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对于市场上的各种品牌评定,不得借机收取相关参评企业的任何费用,以及开展其他与评定有关的盈利性活动。
B. 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
C. 当前家庭教育有淡化的倾向,其主要原因是课外辅导班占据了孩子太多时间,留给家庭教育的时间严重不足所造成的。
D. 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让每个贫困户能够掌握一两门种植或养殖技术,在增收的同时也能增智,这是文化扶贫的重要手段。
2、《声声慢》一词所写的景物的季节特征是( )
A.初秋 B.深秋 C.初春 D.暮春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盖失强援,不能独完 B.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C.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D.能守其土,义不赂秦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 不同文化对冬至的解读不尽相同,通常都与假期、节日和宗教仪式有关,但无论如何解读,从这一天开始,北半球的白昼时间将越来越长。
B. 实时性是以互联网为载体的重要特点,是通过图片、声音、文字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传播的。
C. 相对于有分辨能力的成人而言,孩子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所以对于家长来说,做好示范,更为至关重要。
D. 树立崇高理想,强化廉洁意识,倡导清正观念,不放纵欲望,不贪图享受,不沉迷逸乐,拒腐防变就会不断提升。
5、填入下列空格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一株济世草,一颗报国心。多年以来,屠呦呦带领团队攻坚克难,让青蒿素_____。面对荣誉,屠呦呦_____地淡定,耄耋之年依然_____于对青蒿素的进一步研究。她认为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古老的中医药才能够_____。
A.闻名于世 一如既往 矢志 历久弥新
B.家喻户晓 一如既往 立志 长盛不衰
C.闻名于世 长此以往 立志 长盛不衰
D.家喻户晓 长此以往 矢志 历久弥新
6、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相关题目。
猴 王
孟小书
前些日子秦梦的奶奶去世了,虽然长大后很少再能见着李奶奶,但听闻这一消息后还是无比心痛。这么些年过去了,也不知道长顺儿怎么样了,是不是还在这世界上冲着某家的花姑娘吐口水,或是早就被打死了也说不定,它实在是太淘了。长顺儿死了也好,这样李奶奶就不寂寞了。长顺儿是只猕猴儿,有两个巴掌大小,眼睛大而无神,满脸惆怅。
第一次见到长顺儿已经是十几年前的事了,而那时,它就已经把自己封为家里的猴王了,原因是李奶奶无微不至地照顾和秦梦的无限忍让。身为猴王的它见不得姑娘穿的漂亮,但凡谁家的姑娘穿了花哨些的衣服,它就疯了,冲人家龇牙咧嘴,还发出像吐痰般的声音。也许,长顺儿确实很想冲人家吐几口口水来的。身为一只母猴儿,这举止实在是过于粗俗。李奶奶给它起名为长顺儿,就是想让它能给家里带来些好运。
秦梦是我的发小。每当放学后,我先回的是秦梦家,玩一会儿后再回自己家。记得那天我们一到家,扔下书包就爬上榻榻米,李奶奶端上来一大盘葡萄。我和秦梦一人手里拿了一串,边吃边看外面的景色,没吃多一会,就发现手里的葡萄已经所剩无几,再一看,长顺儿神不知鬼不觉地躺在那串葡萄下,两只手紧忙活着往嘴里倒腾,两个腮帮子已经快被撑爆了。长顺儿贪吃这个毛病看来是改不了了。
这天是中秋节放假的前一天,秦梦说晚上奶奶要做好吃的给我们。当我到她家时,李奶奶刚刚出门,烟灰缸里还有尚未掐灭的半支烟。我和秦梦坐在榻榻米上玩着一只刚捉回来的蜻蜓。这时候,我们闻到阵阵呛鼻的烟味。回头一看,长顺儿蹲在摇椅上,学着李奶奶的样子,用两根手指头正夹着烟。一股一股的烟雾正从它的嘴里吐出来,云山雾罩的。长顺儿被烟呛得直咳嗽,眼睛也睁不开了。我们指着它笑得差点背过气去。长顺儿把烟头一下扔在地上。秦梦见后一个箭步把烟头捡起来,抄起李奶奶的“老头乐”就要揍长顺儿。长顺儿身小灵活,在沙发和茶几之间窜来窜去,这是我第一次知道什么叫“跳马猴子”。长顺儿蹲在书柜上,冲着秦梦龇牙咧嘴,以表胜利。秦梦气得冲着它说,你等着我奶奶回来!话音刚落,李奶奶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地回来了。长顺儿见李奶奶,一下钻进了笼子里,装可怜。秦梦看着它小声说了句“瞧你那德行”后,直接冲进了奶奶怀里,哭着说,奶奶!长顺儿欺负我!奶奶一见秦梦哭了,这下有点慌。秦梦故作抽泣状:“长顺儿抽烟不说,还故意把烟头儿扔在地上。我就想说说它,谁知道它窜到我头上,抓我的头发!”奶奶听后,皱着眉头看躲在笼子的长顺儿,她的眼神就像那小刀,飞快地向笼子里掷去,长顺儿这下子害怕了,嘴里发出“嘶嘶”声,在笼子里上蹿下跳并使劲摇晃着笼子。每当长顺儿有此举动,就代表着它承认错误了。当然这也是我们的一种猜测,没准它在抗议。还好长顺儿不会说人话,也听不懂人话,可以凭秦梦任意编造。这点实在有点不公平,可世事哪有那么多的公平,只能希望长顺儿下辈子投胎可以做个人,能为自己做主的人。
那次李奶奶要出趟远门。只好将家里的两个孩子分别送走。秦梦送到了我家,长顺儿送到了秦梦的姑姑秦沐夏的店里。一个星期终于过去了,李奶奶一次也没有去看望过长顺儿。后来我才知道,原来李奶奶住院了。长顺儿回了家,立刻钻到了李奶奶的床底下,怎么召唤都不肯出来。李奶奶心疼它,说肯定是在秦沐夏那儿受委屈了。过了几天,长顺儿终于跑出来了,直接窜到家中的最高处——书柜顶上,真是一点长进也没有。李奶奶说,随它闹去吧,只要它健康快乐就行。随着日子一天天的过去,李奶奶住院次数逐渐变多了。那是她最后一次离开家前,李奶奶怀中抱着长顺儿一下一下认真地抚摸。她最后看了长顺儿一眼便掉头就走,那一瞬间长顺儿突然哭了。
后来,李奶奶再也没回过这个家。再后来,猴王长顺儿还是被秦梦的爸爸在天桥上,两百块钱给卖了,原因是长顺儿把他抓伤了。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采用了倒叙的手法,由李奶奶的去世引出猴王长顺儿,最后一段又以长顺儿的消息照应开篇,前后呼应,首尾圆合。
B. 当秦梦编造长顺儿的罪过时,“我”深为长顺儿鸣不平,充满了对长顺儿悲剧命运的同情,希望它下辈子能为自己做主。
C. 作者在刻画长顺儿时抓住了猴子的主要特征,通过多处细节描写将长顺儿的猴性刻画得活灵活现,跃然纸上,惹人喜爱。
D. 小说的语言朴实平淡,字里行间蕴含的感情却很探沉,真挚动人,如画线句子简单平实,却饱含了“我”对李奶奶的深情。
【2】作者说长顺儿“实在是太淘了”,长顺儿的“淘”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3】小说的主角是长顺儿还是李奶奶?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善用比喻和对比说理,为了强调学习时用心专一的重要性,文章以弱小的蚯蚓为例从正面设喻后,紧接着从反面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饮酒(其五)》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总结全诗,指出人与自然的和谐,是生命的一种独特感受,语言是难以将其表现出来的。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的《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是士大夫认为地位、职位不同拜师学习是不正常的。
(2)《孟子·鱼我所欲》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强调极少的食物,得到了这一点食物就能活下去,得不到就会死去。
(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送别武判官时饮酒相别,多种乐器演奏出离别的不舍。
9、在横线上填写作品原句。
(1)作为借古鉴今之作,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语重心长地告诫后人:“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_____,_______。”苏洵在《六国论》中针对北宋以物赂敌,换取一时苟安的软弱表现,告诫统治者:“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五代史伶官传序》据史实,论成败,设疑问,引古语,印证了“_______,_______”的自然之理。
(2)经典诗文可以为生活增添雅趣与温暖。当暂时远离世俗的束缚,投身山水美景时,我们可以借陶渊明的“久在樊笼里,______”表达内心的愉悦;当朋友有学科短板却羞于向同学请教时,我们可以引韩愈的“弟子不必不如师,______”来鼓励他。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的空缺部分。
(1)桂棹兮兰桨,__________________。渺渺兮予怀,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2)苟以天下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洵《六国论》)
(3)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受物之汶汶者乎?(《楚辞·渔父》)
(4)__________________,一夫当关,万夫莫开。__________________,化为狼与豺。(李白《蜀道难》)
(5)__________________,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__________________,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赤壁赋》中,经过一番主客问答,双方终于达成统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绘了主客同舟醉眠的画面。
(2)姚鼐在《登泰山记》中描写自己登顶泰山后,看到了红日跃出海面的壮美之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蜿蜒多姿,动人心弦,是诗人钟爱的意象,频繁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下列加点的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 可怜光彩生门户 B. 迟迟钟鼓初长夜
C. 遂教方士殷勤觅 D. 其中绰约多仙子
13、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辨奸论
苏洵
事有必至,理有固然。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人人知之。人事之推移,理势之相因,其疏阔而难知,变化而不可测者,孰与天地阴阳之事。而贤者有不知,其故何也?好恶乱其中,而利害夺其外也。
昔者,山巨源见王衍,曰:“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郭汾阳见卢杞,曰:“此人得志,吾子孙无遗类矣!”自今而言之,其理固有可见者。以吾观之,王衍之为人,容貌言语,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然不忮(zhì,嫉妒)不求,与物浮沉。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卢杞之奸,固足以败国;然而不学无文,容貌不足以动人,言语不足以眩世,非德宗之鄙暗,亦何从而用之?由是言之,二公之料二子,亦容有未必然也。
今有人,口诵孔、老之言,身履夷、齐之行,收召好名之士、不得志之人,相与造作言语,私立名字,以为颜渊孟轲复出;而阴贼险狠,与人异趣。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夫面垢不忘洗,衣垢不忘浣,此人之至情也。今也不然,衣臣虏之衣,食犬彘之食,囚首丧面而谈诗书,此岂其情也哉?凡事之不近人情者,鲜不为大奸慝(tè)。竖刁、易牙、开方是也。以盖世之名,而济其未形之患,虽有愿治之主,好贤之相,犹将举而用之,则其为天下患,必然而无疑者,非特二子之比也。
孙子曰:“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使斯人而不用也,则吾言为过,而斯人有不遇之叹,孰知祸之至于此哉!不然,天下将被其祸,而吾获知言之名,悲夫!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利害夺其外也 夺:改变 B.亦容有未必然也 容:容许
C.好贤之相 好:喜欢 D.不然,天下将被其祸 被:遭受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事有必至,理有固然 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
B.月晕而风 侣鱼虾而友麋鹿
C.二公之料二子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D.固有以欺世而盗名者 皆以美于徐公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洵认为世间人事的变迁,情理和形势的互相依赖等虽然疏阔难知,但和天地阴阳(等自然现象)的变化相比较,后者更难以让人理解。
B.卢杞不学无术,容貌一般,说话的水平也很平常,之所以成为奸臣,败坏国家,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是唐德宗的鄙陋昏庸,用人不当。
C.当时一些人穿奴仆穿的衣服,吃猪狗的食物,也不梳洗打扮,却大谈读书,作者说,只要行事不合乎人情的,就不是大奸大恶的人。
D.作者引用孙子的话,“善用兵者,无赫赫之功”,意在表明,社会上有一种人故意制造“显赫功绩”,沽名钓誉,从而欺骗世人以求得到重用。
【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晋无惠帝,仅得中主,虽衍百千,何从而乱天下乎?
(2)是王衍、卢杞合而为一人也,其祸岂可胜言哉!
14、作文
对音盲来说,贝多芬等于不存在。对于画盲来说,毕加索等于不存在。对于只读流行小报的人来说,从荷马到海明威的整个文学宝库等于不存在。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思考和感悟。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