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拉萨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是下列哪些三个诸侯国

    A.燕、赵、魏

    B.赵、魏、韩

    C.楚、赵、魏

    D.韩、赵、卫

     

  • 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杜甫《春望》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这场动乱是(     

    A.大泽乡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

  • 4、某卫视准备做一期“访华夏始祖之源寻民族龙脉之根”的节目,探求历史,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 5、战国时赵国名将赵括只知道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军大败。下列成语与他有关的是(  

    A.卧薪尝胆

    B.老马识途

    C.纸上谈兵

    D.退避三舍

  • 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日前提出了“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的阶段性成果,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汉字(汉语)排名第一.请说出与汉字一脉相承的最早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 7、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明显赫。下列描述最能体现唐朝对外开放特点的是(  

    A.双向交流 兼容并蓄

    B.政策开明 和同一家

    C.恩威并重 怀柔为主

    D.昂扬进取 泽被东西

  • 8、“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A.刘邦

    B.刘秀

    C.刘备

    D.项羽

  • 9、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条楚河汉界,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 10、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朝代?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 11、东汉太学生所用教材多为纸本经卷,作文章亦用纸写,比使用简牍更为方便、省时、省力。为这一变化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A.蔡伦

    B.祖冲之

    C.华佗

    D.张仲景

  • 12、战国时期,与下图有关的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

    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肥料的推广和适时耕种

    D.兴修水利工程

  • 13、据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不足,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向鲁国乞求资助。以上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诸侯国已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B.诸侯已不再向周天子纳贡

    C.周王室已不再是天下“共主”

    D.周王室衰微

  • 14、1771年秋天,承德避暑山庄的万树园里灯火辉煌、鼓乐喧天、歌舞欢腾,洋溢着一派民族团结的欢乐气氛。某位皇帝在这里摆下盛宴,招待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这一欢乐场景发生在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 15、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见下图)的主要依据是

    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 16、秦时某官职“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被称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 17、下列改革中,直接起到了促进民族交融作用的是

    A.管仲改革 B.丝绸之路开辟 C.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 18、中国古代统治者多注重以农为本。下列选项中体现宋代农业的发展的是

    A.

    B.

    C.

    D.

  • 1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要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应该去的地方是( )

    A.陕西西安

    B.云南元谋

    C.北京周口店

    D.浙江余姚

  • 20、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唐朝都城   (填古地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宋都城   (填古地名)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 22、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著作是__________

  • 23、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他主张“_______”,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 24、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写出下列时期最大的商业都市

    (1)唐朝——

    (2)北宋——

    (3)南宋——

    (4)清朝——

  • 25、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耶律)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完颜) ,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道家学派创始人——

    (2)儒家学派创始人——

    (3)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4)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反对空谈仁义——

  • 27、明君与昏君

    (1)   建立商朝,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

    (2)   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3)公元前841年,   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 28、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是__________;为削弱封国势力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_______

  • 2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_,第一个统一的王朝是________

  • 30、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地方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互不统属。

    ②分封_____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中央

    ①废除_____制度和_____提升吏、户、礼、兵、刑、工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为分散兵权,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_____

    ③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明成祖设立东厂,合成“厂卫”。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连线:把下列相关内容对应连接搭配起来

    ①《资治通鉴》          A.杜甫

    ②《窦娥冤》            B.吴道子

    ③ “诗圣”             C.张择端

    ④《清明上河图》        D.文天祥

    ⑤ 抗元斗争             E.关汉卿

    ⑥《送子天王图》        F.司马光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请列举“北朝”包括的五个王朝。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请回答:

    (1)这几句话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此在治国时,他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夷狄”指什么?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4)材料三中“以人为镜”的镜子是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5)这位皇帝按照上述治国思想,出现的繁盛局面称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