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 )
A.以前的CBA赛场上,八一队一直与广东队平分秋色,如今由于自身的原因,只能让广东队独霸国内篮坛。
B.2008年1月,南方许多地区出现了罕见的雪灾,雪灾过后,不少抗雪救灾的动人场面变成了人们一种刻骨铭心的记忆。
C.季羡林老先生为了填补国内东方学研究的空白,不顾年老体弱,苦心孤诣,令人感动。
D.龙川岛像一张舒展着的荷叶漂浮在浩如烟海的千岛湖上,岛上又有30多个小湖,湖水明净,映着日光,犹如闪烁在荷叶上的水珠一样。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长篇小说《红楼梦》又名《石头记》、《金玉缘》,是我国古代小说中最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品。小说以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为中心,描绘了一幅极其广阔的社会生活图画。
B.李白,盛唐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人称诗仙。他的诗歌想像丰富奇特,风格雄健奔放,色彩瑰丽,语言清新自然,杜甫曾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C.海明威,欧内斯特·海明威,美国小说家。代表作有《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老人与海》。1954年获得第五十四届诺贝尔文学奖。是“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他的笔锋一向以“文坛硬汉”著称。
D.杜甫,字子美,后世称为杜工部。其诗思想深刻,意境开阔,形成了特有的沉郁顿挫的风格。所谓“沉郁”,主要指诗歌表情达意抑扬跌宕,音调声情起伏迭变。所谓“顿挫”,主要指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
3、下列语段中加点的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科技兴则国兴,科技强则国强。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对于关键领域和产业核心技术,如高端芯片、操作系统等,一旦受到管制断供,就会面临生存困境。对这些“间不容发”的急切问题,一定要以锲而不舍的精神,打好关键技术攻坚战,不能被逼得走投无路。针对事关国家安全和长远发展的“心腹之患”,要未雨绸缪,下好“先手棋”,并非“可望而不可即”,在全球创新链条中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为未来彻底解决卡脖子问题提供战略性技术储备,让中华民族能够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A.间不容发
B.锲而不舍
C.走投无路
D.可望而不可即
4、杨先生为父亲举办个人书画展,下面是他给某知名书画家写的一份邀请函的正文内容,其中有几处用语不得体,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明日请您屈驾到府上一坐,令尊珍藏的墨宝将悉数展出,届时还请您抛砖引玉、不吝赐教。明早七点请您在家恭候,我们将有专车迎接。真诚期待您的光临!
A. “府上”改为“寒舍” B. “令尊”改为“鄙人”
C. “抛砖引玉”改为“发表高见” D. “恭候”改为“等待”
5、下面几组句子中,使用的文言句式不同的一组是
A.大王来何操 时人莫之许也 唯我马首是瞻 沛公安在
B.吾属今为之虏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见笑于大方之家
C.得复见将军于此 见燕使者咸阳宫 以其无礼于晋 燕王拜送于庭
D.求人可使报秦者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所以遣将守关者 群臣侍殿上者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当代人类社会因全球化发展,超越国界藩篱进而创造进步荣景,但同时也产生诸多跨国性的问题。其中,气候变迁未来可能形成的挑战、威胁甚至危机,已成为国际社会当前急需研究的重要课题。
为防止人类的生存环境继续恶化,在联合国的主导下,启动了气候治理机制,并完成了法制化过程,自1990年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并展开气候谈判起,至2015年巴黎协商会议结束止,期间相继完成《联合国气候变迁纲要公约》《京都议定书》及《巴黎协定》等重要国际法律文件,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遵循与执行的重要依据。
长久以来,依据国际政治传统,主权国家一直是被关注的焦点。今天,国家行为者依旧具有主导力量,而非政府组织的参与角色也愈显重要,它们参与正式会议的数量不断增加,在场外举办的周边活动的规模也不断扩大。近年来,已有不少非国家行为者在倡导认识气候变迁与减碳防治上颇有成就与贡献。
(摘编自搜狐网《气候变迁与全球治理》)
材料二
令人担忧的是,近20年来,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议题的讨论呈现出深度政治化趋向,并极大地影响了国际气候谈判建设性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气候治理主体的多元化,不同的治理机构和机制在涉及气候变化问题时,仅将与本机构或本机制相关的气候议题纳入,弱化了气候议题之间的关联性”,分散了气候谈判的议题焦点。
当下,气候变化问题与新冠肺炎疫情相互影响、共振叠加,对全球经济造成史无前例的全面重创,如果全球疫情得不到有效遏制,那么支撑气候谈判的国际经济和科技合作基础将会受到严重冲击,进而影响气候谈判的结果。近年来,以美国为代表的部分发达经济体参与全球治理的共同协作意识淡薄,原先所承担的国际义务亦不断消减,导致全球治理体系结构失衡、机构虚化;相反,“新兴国家全球公共产品供给的意愿和能力增强,但是其在全球治理体系中的决策权和话语权依然被压制”。
(摘编自人民论坛刘洪岩《2020后全球气候谈判:新问题、新挑战、新方案》)
材料三
中国积极参与全球气候治理,高举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合作大旗,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保护地球家园,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了新贡献。
推动构建应对气候变化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繁荣清洁美丽的可持续发展新世界。中国在面对气候变化等全球性挑战中创造性地提出了应对方案,那就是各国加强对话,取长补短,在相互借鉴中实现共同发展,惠及全体人民。同时,调动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全社会资源参与国际合作进程,形成强大合力。
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新观念,推动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气候治理体系。推动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多一点共享、多一点担当,实现互惠共赢。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历史责任、发展阶段、应对能力都不同,今天,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没有过时,发达国家应该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加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并向发展中国家转让气候友好型技术,帮助其发展绿色经济。
当前,全球正处于关键时期,新技术、新产业、新模式层出不穷。我们应尊重各国在国内政策、能力建设、经济结构方面的差异,顺应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现代化新进程。要抓住经济社会低碳转型将引发的新技术和产业革命,为经济发展创造新的增长点、新的市场和新的就业机会。
(选自人民网《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引领全球气候治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球化发展让当代人类社会能突破国界共享繁荣,但盛景与诸多跨国性问题并存,国际社会面临全新挑战。
B.联合国在全球气候治理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它主导制定国际法律文件,启动气候治理机制并完成其法制化过程。
C.受传统国际政治氛围影响,主权国家在全球气候治理中占主导地位,非政府组织的参与和倡导作用微乎其微。
D.当前的全球气候变化问题,与其他国际性难题相互影响、共振叠加,让全球气候治理工作变得更加错综复杂。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联合国主导制定的《巴黎协定》等国际法律文件,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遵循与执行的重要依据。应对所有参与者具有相同的约束效力。
B.近年国际社会在气候谈判等讨论中出现了深度政治化趋向,各方站在己方利益立场上发声处事,给相关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
C.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给全球气候治理带来了严重冲击,此时如能实现经济社会的新发展,必能获得遏制疫情和气候治理的双赢。
D.气候治理是全球的共性议题和共同挑战,必须均衡协调治理体系中的决策权和话语权,尊重日益趋于多元的各方主张和诉求。
【3】依据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进行全球气候治理应采取哪些措施?请依据材料三做简要说明。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他哂笑子路是因为子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涉江采芙蓉》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用比兴手法写主人公形象的雅洁及营造清幽、高洁的意境。
(3)《静女》中描写女人送给男人的第一个礼物很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诗经·氓》中以“桑”喻女子青春年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离骚》中作者用比喻手法说自己因才能出众而招致小人嫉妒诽谤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赤壁赋》中通过夸张、侧面描写表现洞箫声的凄切婉转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9、根据提示写出对应诗句。
(1)《诗经》中有两句写姑娘思念情人的诗,曹操在《短歌行》中借它来表达自己对人才的渴望。这两句是:_______,________。
(2)屈原在《离骚》中声明“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表达了自己宁可遭遇速死,或者流放,也绝不忍心同流合污,与丑恶相随的心志。
(3)《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 ”的观点异曲同工。
(4)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刘义隆草率出兵,虽有“___________”之雄心,也只怕会有“___________”的结局。
(5)柳永《雨霖铃》下片中“________,____________”这二句是感慨深秋季节的个人的离别之苦,进而推及到一般离人的思想感情,俯仰古今,在难言的凄哀中去深沉地思索人们普遍的离别的伤感。
10、名名篇默写。
(1)《归园田居(其一)》中表达渴望摆脱束缚、向往田园生活感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赤壁赋》中概括了曹操军队在攻破荆州后、顺流东下时的盛况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3)《师说》中韩愈认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蜀道难>中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登高》中既表现杜甫病痛孤独、漂泊异地的悲伤,也蕴含着与生命的衰弱顽强抗争的精神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琵琶行》中诗人用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音乐暂停时余音袅袅、余意无穷的意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 。
(4)《劝学》中与《论语》“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观点一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筹笔驿①
李商隐
猿鸟犹疑畏简书②,风云常为护储胥③。
徒令上将挥神笔④,终见降王走传车⑤。
管乐有才原不忝,关张无命欲何如?
他年锦里经祠庙⑥,梁父吟成恨有余。
【注】①筹笔驿:旧址在今四川省广元北。相传诸葛亮出兵攻魏,在这里筹划军事。大中十年(856年)冬,李商隐罢梓州幕随柳仲郢回长安,途经筹笔驿,创作此诗。②简书:指军令。③储胥:指军用的篱栅。④上将:指诸葛亮。⑤降王:指后主刘禅。传车:古代驿站的专用车辆。⑥锦里:在成都城南,有武侯祠。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把猿鸟、风云比作诸葛亮的敌人,说他们至今还畏惧诸葛亮治军的神明,以此衬托诸葛亮的军事才能,为下文内容作铺垫。
B.颔联采用对比手法,说明诸葛亮尽管有运筹帷幄之才,还是无法挽救蜀国的败亡,不争气的后主刘禅最终还是投降做了俘虏。
C.颈联分析蜀国败亡原因——尽管诸葛亮才比管仲和乐毅,但无奈大将关羽和张飞命短,只凭诸葛亮一人之力,也无法力挽狂澜。
D.尾联交代写作缘由,作者往年经过锦里诸葛武侯庙时,触景生情,吟诵起诸葛亮的《梁父吟》,顿时觉得遗恨无穷。
【2】诗歌末句“恨有余”中的“恨”包含了作者哪些感情?除了“恨”,该诗还寄寓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13、请把课文中的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
14、请以“守候”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拟题目,800字左。卷面整洁,拒绝乱编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