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庆新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写道:“唐朝与海外发生官方关系的国家和地区有70余个。”唐朝中外交往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出现这一局面的根本原因是唐朝( )
A.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B.对外水陆交通发达
C.对外开放,兼容并包
D.经济文化世界领先
2、李白的诗句“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渡似永嘉”描述的是西晋永嘉五年,中原人民纷纷迁居江南的情景。从中可以看出,北方人民南迁是因为( )
A.北方的自然条件恶劣
B.北方战乱频繁
C.南方统治者实施仁政
D.南方经济发达
3、“七雄戈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这是唐朝诗人胡曾的咏史诗《流沙》中的诗句。其反映的时代特征是( )
A.周王室的繁荣昌盛
B.春秋时期尊王攘夷
C.战国时期兼并战争
D.社会生产力水平高
4、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准备开展以“明朝加强专制统治”为主题的探究活动。下列符合主题的有( )
①废丞相,设三司 ②设置厂卫制度 ③八股取士 ④设郡县制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5、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这是中国 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 商代都城遗址。商代的哪一位国王将都城迁到了这 里( )
A.汤
B.盘庚
C.纣
D.武丁
6、至今已有615年历史的事件是 ( )
A. 唐朝对外交往频繁 B. 宋代海外贸易发达 C. 戚继光抗倭 D. 郑和下西洋
7、下图是唐朝发明并推广的重要生产工具——筒车。该生产工具的优点是( )
A.节省人力,提高灌溉效率
B.促进冶铁技术的发展
C.有利于造船业的发展
D.提高农田播种的速度
8、为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2019年10月22日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穿越时空,观众可以重温
A.商周文明 B.史前文化 C.百家争鸣 D.秦汉文明
9、当你去购买商品时,你一定会体会到人民币(纸币)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出现在北宋时期。请你指出它是
A.会子
B.银票
C.瓦子
D.交子
10、公元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政权,随后再次统一中国,杨坚就是
A. 隋炀帝
B. 隋文帝
C. 唐太宗
D. 唐玄宗
11、考古人员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这说明北京人
A.会建造房屋
B.会使用火和保存火
C.会制造彩陶
D.会种植水稻
12、五代十国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分裂时期,其局面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源是( )
A.藩镇割据
B.朋党之争
C.宦官专权
D.唐末农民战争
13、下图为现藏于上海博物馆的春秋晚期青铜器牛尊,史学界以它来作为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珍贵实物资料。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
A.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B.牛尊的腿上
C.牛尊的鼻环上
D.牛尊的背部
14、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用品等。下列文物图片中,反映出我国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15、下图是某同学制作的中国古代朝代更替表(部分),空白处政权的建立者是( )
A.刘邦
B.项羽
C.刘秀
D.陈胜
16、下列战争发生在战国时期的有 ( )
①城濮大战 ②桂陵之战 ③马陵之战 ④长平之战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17、唐朝灭亡后,各藩镇纷纷自立称帝,建立政权,形成分裂割据的局面。该局面被称为( )
A.辽宋对峙
B.五胡十六国
C.魏晋南北朝
D.五代十国
18、“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是北宋王安石的诗句。它隐含的科技发明是( )
A.火药
B.造纸术
C.指南针
D.印刷术
19、下列哪些现象是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
①农作物的出现 ②家畜饲养 ③ 聚落 ④磨制石器 ⑤城市的出现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④
20、下列城市中,被誉为瓷都的是
A.景德镇
B.泉州
C.广州
D.成都
21、根据提示写出相关人物。
(1)凿空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基础的是______。
(2)东汉时改进造纸术的是______。
(3)写出我国第一部农书《齐民要术》的作者是______。
22、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_______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23、“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对联中所提到的“忠骨”是指_______,他的______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24、夏、______、________时期是中国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阶段,创造了灿烂的文明。
25、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________》一书;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王羲之,他的代表作是《________》。
26、明代中期,吴承恩创作了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_______ 》________晚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进行小说创作,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红楼梦》。
27、秦朝末期,项羽在_______中以少胜多,消灭秦军主力;东汉末年,曹操在________中胜出,为以后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28、下图人物是______。他统治期间出现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_。
29、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东周时期。东周时期在历史上被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两个时期。
30、传说时期,黄帝通过阪泉之战和________之战先后打败炎帝和蚩尤部落,三大部落从此结成联盟,逐渐发展成华夏族。
31、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急速的变化动荡之中,学术思想非常活跃,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各执己见,出现了思想文化繁荣的景象。请将下列人物、学派和主张言论进行搭配
人物 学派 主张或言论
A∶ 老子 a∶ 儒家 ①"民为重""君为轻"
B∶孔子 b∶ 道家 ②∶世间万物运行均有规律
C∶孟子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成为春秋时期霸主的晋国国君——
(2)公元9年夺取西汉政权,建立新朝——
(3)《史记》的作者——
(4)221年在成都称帝——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汉朝设立西域都护,对西域进行政治、军事管理,在通往中亚、西亚的路线上修道路、设驿站、筑长城,为来往使团、商旅提供食宿、交通和安全保护。沿着这条道路,千余年间,中国的丝织品以及冶铁、凿井、造纸等技术相继西传,西方的毛皮、汉血马、瓜果以及佛教、魔术、音乐、舞蹈、雕塑等也纷纷东来。
——七上历史教材
(1)材料一描述了哪条古路?开通在哪位皇帝时期?做出贡献最大的人物是谁?
(2)他从①________(城市名)出发,穿过(河西走廊),最终到达(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这在古代称为②________,最远可到达③________。
(3)材料二认为“丝路”的长期维持主要得益于西汉政府设立的什么机构对西域的有效管辖?它的设置标志着什么?
(4)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谈谈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有何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