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马鞍山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高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面对当今社会一些不良风气和现象,几位经常聊天的老人坐在一起边议论边慨叹人心不古,还不时摇摇头。

    B. 有人认为以前的一些教育看法较不合理,必须加以导正,例如不能体罚。但曾教授不苟同,他认为体罚应视情况而定,不能混为一谈。

    C. 所谓股票期权,指上市公司授予激励对象在未来一定期限内以预定的价格和条件购买本公司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

    D. iPhone自问世以来便独树一帜,不仅使苹果公司声名鹊起,还衍生出无数围绕iPhone的周边产品,比如苹果配件、软件等。

     

  • 2、从句式的角度看,下列各句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晋军函陵,秦军氾南②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③夫晋,何厌之有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⑤敢以烦执事⑥群臣侍殿上者

    A.①⑤//②④/ B.①④/③⑥/②⑤ C.①⑤/③⑥// D.①④////

  •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几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A. 然而不   B. 之以桑

    C. 五十者可以帛矣   D. 之以孝悌之义

  • 4、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句是( )

    A.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 有碑仆道,其文漫灭

    C. 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

    D. 隰则有泮

  • 5、下列各组句子,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沛公安在                                                            ②臣未之闻也

    ③而刀刃若新发于硎                                               ④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⑤可使有勇                                                            ⑥舆薪之不见

    ⑦臣之所好者道也                                               ⑧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⑨大王来何操

    A.①②⑥⑨/③④/⑤/⑦/⑧

    B.①⑤⑨/②⑧/③④/⑥/⑦

    C.①⑥⑨/②⑦/③④/⑤/⑧

    D.①⑨/②⑥/③④/⑤/⑦/⑧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所有的艺术创作,开拓的都是一个艺术的空间;而艺术的空间说到底,是一个想象的空间。想象的空间不同于现实的空间,但又是以现实的空间为基础的。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说,艺术家若没有对现实空间的感受,就不可能产生艺术的想象,就不可能开拓出想象的空间来。一个自幼目盲的人,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绘画作品的;一个自幼耳聋的人,也是不可能创作出优秀的音乐作品的。二是说,想象的空间之所以是想象的空间,归根到底是以现实的空间为依据的。我们说一个艺术家的想象力十分丰富,是说他主观想象的世界与直感到的现实空间,有着极大的差别。没有现实空间的参照,是无所谓想象力丰富不丰富的。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也就有了彼此的关系问题。

    在这里,想象可以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世界在表现形态上更加类似于现实空间,让读者如同进入一个特定的现实空间一样,进入作家构筑的艺术世界中去。这个世界实际上是一个想象的世界,但并不让人感到奇异或怪诞。二是通过想象构造出的是明显不同于现实空间的另一类空间。对于这样一个想象空间,人们是陌生的,如梦如幻。但也正因为如此,它才让人领略到一种奇幻或怪诞的美感。实际上,这两种空间都是想象空间。但因为前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所以我们常常将其作为现实空间本身来分析和理解,不认为它是虚幻不实的。而后一种在读者的感受中,就根本不同于现实世界,带有明显的梦幻感觉,所以我们常常直接称之为梦幻空间。一部《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太虚幻境构筑的是一个梦幻空间;而对贾府人物及其生活环境的描写,则是有关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

    想象空间虽然是在现实空间的基础上产生的,但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却有着根本的差别。具体而言,现实空间不是一个人按照个人的意愿随意创造出来的,而是外在于任何一个个体人先行存在的。它给任何一个个体人,都提供了一定的自由活动的空间,但这种空间,又是极其有限的,是不能满足任何一个个体人的全部要求的。总体而言,对于任何一个个体的人,现实空间都是不完全自由、不完全舒适的。想象空间则不同了。想象空间不是外在于它的创造者的,而是它的创造者自由想象的产物。尽管他所创造的这个想象空间本身,也不是完全自由的,但想象空间对于它的创造者而言,则是自由的。假若《红楼梦》真的是曹雪芹的一部“自传”,曹雪芹就是贾宝玉。贾宝玉在贾府那个现实空间中是不自由的;而曹雪芹在创作《红楼梦》的过程中,体验的却是创造的自由。《红楼梦》的读者在阅读《红楼梦》的过程中,获得的也是自由的体验;他们已经不受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束缚,他们是在超越贾府这个现实空间的视点上,来俯视这个空间的。所以想象空间是对现实空间的超越——现实空间是不自由的,想象空间则能满足人对自由的要求。

    (选自王富仁《现代中国异城小说研究序》,有删改)

    【1】从原文看,下列对“想象空间”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象空间是以现实空间为基础创造出来的艺术世界。

    B.想象空间在读者的直接感受中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

    C.想象空间是作家经过自由创造开拓出的想象的世界。

    D.想象空间可以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获得自由的体验。

    【2】下列对原文结构和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用自幼目盲的人创作优秀绘画作品受限的例子,说明艺术家需依据现实空间的感受开拓出想象空间。

    B.第二段指出了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能构筑不同的想象空间,《红楼梦》就同时具有这两种不同的想象形式。

    C.第三段运用对比分析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根本差别,前者是客观存在的,后者则是创造者自由构造的。

    D.文章用先总后分的方式阐述了想象空间的基础,想象的两种形式,现实空间和想象空间的差别等三个问题。

    【3】下列对原文中作者观点的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想象空间与现实空间差别越大,越能说明艺术家想象力强、创作水平高。

    B.类似于现实空间的想象空间与现实关系密切,让人产生如梦如幻的感觉。

    C.梦幻空间以想象空间为依据,大致等同于现实世界,又让人有陌生感。

    D.想象空间能够超越人们感到不自由的现实空间,能让人在其中感到自由。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人们在遇到和自己境遇相似的人时,往往产生同病相怜的感慨,常用《琵琶行》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达生活的不如意。

    (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天姥山上的天气和环境,渲染了紧张凝重的气氛,为下文仙人出场做铺垫。

    (3)苏轼在《赤壁赋》中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老师点名让曾晳回答时,他正在鼓瑟,他先是完成“____________”这一动作,然后以“____________”来铺垫自己回答。

    (2)《阿房宫赋》中,杜牧谈及秦人把黄金看作土块,把珍珠看作石头,丢弃得到处都是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登岳阳楼》中,杜甫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联描绘出洞庭湖分断吴楚、吐纳日月的恢宏气象。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____________”一句描写了女主人公“以望复关”之前的动作,“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女主人公看不到心上人的悲伤状态。

    (2)苏轼的《赤壁赋》中,“____________”一句描写出作者与朋友乘坐的小船在江面上自由漂荡的状态,“____________”一句描写出作者感觉像凌空驾风而行的状态。

    (3)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了山间春、夏的美景。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视觉和听觉描写,写出了诗人梦游天姥山登上半山腰时的所见所闻,充满了奇幻色彩。

    (2)《荀子·劝学》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木”与“金”的变化来进一步说明客观事物经过人工改造,可以改变原来的状况。

    (3)在《沁园春·长沙》中,毛泽东故地重游,引发对往昔生活的回忆的过渡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景因情而异。同样写到秋天里的动物,毛泽东眼中的动物充满生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李清照笔下的动物令人伤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写自己登顶泰山后,看到红日跃出海面的壮美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猿叫声凄厉,在古诗文中常用来表示凄凉。这样的诗句很多,请任选两篇诗文,分别列举其中含有“猿”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诗歌阅读,完成小题。

    相见欢

    朱敦儒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樱①散,几时收?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②。

    [注]①簪樱:古代官吏的冠饰,代指显贵。②扬州:地名,当时为南宋抗金前线。

    1“相见欢”是这篇作品的___________

    2对作品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清秋” 一词,点明登楼时节,渲染肃杀氛围。

    B.“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一句,以乐景写哀情。

    C.“倩悲风” 一语,运用了拟人手法,生动传神。

    D.“吹泪过扬州” 一语,富有动感,极具感染力。

    3画线句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请加以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各题。

    ①修不幸,生四岁而孤。太夫人守节自誓,居穷,自力于衣食,以以教,俾至于成人。太夫人告之曰:

    ②“汝父为吏廉,而好施与,喜宾客,其俸禄虽薄,常不使有余。曰:‘毋以是为我累。’故其亡也,无一瓦之覆、一垄之植以庇而为生,吾何恃而能自守耶?吾于汝父,知其一二,以有待于汝也。

    ③“自吾为汝家妇,不及吾姑,然知汝父之能养也。汝孤而幼,吾不能知汝之必有立,然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吾之始归也,汝父免于母丧方逾年,岁时祭祀,则必涕泣曰:‘祭而丰,不如养之薄也。’间御酒食,则又涕泣曰:‘昔常不足,而今有余,其何及也!’吾始一二见之,以为新免于丧适然耳。既而其后常然,至其终身未尝不然。吾以此知汝父之能养也。

    ④汝父为吏,尝夜烛治官书,屡废而叹。吾问之,则曰:‘此死也,我求其生不得耳。’吾曰:“生可求乎?”曰:“求其生而不得,则死者与我皆无恨也。矧求而有得耶?以其有得,则知不求而死者有恨也。夫常求其生,犹失之死,而世常求其死也。”回顾乳者抱汝而立于旁,因指而叹曰:‘术者谓我岁行在戌将死,使其言然,吾不及见儿之立也,后当以我语告之。’呜呼,其心厚于仁者耶!此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也。汝其勉之!夫养不必丰,要于孝;利虽不得博于物,要其心之厚于仁。吾不能教汝,此汝父之志也。”

    ⑤修泣而志之不敢忘。自先公之亡二十年,修始得禄而养。又十有二年,列官于朝,始得赠封其亲。天子推恩,褒其三世。

    ⑥于是小子修泣而言曰:“呜呼!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惟我祖考,积善成德,虽不克有于其,而庇赖其子孙矣。”乃载我皇考崇公之遗训,太夫人之所以教而有待于修者,并揭于阡,俾知夫小子修之德薄能鲜,遭时窃位,而幸全大节,不辱其先者,其来有自。

    (取材于欧阳修《欧阳文忠公文集》,有删节)

    【注】①修:欧阳修自称。②太夫人:欧阳修的母亲郑氏。③皇考崇公:指欧阳修去世的父亲。欧阳修的父亲被追封为崇国公。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力于衣食,以以教       长:抚养。

    B.此死              狱:监狱。

    C.不及吾姑              事:侍奉。

    D.虽不克有于其              躬:自身。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欧阳修简单叙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突出赞美了太夫人的美德以及付出。

    B.文章中连续转述了太夫人的大量叙述,欧阳修借此表达对父亲政绩及人品的追思。

    C.文章中欧阳修写自己牢记先父及太夫人的教诲,后来帮助自己度过坎坷的宦海生涯。

    D.文章结尾欧阳修认为自己“德薄能鲜”,却“幸全大节”,是因为先辈的品德的荫庇。

    【3】欧阳修的父亲在为人处事上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请根据文意概括并作简要说明。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照要求作文。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孟郊)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

    请以“忧与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除诗歌外,文体自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