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大兴安岭地区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选出没有语病的一项(  

    A.他是一位有三十多年教龄的五十多岁的语文有经验的教师。

    B.林冲在高衙内派人一次又一次害他性命时才走上反抗的道路。

    C.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电脑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工具,在人们的学习和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D.是靠天等雨,还是靠人找水?是人定胜天,还是听天由命?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思想。

  • 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年轻的时候,读郑振铎先生译的泰戈尔的《新月集》,极其羡慕书中那个稚气甚至近于傻气的小男孩,    ,        ,    ,    ,    

    ①思维和行为可亲可爱可信赖可容忍

    ②尤其像《孩童之道》、《偷睡眠者》、《同情》、《恶邮差》等

    ③他是一个真正的孩子

    ④不仅表现了孩子思维的幼稚天真

    ⑤让人看到了一个孩子真实的精神世界

    ⑥更凸显了孩子幼小心灵的爱心和善意

    A. ③①②④⑥⑤

    B. ③①④⑤②⑥

    C. ⑤②④⑥①③

    D. ⑤④⑥②①③

  • 3、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____生命之画的完整意义的阐释,不能靠抽象的逻辑推理,而必须________个人真实的生命体验。尼采认为,叔本华的哲学就是这样。这样建立的哲学,“尽管一开始也只是________自己;但通过自己最终是为了一切人”。________,那种空洞说教或抽象演绎的哲学,在人生启迪上对任何人都不会有价值。________叔本华最后找到的拯救之道是弃绝自我、听天由命,尼采对此并不赞同,后来__________不断地予以猛烈抨击。

     

    A

    关于

    依照

    /

    而且

    所以

    B

    对于

    凭借

    为了

    相反

    /

    C

    遵循

    对照

    甚至

    比如

    /

    D

    涉及

    /

    对准

    同样

    然而

     

     

    A. A   B. B   C. C   D. D

     

  • 4、下列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春秋时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晋侯、秦伯围郑”和“粪土当年万户侯”中的“侯”均指侯爵。

    B. 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音悲凉。

    C. 古代在人的称谓上,有尊称,如君、公、仆、足下、陛下等;有谦称,如寡人;有贱称,如“竖子”。

    D. 旧时兄弟按伯、仲、叔、季排列。“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中“季父”就是幺叔或幺爸。

  • 5、把下列句子组成语意连贯的语段,排序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好的散文家是旅人,他只是如实记下自己的人生境遇和感触。

    他知道自己是易朽的,自己的文字也是易朽的,不过他不在乎。

    这个世界已经有太多的文化,用不着他再来添加点什么。

    另一方面呢,他相信人生最本质的东西终归是单纯的,因而不会永远消失。

    这境遇也许很平凡,这感触也许很普通,然而是他自己的,他舍不得丢失。他写时没有想到读者,更没有想到流传千古。

    他今天所拣到的贝壳,在他之前一定有许多人拣到过,在他之后一定还会有许多人拣到。

    A. ①⑤②③④⑥   B. ①⑥③②④⑤

    C. ③⑥④②①⑤   D. ③②①④⑤⑥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近日,中国慕课大会召开,让中国慕课再次受到广泛关注。所谓慕课,即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2018年,教育部正式推出首批490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在高校和社会引起强烈反响和广泛好评。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快速发展,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拓展了学校的边界。通过慕课的线上平台,知识可以跨山越海,实现无远弗届的传播。中国慕课建设经过6年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大带小、强带弱、同心同向、共同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课程数量上来说,上线慕课数量由2017年的3200门增加到12500门,增加近3倍:学习人数由5500万人次到2亿多人次,增加近3倍;从结构上来说,从面广量大的公共课、通识课逐步拓展到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实验课,建立起覆盖所有专业门类的慕课体系。如今,我国慕课的数量和应用规模居于世界第一。

    (摘编自《中国慕课促进“互联网+教育公平”》,2019年4月22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

    慕课平台

    运营主体

    运营性质

    有无客户端

    开放范围

    学堂在线

    在线教育公司

    盈利

    面向公众

    中国大学MOOC

    教育出版公司与互联网公司

    盈利

    面向在校学生及公众

    好大学在线

    高校联盟

    公益

    面向在校学生及公众

     

     

    表1 中国三大慕课平台基本情况对比

    慕课平台

    课程数量

    学科领域

    哲学

    教育学

    经济学

    文学

    历史学

    法学

    理学

    工学

    学堂在线

    31

    67

    67

    56

    28

    55

    167

    272

    中国大学MOOC

    56

    260

    180

    211

    63

    180

    577

    929

    好大学在线

    81

    97

    208

    208

    58

    148

    265

    399

     

     

    表2 三大慕课平台部分学科领域开设课程数量对照

    (摘编自三大幕课平台官网)

    材料三

    “互联网+教育”改变了什么?不管你什么身份,身处何地,只要有一根网线,慕课上大量的学习课程就可以一键获取。借助互联网的技术优势,慕课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打破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垄断,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

    于传统教学而言,慕课上“别人家的老师”无形中成为线下授课老师的参照对象,压力也是动力,从“以老师为中心”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课堂形式的日趋丰富和信息密度的加大,很难说与慕课建设浪潮毫无关系。而且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认识的不断深入,慕课于教育改革的意义和价值更加凸显。但处于快速成长期的菜课并不是没有烦恼。从诞生初期,慕课建设就始终伴随着完成率不高的质疑声。有统计报告指出,中国慕课的课程完成率可能只有4%~15%。在2亿多的学习人次中,有近一半是社会学习者,其完成率或更不乐观。按照传播学的知沟理论,经济社会地位和教育水平正是造成知识差距的主要因素。慕课建设确实带给我们更多玫瑰色的希望,但在这之下掩藏的知识鸿沟,我们也不能视而不见。

    从热推“颠覆者”概念到对"(慕课)不能取代传统教育”成为共识,更为理性的审视必将推动慕课建设行稳致远。而对于每个学习者来说,收藏、报名一打精品课程确实可以疏解快节奏社会中的焦虑感和失控感,但好饭也需要一口一口吃,所以与其做着玫瑰色的梦,不妨先登录打卡,学起来。

    (摘编自《理性审视推动慕课建设行稳致远》,2019年4月22日《光明日报》)

    1下列对“慕课”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慕课是“互联网+教育”的产物,所有的优质课程都可以下载到电脑上随时免费观看学习。

    B.中国慕课发展迅速,无论从课程数量还是课程结构方面都有长足发展,稳居世界第一位。

    C.不论是在校学生还是社会学习者其慕课课程完成率都比较低,后者的完成率可能更低一些

    D.因为慕课能够带给我们玫瑰色的希望,所以它可以疏解人们现代生活中的焦虑感和失控感。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二表1是从慕课平台的运营主体、运营性质、开放范围等方面,介绍了中国三大慕课平台的相关情况,给人整体的印象。

    B.学堂在线和好大学在线课程最少的两个学科都是历史学和哲学,体现平台管理机构所在大学以理为主、重理轻文的办学特色。

    C.学堂在线和中国大学MOOC两个平台理学和工学两个学科的开设课程数量之和,远远超过其它六个学科开设课程数量之和。

    D.三个慕课平台的共同特点是向公众开放,并且都提供学习客户端,方便学习者随时地学习在线课程,为学习型社会建设做了贡献。

    3与传统教育相比,慕课学习有哪些独特优势?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

    (2)__________________,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 )

    (3)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____________。(《过秦论》)

    (4)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寡人之于国也》)

    (5)杜甫在《登高》一诗中描叙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处境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白居易在《琵琶行》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邻船寂静、冷月无声来反衬音乐带给人们强大的感染力。

    (7)《劝学》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8)《师说》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与《劝学》中“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思想是一致的。

     

  • 8、将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补写完整

    (1)最能体现毛泽东在《沁园春·长沙》中“发黄钟大吕之强音”的一问是“ ______?”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__ 。(《劝学》)

    (3)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________________ 。(《师说》)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________________。如是而已。(《师说》)

    (5)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________________。(《师说》)

     

  • 9、将下列名篇名句补充完整。

    (1)漫江碧透,_____________。鹰击长空,鱼翔浅底。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_____,走尽这雨巷。 (戴望舒《雨巷》)

    (3)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__________。 (徐志摩《再别康桥》)

    (4)《再别康桥》中运用拟人的手法表现青草多情可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荆轲刺秦王》中通过描写宾客们的穿戴来烘托送行气氛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声声慢》中,表现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和一种沦落异地的流浪之感的句子______________

    (2)《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勾画古战场的险要形势一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词表达主旨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水龙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以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卷帘西风,人比黄花瘦。

    (6)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作者通过描写人们在祠庙前频繁迎神赛社慨宋人早已忘却战败历史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面句子的空白处。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谁主沉浮?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

    (3)越陌度阡,枉用相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栗深林兮惊层巅。

    (6)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7)_________________,黄芦苦竹绕宅生。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渡湘江

    杜审言

    迟日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不似湘江水北流。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是回忆,当年春日迟迟,园林如绣,游目骋怀,心旷神怡。今日想起,心中充满了无限留恋,为今天的悲伤注入了些许欢乐。

    B.第二句缘情写景,鸟语也好,花香也好,在诗人心目中只构成了远去边疆的哀愁。杜甫的“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写法与之近似。

    C.第三句是整首诗的中心,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上下三句都是围绕着这一句,从这一句生发的。

    D.最后一句点题,看到江水滔滔,朝着与他行进相反的方向流去,不禁感慨自己的遭遇,追思昔游。

    【2】这首诗通篇运用反衬、对比手法,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光,字君实,陕州夏县人也。父池,天章阁待制。光生七岁,凛然如成人,闻讲《左氏春秋》,爱之,退为家人讲,即了其大指。自是手不释书。仁宗宝元初,中进士甲科。年甫冠,性不喜华靡,闻喜宴独不戴花,同列语之曰:“君赐不可违。”乃簪一枝。从庞籍辟,通判并州。麟州屈野河西多良田,夏人蚕食其地,为河东患。籍命光按视,光建:“筑二堡以制夏人,募民耕之,耕者众则籴贱,亦可渐纾河东贵籴远输之忧。”籍从其策;而麟将郭恩勇且狂,引兵夜渡河,不设备,没于敌,籍得罪去。光三上书自引咎,不报。修起居注,判礼部。有司奏日当食,故事食不满分,或京师不见,皆表贺。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仁宗始不豫,国嗣未立,天下寒心而莫敢言。谏官范镇首发其议,光在并州闻而继之,且贻书劝镇以死争。至是,复面言:“臣昔通判并州,所上三章,愿陛下果断力行。”帝沉思久之,曰:“得非欲选宗室为继嗣者乎?此忠臣之言,但人不敢及耳。”光曰:“臣言此,自谓必死,不意陛下开纳。”帝曰:“此何害,古今皆有之。”光退未闻命,复上疏曰:“臣向者进说,意谓即行,今寂无所闻,此必有小人言陛下春秋鼎盛,何遽为不祥之事?小人无远虑,特欲仓卒之际,援立其所厚善者耳。‘定策国老’‘门生天子’之祸,可胜言哉?”帝大感动曰:“送中书。”未几,诏英宗判宗正,辞不就,遂立为皇子,又称疾不入。光言:“皇子辞不赀之富,至于旬月,其贤于人远矣。然父召无诺,君命召不俟驾,愿以臣子大义责皇子,宜必入。”英宗遂受命。

    (节选自《宋史·司马光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B.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C.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D.光言/四方见/京师不见/此人君为阴邪所蔽/天下皆知而朝廷独不知其为灾/当益甚/不当贺/从之/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氏春秋》,即《春秋》,被人们奉为儒家经典,与《诗》《书》《礼》《易》并称“五经”。

    B.起居注,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汉以后,几乎历代都有起居注,流传下来的很少。

    C.有司,指主管某部门的官吏。中国古代设官分职,各有专司,所以称官吏为“有司”。

    D.中书,此处指中书省。宋仍沿用唐三省六部制,但其长官名为中书令,已有名无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司马光强识好学,聪慧过人。他七岁时,就凛然像个成人,向别人讲《左氏春秋》,回家后讲给家人,都能说出其中的大意。

    B.司马光崇尚俭朴,不喜华靡。刚满二十岁时,考中进士,参加朝廷安排的闻喜宴惟独他不戴花,在同列的劝说下才戴上一枝。

    C.司马光勇于担当,敢于负责。郭恩因轻敌冒进连累了庞籍获罪,司马光就三次上书皇帝承担责任,没有得到朝廷同意。

    D.司马光直言敢谏,不惧生死。他明知向皇帝进言立嗣是必死的罪名,仍继范镇之后向皇帝进谏,后又当面向皇帝进言。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请以“平凡的坚守”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