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营口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 妇女无所幸  来告良

    B. 沛公言报项王 箕踞骂曰

    C. 项王按剑跽曰 夜缒

    D. 刑人如恐不 沛公不杯杓

  • 2、下列各项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科学的态度是“实事求是”,“自以为是”和“好为人师”那样狂妄的态度是绝不能解决问题的。

    B.展览以漫画和歌谣这些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载体,展现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市容新貌。

    C.他的这对眼睛能够全面观察复杂多变的社会,同样也不会放过生活中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

    D.从小性格孤僻的雯雯,参加了学校的自然科学社团之后,与人接触多了,渐渐变得豁然开朗了。

  • 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B.而无骄尚之情

    C.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D.公车特征拜郎中

  • 4、下列情景中给朋友发的短信,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送人诗作)我的一首小诗在《星星》上发表了,现抄寄给你,请雅正。

    B.(邀请来吃饭)拟在敝舍准备盛宴,如蒙惠然肯来,荣幸之至。

    C.(问候病情)闻君抱恙,不胜垂念,谨致问候,祝早日康复。

    D.(拜托帮忙)冒昧唐突干请,所恳之事,务必慨允,不胜感激。

  • 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曲罢悯然   沦落天涯   枫叶荻花

    B.虽有槁暴   漂伦憔悴   锲而不舍

    C.恬然自安   跂而望矣   沉吟放拔

    D.习其句读   宁绝不通   轻拢慢捻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说话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话。所谓“辩士的舌锋”“三寸不烂之舌”等赞词,正是物以稀为贵的证据;文人们讲究“吐属”,也是同样的道理。我们并不想做辩士、说客、文人;但是人生不外言动,除了动就只有言了。所谓人情世故一半儿是在说话里。古文《尚书》里说“唯口,出好兴戎”,一句话的影响有时是你料不到的,历史和小说上有的是例子。

    说话即使不比作文难,也决不比作文容易。有些人会说话不会作文,但也有些人会作文不会说话。说话像行云流水,不能够一个字一个字推敲,因而不免有疏漏散漫的地方,不如作文的谨严。但那行云流水般的自然,却绝非一般文章所及。——文章有能到这样境界的,简直当以说话论,不再是文章了。但是这是怎样一个不易达到的境界!

    中国人很早就讲究说话。《左传》《国策》《世说新语》是我们的三部说话的经典。一是外交辞令,一是纵横家言,一是清谈。你看他们的话多么婉转如意,句句字字打进人心坎里。还有一部《红楼梦》,里面的对话也极轻松、漂亮。此外,汉代贾君房号为“语妙天下”,可惜留给我们的只有这一句赞词。明代柳敬亭的说书极有大名,可惜我们也无从领略。近年来的新文学,将白话文欧化,从外国文学中借用了许多活泼的、精细的表现,给我们的语言一种新风味、新力量。这时期说话的艺术确有了相当的进步。论说话艺术的文字,从前著名的似乎只有韩非的《说难》,那是一篇剖析入微的文字。现在我们能够随口举出的例子就有俞平伯君的三篇《文训》和鲁迅君的《立论》,这些都是精警之作。

    中国人对于说话的态度,最高的是忘言,如禅宗“教”人 “将嘴挂在墙上”,但也还免不了说话。其次是慎言,寡言,讷于言。这三样又有分别:慎言是小心说话,小心说话自然就少说话,少说话少出错儿;寡言是说话少,是一种深沉或贞静的性格或品德;讷于言是说不出话,是一种浑厚诚实的性格或品德。这两种多半是生成的。第三是修辞或辞令。至诚的君子,人格的力量照彻一切的阴暗;他用不着多说话,说话也无须修饰。只知讲究修饰,嘴边天花乱坠,腹中矛戟森然,那是所谓小人;他太会修饰了,倒教人不信了。他的戏法总有让人揭穿的一日。我们是介在两者之间的平凡的人,没有那伟大的魄力,可也不至于忘掉了自己。只是不能无视世故人情。我们看时候,看地方,看人,在礼貌与趣味两个条件之下,修饰我们的说话。这儿没有力,只有机智;真正的力不是修饰可得的。我们所能希望的只是:说得少,说得好。

    (选自朱自清《说话》,有删改)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漫(sǎn) 领(lüè)

    B. (bō)   剖(pōu)析入微

    C. 于言(nè)   照(chè)

    D. 天花乱(zhuì)   矛森然(jǐ)

    2下列对本文主旨的概括,为恰当的一项是

    A. 说话很重要,有时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

    B. 说话如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是不易达到的境界。

    C. 国人很讲究说话艺术,也重视说话艺术的研究。

    D. 说话不是一件容易事,要讲究说话的艺术。

    3根据文意,下列事例不属于“讲究说话”的一项是

    A. 《祝福》中,祥林嫂追问灵魂有无时,“我”回答“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B. 《我与地坛》中,史铁生的朋友谈及初学写作的动机时说“为我母亲,为了让她骄傲”。

    C. 《林黛玉进贾府》中,宝玉问是否读书时黛玉答复“未曾读书,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

    D. 《烛之武退秦师》中,烛之武劝说秦伯时指出“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

    4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A. 普通人不同于辩士、说客和文人,说话不需要句句字字婉转如意,但人情世故不能无视,所以也要注意说话的艺术。

    B. 《左传》是外交辞令的典范,《世说新语》是古人清谈的经典,《红楼梦》的对话非常精彩,作者对其都高度评价。

    C. 古人对于说话的态度主要有三种:忘言;慎言,寡言,讷于言;修辞或辞令。“忘言”是一般人难以达到的境界。

    D. 君子至诚,不善言辞;小人虚伪,巧言令色。平凡人说话无须过于讲究修饰,但也要根据对象和场合说少,说好。

    5请从下面两则材料中任选一则,结合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提到的说话“不能无视世故人情”,谈谈你对说话的理解。

    (材料一)林黛玉对读书问题的两次回答(《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

    贾母因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

    宝玉便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因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些须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那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

    (材料二)林冲投奔柴进时的两次自我介绍(《水浒传·林冲棒打洪教头》)

    三个人来到桥边,与庄客施礼罢,林冲说道:“相烦大哥报与大官人知道:京师有个犯人,送配牢城,姓林的求见。”庄客齐道:“你没福,若是大官人在家时,有酒食钱财与你,今早出猎去了。”

    ……

    只见那马上年少的官人纵马前来问道:“这位带枷的是甚人?"”林冲慌忙躬身答道:“小人是东京禁军教头,姓林,名冲,为因恶了高太尉,寻事发下开封府,问罪断遣,刺配此沧州。闻得前面酒店里说,这里有个招贤纳士好汉柴大官人,因此特来相投。不期缘浅,不得相遇。”那官人滚鞍下马,飞近前来,说道:“柴进有失迎迓。”就草地上便拜。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甫《登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述了自己一生漂泊,命运坎坷,饱受磨难,常陷入病痛孤独之境。

    (2)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视觉和听觉角度,将读者带入一个奔马轰雷的奇险境界。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代文人常借“水”这一意象抒发情感: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以“_______”句慨叹世事如水一去不返;杜甫《登高》“_______”句以汹涌奔腾的江水渲染大气磅礴的悲壮情怀;苏轼《赤壁赋》“_______”句以长江水反衬人生短促无常;李煜《虞美人》“_______”句,化抽象为具体,将蕴蓄的悲愁曲折倾泻。

    (2)颂扬英杰、渴望贤才是诗词中常见的情感。毛泽东《沁园春·长沙》“_________________”句颂扬同学少年劈波斩浪的豪迈之气,以此回答“谁主沉浮”的历史之问;曹操《短歌行》“__________________”句,以月喻贤才,用问句凸显渴慕之情。

  • 9、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戴望舒《雨巷》)

    (2)寻梦?撑一支长篙,____________,满载一船星辉,___________________。(徐志摩《再别康桥》)

    (3)____________,不是清泉,是天上虹,___________,沉淀着彩虹似的梦

    (4)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司马迁《荆轲刺秦王》)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万类霜天竞自由

    (6)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

    (7)淇则有岸,________________ 。总角之宴,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_____,旌旗蔽空。(《赤壁赋》)

    (2)淇则有岸,________。(《诗经 氓》)

    (3)同知一死生为虚诞,_______。(《兰亭集序》)

    (4)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离骚》)

    (5)______,心念旧恩(《短歌行》)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侍坐》中的曾晳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唱着歌回去。

    (2)关于荆轲刺秦王,历来颇多赞语,古人也有对此非议的,如宋朝的苏洵在《六国论》中就样评论刺秦事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阿房宫赋》用排比句渲染阿房宫的繁华奢靡,其中把阿房宫所奏之乐与市井言语进行对比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侍坐》中,孔子在点评几位弟子的志向时,感慨的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见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5)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寄李儋元锡

    韦应物

    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

    世事茫茫难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从花里逢别写起,即景勾起往事,有欣然回忆的意味。

    B.“去年”和“今日”形成对比,流露出别后寂寞萧索之情。

    C.“春愁”包含对时光易逝的感叹和对世事渺茫的无助彷徨。

    D.尾联以“西楼望月几回圆”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美好期盼。

    【2】本诗的第三联历来为人所称道,请简要分析其思想感情。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下列小题。

    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振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凶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名城,杀豪杰;收天下之兵,聚之成阳,销锋镝,铸以为金人十二,以弱天下之民。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然陈涉瓮牖绳枢之子,氓隶之人,而迁徙之徒也;才能不及中人,非有仲尼、墨翟之贤,陶朱、猗顿之富;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率疲弊之卒,数百之众,转而攻秦;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粮而景从。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长策而御宇内振:举起   B. 数百之众将:将领

    C. 名城,杀豪杰隳:毁坏   D. 粮而景从赢:担负

    2下列句中“以为”的意义和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以为金人十二

    B. 以为关中之固

    C. 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

    D.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3下列各项中选段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第一段文字写秦始皇统天下。秦始皇用武力统一天下,使国势达到极盛;又用暴政统治人民,暴虐也达到极点。

    B. 作者依次从政治、军事、文化、险固的地理形势等方面铺叙秦始皇巩固政权的一系列措施,显出暴政,意在为下文的“仁义不施”埋下伏笔。

    C. 第二段文字写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第一段渲染秦“攻”时的强大,意在与秦灭亡之迅速形成对比,突出文章中心。

    D. 秦国面对强大的列国联盟,能以弱胜强,统一天下;面对平凡的陈涉,反被一击而溃。原因在于秦始皇自以为可以保其帝业,传之万世以至无穷。

    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

    (2)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大海有风平浪静之时,也有风狂雨骤之时。没有风狂雨骤,那就不是大海了。狂风骤雨可以掀翻小池塘,但不能掀翻大海。经历了无数次狂风骤雨,大海依旧在那儿!

    阅读以上材料,触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据此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