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关于传说和史实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传说是没有文字以前,人们口耳相传的历史记录
B.传说是先民们对上古时代历史的夸大,毫无依据
C.史实大多是客观存在的较为真实的历史记载
D.史实和传说不是截然对立的,是有一定联系的
2、2018年10月,袁降平科研团队选育的超级杂交水稻品种“湘两优900”,再创亩产记录。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
A.河姆渡人 B.半坡居民 C.北京人 D.大汶口原始居民
3、“天皇皇,地皇皇,莫惊我家小二郎。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会抵挡。”歌谣中的“戚爷”( )
A.肃清了东南沿海的倭患
B.赶走了英国殖民者
C.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发展
D.为人类航海事业作出了发展。
4、史料实证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对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阶段信息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A.反映了中国已步入阶级社会
B.反映了当时社会等级森严
C.反映了早期国家的政治状况
D.反映了社会经济高度繁荣
5、北宋初年,四川用铁钱,由于铁钱较重,流通很不方便,商人发行了一种纸币,代替铁钱流通,这是世界上目前已知的最早纸币。这是( )
A.会子
B.交子
C.圆形方孔钱
D.五铢钱
6、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A. 东南亚一带
B. 斯里兰卡
C. 印度
D.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7、中国宋代在知识的普及、商业的活跃和都市的发达等方面成就突出,堪称当时世界上最重要的“中心”,以下选项不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
A.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B.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现存最早的船坞
C.城市中出现固定娱乐场所“瓦舍”
D.发明火药并广泛应用于军事
8、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无字碑”,传说是武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以下对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
A.重用姚崇、宋璟为宰相
B.继承唐太宗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大力发展科举制度,创立殿试制度
D.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9、他是世界文化名人,存世作品《道德经》,其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他是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孟子
10、下列中国古代结束分裂割据、实现统一的朝代,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一组为( )
A.西晋—隋—秦—元
B.隋—西晋—秦—元
C.秦—西晋—隋—元
D.隋—秦—西晋—元
11、元谋人之所以被认定为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因为( )
A.他们知道用火 B.他们手脚有了明显的分工
C.他们能制造工具 D.他们能用语言相互沟通
12、涿鹿之战是远古传说中的一场著名战役,以下四张示意图中,正确体现该战役形势的是( )
A.
B.
C.
D.
13、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它描写了南宋( )
A.定都汴州,一片歌舞升平
B.最大的城市是杭州,人口多达百万
C.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
D.统治者满足于现状,偏安江南一隅
14、宋代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方面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国的“商业革命”。宋代商业发展的突出表现是
A. 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B. 江南的青瓷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具
C. 四川地区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D. 长安成为当时繁华的国际性大都会
15、秦朝向臣民下达诏书使用
A.甲骨文 B.大篆 C.小篆 D.隶书
16、商朝在历史上又称为“殷商"或“殷”,与之有关的事件是( )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盘庚迁都 D.平王东迁
1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谋人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B.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的人类生活在云南省元谋县
C.北京人大约生活在距今(2019年)3万年
D.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只会制造工具而不知道使用火
18、日本遣唐使来中国的主要目的是
A.传播日本文化
B.学习中国文化
C.发展商业合作
D.体验大唐繁荣
19、下图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此次起义的领导人是( )
A.周武王
B.嬴政
C.陈胜、吴广
D.项羽
20、“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愿望得以初步实现的标志性事件是( )
A.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B.卢沟桥事变爆发 C.台儿庄战役胜利 D.九•一八事变爆发
21、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标志是_______。
22、贞观后期,玄奘携带大量佛经回到长安,此后主持译经工作,为中国佛教的发展作出重大贡献。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3、活字印刷术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______世纪时,活字印刷术传入朝鲜,之后又传到日本及东南亚地区;______年,明朝建立,定都应天府。
24、元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____;明末科学家____的《天工开物》被誉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
25、____奉命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往来;李冰主持修建了____,使得成都平原成为沃野。
26、武则天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这为后来“________”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________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嗜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广开言路,整顿吏治,注重农桑。
27、陈胜、吴广起义
(1)原因:秦的___________。陈胜、吴广等人前往渔阳戍守长城途中遇雨误期,按照秦律要被处死。
(2)过程:公元前209年,起义在___________爆发,起义军攻占陈县,陈胜称王,建立“____________”政权。
(3)结果:起义___________,吴广、陈胜被部下杀害。
(4)地位: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____________。
28、制造和使用工具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标志。使用___________石器为主的时代叫旧石器时代,使用___________石器为主的时代叫新石器时代。
29、抗元大臣________宁死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
30、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____(朝代名称)开始的商周时期的青铜器制作工艺高超;____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1、
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数字的数学家 张仲景
作《女史箴图》的画家 祖冲之
改进造纸工艺 王羲之
中医临床体系开创者 顾恺之
被誉为“书圣”的书法家 蔡伦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阪泉之战中打败炎帝——
(2)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3)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4)在位时出现了“光武中兴”的治世局面——
33、重大历史事件和典型历史现象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的飞速发展促进了商业繁荣和城镇兴盛,传统的社会秩序受到猛烈冲击,在各国竞相改革的风潮中,拥有文化知识的士人四处游说、讲学,极大地开阔了视野,促使他们独立思考和创造性地探索。不同政治思想派别的代表人物,对各种问题提出了不同的见解,涌现出一批开创性的学术大师,形成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国历史》
材料二
A.文景二帝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官吏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徭役。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还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当时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有大量的金钱,库存粮食和铜钱充盈。历史上称为“文景之治”。 | B.光武帝多次下令释放奴婢,减轻农民的负担,还合并郡县,裁减官员,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又允许北方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到光武帝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光武中兴”。 |
材料三 公元前138年,一支100人组成的使团从长安启程,踏上西行之旅,为首者本是侍卫皇宫的一个普通郎官,然而,他的内心充满了对荣誉的向往,有着强烈的探险精神,他喜欢开拓未知的领域,不甘心碌碌一生,他就是张骞。当汉武帝招募出使西域的使者时,几乎无人敢应募,张骞欣然而出,担负起联系大月氏国的重要使命。然而,对于大月氏具体的情况甚至它的所处的确切地址,张骞等人几乎一概不知,西域的一切也只在传说中……
——摘自《中国通史》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析出现百家争鸣局面的原因和产生的影响。
(2)据材料二,归纳“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的共同表现,指出治世局面出现的共同原因。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张骞出使西域的作用,并概括其与丝绸之路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