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阿拉尔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据史书记载:“平王之时,周室衰微,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方伯:指一方诸侯之长),此记载反映了

    A.西周灭亡

    B.三家分晋

    C.诸侯争霸

    D.经济发展

  • 2、“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表达了民族英雄戚继光抗击外来侵略的决心,他抗击外来侵略者是(  )

    A. 沙俄   B. 英国   C. 荷兰   D. 日本

  • 3、李斯在《谏逐客书》中说:“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这段材料说明了(     

    A.商鞅变法加强中央集权

    B.商鞅变法加强了对人民的有效管理

    C.商鞅变法使秦国国富民强

    D.商鞅变法打击了旧贵族的利益

  • 4、李亨即位,对叛军发动的第一仗以巨大损失宣告结束,长安百姓希望之火破灭,杜甫看着街上胜利归来的胡人,痛苦悲愤化成了诗《悲陈陶》:“群胡归来血洗箭,仍唱胡歌饮都市。都人回面向北啼,日夜更望官军至。”杜甫痛苦悲愤的原因是(     

    A.隋炀帝屡次发动战争,致使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B.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破坏,唐国势由盛转衰

    C.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藩镇割据势态严重

    D.明末政治腐败,民众不堪重负,李自成起义推翻明朝

  • 5、工程和建筑都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工程和建筑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促进交流

    B.李冰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C.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雄伟壮丽

    D.故宫是清朝开始修建的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 6、“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诗词中“靖康耻”应指的是(     

    A.金灭北宋

    B.金灭辽

    C.蒙古灭西夏

    D.蒙古灭金

  • 7、下列是某网络小说中对元朝的描述,其中错误的是

    A. 在中央设行省掌管全国行政事务,下设六部分管政务

    B. 元朝设立御史台负责监察

    C. 设立枢密院掌管全国军事事务

    D. 将山东、山西、河北地区被称为“腹里”。纳入中书省管辖

  • 8、下图“元曲四大家”是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的四位杂剧作家。这四位杂剧家是(       

    ①关汉卿 ②马致远 ③郑光祖 ④王实甫 ⑤白朴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⑤

    C.②③④⑤

    D.①③④⑤

  • 9、某市的博物馆将举办一场主题为“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图片展览。如图图片能够入选“盛唐篇”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 10、近年来,“东突”势力频繁在我国新疆制造恐怖事件,妄图将新疆地区从我国分裂出去,成立所谓的“东突厥斯坦国”。下列哪一史实最能证明新疆自古就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A. 张骞出使西域   B. 班超出使西域   C. 丝绸之路的开通   D. 西域都护的设置

  • 11、海内外华人都称自己为“炎黄子孙”。这是因为

    A.主干部分由炎、黄两个部落联盟发展而来的

    B.华人都是黑眼睛、黄皮肤

    C.黄色在中国古代最为尊贵

    D.华夏族诞生在黄河流域

  • 12、春秋时期最主要的社会面貌用下列哪个词汇来概括最为恰当( )

    A. 变法   B. 伐虐   C. 分封   D. 争霸

  • 13、“元朝”的建立者与建立时间分别是(     

    ①铁木真   ②忽必烈   ③文天祥   ④1206年   ⑤1271年   ⑥1279年

    A.①—⑤

    B.②—④

    C.③—⑥

    D.②—⑤

  • 14、“它给予贫苦人民以一个‘死后天国’之期待”,“当方士走向民间的时代,正是东汉末季大饥馑、大疠疫的时代”,这说明佛教的传入和道教的产生(       

    A.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B.体现了专制统治的强化

    C.迎合了苦难人民的心理

    D.见证了中外交往的成果

  • 15、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了大规模的开发。下列选项中,符合历史事实的是

    A.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 B.江南开发的主要原因是北民南迁

    C.江南地区只是农业方面的大发展 D.江南地区缺少人口众多的大都市

  • 16、战国历史的特点,一是“乱”,主要表现为战争;二是“变”,突出体现在

    ①铁器、牛耕的普遍推广   ②各国实行的变法改革

    ③人口的大量增加             ④国家走向统一的趋势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 17、元朝建立以后,为更好地管理西藏设立了(  

    A.西域都护

    B.宣政院

    C.驻藏大臣

    D.伊犁将军

  • 18、黄帝是我国古老传说中黄河流域一位著名的部落首领。下列有关黄帝的传说,正确的是

    ①他联合炎帝,打败蚩尤 ②他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③他教人们挖井,制造船只 ④他发明缫丝,创造了文字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9、关于夏、商、西周的历史,下列各项中与史实相符的是( )

    A.禹继任夏王,“公天下”变“家天下”

    B.汤任用贤人姜子牙,起兵灭夏,建立商朝

    C.商王盘庚迁都到殷,商朝又称“殷朝”

    D.文王伐纣,灭商建周,定都镐,史称西周

  • 20、明长城蜿蜒六千余千米,气势宏伟。明朝修建长城主要是为了 (   )

    A.军事防御

    B.旅游观光

    C.交通运输

    D.防沙挡水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下图是______

     

  • 22、淝水之战概况:

    (1)大战时间:公元______

    (2)交战双方:___________   

    (3)结果:东晋以________,大败前秦。

  • 23、民族交融的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_______,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并为以后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 24、【水利·造福千秋】战国后期,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岷江上修建的________,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 25、(1)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

    (3)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 26、________(人物名字)灭六国,完成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汉武帝即位后,采取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他接受董仲舒“________”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学说,使儒家思想成为大一统政权的精神支柱。

  • 27、观察下图,请将下列地点的英文字母代号填入图中相应的方框内。

    A.长安B.安息

  • 28、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1)北魏孝文帝为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将都城从________迁到洛阳。

    (2)道家学派创始人________主张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3)西汉时期,________的设立,促进了汉族和西域各族的经济文化交流。

    (4)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________,教授儒家经典。

    (5)东汉时,宦官____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发明蔡侯纸。

    (6)医圣张仲景著有《________》一书,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基础。

    (7)神医华佗观察动物的活动姿态,创制了一套________用来锻炼身体。

    (8)曹魏时期的________独创楷书书法,刚柔兼备,点画之间,多有异趣。

    (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的诗句反映了南北朝时期________的盛行。

    (10)北魏时期贾思勰的著作《________》,是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内容完整的农书。

  • 29、计算历史年代的方法是学习历史必须掌握的方法。秦朝建立于公元前221年,用世纪年代表示,就是__世纪_____________年代。

  • 30、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     ),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活字印刷术是北宋时的匠人发明的(     )。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把相关联的史事连接起来

    夏商周时期: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

    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三国鼎立

    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动荡的春秋时期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唐太宗统治时期的盛世局面﹣﹣____。

    (2)唐朝鼎盛时期的盛世局面﹣﹣____。

    (3)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____。

    (4)唐末农民起义﹣﹣____。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都长安气势恢弘,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名片。

    A.韩愈:“长安百万家,出门无所之。”

    B.白居易:“百千家似围棋局,十二街如种菜畦。”

    C.白居易:“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D.王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注:冕旒1iú,天子的礼帽和礼帽前后的玉串。

    (1)以上诗句描述了唐都长安的风貌。反映布局规整的是________;反映人口众多的是________;反映民族文化交融的是________;反映对外交流的是________。

    材料二   

    材料三   宋朝,“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合宜,所得动以百万计”。

    ——《宋会要辑稿》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世界上最早纸币的名称________,它出现的时间是________、发行地点是________,它出现的历史意义________。根据材料三写出宋代政府鼓励海外贸易所设立的机构名称________。

    材料四   “苏湖熟,天下足。”“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3)材料四中的“苏湖”指什么地方?当地最重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反映了我国古代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重大变化?

    材料五   长安城(图二)有上百万人口,需要大量商品供应,因而商业兴隆。当时的商品交易集中在东、西两市,店铺栉比,货物积聚。唐政府设“市令”等官吏对市内交易严格管理,商业活动一般限制在市内进行。

    ——《明中国历史读本》

    唐朝时,集市在中午以二百下鼓声而告开张,在日落前七刻以三百下铜锣声而告结束。

    ——《唐会要》

    (4)依据材料五和图二,说出长安城商业活动的特点。

    材料六   经五代入宋,坊墙和市墙逐渐毁圮(pi,毁坏);一些大中城市出现了违反政府规定时间的商品交换活动的“夜市”;许多市民无视以往大街的限制,侵占街区,自建庐舍,“侵街”现象越演越烈;大街两侧临街开设店铺的现象更为普遍,例如北宋都城开封(图三)。

    ——游彪《新编中国史宋史》

    (5)依据材料六和图三,概括宋代商业活动的特点。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