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末,“天下苦秦久矣”,但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各地的表现不同: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人,其次是齐和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则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由此可知
A.秦王朝未能实现文化心理统合
B.东方六国受暴政的摧残更严重
C.关中秦地的政治经济优势明显
D.郡县制的推行激化了社会矛盾
2、下列属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投产的是( )
A.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B.湖北汉阳铁厂
C.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D.大亚湾核电站
3、从图1到图3所反映的历史事件中,可以提炼出
A.五四精神
B.井冈山精神
C.长征精神
D.抗战精神
4、下图为安徽蚌埠市境内的钓鱼台遗址发掘现场,遗址中出土了大量西周时期的陶制圈足豆、鬲、爵以及砺石、石锛等生活器具,还出土了青铜镞、石镞和陶制纺轮、网坠等,其中两枚西周时期的玉璧,给考古专家带来意外和惊喜。(据蚌埠新闻网2014年10月23日讯)蚌埠钓鱼台考古发掘印证了( )
A.淮河流域的文明历史悠久丰富
B.今蚌埠地区是西周的重要封国
C.西周时期蚌埠境内开始有人类居住
D.该地区在西周时期青铜制造很发达
5、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
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6、《史记》载:武王灭商之后“封商纣子禄父殷之余民”,又“褒封神农之后于焦(今河南陕县),黄帝之后于祝(今山东禹城),帝尧之后于蓟(今北京),帝舜之后于陈(河南准阳),大禹之后于杞(河南杞县)”。此举旨在 ( )
A.强化对落后边缘地区控制
B.笼络监视殷商贵族
C.彰显周天子天下共主地位
D.弘扬儒家仁政思想
7、被誉为洋务派第一流人才的郭嵩焘认为:“西洋立国,有本有末,其本在朝廷政教,其末在商贾,造船制器,相辅以益自强。”这表明他
A.主张“中体西用”
B.未超越洋务派对西学的一般认识
C.认为造船、制器不重要
D.认识到西方强盛之本在政治制度
8、自筹办北京冬奥会以来,我国完成了12个主竞赛场馆建设,并通过了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认证;京张高铁、京礼高速等基础设施投入运营;我国组建了场馆医疗救治团队,建立赛时交通运行指挥中心,积极推进氢燃料、5G通信、云转播、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示范应用,北京、张家口实现全部场馆绿色电网全覆盖。北京冬奥会的高效筹办主要得益于
A.“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B.冰雪运动的建设和推广
C.改革开放取得的巨大成就
D.大力推行绿色经济模式
9、德国著名法学家叶林格说:“罗马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和平、最为持久的征服。”文中的第三次征服是指
A.罗马法成为维系罗马帝国统治的工具
B.罗马法对后世各国影响深远
C.罗马法是古代世界最完备的法律体系
D.罗马法成为资本主义各国的立法规范
10、下面是读书活动中一段关于“罗马帝国”的笔记,笔记中所能反映的信息是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
A.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
B.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
C.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
D.帝国源于爱琴海区域
11、严复选择用文言翻译西方书籍。他的文言书写是使其译本在士人阶层流行开来的一块敲门砖,而且历史表明他的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他的翻译作品在晚清风行二十年之久。这表明( )
A.西学成为社会主流
B.民主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D.语言认同助推思想传播
12、明清时期,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的是
A.内阁的出现
B.南书房的设立
C.宰相制度的废除
D.军机处的设置
13、正式绘制于康熙年间的《皇舆全览图》是我国全国性实测地图的开端,这份地图不仅是当时亚洲最好的地图,也是全世界最好的一份地图。这反映了( )
A.边疆危机日趋严重
B.近代地理学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C.国家组织力量强大
D.西学东渐推动欧洲测绘技术普及
14、据统计,1851—1871年英国女性在商业、医药和教育领域的就业人数从95,000人增加到138,400人,增长率达45.68%。1851—1911年女性职员占职员的比例从2%增加到20%。材料表明
A.英国实现了男女政治权利平等
B.妇女在就业竞争中占优势
C.工业革命促进了妇女角色转变
D.妇女参政意识增强
15、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
A.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B.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16、《论语·乡党篇》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不问马怎么样,而是首先问伤人没有。这主要体现了( )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思想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17、史学家戴逸论述:“汉唐宋明均以关内富庶之区为立足点,北筑长城,抵拒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而康熙不同……不以长城为内外之界,而是平定青海,安抚西域,驻兵于乌里雅苏台和巴里坤、哈密一带。”对康熙皇帝上述作为的评价,正确的是
A.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B.为清兵南下统一中原扫清道路
C.放弃长城使北方地区战事频繁
D.大规模用兵导致清朝财力衰竭
18、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到了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密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舆论、官员的清贪。据此说明密折制度
A.降低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B.反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突出
C.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益于皇帝治理国家决策的制定
19、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C.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20、下表是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1924-1930年),据表可以窥知( )
1924年 | 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
1926年 | 5-9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 |
1927年 | 7-9月,参加八七会议,并领导秋收起义 |
1928年 | 2月,建立中共最早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
1930年 | 1月,写给林彪的回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A.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B.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C.革命统一战线由建立到破裂
D.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到最终成熟
21、1917年5月,俄国有108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8700人。6月有125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38455人。7月,有206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47750人;65个省中有43个省都发生了农民暴动。由此可得出的事实是
A.经济困难催化了十月革命
B.专制统治已难以继续维系
C.民主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D.建立工农联盟有其必然性
22、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以后,形势大变,只听得这处也谈新思潮,那处也谈新思潮;这处也看见新出版品,那处也看见新出版品,且新出版品骤然增至四百余种之多。这表明,五四运动( )
A.利于推动近代国人思想解放
B.起到促进科学文化发展的作用
C.开启了中国思想革命的先河
D.倡导文学作品平民化与世俗化
23、商鞅主持变法使秦国由弱变强,但他自己却因变法而惨遭杀害。下列变法内容中,为他招来杀身之祸的是( )
A.“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不告奸者腰斩,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
D.“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24、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原地区不少菜肴的做法来自外域,本是胡人喜食的乳酪,成为北方汉人广泛流行的副食。该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A.政权更替频繁
B.封建国家分裂
C.经济重心南移
D.民族交融加强
25、 ____成为历代统治者推崇的正统思想
26、三省六部的运行程序:中书省(__________)→________(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具体实施)。
27、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国民政府开展“________”,鼓励发展工业、农业和交通运输业。抗战胜利后,蒋介石为取得美国援助发动内战,不惜大肆出卖国家主权。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________》,美国取得了在华的政治、经济等特权。
28、改革开放以后,党和政府把实现________作为经济建设的奋斗目标;1995年,为解决中低收入的城镇居民住房问题,国家启动了“________”。
29、________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标志着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30、洋务运动期间,由张之洞创办的民用工业有_______、_________。
31、________标志着两极格局的瓦解,但不是世界走向多极化的根源,世界由两极格局向多极化方向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经济格局多极化。
32、明中叶以后,部分行业中民营手工业超过________占据主导地位;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________性质的生产关系。
33、科技兴邦
近代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的崛起之路,虽条件各异、情况不同,但都离不开科技革新。
(1)1782年,英国人 研制了 。英国率先进入蒸汽时代,成为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
(2)18世纪末19世纪初,美国的工业革命在 地区展开。初期主要仿制 国的机器,不久即开始独立设计和制造。
(3)19世纪30、40年代,德国开始工业革命。19世纪90年代,实现了经济起飞。到 ,德国工业仅次于 国,居世界第二位。
(4)日本的工业革命基本与欧美国家 革命同步。 时期引进欧美科技,国家工业生产实力迅速增强。
(5)通过科技革新增强国力,融入近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主流的国家还有 和 。
34、陶器为人类共有,瓷器是中华民族祖先的伟大发明,中国古代瓷器的发展的主要历程,东汉时期烧出了________、南北朝时期________、元代进入了________时代。宋代的瓷都是________。
35、经济政策总是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的调整。20世纪30年代以来,面对社会的动荡或剧变,世界上许多国家为促进经济发展,都相继进行了改革。
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20世纪30年代,为了应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这些措施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20世纪30年代,当西方世界陷入危机之时,苏联领导人斯大林采取了哪些措施使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一枝独秀”?
(3)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采取了哪些措施使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什么样的理论成果?
36、A、B、C图片中的书法作品分别是什么字体?
37、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历程(请填写空白部分的答案)
时间 | 整体发展状况 | 原因(背景) | 表现 | 影响 |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 产生 |
|
| 使中国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和早期维新思想,促使自然京畿道进一步解体,有力地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 |
甲午战争后 |
| 甲午战争后,列强争相向中国输出资本,进一步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民间出现办厂热潮。 | 民族资本的总额增加了一倍多;商办企业的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并由沿海向内地扩展。 | 民族资产阶级作为新的政治力量,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
1912—1919 | 短暂的春天 |
| 民族资本的投资额大大增加;面粉业和纺织业发展最快;化工、皮革、卷烟等行业也有相当发展 | 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发展奠定了阶级基础和物质基础。 |
38、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半个世纪的求索与奋斗,中国逐渐以新的面貌融入了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新中国成立初期,为改变国家工业落后面貌采取的发展战略是什么?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2)1984年,为了更好地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改革开放进一步提速。为此,我国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
(3)新中国成立以来,经济体制经历了由“模仿的”社会主义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转变。这一转变的含义是什么?何时初步实现这一转变?从这一转变中你能得出哪些认识?
39、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主要从哪些方面展开?主要内容是什么?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了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