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泰州2024-2025学年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三语文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4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4题,共 20分)
  • 1、下列各句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3月底至4月上旬,无锡鼋头渚景区的樱花迎来了最壮观的盛花期,大批游客进入樱花林,尽情享受春日里难得的视觉盛宴

    B. 对别人说的话千万莫要断章取义,这样总容易引起一些不必要误会。

    C. 文章写到这个份上,遣词造句都不重要了,一切妙手偶得、无处不妥贴、无处不耐人寻味,读者会陪你哭陪你笑。

    D. 《我是歌手双年巅峰会》4月11日晚落下帷幕,歌手们不仅以扎实的唱功和多变的风格让观众直呼“过瘾”,连服装都设计得精致得体、天衣无缝

     

  • 2、不属于《飞天凌空》一文中采用修辞手法的作用的一项是( )

    A. 调动读者丰富的想象力。

    B. 增强作品的形象性、生动性。

    C. 增强作品的艺术感染力。

    D. 使文章有起有伏。

     

  • 3、阅读下面的一首词,完成小题。

    梦江南·千万恨

    [唐]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摇曳碧云斜。

    【注释】:①恨:离恨。②天涯:天边。指思念的人在遥远的地方。③摇曳:犹言摇荡、动荡。

    下列对这首词内容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千万恨,恨极在天涯。”首句直出“恨”字,“千万”直贯下句“极”字,并点出原因在于所恨之人远“在天涯”。

    B.“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三、四两句,词人将“恨”这种心理情绪,通过借景将之烘托出来。

    C.“摇曳碧云斜。”此句看似单纯写景,却写出了凝望暮色与碧云的女主人的百无聊赖之态,不着“恨”字而“恨极”之意也自然未和盘托出。

    D.整首词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闺中思妇形象。

  • 4、下面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婆(suō)          然(qiāo)          临(bīn)            摩肩接(zhǒng)

    B.留(zhì)          持(jiá)             (yù)             叠嶂(luán)

    C.形(jī)            息(zhì)             (dí)             危坐(jīn)

    D.雕(lóu)          杆(wéi)            维(qiān)          坦荡如(dí)

二、诗歌鉴赏 (共1题,共 5分)
  •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赤  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钢雀春深锁二乔。

    1请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语言写出“自将磨洗认前朝”一句的动态画面。

    2“东风”一词语义丰富,请谈谈你的理解。

三、名句名篇默写 (共1题,共 5分)
  • 6、根据课文内容默写

    (1)富阳至桐庐之间的山光水色的总特征是:_______

    (2)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

    (3写富春江水清澈的句子: ____________

    (4)写山“奇”的句子:___________

    (5)文中“急湍甚箭,猛浪若奔”一句是写水流湍急,《三峡》一文中与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

四、名著阅读 (共1题,共 5分)
  • 7、阅读名著片段,回答问题。

    ①我身边的人都听见了远处的笛声,听到了牧童的歌唱,而我什么也听不见,这对我是何等的羞辱啊!为此,我痛苦不堪,陷入了绝望之中,甚至想到了自杀。可是,我没有去死,是艺术最终留住了我的生命。我想在还没有把艺术使命完成之前,我还不能离开这个世界。于是,我就开始忍耐这种悲惨的生活。尽管,身体的一点变化都有可能损坏我的健康,我还是要坚持下去,直到死神最终割断我的生命线为止。

    ②两周前看完《卓别林自传》,对1920至1954年间的美国有了一个初步认识,那种物质文明给人的影响,确非我们意料所及。一般大富翁的穷奢极欲,我实在体会不出有什么乐趣可言。那种哄闹取乐的玩艺儿,宛如五花八门、光怪陆离的万花筒,在书本上看看已经头晕目迷,更不用说亲自经历了。像我这样,简直一天都受不了:不仅心理上憎厌,生理上、神经上也吃不消。

    (1)片段①中的“我”是指______________,片段②中的“我”是指____________

    (2)阅读以上材料后,你从中得到了哪些启示?

五、现代文阅读 (共1题,共 5分)
  • 8、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报岁兰

    ①花市摆出了一长排的报岁兰,一小部分正在盛开,大部分是结着花苞,等待年风一吹,同时开放。

    ②报岁兰有一种极特别的香气,那香轻轻细细的,但能在空气中流荡很久,所以在乡下有一个比较土的名字叫“香水兰”,因为它总是在过年的时候开,又叫做“年兰”,在乡下,“年兰”和“年柑”一样,是家家都有的。

    ③童年时代,每到过年,我们祖宅的大厅里,总会摆几盆报岁兰和水仙,浅黄浅红的报岁兰和鲜嫩鲜白的水仙,一旦贴上红色对联,就成为一个色彩丰富的年景了。

    ④我们家的报岁兰和水仙花都是父亲亲手培植的,父亲虽是乡下平凡的农夫,但他对种植作物似乎有天生的特殊才能,只要是他想种的作物很少有不成功的。父亲在世的时候,我们家的农田经营非常多元,他种了稻子、甘蔗、香蕉、竹子、槟榔、椰子、莲雾、橘子、柠檬、番薯乃至青菜。中年以后,他还开辟了一个占地达四百亩的林场,对于作物的习性可以说了如指掌。

    ⑤我小学六年级的时候,父亲不知从哪里知道了种花可以赚钱,在我们家的后院开辟了一个很大的花园,努力地培育两种花,一种是兰花,一种是玫瑰花。那时父亲对花卉的热爱到了着迷的程度,经常看花卉的书籍到深夜,自己研究花的育种,有一年他种出了一种“黑色玫瑰”,兴奋非常,那玫瑰虽不是纯黑色,但它如深紫色的绒布,接近于黑的程度。

    ⑥对于兰花,他的心得更多。我们家种兰花的竹架占地两百多平,一盆盆兰花吊在竹架下,父亲每天下田前和下田以后都待在他的兰花园里。田地收成后的余暇,他就带着一把小铲子独自到深山去,找寻那些野生的兰花,偶有收获,总是欢喜若狂。

    ⑦在爱花种花方面,我们兄弟都深受父亲的影响,是由于幼年开始就常随父亲在花园中整理花圃的缘故。但是在记忆里,父亲从未因种花而得到什么利润,倒是把兰花的幼根时常送给朋友,或者用野生兰花和朋友交换品种,我们家的报岁兰就是朋友和他交换得来的。

    ⑧父亲生前最喜欢的兰花有三种:一是报岁兰,一是素心兰,一是羊角兰。他种了不少名贵的兰花,为何独爱这三种兰花呢?记得有一次他对我说:“有很多兰花很鲜艳很美,可是看久了就俗气;有一些兰花是因为少而名贵,其实没什么特色;像报岁、素心、羊角虽然颜色单纯,算是普通的兰花,可是它朴素,带一点喜气,是兰花里面最亲切的。”

    ⑨父亲的意思仿佛是说:朴素、喜乐、亲切是人生最可贵的特质。这些特质也是他人生里经常再现出来的特色。

    ⑩中学的时候,我们家搬到新家,新家是在热闹的街上,既没有前庭,也没有后院,父亲却在四楼顶楼搭了竹架,继续种花。我记得搬家的那几天,父亲不让工人动他的花,他亲自把花放在两轮板车上,一趟一趟拉到新家,因为他担心工人一个不小心,会把他钟爱的花折坏了。

    搬家以后,父亲的生活步调并没有改变,他还是每天骑他的老爷脚踏车到田里去,每天晨起则在屋顶平台上整理他的花圃,虽然阳台缺少地气,父亲的花卉还是种得非常的美,尤其是报岁兰,一年一年地开。

    报岁兰要开的那一段时间,差不多是学校里放寒假的时候,我从小就在外求学,只是寒暑假才有时间回乡陪伴父亲,报岁兰要开的那一段日子,我几乎早晚都陪父亲整理花园。有时父子忙了半天也没说什么话,父亲会突然冒出一句:“唉!报岁兰又要开了,时间真是快呀!”父亲是生性乐观的人,他极少在谈话里用感叹语气,所以我每听到这里就感慨极深,好像触动了时间的某一个枢纽,使人对成长感到一种警觉。

    报岁兰真是准时的一种花,好像不过年它就不开,而它一开就是一年已经过去了;新年过后不久,报岁兰又在时间中凋落。这样的花,它的生命好像只有一个特定的任务,就是告诉人:“年到了,时间真是快呀!”人的一生中,无常还不是那么迫人的,可是像报岁兰,一年的开放就是一个鲜明的无常,虽然它带着朴素的颜色、喜乐的节气和亲切的花香同时来到,在过完新年的时候,还是掩不住它的惆怅。

    就像父亲,他的音容笑貌时时从我的心里映现出来,我在远方想起他的时候,这种映现一如他生前的样子,可是他已经不在这个世上了。我知道,我忆念的父亲的容颜虽然相同,其实忆念的本身已经不同了。就如同报岁兰老的凋谢,新的开起,样子、香味、颜色没什么不同,其实中间已经过了整整的一年。偶然路过花市,看到报岁兰,想到父亲种植的报岁兰,今年那些兰花一样地开,还是要摆在贴了红色春联的祖厅。唯一不同的是祖厅的神案上多了父亲的牌位,墙上多了父亲的遗照,我们失去了最敬爱的父亲。这样想时,报岁兰的颜色与香味中带着一种悲切的气息:唉!报岁兰又开了,时间真是快呀!

    【1】本文围绕“报岁兰”写了父亲爱花、种花的哪些经历?请简要概括。

    【2】文章以“报岁兰”为题,有什么妙处?请简要分析。

    【3】通观全文,请结合具体内容分析文中父亲形象。

    【4】谈谈你对文章最后“唉!报岁兰又开了,时间真是快呀!”这句话的理解。

六、作文 (共1题,共 5分)
  • 9、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书包里有褶皱的书本,崭新的文具;书包里有妈妈亲手装的水果盒,有我偷偷放进去的漫画书……一笔一纸勾起儿时的记忆,一字一句唤出青春的希望。孩童的懵懂、少年的青涩,父母的期望、老师的教诲,都在书包里汇集,积聚,交织!

    请以“书包里的故事”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

    ②文体自选(诗歌、戏剧除外);

    ③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④不少于600字;

    ⑤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45
题数 9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诗歌鉴赏
三、名句名篇默写
四、名著阅读
五、现代文阅读
六、作文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