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短歌行》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 曹操创作的《短歌行》艺术性很高,全诗运用多种表达技巧来表情达意,形象生动。
B.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表达了诗人慨叹时光易逝、人生无奈的消极思想。
C. 诗歌在最后用“周公吐哺”的典故,含蓄蕴藉地表达了曹操求贤若渴的心情。
D. 该诗抒发了曹操渴求人才、建功立业、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人人都有追梦的权利,也都是梦想的筑造者。如果说,“_________”阐明的是命运共同体逻辑,“___________”则揭示了发展进步的动力机制。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国梦的实现,“_________”,因为“_________”。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个体梦想的实现,正是国家梦想实现的重要前提和心备条件。
①大河没水小河干 ②小河有水大河满
③必须紧紧依靠人民 ④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
A.②①③④
B.②①④③
C.①②④③
D.①②③④
3、下面语段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历史上,青年才俊担大任、成大业者_______________。今天,人才的作用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现实中,一名领军人物可以引领一个新产业,增强经济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一名优秀领导干部可以带领一个地区改变面貌,开创_______________、奋楫争先的新局面。前不久,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适应新时代要求大力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意见》,把发现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定位为“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和国家_______________的重大战略任务”。_______________的判断,促使我们进一步审视优秀年轻人才的价值意义。
A.数不胜数 百舸争流 长治久安 深谋远虑
B.擢发难数 百废待兴 政通人和 深谋远虑
C.不胜枚举 百舸争流 长治久安 高瞻远瞩
D.俯拾皆是 百废待兴 政通人和 高瞻远瞩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荷塘月色》是现代抒情散文的名篇,文章描写了荷塘月色美丽的景象,抒发作者因置身于良辰美景而生出的“淡淡的喜悦”,以及终究难以排遣的“淡淡的哀愁”。
B.《史记》是纪传体历史文学巨著,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共约三千年的历史,是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兰亭集序》“岁在癸丑”使用天干地支纪年法,古人常用“天干”十个字和“地支”十二个字循环相配来表示年月日的次序,“丑”是地支中的第三个字。
D.《赤壁赋》描写了“七月既望”的秋夜江景。“既望”指的是农历每月的十六日,“朔”指的是农历每月初一,“晦”则指的是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 某校学生会的科普小报征稿启事中说:“由于我们的思想水平有限,本报难免有缺点和错误,欢迎批评指正。恳切希望老师和向学们帮助我们为办好《科学小报》尽一点绵薄之力。”
B. 某饮料广告在广谣里播放,其文字稿中这样写道:“……该饮料(系成人饮品)中含有治癌物质,可以调节人体内循环。特向全国诚招经销商,欢迎垂询。”
C. 某主持人说:“最后,感谢嘉宾和我们一起度过了这段欢乐的时光,也祝贺他荣幸地加入我们综艺之友俱乐部!”
D. 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6、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下列小题。
周有光:步履不停追寻思想之光
2017年1月14日,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先生在北京辞世。就在前一天,老先生刚刚度过了他112岁生日。“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当生命终极刻度停在“112”时,周有光曾经说的那句经典“长寿感言”,为告别添了一丝和暖的意味———一个思想有光的灵魂,终于被上帝想起了。
上海圣约翰大学是周有光早年求学之处,有人说,透过圣约翰的校圳———“LightandTruth”(“光明与真理”),似乎就能读懂周有光。历经世纪沧桑,周有光身上葆有中国知识分子的高贵品格。
圣约翰大学奠定了他治学的精神底色。在圣约翰大学,周有光攻读经济学,但他还广泛阅读了
文学、世界史等各方面的书籍,受益颇深。学校要求学生每天读英文报,一位英国教师教导他们,每天看报要问自己:“今天消息哪一条最重要?”“为什么这条消息最重要?”“这条消息的背景你知道不知道?”向自我提问、独立思考,不知道就赶紧去查阅百科全书,这成为他一生治学的方法和习惯,他也因此积攒了极其丰厚的知识储备。后来,沈从文还开过玩笑,送他一个“周百科”的称号,这仿佛成为一个奇妙的隐喻。改革开放后,周有光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三位编委之一,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
50岁前,致力于经济领域,50岁后,事业骤然改弦易辙。1955年,新成立的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急需人才,周先生从上海调到北京。此前,他在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研究所教书,把他作为专才调入“文改会”,是因为他的“业余爱好”。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他就关注语言文字,认识到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的重要作用。他说,语言使人类别于禽兽,文字使文明别于野蛮,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进入全球化时代,他更是极力推进语文现代化,指出教育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语文现代化是教育现代化的前提。
周有光参与制定《汉语拼音方案》,参与设计、推广汉语拼音体系,后来被公众誉为“汉语拼音之父”。而他本人极其谦逊,觉得这样称呼不好,多次对别人说:“读过我书的人,决不会把那顶桂冠随便加在我头顶上。”周有光还预测了21世纪华语和华文的变化趋向:华语将在全世界华人中普遍推广;汉字将成为定形、定量、规范统一的文字,汉字在21世纪后期可能要再进行一次简化;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
拜访过周有光的人,都会注意到他仅仅9平方米的小书房,以及那张脱了漆的旧桌子。别人觉得这书房太狭小了,周有光说:“够了,心宽室自大,室小心乃宽。”
周有光走过了沧桑百年,作为上世纪的老人,他却一直跟得上时代潮流,适应新科技,心里也始终装着风云变幻的世界。他曾对朋友说:“我是认真思考了这个世界的。”他不断反思个人思想发展历程,总结中国现代化的经验教训,提出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规律、“五大自由”等思想,给当代研究者以深刻的启发。85岁退休后,他研究文化,完成了大约一半的著作。百岁后仍然笔耕不辍,100岁出版《百岁新稿》、104岁出版《朝闻道集》、105岁时出版《拾贝集》以及《周有光文集》《从世界看中国:周有光百岁文萃》《逝年如水:周有光百年口述》等。
【相关链接】
①我的小书桌面已经风化,有时刺痛了我的手心;我用透明胶贴补,光滑无剌,修补成功。古人顽石补天,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版。———周有光《窗外的大树风光》(作于104岁)
②两代宗师,半路出家堪称语父;百年巨匠,一生归宿可谓书童。———《中国楹联报》2017年第三期(挽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
【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大概是上帝糊涂了,把我忘记了”,从周有光的“长寿感言”,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知识分子面对死亡的幽默与坦然。
B. “圣约翰大学奠定了他治学的精神底色”,其中的“精神底色”是指丰厚的知识储备,良好的治学方法和习惯。
C. 周有光担任《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文版的编委,参与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而被沈从文称为“周百科”。
D. 周有光在《窗外的大树风光》中写到:“我用透明胶贴补书桌,这是顽石补天的现代版。”体现了其“心宽室自大”的豁达与乐观。
【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A. 挽周有光联“两代宗师,半路出家堪称语父;百年巨匠,一生归宿可谓书童。”用“书童”赞扬了周有光甘为人梯的精神。
B. 周有光认为,语言文字在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中有着重要作用,语言文字使人类别于禽兽,教育使先进别于落后。
C. 虽然周有光被誉为“汉语拼音之父”,但其参与设计、推广的汉语拼音体系尚有许多不足,因此他觉得这样称呼不好。
D. 周有光曾预测:华语将在世界华人中得到推广,拼音将帮助华文在网络上便利流通。这些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
E. 周有光一生步履不停:早年专攻经济,50岁后“半路出家”,由经济转入语言,85岁又成为文化研究者,百岁后依然笔耕不辍。
【3】周有光一生在诸多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就、提出了独到的见解,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其成就的取得、见解的提出的内在原因。
7、名句默写
(1)屈原在《离骚》中表现自己同情百姓的苦难生活,并因此流泪叹息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地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离骚》中用方圆不相合说明自己和世俗小人不相容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离骚》中屈原通过加高自己的帽子和佩带表明要使自己品格更加高洁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卫风•氓》.以比喻暗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卫风•氓》运用比兴手法,劝诫女子不要痴迷于爱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卫风•氓》中描写女主人公热恋时见到氓时高兴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归园田居》(其一)用鸟和鱼来表达自己对园田和自由的向往。这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
(9)__________?所思在远道。__________,长路漫浩浩。
(10)《短歌行》引用《诗经·郑风》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干的人,这四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写诗人通过想象与贤才久别重逢,谈心宴饮,诉说往日的情谊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古人在修身时很注重自我反省,《论语》中有“吾日三省吾身”,《劝学》中有“___________”,荀子认为这样做了就可以达到“___________”的境界。
(3)《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引出词人对往昔生活的追忆。
(4)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对比的手法慨叹生命短促,自然永恒。
(5)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异族祠堂香火旺盛,传达出对收复中原的隐忧。
(6)《诗经·静女》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典型的动作,将男子赴约等待心上人时的急切情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7)面对短暂人生,曹操努力追寻生命的意义,化用《韩诗外传》中“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的语意表达自己理想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8)“雪”是诗歌中常见的意象,但有时真假难分,如姚鼐《登泰山记》中“________”句描绘了雪光照亮了天空的景色。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在宗庙祭祀、诸侯会盟这方面,他的志向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阿房宫赋》中,文末总结秦国灭亡的教训,并借以讽今,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告诫今人如果不从秦的灭亡中引以为戒,仍要重蹈历史覆辙。
(3)《桂枝香》中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刻画江水和山峰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
(4)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缅怀了古代英雄的卓著功业,回顾自己一生,却壮志难酬,发出了“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的感叹。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不以年长自居,鼓励学生积极发言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杜甫在《登岳阳楼》中由个人身世转写国事危难,感伤涕零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桂枝香·金陵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王安石回顾历史,表达了空谈兴亡荣辱并无意义的看法。
(4)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设想自己为主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让天地万物为宾客来陪自己纵情畅饮,豪迈之气溢于言表。
(5)_______________,能克终者盖寡。(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通过写桑叶凋落来喻指女子年华逝去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用侧面烘托的手法表现洞箫之声动人心魄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情诗①
曹植
微阴翳阳景, 清风吹我衣。
游鱼潜渌水, 翔鸟薄天飞。
眇眇客行士, 徭役不得归。
始出严霜结, 今来白露晞。
游子叹黍离②,处者歌式微③。
慷慨对嘉宾, 凄怆内伤悲。
(注释)①本篇在《玉台新咏》中题为《杂诗》。②黍离:出自《诗经》,是东周人缅怀故都之作,后借指故国之思。这里取其行役不已之意。③处者:指役夫的家人。式微:出自《诗经》,有“式微,式微,胡不归”之句,意为家人期盼役夫早归。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开篇两句写景,薄云遮蔽了阳光,清风吹动着衣裳,景中含情,引发诗人的联想。
B.三、四句写鱼儿游于渌水,翔鸟高飞云天,俯仰有致,意境开阔,以乐景衬托哀情。
C.七、八句借物象变化,既写出时间流逝,也表现了游子离乡与归家时不同的心情。
D.九、十句所运用的典故,将历史与现实交织在一起,委婉含蓄地抒发了诗人的情感。
【2】这首诗体现了建安文学“悲歌慷慨”的特点,请问诗歌表达出了哪些情感?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3)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4)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
(5)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
(6)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卫国戍边英雄团长”祁发宝说:“假如我能活到60岁,那么前20年我献给了学校,我在那里学习与成长;中间20年我献给了祖国,哪里需要我,哪里就是我必须坚守的阵地;未来20年,我要献给家庭,尽最大努力去补偿妻儿为我受过的委屈、流过的眼泪。”英雄情长,令人动容。
校团委将举行以“我的人生规划”为主题的演讲活动,致敬英雄,激励同学。请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演讲稿,向全校师生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