语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如“斜乜着眼”、“很冷静地喊”。

    C.本文运用第一人称叙事,真实感人。作者善以孩童视角记事观人,“阿太你怎么不难过”一句写出孩童不理解阿太,讲话率真。

    D.本文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如阿太受伤后想下地走路不果,只得“挪”“坐”在门口,传神写出阿太爱惜身体、不愿卧床的心情。

    3为什么“我”遇到事情总喜欢和阿太坐在一起?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请据此简析本文开头和结尾的妙处。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语段的空缺部分。

    (1)大同世界、太平盛世是孔子的社会理想,也是儒家宣扬的理想社会。《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篇里对大同世界的描写是“莫春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言谈、动作、神态可以看出四个学生不同的性格特点。子路的性格直率,从“_____”可以看出;冉有比较谦虚,从他述志时说“________”中可以看出;公西华更谦虚,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对话可以看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从“_______________”的动作神态中可以看出。

  • 8、按要求填空。

    (1)指点江山,激扬文字,__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采采芣苢,薄言袺之。采采芣苢,_______________。(《诗经·芣苢》)

    (3)杨万里《插秧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比喻手法点明雨中抢插的情形,写出了农事的紧张与农家的艰辛。

    (4)秦观在《鹊桥仙》中表明爱情天长地久,不依恋于一朝一夕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空缺部分。

    (1)《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侧面描写与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述萧声。

    (2)姚鼐的《登泰山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日观峰以西诸山在晨曦的映照下红白错杂,都似鞠躬的景象。

    (3)韩愈在《师说》中阐述的择师标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荀子的《劝学》中,作者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对比,亲身验证了“站得高,见得远”的道理。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直抒胸臆,表现蔑视权贵、不卑不屈的态度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了诗人备尝艰难潦倒之苦,国难家愁难以排遣的心情。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以洒酒祭奠江月的豪举来抒发人生似梦,壮志难酬的感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劝学》中以雕刻为喻,正面论证只有坚持不懈、持之以恒,才会有所成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赤壁赋》中,从侧面烘托描写客人的箫声的悲伤,让蛟龙和寡妇都为之生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泰山记》中,用俯视角度看到半山腰停留着如飘带般的雾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

    (3)《劝学》中,在论述学习需要借助外物的时候,提到要到远方,需要借助车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师说》中,孔子认为弟子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也不一定比弟子厉害,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杂诗

    沈佺期(唐)

    闻道黄龙戍,频年不解兵①。

    可怜闺里月,长在汉家营。

    少妇今春意,良人昨夜情②。

    谁能将旗鼓,一为取龙城③。

    注:①黄龙戍:即黄龙,在今辽宁开原县西北,为唐时边防要地,常戎兵于此。频年:连年。解兵:退兵,罢兵,撤兵。②良人:古代妻子对丈夫的称呼。昨夜:实指夜夜。③将:率领。 旗鼓:这里指代军队。 龙城:匈奴祭天之处,在今蒙古人民共和国境内。

    1下面对该诗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一二句从地点的遥远和时间的长久,写战争的艰苦。

    B. 三四句想像“少妇”“良人”两地同时看月,表现家中女子和营中男子的相互思念。

    C. 五六句运用直抒胸臆的方式道出少妇和良人对“频年不解兵”的情和意。

    D. 诗歌虽写唐代,却用汉代的龙城和汉家营来表现,表现对建功立业的渴望。

    E. 全诗从少妇的角度来审视战争,写战争的艰苦。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诗歌表达的主要情感。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论梁元帝读书

    ·王夫之

    江陵陷,元帝焚古今图书十四万卷。或问之,答曰:读书万卷,犹有今日,故焚之。有恶其不悔不仁而归咎于读书者,曰:书何负于帝哉?此非知读书者之言也。帝之自取灭亡,非读书之故,而抑未尝非读书之故也。取帝之所撰著而观之,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者,非破万卷而不能。于其时也,君父悬命于逆贼,宗社垂丝于割裂;而晨览夕披,疲役于此,义不能振,机不能乘,则与六博投琼、耽酒渔色也,又何以异哉?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得纤曲而忘大义,迷影迹而失微言,且为大惑之资也,况百家小道,取青妃白之区区者乎?

    或曰:读先圣先儒之书,非雕虫之比,固不失为君子也。夫先圣先儒之书,岂佛徒之言,书写读诵而有功德者乎?读其书,察其迹,析其字句,遂自命为君子,无怪乎为良知之说者起而斥之也。

    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察其微言,以善精义入神之用也。乃善读者有得于心而正之以书者鲜矣,而如太子弘之读《春秋》而不忍卒读者鲜矣,而如穆姜之于《易》,能自反而知愧者鲜矣。

    孔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志定而学乃益,未闻无志而以学为志者也,以学而游移其志异端邪说流俗之传闻淫曼之小惠大以蚀其心思而小以荒其日月元帝所为,至死而不悟者也,恶得不归咎于万卷之涉猎乎?儒者之徒,而效其卑陋,可勿警哉?

    (取材于清王夫之《论梁元帝读书》)

    注释:六博投琼:古赌博游戏。 取青妃白:比喻卖弄文字技巧。

    【1】下列语句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晨览夕,疲役于此   披:覆盖

    B六博投琼、耽酒   渔:谋取

    C且为大惑之   资:借口

    D雕虫之比   雕虫: 雕琢词句,用于贬义或自谦

    【2】下列各组划线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志定而学 敢上璧

    B夸博记者 其无礼于晋

    C取帝之所撰著观之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D君父悬命逆贼   其身则耻师焉

    【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善读书之人学习文章的精华,不善读书之人,只学其华丽的词章和排偶,不探究文章的内涵。作者认为梁元帝就是这样一个不善读书之人,他读书只是搜索骈丽,攒集影迹,以夸博记,片面追求形式,因而纵读万卷,也无一用。

    B读书不仅要善于明理,而且要学以致用,或为强国富民,或为修德进业。梁元帝读书虽勤奋刻苦,却只是沉溺于书籍而置国事家事于不顾,导致正义不能伸张,时机不能把握,所以作者认为他的读书与赌博、耽酒等没什么区别。

    C作者认为读书有了心得,就要将自己的言行用书中的道理来加以检验纠正,而这样做的人,已经很少了。

    D梁元帝把自己的灭亡归咎于读书太多,而作者认为梁元帝的灭亡并不仅仅是读书多的缘故,因而强调读书不仅要多读,还要善读。

    【4】/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小以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夫人心一有所倚,则圣贤之训典,足以锢志气于寻行数墨之中。

    2)夫读书将以何为哉?辨其大义,以修己治人之体也。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被带走”是我们经常会遇到的生活状态。小时候在一处地方还没有待够,和小朋友还没玩够,被爸妈带走;阅读时我们也往往会被书籍带走,被带到书的世界里去;随着时光的流逝,我们身边的许多人、事和物又会被岁月带走……

    关于“被带走”你还想到了什么?每个人都有相关的经历、感受或思考,请根据你的独特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