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关于深化体制改革的工作基调,结合“双一流”建设实际,特制订我单位下段工作的基本规划。
B. 红茶味甘性温,善蓄阳气,其适合身体虚弱、畏寒怕冷、肠胃不适以及经常从事体力劳动的人在冬季饮用效果更佳。
C. 11月下旬,阿里巴巴、宝马、摩拜单车等国内八家知名企业签约,成为大会的合作伙伴,乌镇峰会品牌价值持续提升。
D. 发现苗头性问题就及时提醒,这既是对本人的监督,也给其他人敲响警钟,体现严管就是厚爱,增强政治生活的有效性。
2、下列句中“焉”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B.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C.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D. 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吴钊在《绝世清音》中说道:“……其实它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艺术水平最高,最具民族精神、审美情趣和传统艺术特征的乐器。”请问,这是哪种乐器?( )
A.古筝 B.古琴 C.琵琶 D.箜篌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A. 一位明星对粉丝团说:承蒙我的厚爱,让我们凝聚力量,一起将粉丝团做得更大更好,本人不胜感激。
B. 面对网友对某主播因紧张而导致口误的调侃,该主播在受访时回应: 主播出错纯属正常,大家不要苛责。
C. 黄教授患上重感冒,不能与会,于是给主办方发短信说明情况:偶染小恙,不能如约赴会,还望海涵。
D. 一对闺蜜逛商场,同时喜欢上店家仅剩一套的新款衣服,其中一位说:你穿上更漂亮,我还是割爱吧。
5、下列各句中所用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看见鱼翅,并不就抛在路上以显其平民化
B.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C.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渊
D.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搵英雄泪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这个人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以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从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即使只能作出一个这样的发现,也已经是幸福的了,但是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他作为科学家就是这样。但是这在他身上远不是主要的。在马克思看来,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任何一门理论科学中的每一个新发现——它的实际应用也许还根本无法预见——都使马克思感到衷心喜悦,而当他看到那种对工业、对一般历史发展立即产生革命性影响的发现的时候,他的喜悦就非同寻常了。例如,他曾经密切注视电学方面各种发现的进展情况,不久以前,他还密切注视马塞尔·德普勒的发现。
(节选自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1】下列各项对“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了其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
B. 直接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构成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
C. 在没有满足基本的物质需求的前提下,人们也可以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D. 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都必须由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来解释。
【2】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 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B. 马克思认为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决定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C. 马克思发现了资本家靠榨取雇佣工人剩余价值获取利润的规律。
D. 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马克思发现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和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 “空白”一词形象地说明了马克思的逝世对于无产阶级事业是不可弥补的损失,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伟大贡献。
C. “豁然开朗”和“在黑暗中摸索”形成鲜明的对比,突出了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意义。
D. 作者从马克思的观点中总结出了物质决定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7、(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澄江一道月分明。
(2)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任重而道远。
(4)吾师道也,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蹴尔而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星垂平野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去来兮辞》中写诗人归家后农人告诉他春日已到,应当躬耕西部田园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子路、曾、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曾皙描绘一幅在大自然中临风酣歌而归的美好景象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瑟”是中国古老的拨弦乐器,代表着高雅的审美与节操,象征着知音与年华,也是中国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中,庄子认为宋荣子面对世人的称赞或非难能做到宠辱不惊,是因为他达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境界。
(2)《蜀道难》中李白从听觉角度生动描写蜀道中水流湍急势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郦道元在《三峡》中引用渔者歌词渲染三峡秋季凄凉氛围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有个人要设宴招待朋友,可惜搜遍口袋只有8文铜钱,十分尴尬。老佣人说:“ 容易办成。”便拿6文买了两只鸡蛋,1文买了些韭菜,1文买了豆腐渣。老佣人端出第一盘菜,是韭菜面上铺两只蛋黄,他说:“这叫做‘ __________’。”又端出第二盘菜,韭菜上是一圈蛋白,说:“这叫‘ __________’。” 第三盘菜是炒豆腐渣,名称叫做:“__________ .”第四道菜是清汤上浮动着两个蛋壳,取名为:“__________ .”老佣人说:“我喜欢杜甫这首诗,所以做的菜肴凑上这四句诗,成其文雅,请不要嘲笑。”主人十分高兴,客人也重重奖赏了他。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现他不论身处何地都满怀忧国忧民的政治理想抱负。
(2)《赤壁赋》中苏轼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以比喻和对比手法,形象生动地突出了生命的渺小。
(3)李白在《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湍、瀑等多种意象飞快从眼前闪过,目不暇接,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晴至报恩山寺
文同
山石巉巉磴道微,拂松穿竹露沾衣。
烟开远水双鸥落,日照高林一雉飞。
大麦未收治圃晚,小蚕犹卧斫桑稀。
暮烟已合牛羊下,信马林间步月归。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记叙诗人拂松穿竹登山的过程,其间叙中有景,用“巉巉”状山石,用“微”状石径,历历在目。
B.颈联描述农家生活,“大麦”“小蚕”等选材极富农家特色,“未收”“晚”等流露出诗人些许遗憾。
C.尾联写诗人归来,暮烟、牛羊、林木、月光不仅让人感受到盎然的生机,也给人一种宁谧的美感。
D.全诗以时间为顺序,从清晨写到傍晚再到入夜,移步换景,展现了途中所见的景象,极富有层次感。
【2】本诗的颔联广受后世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也。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谓贾诩有良、平之奇。察孝廉为郎,疾病去官,西还至汧[注],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余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袁绍围太祖于官渡,太祖粮方尽,问诩计焉出,诩曰:“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太祖曰:“善。”乃并兵出,围击绍三十余里营,破之。绍军大溃,河北平。太祖领冀州牧,徙诩为太中大夫。
建安十三年,太祖破荆州,欲顺江东下。诩谏曰:“明公昔破袁氏,今收汉南,威名远着,军势既大;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太祖不从,军遂无利。太祖后与韩遂、马超战于渭南,超等索割地以和,并求任子。诩以为可伪许之。又问诩计策,诩曰:“离之而已。”太祖曰:“解。”一承用诩谋。卒破遂、超,诩本谋也。
是时,文帝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植才名方盛,各有党与,有夺宗之议。文帝使人问诩自固之术,诩曰:“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文帝从之,深自砥砺。太祖尝屏除左右问诩,诩嘿然不对。太祖曰:“与卿言而不答,何也?”
诩曰:“属适有所思,故不即对耳。”太祖曰:“何思?”诩曰:“思袁本初、刘景升父子也。”太祖大笑,于是太子遂定。
诩自以非太祖旧臣,而策谋深长,惧见猜嫌,阖门自守,退无私交,男女嫁娶,不结高门,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节选自《三国志·贾诩传》,有删改)
[注]汧(qiān):千河的古称,源出甘肃省。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B. 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C. 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D. 公明胜绍/勇胜绍/用人胜绍/决机胜绍/有此四胜而半年不定者/但顾万全故也/必决其机/须臾可定也/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少时人莫知,唯汉阳阎忠异之 异:认为不同一般
B. 权以济事,咸此类也 权:暂且,暂时
C. 文帝从之,深自砥砺 砥砺:磨砺,磨炼
D. 天下之论智计者归之 归:归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贾诩处事灵活,通达善变。他因病辞官返乡途中,被叛变的氐人抓获,同行的人都被杀死,唯独他打出外祖父的旗号,使氐人不但不敢害他,反而送他回去。
B. 贾诩谋略高深,算无遗策。他先建议太祖假意答应韩遂、马超“割地质子”的要求,然后又提出“离间”的策略,帮助太祖打败韩遂、马超。
C. 贾诩审时度势,善于讽谏。在曹丕和曹植争王位继承权时,他借袁绍和刘表的悲剧暗示曹操不宜废长立幼,坚定了曹操立曹丕为太子的决心。
D. 贾诩低调处世,明于自保。贾诩认为自己不是太祖的旧臣,恐怕被猜疑,于是闭门自守;私下里不结交大臣;子女娶嫁,不攀高门大户。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若乘旧楚之饶,以飨吏士,抚安百姓,使安土乐业,则可不劳众而江东稽服矣。
(2)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爸爸正在读书、妈妈正在拖地,小男孩正在给爷爷捶背”,一名小学生用一幅画诠释了自己对家训“忠厚传家远,诗书继业长”的理解。
《飞天》《慈航》《和风》,青年民间エ艺大师用根雕展现天人合一的中国古典美学,表达个体对宁静和智慧人生的体悟。
做菜、酿酒、造纸、养蚕、缫丝、刺绣……四川女孩李子柒归园田居,利用短视频,以美食文化为主线,围绕衣食住行展示出勤劳、仁爱、友善、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人文精神内核。
文化即生活,在具象而细微的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有自己独特的实践方式,从不同侧面展示中华文化,传递价值理念。请结合你的实践体验,写下你对中华文化的理解与传承。
要求:①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②符合文体特征;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④不得透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