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例图文材料体现在时代特征是( )
完顔—王 蒲查—李 兀颜—朱 |
女真改汉姓
A.大动荡和大变革时代
B.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的发展
C.统一多民族国家政权的建立与巩固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2、某同学在学习某一课时,制作了下图这样的知识线索,该同学学习的内容是
A. 秦朝
B. 新朝
C. 西汉
D. 东汉
3、中国最早设立的管理台湾的机构是( )
A. 宣政院 B. 澎湖巡检司 C. 台湾府 D. 中书省
4、居住在如图所示房屋的原始居民,最有可能吃到的粮食作物是
A.小麦 B.大米 C.小米 D.玉米
5、当前,由于教育资源分布不平衡导致教育不公平的矛盾凸显。外国语学校的创办正是化解这一矛盾的有益尝试。那么外国语学校的创办最难体现孔子哪一思想?
A.为政以德 B.仁者爱人 C.温故而知新 D.有教无类
6、西汉初年,汉高祖采取以轻徭薄赋、发展生产为主要措施的休养生息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
A. 吸取秦亡的教训 B. 巩固封建统治
C. 发展经济 D. 减轻人民的负担
7、春秋战国时期,学术上形成“百家争鸣”繁荣局面的根本原因是( )
A.“春秋无义战”
B.社会急剧变化
C.经济飞速发展
D.各学派激烈辩论
8、“瑜、普为左右督,各领万人,与备并进,遇于赤壁,大破曹公军。公烧其余船引退,士卒饥疫,死者大...《三国志》记述的这一事件
A.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交融 B.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
C.造成了三国鼎立这一局面 D.为三国鼎立局面奠定基础
9、东晋在淝水之战中战胜了前秦,解除了来自北方的威胁,形成相对稳定的局势,使社会经济有所发展。江南地区对应出现的景象是
A.“王与马,共天下”
B.“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C.“荆扬晏安,户口殷实”
D.“太仓之粟,陈陈相因”
10、“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分封制仍能有效管理天下诸侯 B.诸侯之间的战争特点是兼并
C.诸侯势力崛起周天子地位动摇 D.周平王开始分封诸侯
11、唐朝时期,民族交往与交融进一步发展。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A.西域都护设置
B.市舶司设置
C.安西都护府设置
D.驻藏大臣设置
12、灿烂辉煌的隋唐文化中,名家辈出,群星璀璨。下列哪一项关联是错误的?
A.吴道子——画圣
B.李白——诗仙
C.颜真卿、柳公权——颜筋柳骨
D.阎立本——“三吏”“三别”
13、约公元前2070年,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建立。这个王朝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4、战国时期,学术分裂,百家蜂起,各家都以自己的见解为标准来衡量别人的见解。这一局面的出现( )
A.严格规范了民众的言行
B.打破贵族对教育的垄断
C.限制教育在民间的发展
D.促进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15、半坡人的房屋和河姆渡人的房屋构造(如下图)明显不同的原因是
A. 他们的聪明程度不同
B. 生活的自然环境不同
C. 他们的审美观念不同
D. 他们使用的工具不同
16、战国七雄之间的兼并战争连绵不断,各诸侯国的实力此消彼长。战国中期以后,逐渐成为实力最强大的诸侯国,对其他六国构成威胁的是
A.魏国
B.齐国
C.赵国
D.秦国
17、成语故事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下列成语源于春秋争霸的是
A. 退避三舍
B. 朝秦暮楚
C. 纸上谈兵
D. 破釜沉舟
18、尧召开部落联盟议事会议,讨论继承人的人选问题。大家都一致推举德才兼备的舜。尧考验了舜二十八年才将帝位禅让给他。材料中推举首领的主要原则是( )
A.血缘关系
B.品德才能
C.外貌长相
D.实力强弱
19、下列历史知识描述有误的是( )
A.李白的诗豪迈飘逸,清新瑰丽,他被称为“诗仙”
B.杜甫的诗真实再现了时代的变化,风格“沉郁顿挫”,他被称为“诗圣”
C.苏轼和辛弃疾是豪放词的代表人物,人们将他们并称为“苏辛”
D.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著作
20、下图历史人物的主要功绩是
A.出使西洋
B.东渡日本
C.统一蒙古
D.建立元朝
21、世界上发现远古人类遗址最多的国家是_____。
22、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______(地点)激战,炎黄部落最终打败蚩尤;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在______(地点)号召农民起义,反抗秦朝的残暴统治。
23、爱我中华铸就了中华儿女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信念。
(1)明朝中期东南沿海倭患猖獗,__________受命抗倭,使东南沿海的倭患基本解除。
(2)郑成功打败________殖民者,收复台湾,保卫了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3)清初,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康熙帝组织两次____________之战打败了侵略者。
24、“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在地方留下的最大“后遗症”是 ( )
A. 安史之乱没有被彻底镇压 B. 唐朝统治者中央决策的麻痹大意
C. 藩镇割据的进一步扩大 D. 地方叛将的骄悍
25、唐朝都城_____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化大都会;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的明长城。
26、兴修灵渠:派人开凿灵渠,沟通了______和__________,便利了南北的水运交通。
27、唐朝前期,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生产工具,如______;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闻名中外的______造型精美,色彩亮丽。
28、秦统一的货币为 __________,汉武帝统一铸造的货币为 __________。
29、汤显祖是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其代表作品是_____。
30、汉武帝派大将________、霍去病与匈奴进行了三次大战。匈奴受到重创,被迫迁徙漠北。
31、
王羲之 医圣
张仲景 书圣
汉文帝、汉景帝 光武中兴
刘秀 文景之治
32、列举秦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分别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请分别从政治制度、文化经济、交通运输、国防等方面列举秦加强统治和巩固统一中国的措施。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以后,发展速度一直比较缓慢,到1895年,中国民族工业数量大数在170家左右,资本总额不足500万元。然而,据不完全统计,1895-1898年间新创办的企业就有62家,资本总额达120多万元,出现了一个兴办实业的浪潮。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工业始终保持发展,甚至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民族工业自19世纪60年代出现”是源于什么重大历史事件?分析在1895-1898年我国出现兴办实业浪潮的思想因素是什么?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出现“短暂的春天”的原因。
材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症。(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无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却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症”?
材料三
(3)结合材料三的四幅图片,说说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哪些方面发生了改变?从总体上看,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什么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