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句式分组正确的一项是( )
①子卿尚复谁为乎 ②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③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君何以知燕王 ⑥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⑦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⑧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 ⑨为降奴于蛮夷
A. ①⑤\②⑥\③④\⑦\⑧⑨ B. ①⑤⑦\②⑥\③\④\⑧⑨
C. ①⑤\②⑥⑦\③\④\⑧⑨ D. ①⑤⑦\②④⑥\③\⑧⑨
2、下列句子中,句式和例句相同的一句是( )
例: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A.夫晋,何厌之有 B.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C.以其无礼于晋 D.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向是( )
A.在美国城市史学家芒德福看来,城市是文化的容器与磁石,能否包容、促进人们进行多元发展是决定城市活力的重要指标。
B.在第53届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书展上,中国一位儿童文学作家获得2016年“国际安徒生奖”,开创了华人在这一世界儿童文学领域至高奖项上零的突破。
C.不仅《觉醒年代》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中国共产党建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且谱写出了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分子寻求救国救民之路的热血篇章。
D.二十四节气的名称始见于殷商时代,到西汉己基本完备,属于中国历法的独特创造,几千年来对推动中国农牧业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4、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用心一也 用心:使用心力。 B. 余威震于殊俗 殊俗:不同的风俗。
C. 小学而大遗 小学:小的方面学习。 D.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经传:经文和传文。
5、下面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A.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翻译:保持清白为正道献身,本来是前代圣贤所推崇的。
B. 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翻译:纵使时代变了,世道不同了,产生感慨的原因,大概是一致的。
C. 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翻译:正当他攻破荆州,到达江陵,顺流向东进军。
D. 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翻译:这就是有学问的人不可以不深入思考谨慎采取的缘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疟疾威胁人的生命长达数千年。1967年,中国政府启动全国范围的523工程抗击疟疾。中医研究院任命我领导疟疾研究工作,我带领由植物化学和药理学方面的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开始从中草药中寻找并提取可能具有抗疟疗效的成分。
在项目的第一阶段,我们调查了2000种中草药,挑选出可能具有抗疟作用的640个。从其中200种中药中提取了380余种成分用于老鼠模型测试其抗疟效果,然而进展甚微。
研究的转折点出现在青蒿身上,其提取物显示有一定程度的抗疟性。然而,实验结果很难重复,而且似乎与文献记录相悖。
为了寻求答案,我们查找了大量的文献。唯一提到青蒿减轻疟疾症状的记录,出现在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里面写道:又方,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这句话让我想到,我们所使用的传统加热提取方式,也许破坏了青蒿的活性成分,因此有必要在较低温度提取以保存其抗疟性。改变提取方式后,我们的确得到大幅度提升的抗疟效果。
我们随后将提取物的酸性和中性成分分离。终于,在1971年10月4日,我们成功得到了中性无毒的提取物,对感染的老鼠和猴子100%有效!这是青蒿素发现的突破口,青蒿素是中国医学给予人类的一份珍贵礼物。和其他植物化学的发现在药物开发中的应用相比,青蒿素的历程相对短暂,但这绝不是中医智慧的唯一果实。对治疗失忆颇有效果的石杉碱甲,也是由中药千层塔提取,是我国用于治疗老年性精神障碍的一种临床用药。不仅植物药如此,中国基础和临床研究还发现,具有悠久应用历史的毒药砒霜,用于治疗白血病颇有疗效而且相对安全,已经成为治疗白血病的重要选择。
然而,单一药物治疗某一特定疾病在中医实践中非常少见。通常,中医师按照中医理论和方法诊断病人症候,对症开出由多种中药按照君臣佐使组成的处方,并随着病情的发展和症候的变化,随时调整处方的药味和剂量,以达到良好的疗效。这样的辨证施治疗法和有效处方药的积累对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从中药青蒿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仅是发掘中医药宝库的努力之一。
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也受益于中国医学。中医的一项核心准则是通过活血以缓解瘀血,而这一准则在西方医学也得到应用。中药提取的芍药苷等也被用于防止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再狭窄,显示再狭窄率大幅降低。还有许多的其他的证据支持中医活血的临床疗效。
(摘编自屠呦呦《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
材料二:
青蒿素的发现者获得诺贝尔奖,是否意味着中药这个宝库可以挖掘出更多的“青蒿素”,走上现代化之路?事实上,从中药中寻找“下一个青蒿素”的努力一直在持续。据悉,美国NIH(国立卫生研究院)此前就与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令板蓝根这种有2000多年应用历史的抗病毒中药,成为首个进入外国实验室接受药效研究的中草药。业内人士表示,中医正越来越被国际所承认,中药的现代化将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这一举措也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的推动力。
近年来,中药引起西方一些国家的重视。以植物药为例,西方有40家植物研究机构,500多个研究项目,在日本,许多汉方药企建立的研究机构从事汉方药物研究,建立了药材生产基地。美国NIH和艾滋病防治中心分别对300多种中草药进行筛选和有效成分研究,从植物药中寻找抗癌活性成本。
不过,中医药走向国际仍有不少障碍,中药研发能力严重不足是一大问题。我国对中药作用机理、物质基础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缺乏统一的质量控制和检测标准,我国药用资源丰富,药物植物5000多种,但做过化学或药学研究的不超过20%,600多种中药中不少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药物,而国家食药监总局药品审评中心发布的《201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2014年149个获批上市的新药中,中药有11个,占比只有7.38%。
而即使是中国人最早发现的原创新药青蒿素,由于缺乏国际视野和先进技术,我国反而沦为世界青蒿素原料生产供应地。浙江华立集团董事局主席汪力成对国内青蒿素产业形势痛心不已:“一条在原料的源头上中国有绝对控制优势的产业链,(中国)居然仍然还是廉价原料的供应国,至多只是制剂产品市场的配角和补充,连以做仿制药而闻名的印度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都远超中国。”
据报道,由于目前疟疾爆发地主要在非洲,以WHO联合环球基金、比尔梅琳达等大基金采购为主,供应商则要通过WHO的GMP认证,这一通道大多国内药企并未打通。不过,复星医药子公司桂林南药生产的青蒿琥酯通过WHO-PQ认证,在国际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
(摘编自严慧芳《中药现代化,能否走青蒿素之路?》)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筛选抗疟药物过程中,科研人员查阅了文献资料,从中获取方向和灵感。
B.提取青蒿素要防止温度过高,以免破坏青蒿的活性成分,以保存其抗疟性。
C.青蒿素、砒霜、石杉碱甲、芍药苷等都属于从植物药材中提取的化学物质。
D.多项证据表明,中医活血化瘀理论和相关活血药物已经得到临床疗效验证。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屠呦呦研究团队具有植物化学和药理学方面的科学知识与技能,也熟悉我国的中草药和中医药典籍,最终成功研发出抗疟药物青蒿素。
B.中药挖掘出更多的类似于青蒿素的药物,将有助于中药现代化,而中药的现代化将推动中医的现代化,这一举措也会成为中医药走向国际的推动力。
C.我国对中药作用机理、物质基础以及新技术、新方法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这影响了中药的使用效果,减小了中药的国际影响力。
D.只有具备国际视野,采用先进技术,积极通过WHO的GMP认证,我国研制的原创新药才有可能占领国际市场,获得较高利润。
【3】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
7、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概括湘江秋景的一句:__________。
(2)她静默地远了,远了,______,________。(《雨巷》)
(3)我与康桥离别时的“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化无形为有形、化无声为有声”的比喻句:_______。(《再别康桥》)
(4)《烛之武退秦师》中说出了晋国秦国联合围攻郑国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5)《荆轲刺秦王》 通过音乐渲染凄凉悲怆氛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流言,_________________。(《记念刘和珍君》)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动态景物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表现送别者受荆轲“慷慨羽声”感染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3)王湾的《次北固山下》通过“________,______”两句,把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美景表现了出来。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沁园春·长沙》中“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两句,照应上片“独”,联想到自己和同学们来橘子洲游玩的往事,同时引出下文对“风华正茂”的“同学少年”的描写。
(2)《醉翁亭记》中,描绘山间朝暮之景的句子:“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
(3)《荆轲刺秦王》中,易水送别时荆轲唱的歌词“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渲染了悲壮的气氛,表现了荆轲英勇赴难的英雄气概。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荆轲刺秦王》中,荆轲在告别时所吟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别康桥》中,徐志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巧妙地写出了康河金柳的影子在诗人心中难以忘怀。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开篇诉说传说中的海外仙境虚无缥缈、不可寻求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清照的《声声慢》开篇写主人公如影随形的愁苦之情,从“寻寻觅觅”开始,不但一无所获,反被“_______________”的氛围笼罩,只有“_______________”的空虚寂寞之感。
(3)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承用屈原的“美人”意象,借歌声表达了作者政治理想破灭的无限伤感之情。
(4)秦观的《鹊桥仙》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牛郎、织女的短暂相逢与世人无数次的相聚作了对比,写出了他们相会的甜蜜。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下列小题。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下列各项中对本诗的理解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寒灯”“断雁”“归梦”“家书”这些意象都可表明本诗是一首描写羁旅行役的诗。
B.首联“无良伴”“自悄然”表现了作者独宿旅馆的孤寂;颔联“思旧事”“愁眠”表现了作者无眠的愁苦。
C.“远梦归侵晓”写自己常常于破晓时梦见回到家乡,但现实中故乡依然遥远相对比,表现了思家的浓烈。
D.“家书到隔年”和杜甫的“家书抵万金”都以“家书”这个意象活化了作者对家的思念之切。
【2】尾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这样写有何作用?请结合诗歌分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六国论(节选)
①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②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其实亦百倍。则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子孙视之不甚惜,举以予人,如弃草芥。今日割五城,明日割十城,然后得一夕安寝。起视四境,而秦兵又至矣。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古人云:“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此言得之。
③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与嬴而不助五国也。五国既丧,齐亦不免矣。燕赵之君,始有远略,能守其土,义不赂秦。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赵尝五战于秦,二败而三胜。后秦击赵者再,李牧连却之。洎牧以谗诛,邯郸为郡,惜其用武而不终也。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④呜呼!以赂秦之地,封天下之谋臣,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并力西向,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悲夫!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⑤……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破灭之道也(规律) ②率赂秦耶(全都)
③固不在战矣(所以) ④思厥先祖父(他的,他们的)
⑤则胜负之数(次数,数量) ⑥洎牧以谗诛(及,等到)
A.①③⑤
B.①②⑤
C.③④⑤
D.②④⑥
【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赂秦而力亏 源不深而望流之远
B.暴秦之欲无厌 可以尽豫游之乐
C.秦以攻取之外 百姓皆以王为爱
D.是故燕虽小国而后亡 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3】下列加点词语的古义和今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思厥先祖父
B.秦人不暇自哀
C.可谓智力孤危
D.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下列句子不是被动句的一项是( )
A.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B.戍卒叫,函谷举
C.终必不蒙见察
D.犹有可以不赂而胜之之势
【5】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文章开篇先从不赂秦的国家和赂秦的国家两个方面来分析六国灭亡的原因,从而间接而含蓄地地提出中心论点。
B.通过诸侯割地赂秦而造成双方土地消长的鲜明对比,证明了“赂”的损失远远超过战争的损失。
C.割地赂秦不但不可能换来和平保全自己,反而助长了秦的侵略野心和实力,造成颠覆的下场。
D.第二段段尾运用引证法强有力地证明了赂秦的严重危害和根本错误。既对上文进行了补充说明,又很好地收束了上文。
【6】请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2)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一档文化情感类节目,节目每一期都有一个主题词,第一季共十二期,十二个主题词分别如下:遇见,陪伴,选择,礼物,第一次,眼泪,告别,勇气,家,味道,那一天,青春。
请从中选择两三个关键词写一篇文章,讲述自己的某段人生经历或表达自己的某种人生思考。要求:选好关键词,使之形成有机的关联;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记叙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