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是下列哪些三个诸侯国
A.燕、赵、魏
B.赵、魏、韩
C.楚、赵、魏
D.韩、赵、卫
2、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A.山顶洞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3、"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这是杜甫《春望》中的诗句。该诗创作于唐朝由盛转衰的动乱、时期。这场动乱是( )
A.大泽乡起义
B.安史之乱
C.黄巢起义
D.黄巾起义
4、某卫视准备做一期“访华夏始祖之源寻民族龙脉之根”的节目,探求历史,形成后来华夏族主体的部落是
A.黄帝、蚩尤部落
B.炎帝、蚩尤部落
C.黄帝、炎帝部落
D.黄帝、炎帝和蚩尤部落
5、战国时赵国名将赵括只知道照搬兵书,不知变通,结果在长平之战中被秦军大败。下列成语与他有关的是( )
A.卧薪尝胆
B.老马识途
C.纸上谈兵
D.退避三舍
6、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我国文化软实力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日前提出了“中国文化符号调查报告”的阶段性成果,在270项候选中国文化符号中,汉字(汉语)排名第一.请说出与汉字一脉相承的最早的文字是( )
A.甲骨文
B.金文
C.小篆
D.隶书
7、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明显赫。下列描述最能体现唐朝对外开放特点的是( )
A.双向交流 兼容并蓄
B.政策开明 和同一家
C.恩威并重 怀柔为主
D.昂扬进取 泽被东西
8、“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高祖建的政权称西汉。被称作高祖的是( )
A.刘邦
B.刘秀
C.刘备
D.项羽
9、中国象棋的棋盘中间有一条楚河汉界,与之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楚汉之争
D.城濮之战
10、古人诗赞“人生四喜”曰:“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与“金榜题名”相关的制度正式诞生于以下哪个朝代?
A. 隋朝 B. 唐朝 C. 宋朝 D. 清朝
11、东汉太学生所用教材多为纸本经卷,作文章亦用纸写,比使用简牍更为方便、省时、省力。为这一变化作出贡献的人物是( )
A.蔡伦
B.祖冲之
C.华佗
D.张仲景
12、战国时期,与下图有关的我国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是
A.铁制农具的广泛使用
B.牛耕的推广
C.肥料的推广和适时耕种
D.兴修水利工程
13、据史书记载,周平王去世时,丧葬费不足,继位的周桓王只得派人向鲁国乞求资助。以上材料说明这一时期
A.诸侯国已取代周天子的地位
B.诸侯已不再向周天子纳贡
C.周王室已不再是天下“共主”
D.周王室衰微
14、1771年秋天,承德避暑山庄的万树园里灯火辉煌、鼓乐喧天、歌舞欢腾,洋溢着一派民族团结的欢乐气氛。某位皇帝在这里摆下盛宴,招待从伏尔加河下游回归祖国的土尔扈特部首领渥巴锡。这一欢乐场景发生在
A.隋朝
B.唐朝
C.明朝
D.清朝
15、考古工作者制作完成“北京人头部复原像”(见下图)的主要依据是
A.北京人头盖骨化石 B.遗址中的打制石器
C.周口店的自然环境 D.北京人生活想象图
16、秦时某官职“纠弹为之责,私言于始皇,百官甚畏之”,被称为“风霜之吏”。此官职应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郡守
17、下列改革中,直接起到了促进民族交融作用的是
A.管仲改革 B.丝绸之路开辟 C.商鞅变法 D.北魏孝文帝改革
18、中国古代统治者多注重以农为本。下列选项中体现宋代农业的发展的是
A.
B.
C.
D.
1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要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应该去的地方是( )
A.陕西西安
B.云南元谋
C.北京周口店
D.浙江余姚
20、元朝时期,许多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同汉、蒙、维吾尔等民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这个民族是( )
A.藏族
B.满族
C.回族
D.白族
21、唐朝都城 (填古地名)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南宋都城 (填古地名)早市、夜市“买卖昼夜不绝”。
22、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历史著作是__________。
23、老子是春秋后期楚国人,道家学派的创始人,在政治上主张:________;孔子是春秋后期鲁国人,他主张“_______”,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
24、唐宋明清时期我国商业繁荣,写出下列时期最大的商业都市
(1)唐朝——
(2)北宋——
(3)南宋——
(4)清朝——
25、10世纪初,契丹杰出首领(耶律) ,统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国。12世纪初期,女真的杰出首领(完颜) ,起兵抗辽,在会宁称帝,国号金。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历史人物。
(1)道家学派创始人——
(2)儒家学派创始人——
(3)墨家的创始人,主张“兼爱”“非攻”——
(4)战国末期法家的集大成者,反对空谈仁义——
27、明君与昏君
(1) 建立商朝,任用贤才,发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使经济得到发展。
(2) 是商朝最后一个王,他“以酒为池,悬肉为林”。
(3)公元前841年, 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
28、中国封建社会第一个盛世局面是__________;为削弱封国势力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_______
2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_,第一个统一的王朝是________。
30、朱元璋强化皇权的措施:
地方 | ①取消行中书省,设立_____,互不统属。 ②分封_____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 |
中央 | ①废除_____制度和_____提升吏、户、礼、兵、刑、工的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 ②为分散兵权,把原来的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_____。 ③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_____明成祖设立东厂,合成“厂卫”。 |
31、连线:把下列相关内容对应连接搭配起来
①《资治通鉴》 A.杜甫
②《窦娥冤》 B.吴道子
③ “诗圣” C.张择端
④《清明上河图》 D.文天祥
⑤ 抗元斗争 E.关汉卿
⑥《送子天王图》 F.司马光
32、请列举“北朝”包括的五个王朝。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三: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请回答:
(1)这几句话出自哪位皇帝之口?
(2)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说明唐太宗认识到了什么问题?为此在治国时,他采取了哪些有效措施?
(3)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夷狄”指什么?这句话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民族政策?
(4)材料三中“以人为镜”的镜子是谁?他重用的人才还有哪些?
(5)这位皇帝按照上述治国思想,出现的繁盛局面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