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黑河市2024年届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考试(三模)语文试卷(含答案)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70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5题,共 25分)
  •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中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①黛玉道:“___________刚念了《四书》。”

    ②黛玉一见,___________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生奇怪……”

    ③___________我来了,自然只和姊妹同处,兄弟们自是别院另室的。

    ④老嬷嬷听了,_____________又引黛玉出来。

    ⑤进入三层仪门,___________见正房厢庑游廊,悉皆小巧别致。

    A. (1)只   (2)便   (3)况   (4)于是   (5)果

    B. (1)只   (2)就   (3)因   (4)于是   (5)便

    C. (1)便   (2)便   (3)况   (4)因此   (5)即

    D. (1)才   (2)即   (3)且   (4)因此   (5)就

     

  •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岂无山歌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②失其所,不知

    B.①移船近邀相见 ②不久当归还,还必迎取

    C.①莫辞更坐弹一曲,君翻作《琵琶行》 ②旦日飨士卒,击破沛公军

    D.为长句,歌以赠之 ②击沛公于坐

  • 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苏轼,被余秋雨称为    的天才,集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于一身的天才。自古以来,文学才能与政治才能似乎是    的一对死敌,然而这两者在苏轼身上却得到了最完美的统一,今日西湖的苏堤仍旧    着一千多年前这个天才的赫赫政绩。然而卓越的政治才能并不代表会玩弄肮脏的政治手腕,苏轼的一生命途多舛,与他正直的个性是分不开的。改革也好,保守也罢,无论当时哪派势力得宠,苏轼都只有一个宗旨:站在良心那边说话!

    A.千年一遇 誓不两立 显示 B.千载难逢 势不两立 显示

    C.千年一遇 势不两立 昭示 D.千载难逢 誓不两立 昭示

  •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道理明摆着,不去‘祝贺’一下,把自来水公司给得罪了,以后常给你‘穿小鞋’,经常停水,有你受的。”

    B. 面对无数个豆腐渣工程,面对受害者亲人披肝沥胆的痛苦,我们无法再保持沉默。

    C. 下半场,釜底抽薪的曼城队突然发威,迪斯丁·博斯韦尔特和菲利浦各进一球,将比分扳平。

    D. 形形色色的经济蛀虫和经济犯罪,绝非个别,审计部门纵有九牛二虎之力,单枪匹马恐怕也难查清。

  • 5、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阳谷皆入汶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道皆砌石为磴

    C.多平方,少圜          方其破荆州

    D.举匏樽以相属          中谷绕泰安城下

二、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6、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中药铺

    那时候,我最喜欢去的地方,一是新华书店,一是母亲的中药铺。前者,是因为我爱看爱买连环画;后者,是因为我喜欢嗅闻那些中药的味道,特别是咀嚼几片苦甜苦甜的甘草。

    母亲当过赤脚医生。八十年代初,母亲参加医疗培训后,加入了城关镇合作医疗站。

    医疗站在我读书的中学附近,临街两间旧木房。一间开处方和打针,由老中医李医生坐堂;另一间,是药铺,有两排暗红色大柜子,柜中塞满抽屉,抽屉门贴着一张白色泛黄的小纸片,毛笔楷书写着奇奇怪怪的中药名。这些药名,全是白发苍苍的李医生写的,他面貌清瘦,戴着老花镜,一口上海腔。因为有了这个神仙一般形貌和气质的老中医,很多人慕名而来,连看他开处方都是一种享受:望闻问切一阵,他就在处方笺上龙飞凤舞,写出一串天书般的符号,递给我母亲。

    和母亲一起在守药铺的,还有三个阿姨。我注意到,她们抓药非常麻利,瞟一眼处方,就可以找到相应的抽屉。仅凭手抓,就基本准确,最后还是放进小秤称一称,添点或减点。然后,把药倒入毛边纸或废报纸,包好扎紧,写几颗字交待几句,递给别人。

    只要一走进药铺,我就被一股浓重的药香包裹得严严实实,有点喘不过气来,但一习惯就好了。我望着那些神秘莫测的抽屉,瞅着那些贴着标签的药名,震惊不已:它们的名字,怎么那样奇异呀,什么“半夏、黄精”,什么“益母草、白芨”,都是曼妙的植物,当然,也有的是矿物和其他异类,比如“朱砂、雄黄、海马”等,我不由得产生了相关的联想:这朱砂,肯定就是国画中传统的红色颜料吧?李可染曾用顶级朱砂绘过四张毛泽东主席诗意图《万山红遍》,已成画史上的经典。至于雄黄,不就是许仙那厮意气用事的东西吗?所谓的海马,只是相当于一条小鱼而已。

    我最喜欢的药草是甘草。首先,是因为它的名字,甘草,望文生义,不就是“甘甜之草”吗?昔时,神农氏遍尝百草,解毒靠的就是这宝贝。再加上我自己就姓“甘”,与这甘草是家门,五百劫前应是同根而生之族。最早,是母亲教我嚼的甘草,一是因为它的药理,二是可以变相地替代水果糖,八十年代,任何甜味都是奢侈品。就这样,我嚼着甘草成长着,自以为嚼出了甘草的本真之味,破解了甘草的一切密码。

    母亲还爱用党参来炖乌骨鸡和猪肚,补血。她营养不足,严重贫血。人参太贵,吃不起。还有金银花和枸杞,母亲他们都用来泡茶喝。自然,我也跟着全部享受到了。

    在自家的院子墙角,母亲还栽了几株三七。蔓延的藤叶牵上墙,覆盖成了一面翠绿的毯子,像青绿山水画的设色,极其养眼。可惜,后来拆迁,毁于一旦,使我失去了这一片翠绿。母亲只好把三七块茎挖出,收藏好。她说,三七可以治妇科恶疾,以及跌打损伤。

    九十年代的某一天,这个合作医疗站被撤销了。听说,是市场经济原因。母亲他们这个小小的中药铺,并不赚钱,无论是卖药还是打针,收费都极其低廉,近乎成本价,我亲眼看见,一大包药,只收几角或块把钱,能有什么赚头?于是,大家被迫把门面卖了,各分得了几千块钱,散伙走人。

    回到家,母亲专职做家庭主妇。赚钱的任务,由父亲彻底负责。那个中药铺,被别人买去,改作了服装店。从此,街上流行的药店,大多是连琐的西药店。在我的印象中,传统的中药是文化,望闻问切的中医大夫,近似或等同于诗人,比如,我所仰慕的傅青主傅山。相反,我害怕西药西医,因为这些东西是实验室配制合成出来的化学组织,成分复杂而可疑,至少没有一个在阳光之下生长的过程,没有温度、湿度,更无个性与灵魂。我实在难以想象,“阿莫西林”比母亲的“金银花”会更让我亲近与信赖。甚至,当我感冒受寒,母亲亲手煎熬的一罐红糖姜开水,会比最昂贵的感冒灵好用,它能帮我发热而痊愈。或者至少,我心已暖。

    现在,父亲走了,去了天国。母亲一个人守着我们,在空旷的屋顶上栽花种菜。母亲身子瘦弱,时有病痛,我很是耽忧,同时,我又安慰自己:生病不很正常吗?它证明了人在活着。何况,这世上,还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药在陪护呢。一根草是药,一撇叶是药,一线阳光,一滴水,也都是;甚至,一个人可以是另一个人的灵芝。母亲多年与草木为伴,沉浸于无边无际的药香之中,应该已有一层延年益寿的包浆护体。而对于我而言,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为我清热解毒,可以抵御这世间无奈的愁啼悲苦。

    (取材于甘典江的同名散文)

    1简析第四段中的“抓药”细节。

    2第五段中作者写由药名引发的联想,有何用意?

    3文中为什么用较多的笔墨写“甘草”?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

    5作者在文末说“母亲就是我人生一味无价的中药”,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5题,共 25分)
  • 7、填写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谓好学也已。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3)九层之台,起于累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逍遥游》以《齐谐》中“___________________”描摹大鹏乘风而上的情状,又以“___________________”点出斥鴳飞翔的范围,揭示出二者境界之别。

    (2)郦道元在其地理学著作《三峡》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间接描写出两岸悬崖陡峭、深谷幽邃的奇异景象。

    (3)苏轼在《赤壁赋》中阐发江水流逝但又没有消失的道理之后,紧接着借“月”阐发哲理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 9、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哂笑子路自夸能治“千乘之国”,依据是“_______”直接原因是“____________”。

    (2)李白在《越中览古)中,表达对勾践的嘲讽和对盛衰无常的感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

    (3)苏轼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感叹自己多愁善感、过早长出花白头发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 10、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习近平总书记访问墨西哥时,在墨西哥参议院发表了题为“促进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的演讲。习近平强调,庄子说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逍遥游》)只有让中墨两国人民的友情汇聚成深厚的海水,才能承载起中墨两国友好合作的大船。

    (2)同为赤壁怀古诗词,苏轼塑造了青年将领周瑜的英雄形象,而杜牧在《赤壁》中,却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讽刺了周瑜赤壁之战中成功的侥幸。

    (3)许多名家的名字取自古代经典文学作品,如《离骚》中“____________”一句就成为京剧艺术大师周信芳之名出处。

  •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部分。

    (1)晏殊在《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美好事物的凋零消逝写得很凄美,又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书写美好事物的重现给人慰藉。

    (2)《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通过侧面描写表现箫声的幽怨,其悲咽低回的音调感人至深,致使作者的感情由欢乐转入悲凉。

    (3)《诗经·氓》中描写女主角盼望见到心上人而未能如愿时的状态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而见到之后,她的表现是“_________________”。

四、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小题。

    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1】

    【唐】岑参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星流。

    平明发咸阳,暮到陇山头。

    陇水不可听,呜咽令人愁

    沙尘扑马汗,雾露凝貂裘。

    西来谁家子【2】,自道新封侯。

    前月发安西【3】,路上无停留。

    都护犹未到,来时在西州【4】

    十日过沙碛【5】,终朝风不休。

    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万里奉王事,一身无所求。

    也知塞垣苦,岂为妻子谋。

    山口月欲出,先照关城楼。

    溪流与松风,静夜相飕飗。

    别家赖归梦,山塞多离忧。

    与子且携手,不愁前路修。

    注释:【1】天宝八年(749),岑参为安西四镇节度使(兼任都护)高仙芝幕府掌书记,本诗为作者首次赴安西途中所作。宇文判官,高仙芝属下。【2】谁家子:指字文判官。【3】安西:指安西节度使治所龟兹镇。【4】西州:唐时州名,在吐鲁蕃一带。【5】沙碛:沙漠、戈壁。【6】飕飗:风声。

    【1】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驿”两句写西行路程的遥远,同时也写出行进的迅速。

    B.“沙尘”两句勾画出一个餐风宿露、鞍马风尘的骑者形象。

    C.“自道”一句点出骑者身份与近况,又暗示其兴奋与自豪。

    D.“十日”四句写作者此次西行的沿途景况,描绘非常真切。

    【2】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初次赴安西边塞,因为过陇山途中的艰难和边塞的艰辛等,情怀悲壮。

    B.诗人既赞赏宇文判官的坦率真诚,也对其戍边是为妻子而打算的想法不解。

    C.本诗写事、写景、写情真切,展现了当时戍边将士的生活图景和精神世界。

    D.本诗采用近体诗的形式,格律严谨,对仗工整,一韵到底,富有音乐美感。

    【3】本诗前面已说“令人愁”,结尾又说“不愁”,前后是否矛盾?请结合诗歌内容简析。

五、文言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萧铣,后梁宣帝曾孙也。祖岩,隋开皇初叛隋降于陈,陈亡,为文帝所诛。铣少贫,佣书自给,事母以孝闻。以外戚擢授罗川令。

    大业十三年,岳州校尉董景珍等同谋叛隋。郡县官属众欲推景珍为主,景珍曰:“罗川令萧铣,梁氏之后,宽仁大度,有武皇之风。今请以为主,不亦应天顺人乎?”众乃遣人谕意,铣大悦,报景珍书曰:“今天启公等,协我心事,若合符节,岂非上玄之意也。吾当纠士庶,敬从来请。”即日集得数千人,扬言讨贼而实欲相应。

    景珍遣徐德基、郭华率州中首领数百人诣军迎谒,未及见铣,而前造柳生。柳生谓其下曰:“我先奉梁公勋居第一今岳州兵众位多于我我若入城便出其下不如杀德基质其首领独换梁公进取州城。”遂与左右杀德基,方诣中军白铣。铣大惊曰:“今欲拨乱,忽自相杀,我不能为汝主矣。”乃步出军门。柳生大惧,伏地请罪,铣责而之。

    武德元年,迁都江陵,修复园庙。引岑文本为中书侍郎,令掌机密。铣又遣杨道生攻碘州,刺史许绍出兵击破之,赴水死者大半。高祖诏夔州总管赵郡王孝恭率兵讨之,拔其通、开二州,斩伪东平郡王萧阁提。时诸将横恣,多专杀戮,铣因令罢兵,阳言营农,实夺将帅之权也。其大司马董景珍之弟为伪将军,怨铣放其兵,遂谋为乱,事泄,为铣所诛。

    四年,高祖命赵郡王孝恭及李靖率巴蜀兵发自夔州,沿流而下以图铣。铣自度救兵不至,谓其群下曰:“天不祚梁,数归于灭。若待力屈,必害黎元,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及城未拔,宜先出降,冀免乱兵,幸全众庶。诸人失我,何患无君。”乃巡城号令,守陴者皆恸哭。孝恭囚之,送于京师。

    竟斩于都市,年三十九。铣自初起,五年而灭。

    (选自《旧唐书》,有删改)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完全正确的项是(   )

    A.我先奉梁/公勋居第一/今岳州兵众/位多于我/我若入城/便出其下不/如杀德基/质其首领/独挟梁公/进取州城

    B.我先奉梁公/勋居第一/今岳州兵众/位多于我/我若入城/便出其下/不如杀/德基质其首领/独挟梁公/进取州城

    C.我先奉梁/公勋居第一/今岳州兵众/位多于我/我若入城/便出其下/不如杀德基/质其首领/独挟梁公/进取州城

    D.我先奉梁公/勋居第一/今岳州兵众/位多于我/我若入城/便出其下/不如杀德基/质其首领/独挟梁公/进取州城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外戚:亦称“外家”,指帝王的母亲和妻子方面的亲戚。

    B.赦:旧时指减轻或免除对罪犯的刑罚。文中指减轻柳生的罪。

    C.孤:幼年丧父。《孟子。梁惠王下》中有“幼而无父曰孤”的说法。

    D.中书侍郎:一种官名,文中刺史、岳州校尉等也是官名。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萧铣家境贫寒,以孝闻名。萧铣虽为皇族后代,但少时贫寒,因孝敬母亲而闻名,由此被提拔为罗川县县令。

    B.萧铣响应董景珍等聚众反隋。大业年间董景珍等人叛隋,推举萧铣为主帅。萧铣很快就聚集数千人。

    C.萧铣剥夺将帅兵权招致不满。董景珍之弟怨恨萧铣解散其军队,因而图谋作乱,事情泄露,最终被萧铣杀害。

    D.萧铣心念百姓,主动投降。武德四年,孝恭等攻打萧铣,萧铣心想救兵可能不来,认为天命不在梁,若顽固抵抗,定会伤害百姓,于是主动投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罗川令萧铣,梁氏之后,宽仁大度,有武皇之风。今请以为主,不亦应天顺人乎?

    (2)天不祚梁,数归于灭。若待力屈,必害黎元,岂以我一人致伤百姓?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1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鲁迅说:“愿中国青年都摆脱冷气,只是向上走,不必听自暴自弃者流的话。能做事的做事,能发声的发声,有一分热,发一分光,就像萤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不必等候炬火。”

    梁启超说:“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

    阅读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会和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自选角度,自拟标题;文体不限(诗歌除外),文体特征鲜明;不得抄袭,不得套作。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70
题数 14

类型 高考模拟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现代文阅读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诗歌鉴赏
五、文言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