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对下列文言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死生亦大矣 ②凌万顷之茫然 ③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⑤客有吹洞箫者 ⑥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
⑦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 ⑧有碑仆道
A. ①③/②⑤/④/⑥⑦/⑧ B. ①③⑥/②⑤/④/⑦/⑧
C. ①③/②⑤⑥/④/⑦/⑧ D. ①③⑥/②⑤/④⑧/⑦
2、下列对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善假于物也 物:外物
B.举酒属客 属:劝请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D.采之欲遗谁 遗:遗留
3、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忽、微”是古代的长度单位。
B.奈何取之尽锱铢,“锱铢”是古代的重量单位。
C.万钟不辨礼义而受之,“钟”是古代的一种乐器。
D.位在廉颇之右,“右”是“上”的意思。古代以右为尊。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郭沫若的诗集《红烛》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表达了“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其诗集中富有代表性的一首诗。
B.地方志是如实记载某一地方历史的书或文章,“志”的意思是记述、记载,表述方式以叙述和说明为主,语言力求准确、平实、简明。
C.曹操是东汉末年的文坛巨匠之一,诗歌《短歌行》表达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建功立业的宏愿,具有慷慨悲壮的阳刚之气,是建安文学的代表作。
D.赋是兼具诗歌和散文性质的一种文体,它的特点是“铺采摘文,体物写志”,有骚赋、骈赋、律赋、文赋等不同体式,《赤壁赋》属于文赋。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VR体验馆内的电子墙上,刚刚还是太空邀游的壮阔画面,转眼变成了深潜海底的美丽图景,令参观者目不暇接。
②针对不同形式的补习班乱收费的怪象,市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 地强调,务必维护学生的利益,对无资质的培训机构坚决予以取缔。
③针对目无全牛式的碎片化阅读现象,新课标倡导整本书阅读,鼓励学生在整本书阅读学习中提升语文素养。
④博鳌亚洲论坛2018年年会4月8日-11日在海南召开,各国记者严阵以待,他们积极报名参会,向外界传递中国声音。
⑤曾经甚嚣尘上的“中国崩溃论”早沦为国际笑柄,而“中国威胁论”在中国友好外交的事实面前也不攻自破。
⑥央视推出的大型文博栏目«国家宝藏»备受瞩目,单院长对故宫的各种藏品如数家珍,被大家誉为有智慧、金句多的“段子手”。
A. ①③④
B. ①⑤⑥
C. ②③④
D. ②④⑥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
白露为霜
虞邯
①要到了白露,方知道什么是秋色。
②倒不是因为这个时候,西北的胡杨,大片大片如融金;也不是因为各处的枫叶,都如同猎猎的火焰;也不是因为南方的湿地,蒹葭白茫茫开得正盛,一年丰繁的色泽,此时为最;而是因为白露才是秋天的本色。《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说:白露,八月节,秋属金,金色白,露凝而白。到了这个时节,早晨起,风将一条路刮得发白,空气里仿佛都流动着透明的铅灰色。心里寥落又开阔,好比一幅笔法疏淡的水墨,便晓得,秋天当真了,随同一个终古美丽的名词。
③这个名词,从先秦的诗歌头,溯流而下,唐风宋韵里,都可以听到它的脆响——一直到今天,它和惊蛰一样,依然是二十四节气中,最富诗歌意象、最易触动心底柔软部分的名词。
④秋天是生命的提醒。而白露,是秋天的结绳记事上,另一个细节的提醒。有三个最美的绳结,打在历史的诗章上,也打在每一个中国人的骨血里——关于对宇宙、所爱与自身存在的美感体验,我们可以拈取它们重温梦境,那几乎是每个人都曾经经历或将去经历的梦境。
⑤第一个是——“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这八个字读出,凡识得汉字的,无不心旌神摇。《诗三百》是诗歌,也是原典。即使没有后文“溯洄从之,宛在水中央”的伊人,这八个字,也允为最美的文字。它开启了一个传统——这是一个可以意会,难以言明的传统。天地如此静默美好,自身如在其内,如在其外;深情如若可言,如不可言。唐人陈子昂《登幽州台歌》中,慨然千古、怆然泪下的意境,似乎都可追溯到此。日本《枕草子》描写春天,说:“春,曙为最,逐渐转白的山顶,开始稍露光明。”文字简约、意境优美庶或近之,但却没有那苍茫辽远之感。美丽到了苍茫的境界,这八个字,是不可企及的上古文字。
⑥秋天的气质,不管硕果红叶,如何渲染它的热闹,终归是偏于幽冷肃杀的——《礼记·月令》里说:“孟秋之月,用始行戮。”说的是旧时天子们多半在这个时节用兵。即使没有实力出征,也得杀几个罪犯,所谓“秋后正法”。掌管刑罚的司寇因此被称为“秋官”,而文人不遇,迟暮无成,多半被称为“秋士”。秋天被赋予的感伤色彩越越浓厚,人们面对秋天时的情感,也就越越偏于血亲人伦。所以第二个美丽的绳结打上——“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⑦何事合成愁,离人心上秋。此刻思乡怀远,衣裳正单,往往催生出无限的愁怨。这种思乡怀远的深情,和《诗经》中那种几乎能带宇宙本体论的触发而言,体现了一种文明的进程和文化的烙印。
⑧“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总是那么沉郁不露,然而咀嚼间,就有一种逝水难追、乐土不返的悲凉。被逐出伊甸园的人们,再也返回不去了,就好像我们知道了,就永远抹不去成人的记忆。这里面所追怀的,是时间与空间的双重流失——而流失的总是如此美丽,我们保有的美丽回忆,如此刺伤我们的心灵。
⑨失却了本体,徒留了追怀,白露于是越越清冷幽怨,但还有第三个绳结——“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⑩时间已经是宋朝,有一个超迈豪绝的人物,和友人一起泛舟赤壁。“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清冷肃杀间,他居然有吞吐宇宙的豪气。和他同行的友人,不能免俗,拿了个洞箫,呜呜咽咽地吹将起。说:你瞧瞧,清秋好时节,转瞬即过,我们与草木同腐,如何不伤心?那人一听,就说了一段高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他又说“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在文明已经行进到一种衰靡难振的状态时,还有人发此浩然之音,斯人可谓不负清秋。
⑾这个人,我们都晓得,叫苏轼,发明东坡肉的那一位。他的无数旷达之作,都是在秋天写出的——那草尖上可怜可爱的白露,在他的醉眼睥睨里,竟可以横大江接水光,让他歌诗“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于是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年节,照样就倜傥行过了。在文明的末世,能够拯救自己的,其为一心乎?
⑿眼看就要秋深了。
【1】请简要赏析下列加线的词语。(4分)
(1)秋天是生命的提醒。而白露,是秋天的结绳记事上,另一个细节的提醒。
(2)于是草木摇落而变衰的年节,照样就倜傥行过了。在文明的末世,能够拯救自己的,其为一心乎?
【2】 文中第②段,作者为什么要写到胡杨、枫叶和蒹葭?(4分)
【3】“美丽到了苍茫的境界,这八个字,是不可企及的上古文字。”根据文章第⑤段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渲染这八个字的美丽境界的。(6分)
【4】作者为什么说“斯人可谓不负清秋”?请结合你的认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6分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景象美丽而广阔、透露出蓬勃浓郁的无边春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荀子《劝学》中“______,______”强调了整天空想不如片刻学习收获大的道理。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用夸张和对比的手法,写出了诗人眼中的天姥山巍峨险峻,气势非凡。
(2)《登高》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高到低描绘了一幅秋高风急、猿悲鸟飞的秋江图,意境苍凉广阔。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运用夸张、比喻,从视觉、听觉两个角度描写赤壁古战场地形险要,江水气势磅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琵琶行》中描摹琵琶乐音达到高潮,表现热烈紧张场面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表达了当年刘裕北伐的非凡气势。
(6)李清照《声声慢》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几句,写黄花满地,身心憔悴。既是写花,更是写人;既是惜花,更是自伤。
(7)《沁园春·长沙》上阕着重写景,首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句点明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8)《短歌行》中运用借代手法写解除忧愁的唯有美酒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痛心于民族的默无声息,痛惜于民族的悄然消亡,他警示人们:“________,________。”
(2)《氓》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表现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3)屈原在《离骚》中表明只要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并不在乎别人是否了解自己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
10、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以凄婉笔致抒写出游子对“旧乡”的望而难归之思。
(2)《短歌行》中借女子对心上人的深情相思写自己对贤才的渴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
(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没有直接让弟子言志,而是先用温和自谦的话打消学生的顾虑,为他们阐发感悟营造了自由、轻松、亲切的氛围。他说:“___________________。”
(4)面对崭新的2019,回顾逝去的时光,遗憾在所难免,但放眼未来,我们更应信心百倍,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也有相似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11、(1)《氓》中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用反问句表明屈原即使受挫也不会改变自己 志向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赤壁赋》中神游时间长河,纵观古今英雄功业成败,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感慨,愿将短暂而渺小的生命寄托于这个天地自然之中。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蓟中作
高适
策马自沙漠,长驱登塞垣。
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
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
岂无安边书,诸将已承恩①。
惆怅孙吴②事,归来独闭门③。
【注】①《通鉴·玄宗天宝四载》记载,安禄山欲以边功邀宠,多次侵掠奚、契丹,逼得奚、契丹反叛。而安禄山却被唐玄宗封为东平郡王,地位显赫。②孙吴:孙武,春秋齐国人,古代著名军事家,著有《孙子兵法》十三篇。吴起,战国时卫人,任魏国将军,大败秦兵,亦有兵法行世。③闭门,东汉末年大名士陈寔有感于世道黑暗,拒绝入仕,故“闭门悬车,栖迟养老”。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开篇以“策马”“长驱”和“登”三个动作,塑造出一个挥鞭驰骋、飞越大漠、英姿飒爽的英雄形象。
B.“边城何萧条,白日黄云昏”以白描之法大笔勾勒,写诗人登上塞垣所见的“萧条”荒凉景象,境界阔大。
C.“一到征战处,每愁胡虏翻”揭示了“边城何萧条”的原因。边地连年兵戈相交,是因为胡虏向来反复无常。
D.本诗语言上看似平淡质朴,但叙事写景,形象逼真,议论抒情,出言精警,同样具有摄人心魄的艺术魅力。
【2】诗歌后四句表现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中贵督太和山,干没公费。文力遏之,以其羡易粟万石,备振贷。九溪土酋与邻境争地相攻,文往谕,皆服。
弘治十六年拜南京兵部尚书。岁侵,米价翔踊。文请预发军饷三月,户部难之。文曰:“救荒如救焚,有罪,吾自当之。”乃发廪十六万石,米价为平。明年召拜户部尚书。文凝厚雍粹,居常抑抑文言文阅读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文言文阅读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至临大事,刚断无所挠。
武宗即位,赏赉及山陵、大婚诸费,需银百八十万两有奇,部帑不给。文请先发承运库,诏不许。文言:“帑藏虚,赏赉自京边军士外,请分别给银钞,稍益以内库及内府钱,并暂借勋戚赐庄田税,而敕承运库内官核所积金银,著之籍。且尽罢诸不急费。”旧制,监局、仓库内官不过二三人,后渐添注,或一仓十余人,文力请裁汰。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文司国计二年,力遏权幸,权幸深疾之。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郎中李梦阳进曰:“公诚及此时率大臣固争,去‘八虎’易易耳。”文捋须昂肩,毅然改容曰:“善。纵事勿济,吾年足死矣,不死不足报国。”即偕诸大臣伏阙上疏,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瑾恨文甚,日令人伺文过。逾月,有以伪银输内库者,遂以为文罪。诏降一级致仕,瑾恨未已,坐以遗失部籍,逮文下诏狱。数月始释,罚米千石输大同。寻复罚米者再,家业荡然文言文阅读 韩文,字贯道,成化二年举进士,除工科给事中,出为湖广右参议古诗词鉴赏。瑾诛,复官,致仕。嘉靖五年卒,年八十有六。
(节选自《明史·韩文传》
【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B.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C.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D. 而是时青宫旧奄刘瑾等八人号“八虎” /日导帝狗马/鹰兔/歌舞/角抵/不亲万几/ 文每退朝/对僚属语及/辄泣下/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给事中:古代官名。明代给事中分吏、户、礼、兵、刑、工六科,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并监察六部,纠弹官吏。
B. 韩文于成化二年中进士,在朝为官多余年,经历了“成化”“弘治” “嘉靖”“武宗”为皇帝年号的四个时段。一生勤政为民,政绩卓著。
C. 青宫旧奄:太子居东宫。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故称太子所居为青宫。奄,同“阉”,太监。刘瑾,从后文推断,刘瑾原是太子身边的太监,后来太子即位,刘瑾即为皇上心腹。
D. 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盖指官员辞职归家。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3】下列对原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关注民生,为政贤能。韩文在湖广,妥善处理九溪士酋与临境争第一事;担任南京兵部尚书时,年成歉收,他开仓取粮十六万石,平抑米价。
B. 坚决果断,才能卓越。武宗继位,诸项费用供给不足,韩文不顾非议,一再提出自己看法;有关机构冗员渐增,他援引成例,着手压缩编制。
C. 嫉恶如仇,胆识过人。宦官刘瑾等每日引诱皇上沉溺于声色狗马,不理政事,韩文采用李梦阳的建议,冒死谏诤,打击了刘瑾等的嚣张气焰。
D. 刚者易折,饱受陷害。刘瑾以遗失部籍作为罪名,逮捕韩文,释放后又两次罚米,使他倾家荡产;直到刘瑾被诛后,韩文才复官而后退休。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淳安公主赐田三百顷,复欲夺任丘民业,文力争乃止。
(2)即偕诸大臣伏阙上书,疏入,帝惊泣不食,瑾等大惧。
14、作文。
大型文化节目《经典咏流传》播出中,改编自清代袁枚诗作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由经典传唱人、支教老师梁俊演唱后,一夜之间刷屏。评委康震说,“袁枚的《苔》孤独清冷了三百多年,但是因为梁老师和孩子们,因为《经典咏流传》这档节目,它的传播量可能超过过去三百年来的总和,也因此可以唱给更多的孩子和平凡的人们,滋养他们的心田。它所传播的不仅是知识,是歌声,更是真、善、美的梦想种子。”
请以“从苔花说开去”为题,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议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论证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