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他一有机会就不厌其烦地向别人介绍自己解酒的体会,什么蜂蜜水解酒后头痛啦,新鲜葡萄解酒后反胃、恶心啦,酸奶解酒后烦躁啦,香蕉解酒后心悸、胸闷啦等。
B.为提高孩子的外语成绩,许多家长要求“国际班”从高一开始直接上托福、雅思培训课,以应付“洋高考”,因而这些班里的孩子的“应试压力”不亚于普通高中学生。
C.体验式购物中心不仅满足了购物者对于高端商业模式的追求,同时,在实体购物受到网购强烈冲击之时,体验式购物模式成为实体商业对抗网购的有效模式之一。
D.所谓身正不怕影子斜,倘若这几位领导坦坦荡荡,无任何问题,又何惧被人敲诈呢?此外,给公示照片打上“马赛克”能否避免被人敲诈?对此,笔者不敢苟同。
2、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荫庇(yīn) 苍海桑田 逃窜(cuàn) 翻来覆去
B.污秽(huì) 暗然失色 一绺(1ǚ) 为富不仁
C.碑帖(tiè) 以身作则 告罄(qìng) 忧心忡忡
D.亘古(gèng) 无动于衷 门框(kuàng) 锋芒必露
3、对《沁园春·长沙》中的诗句及词语的解说,不确切的一项是
A.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一落笔,诗人便将自己置于长天秋水的大背景之中,当然也将读者带进了一个高远的深秋意境中。“独立”“湘江”“橘子洲”三词,点明了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等要素,属于写实兼写虚手法。
B. “看”这一动作,其对象包括“万山”“层林”“漫江”“百舸”——这是近观和远眺;还包括长天的鹰、水底的鱼——这是仰视和俯瞰。“红遍”“尽染”“碧透”,则展示出物象的广度、深度和透明度。
C. “万类霜天竞自由。”这不仅是对上述各物象的总结,也是将物象提升为意象的一个概括。“万类”中,无论是静态物,还是动态物,诗人均赋予它们灵性,一个“竞自由”,便使“万类”鲜活起来。
D. “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百侣”们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一些激浊扬清的文章,把当时的各路军阀看得如同粪土一般。万户侯——本为汉朝设置的一种高级爵位,此处指代大军阀、大官僚。
4、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春秋时期有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中的“侯”“伯”均是爵位。“秦伯”的爵位低于“晋侯”。
B.“是寡人之过也”中的“寡人”即“寡德之人”,是君主的谦称;“则虽欲长侍足下”中的“足下”是对对方的敬称,足下可以用于下称上或同辈相称。
C.箕踞,坐在地上,两脚张开,两膝微曲地坐着,形状像箕。这是一种不拘礼节、傲慢不敬的坐法。《荆轲刺秦王》中即是此意。
D.祖道:古代为出行者祭祀土神和设宴送行的礼仪。《荆轲刺秦王》:“至易水上,既祖,取道。”文中的“祖”就是“祖道”。
5、填入下列句中空格处最准确的一项是
(1)“刚才,四老爷和谁生气呢?”我问。“还不是和祥林嫂?”那短工_____________的说。
(2)但随后也就自笑,觉得__________的事,本没有什么深意义,而我偏要细细推敲……
(3)“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__________的眼睛忽然发光了。
(4)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__________的神色。
A. 简捷 偶尔 精采 悲哀 B. 简洁 偶尔 精采 悲苦
C. 简洁 偶然 光采 悲苦 D. 简捷 偶然 光采 悲哀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地球和太阳系的其他行星相比,最大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它上面居住着各种各样的生物。从南极到北极,从东半球到西半球,生命活动的迹象在地球上如此繁盛。然而,这些种类繁多的生物是否一直就存在呢?
公元前4世纪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生命可以从非生命的物质中自然发生。法国化学家巴斯德在1864年进行了著名的“曲颈瓶”实验。实验结果证明,即使在曲颈瓶子里,微生物这样简单而微小的生命都不会自然发生。这个实验有力地否定了自然发生论,为人们正确了解生命是如何发生提供了启示。还有一种观点是“宇宙发生说”。这种学说认为宇宙是生命的来源地,陨石是运载生命种子的“飞船”,陨石通过撞击地球的方式,把它们带进了地球。在地球的适宜条件下,来自宇宙的生命就生存发展起来了。但是,“宇宙发生说”只解释生命是从宇宙空间移居到地球上来的,并没有真正揭示出生命起源的原因。
年轻的化学家斯坦利·米勒是美国圣迭戈大学的一位科学家,1953年他进行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先把甲烷、氨气、氢气和水蒸气等气体,按照“地球原始状态”时的组成比例,混合在一个玻璃瓶中。然后,他用电流模仿闪电,轰击这些气体。结果发现在玻璃瓶中出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橘黄色气体。米勒对这种气体进行了测定,证明这一气体中含有大量的氨基酸等有机物质。
科学家通过最新研究表示,地球的生命起源离不开陨石撞击。科学家相信,陨石能够帮人们解开人类文明研究中的种种困惑。一直以来,在科学界,关于生命的起源问题有很多种说法。其中有一种认为地球生命起源于天外,这种观点大多与天外来客陨石有关。
一个火球从天而降,紧接着是隆隆的巨响。有经验的人大概猜得出是陨石来了。陨石以这种“轰动”的方式造访过世界各地。对于陨石,很早以前人们就有所描述,视它为神秘的天外来客。
那么这个天外来客缘何降落地球?原来,太阳系里一些高速运行的较大流星体或小行星,受到大行星的摄动,就会脱离原轨道,闯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地球大气摩擦,发生爆炸,燃烧未尽的残留部分坠落到地球表面上,这就是陨石。
通过对陨石中各种元素的同位素含量进行测定,人们可以推算出陨石的年龄,从而推算太阳系开始形成的时期。研究陨石,还可以了解关于人类文明的一些问题,甚至推测到地球生命的演变过程。
陨石分为两类:球粒陨石和非球粒陨石。球粒陨石对研究生命起源有着比较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只可能来自宇宙,不仅含有氨基酸,还有烃类乙醇和其他可能形成保护原始细胞膜的脂肪族化合物。生物化学家曾经用从默奇森陨石中得到的化合物制成了球形膜即小泡,这些小泡提供了氨基酸、核苷酸和其他有机化合物,及其进行生命开始所必需的转变环境。另外,来自一次陨石撞击的热和冲击波可以在原始大气中激合成有机化合物的化学反应。而且,每一次巨型陨石撞击地球,形成巨大的陨石坑,都会影响地球环境,并进而影响地球生命。
研究者根据古代岩层证据推断,35亿年前,可能有数块陨石差不多同时撞击地球。陨石撞击时,地球上唯一的生物体是细菌。细菌可以在非常极端的环境中生存,因此细菌不会如恐龙一样因为行星的撞击而彻底灭绝,但撞击对地球生命的影响肯定是巨大而深远的。
据说,在1亿3000万年前,澳大利亚正值恐龙时代,一个巨大的火球突然从天而降,尘埃和碎石形成的巨大蘑菇云慢慢升起,在南半球遮天蔽日达数月之久。而当时正是地球生物一度大规模灭绝的时期。科学界的一种理论假设认为,当时陨石撞击地球扬起的灰尘挡住了阳光,并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从而导致地球生物的大批灭绝。
大约在1亿30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600米的彗星在撞击地球时变成一个大火球,撞入地面约800米,炸掉了周围大约400平方千米的地面,形成了一个四周岩壁陡立的大陨石坑,这就是后来著名的戈斯峭壁。从人造卫星拍摄的照片来看,戈斯峭壁像是有人在澳大利亚西部平原上按了一个巨大的拇指印。戈斯峭壁现在的陨石坑是原坑的中心部分。起初的陨石坑直径大约20千米,现在的坑直径只有4千米。曾经铺满坑的碎石已被长年累月的风雨侵蚀掉了。现在坑缘有两道坚硬的砂岩峭壁,高于平原地面180米。砂岩峭壁是撞击形成的,相同的岩层在地下深达2千米,当年的撞击力之巨大可想而知。
一切都还仅仅停留在理论假设阶段,地球生命究竟与陨石造访之间有没有直接关系仍是一个未解之谜。但可以肯定的是,陨石是落到地球表面的流星体,是太阳系内小天体的珍贵标本,携带了很多关于原来星体的信息,还见证了地球的变化。因此,研究陨石对研究太阳系的起源和生命演化起源提供了宝贵的线索。要想在未来揭开地球生命之谜,我们还需要对陨石做更多更透彻的研究。
(摘编自高岩《人类奥秘·生命的渊源》)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原始状态”在文中指科学家根据理论推想出来的地球原始气体的组成状态。
B.“‘轰动’的方式”在文中是指陨石从天而降,与地球相撞,发出巨响。
C.“默奇森陨石”是一种球粒陨石,对研究生命起源有比较重要的意义。
D.“一系列连锁反应”在文中指的是形成砂岩峭壁和地球生物的大批灭绝。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化学家巴斯德通过实验否定了地球生命自然发生论;“宇宙发生说”既解释了地球生命是移居过来的,也揭示出地球生命起源的原因。
B.陨石是太阳系里某些受到大行星摄动的较大流星体或小行星闯入地球大气层后,与地球大气摩擦产生爆炸而又燃烧未尽的残留。
C.研究者推断,35亿年前可能有数块陨石差不多同时撞击地球,而地球上唯一生物体细菌生命力极强,不会因为行星的撞击而彻底灭绝。
D.研究者对地球生命和陨石之间关系的研究还处于假设阶段,还需对陨石做出更多的研究,才可能在未来揭开地球生命之谜。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化学家斯坦利·米勒所做的有趣实验印证了“宇宙发生说”的主要观点,即巨大的撞击会形成有机物质,诞生新的生命。
B.作者多次列举科学家通过研究陨石得出陨石“造访”地球,给地球生命和文明带来影响的推断,增强了文章的可信度和科学性。
C.通过对陨石的研究来探究地球生命的渊源,是人们探求生命渊源众多途径中的一种,已经得到绝大多数科学家的认可。
D.地球上现存最古老的陨石和地球年龄完全一致,人类从地球本身无法探知的信息都能从这些坠落到地球表面的陨石上获得。
【4】科普文的语言除准确严谨外,还具有形象生动、通俗易懂的特点。请结合文本举例说明本文形象生动、通俗易懂这一特点。
【5】为什么对陨石的研究可以帮助人们了解人类文明的一些问题,甚至可以推测地球生命的演变过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_________,__________”这一反问句表明孔子对公西华的才德给予了充分肯定。
(2)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
(3)作为人类较早驯化的牲畜之一,马在中华文化中是不可或缺的。与“马”有关的古典诗文也不胜枚举,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__________________,照管鹅儿与雏鸭。《插秧歌》
(2)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__。《沁园春·长沙》
(3)_________________,心念旧恩。《短歌行》
(4)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归园田居》
(5)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梦游天姥吟留别》
(6)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风、猿等意象写出秋天的景象。
(7)白居易的《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既是全诗的主旨,更是诗人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
(8)李清照《声声慢》中“ ________”一句,直接点明全词中作者所抒发的情感。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关注国家命运,对国家命运发出感叹的句子是:_______ ,_______ , _______?
(2)______,换了人间。毛泽东《浪淘沙·北戴河》
(3)毛泽东《七律·长征》的颔联“___________,_________”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反衬出红军战士敢于藐视并战胜一切困难的高大形象和伟大气魄。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把贤才比作光照宇内、可望而不可即的明月,表达了对贤才的渴慕。
(2)古文运动的倡导者韩愈在《师说》中,对当时耻于学习的现象发出“__________,__________”的慨叹,其中,“久”字写出了当时耻师现象已成陋习,“难”字写出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
(3)《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抒发其思慕“美人”而不得的迷惘、惆怅之情。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采薇》中有两句被王夫之评价“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其中表现主人公回乡时情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以花草赠亲朋是古人表达情感的常有行为。《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表达了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3)苏轼在《赤壁赋》中写月光皎洁,雾气缭绕,水天一色,游人心胸开阔,了无拘束,于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恍如飞仙。
12、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别君去兮何时还?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诗人梦游天姥,写看到山上的奇异景色后,又写洞天中的仙人聚会,有什么作用?以下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从幽静的湖月到壮观的海日,从千岩万转的道路到令人惊恐战栗的深林层巅,再到色彩缤纷的神话世界,使诗人苦闷的灵魂得到真正的解放。
B.写神仙世界的景色壮丽,人物非凡,惊心炫目,光耀夺人,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C.以天姥洞天的神仙世界,隐喻长安城里的贵族乐园,以神仙世界的难以久留,曲折反映了作者在京城受权贵排挤的遭遇。
D.写洞天世界日月灿烂,仙人盛会雍容和睦,意在反衬现实的黑暗,诗人一心遨游仙境,正是表现对现实的憎恶。
【2】对“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四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这四句与“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相照应,作为过渡句,一个写进入梦境,一个写回到现实。
B.句中“忽”写出了对好梦不常惆怅,“恍”写出了梦幻破灭的烦恼,“长嗟”“惟”“失”写面对现实的痛苦。
C.“向来之烟霞”指诗歌开头“海客”“越人”的言论及诗人自己对天姥山高大雄伟的描写。
D.这四句写仙境倏忽消失,梦境旋即破灭,不能随心所欲地在梦幻中翱翔,而是沉甸甸的躺在枕席之上的痛苦心情,表达对现实的不满。
【3】以下对这首诗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梦游天姥吟留别》是李白游历了天姥山之后而写的一首留赠给友人的诗歌。
B.这首诗随诗人情感与思绪的变化,句式与节奏也在不断变化。“列缺霹雳,丘峦崩摧。洞天石扉,訇然中开”四句连用四字句,节奏紧凑,生动地描绘出洞天石门打开时的雄伟气势。
C.诗中特意提到南朝诗人谢灵运,是因为谢灵运在政治失意后游山玩水,曾在剡溪住过,李白有意仿效之。
D.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作者性格傲岸,却在长安受到权贵的排挤,所以在诗中既表现出追求自由、蔑视权贵的思想,又有无力回天的感伤。
【4】翻译句子
(1)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2)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白传
白,字太白,山东人。母梦长庚星而诞,因以命之。十岁通五经。自梦笔头生花,后天才赡逸。喜纵横,击剑为任侠,轻财好施。更客任城,与孔巢父、韩准、裴政、张叔明、陶沔居徂徕山中,日沉饮,号“竹溪六逸”。
天宝初,自蜀至长安,道未振,以所业投贺知章,读至《蜀道难》,叹曰:“子,谪仙人也。”乃解金龟换酒,终日相乐。遂荐于玄宗。召见金銮殿,论时事。因奏颂一篇。帝喜,赐食,亲为调羹,诏供奉翰林。尝大醉上前,草诏,使高力士脱靴。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帝每欲与官,妃辄阻之。白益傲放,与贺之章、李适之、汝阳王琎、崔宗之、苏晋、张旭、焦遂为“饮酒八仙人”。恳求还山。赐黄金,诏放归。
白浮游四方,欲登华山,乘醉跨驴经县治,宰不知,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敢无礼?”白供状不书姓名,曰:“曾令龙巾拭吐,御手调羹,贵妃捧砚,力士脱靴。天子门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宰惊愧,拜谢曰:“不知翰林至此。”白长笑而去。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禄山反,明皇在蜀,永王璘节度东南。白时卧庐山,辟为僚佐。璘起兵反,白逃还彭泽。璘败,累系浔阳狱。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至是,郭子仪请官以赎,诏长流夜郎。
白晚节好黄、老,度牛渚矶,乘酒捉月,沉水中。初,悦谢家青山,今墓在焉。
——选自《唐才子传》
【1】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B.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C.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D.尝乘舟与崔宗之/自采石至/金陵著宫锦袍坐旁/若无人
【2】下列对文中所涉及的有关文化常识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常说的“四书五经”,四书指《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
B.皇帝的命令称“诏”“敕”“圣旨”“谕旨”“上谕”等。假托或假冒皇帝的命令,称为“矫诏”。
C.文中“不知翰林至此”,此处应指“翰林学士”,是朝廷中负责起草皇帝诏书的。古代负责诏书起草的工作非常重要,实际上是参与国家重大事务的决策工作。
D.辟:帝王召见并授与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母梦见太白金星而生下李白,所以李白的名字中有“白”字。李白天赋过人,才华横溢。
B.贺知章很欣赏李白的诗才,感叹他是遭贬的仙人。李白后经贺知章的推荐,担任翰林。
C.在朝廷上下,李白都表现出放荡不羁的个性,这说明李白是个决不“摧眉折腰事权贵”的人。
D.郭子仪曾有恩于李白。后来,李白受牵连下狱,郭子仪又请求官府赦免李白的死罪。
【4】翻译句子。
(1)力士耻之,摘其《清平调》中飞燕事,以激怒贵妃。
(2)初,白游并洲,见郭子仪,奇之,曾救其死罪。
14、鲁迅先生说过:“贪安稳就没有自由,要自由就要历些危险。只有这两路。”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