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的政治制度是
A.建立郡县制
B.统一文字
C.统一度量衡
D.出击匈奴
2、《史记》记载:“尧知子丹朱之不肖,不足授天下,于是乃权授舜。”这一描写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 分封制 B. 世袭制 C. 郡县制 D. 禅让制
3、如果你要实地考察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遗址,你应该去( )
A.北京周口店 B.陕西蓝田 C.云南元谋县 D.山东大汶口
4、(结合下面的时间轴)计算一下,西汉王朝共存在了多长时间
A.211年
B.193年
C.210年
D.194年
5、唐朝诗坛名家辈出,在众多唐代诗人中,诗风淳朴厚重,作品有“诗史”之称的是
A.李白
B.王维
C.白居易
D.杜甫
6、有人说:“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文化面貌,又与中华大地各区域文明交流互融,共同构成了青铜时代的中华文明。”材料意在说明中华文明的( )
A.源远流长
B.独立发展
C.类型单一
D.多元一体
7、“此天地间必不可无此书,亦学者必不可不读之书也。”编写此书的目的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此书是( )
A.《史记》
B.《三国志》
C.《资治通鉴》
D.《论语》
8、影视作品的内容背景要符合当时的历史情境。在一部以元朝为历史背景的影视作品中,可以出现的场景是( )
A.西域都护管理新疆
B.元昊称大夏皇帝
C.完颜阿骨打称帝
D.宣政院管理西藏
9、“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南宋的契丹人,其社会习俗不断发生变化。通过族际婚姻,契丹人的姓氏名字发生变迁,甚至服饰、饮食、节日等生活习俗也逐渐失去其民族特征。”出现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民族文化的交融
B.民族矛盾的缓和
C.社会的繁荣开放
D.海外贸易的兴盛
10、骆宾王曾经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并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
A.骆宾王很有文采
B.武则天爱惜人才
C.宰相能力有限
D.武则天不得民心
11、古代文化是中华文明的瑰宝。下列人物与著作对应正确的是
①施耐庵——《水浒传》 ②关汉卿——《窦娥冤》
③罗贯中——《西游记》 ④汤显祖——《牡丹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这是中国古代哪一次大规模农民起义( )
A.陈胜、吴广起义
B.刘邦、项羽起义
C.两汉绿林赤眉起义
D.东汉黄巾起义
1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是民族英雄戚继光的宏愿。他的主要事迹是 ( )
A.抗击倭寇
B.七下西洋
C.收复台湾
D.抗击葡萄牙殖民者
14、相传,黄帝识天象、制历法、造宫室、划封疆、设官职,发明了战车、指南车、舟船、水井、弓矢、算数等;炎帝制耒耜、种五谷、尝百草、制陶器、做琴瑟等。上述发明不能反映
A.炎帝和黄帝是考古证实的人物
B.炎帝和黄帝是中华民族勤劳智慧的化身
C.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
D.炎帝和黄帝时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15、宋初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反映了当时的文武政策是
A.重用武将
B.文武并重
C.抑制武将
D.抑制文臣
16、尧舜时期,以民主方式推荐首领的制度是( )
A.“宗法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分封制”
17、下列有关唐朝建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618年建立
B.都城是长安
C.李世民建立
D.李渊建立
18、汉武帝为实现经济上的大一统采取的措施是( )
①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钱币
②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
③下令治理黄河水患
④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减轻农民赋税负担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9、隋唐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由分裂动乱走向统一大治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 )
A.我国首次出现大一统时期
B.国家政权分裂民族大融合时期
C.我国封建社会的繁荣发展时期
D.民族进一步融合社会经济继续发展时期
20、我国古代的瓦舍(瓦子),取“来时瓦合,去时瓦解”之意,它的出现反映了( )
A.隋唐科举制发展
B.宋代市民文化丰富
C.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D.明清工商业繁荣
21、夏朝制定的历法,被称为“___________”。
22、识图填图
(1)观察下图《隋朝大运河示意图》,请将下列字母代号填入对应的方框内。
A.大运河的中心地
B.大运河连接的重要水系﹣﹣淮河
(2)据图分析隋朝大运河的主要作用是
23、220年,曹操的儿子曹丕废掉汉献帝,在 ______(地点)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在 ______(地点)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
24、根据所学知识,请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明朝科学家编写成农业科学巨著《农政全书》,作者∶______
(2)明朝后期最负有盛名的戏剧家,代表作品《牡丹亭》,作者∶ __。
(3)元末明初,我国最为流行的长篇历史小说之一《三国演义》,作者∶ ____________。
(4)明朝中期,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西游记》,作者∶________。
25、提出顺应自然和民心主张的是_______学派;体现孔子“教育公平”理念的思想是_______。
26、唐朝时,六次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高僧是(_____);明朝时(_____)(人物)率船队七下西洋,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27、唐太宗在位期间,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史称“______”。
28、简介:孔子是春秋后期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______学派的创始人。他从小学习礼乐,年轻时做过小吏,后收徒办学,成为知名学者。中年后曾在鲁国从政,但时间不长,以后周游列国,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但不为各国采纳。晚年回到家乡主要从事教育,整理编订文化典籍。
29、读图识图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图1展现的是哪一历史场景?_______________图中讲话者是__________。
(2)图2人物是_________。他被人民称颂为_______________。
(3)图3人物是__________。他被誉为大庆石油工人。__________
(4)图4人物是___________。谁亲笔题词“向他学习”?__________。
30、公元前209年,________和________领导的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爆发,沉重打击了秦朝的统治。
31、连线题:
作者 作品
罗贯中 《西游记》
施耐庵 《红楼梦》
吴承恩 《三国演义》
曹雪芹 《水浒传》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作品
(1)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2)北魏时期的一部综合性的地理学著作——
(3)有着“天下第一行书”美誉的是——
33、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反抗侵略、维护国家主权的传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
——戚继光
材料二:台湾者,中国之土地也,久为贵国所踞,今余既来索,则地当归我。
——郑成功
材料三罗刹扰我黑龙江松花江,速加剪除,恐边微之民不获宁息。
——康熙帝
(1)材料一中“海波平”的含义是什么?戚继光为实现这一愿望最终取得了什么成果?
(2)材料二中的“贵国”是哪个国家?材料三中的“罗刹”是哪个国家?
(3)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以上三位人物有什么共同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