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他全身心投入治水,曾三过家门而不入,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被尊称为“大禹”。从以上叙述中,我们能得到的确切的历史信息是( )
A.禹是法力无边的天神下凡
B.禹被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C.上古时期,黄河曾经水患严重
D.禹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唐诗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李白诗句“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反映了唐朝
A. 科举制度完善
B. 汉藏关系融洽
C. 中外交流活跃
D. 国家由盛转衰
3、下图是古代一著名战役示意图。该战役的意义在于( )
A.为曹操统一北方打下基础 B.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基础
C.以少胜多,统一北方 D.由弱变强,赢得天下
4、有效区分史实与结论是历史学习应具备的基本能力。下列各项中,属于历史结论的是( )
A.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大约3万年前,已懂得人工取火,会缝制衣服
B.公元前60年,西汉设置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
C.《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
D.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率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5、提出“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北斗星),居其所而众星共(拱)之”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孙武
6、为了统一思想,秦始皇和汉武帝采取的措施分别是
A. 统一文字 罢黜百家 B. 焚书坑儒 推恩令
C. 统一文字 推恩令 D. 焚书坑儒 独尊儒术
7、早在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汉内斯·阿尔文在巴黎集会上就宣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里的“智慧”是指( )
A.“兼爱”“非攻”
B.“无为而治”
C.“仁”的思想和以德治国
D.实行法治
8、唐朝著名的书法家是
A.阎立本
B.吴道子
C.颜真卿
D.关汉卿
9、在中国历史上,汉武帝是一个具有雄才大略的皇帝,他采取了一系列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使西汉王朝出现强盛的局面。其中在经济方面采取的措施是
A.“推恩令”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盐铁专卖 D.北击匈奴
10、北宋元年,一位大商人从四川到南方采购货物,为了行路方便,他携带的货币可能是
A. 会子
B. 开元通宝
C. 交子
D. 刀币
11、秦汉时期文化气势恢弘,居世界先进行列。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果,最主要的原因是
A. 国力强盛、经济发达
B. 吸取了各族的优秀文化
C. 国家政府高度重视
D. 先秦文化基础雄厚
12、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
A.商朝
B.北京人
C.夏朝
D.西周
13、建国初期为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有( )
①和平解放西藏 ②人民公社 ③土地改革运动 ④抗美援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14、下列关于古代丝绸之路史实与推论的搭配,正确的是( )
A. A B. B C. C D. D
15、《礼记•礼运》:“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其中,“选贤与能”指的是我国古代( )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宗法制
16、小聪开设了个有关“辽、宋、西夏、金”的专题网站,下列政权并立不正确的是
A、北宋、西夏、辽 B、北宋、金、辽
C、南宋、西夏、辽 D、金、西夏、南宋
17、魏晋交替之际,晋武帝大封诸侯王,藩王不仅有自己的军队,还能自选封国内各级官佐,委以心腹之人。下列史实与晋武帝这一措施有关的是( )
A.“国人暴动”的发生
B.“八王之乱”的爆发
C.春秋争霸的出现
D.享乐之风的盛行
18、他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他揭竿而起反抗暴秦。他是
A. 陈胜
B. 项羽
C. 刘邦
D. 张角
19、“国家统一,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的主流。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是( )
A. 西周 B. 秦国 C. 秦朝 D. 西汉
20、加强对官员的监督自古有之,汉武帝加强监察制度,建立了什么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及子弟。
A. 御史大夫 B. 刺史 C. 太尉 D. 县令
21、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歌中提到的“阳关”和“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在汉朝时被称为______。
22、明清时期, _____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最辉煌的皇家建筑样。
23、【励精图治空前强大】____在位的前期,唐朝的国力进入了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
24、唐朝时,东渡日本,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的高僧是____。元朝时,意大利旅行家____来华,看到了大都的繁华景象。
25、北宋史学家司马光编写的《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其中最优秀的剧作家是_____代表作是《窦娥冤》。
26、《水浒传》是元末明初一部优秀的长篇小说,作者是_____。曹雪芹晚年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专心致志地进行小说的创作和修改,生前基本定稿了前80回,后来高鹗续写了后40回,题名《_____》。
27、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________。
28、生活在距今约70万﹣20万年的_____人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使用自然火的技术;距今约3万年左右的_____人已掌握用骨针缝制衣服的技术,懂得爱美。
29、我们熟知的古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中“玉门关”“阳关”以西的地方,在汉代时被称为_________;
30、请将以下中国历史地名的字母代号填入相应位置
A、种植水稻的农耕文化遗址
B、种植粟的农耕文化遗址
31、成语是我国语言文化的精华。很多成语都与历史典故相关。亲爱的同学你能找出下面的成语的历史典故吗?你一定能行!
( )退避三舍 a. 原古人类进行农业生产的情况
( )纸上谈兵 b.牧野之战
( )阵前倒戈 c.指挥长平之战的赵括
( )刀耕火种 d.越王勾践磨砺自己的方法
( )卧薪尝胆 e.晋楚争霸时候城濮之战所用到的策略
32、请列举与下列信息相对应的事件。
(1)为华夏族的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
(2)武王伐纣的决定性战役——
(3)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4)西周后期平民反对周厉王的斗争——
33、中国科技文化在历史上大放异彩,是中华民族贡献给人类的一份宝贵财富。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纷争,社会急剧变化。儒、法、道、墨、阴阳的学派针对治理国家的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各家学派之间进行激烈的论争,出现大放异彩的局面。
材料二 南北朝范晔的《后汉书》认为造纸术是东汉宦官蔡伦于公元105年发明的。
材料三
材料四 “国学热”下的《百家讲坛》“制造”的“学术明星”于丹,讲完《论语》后说《庄子》,引发了各界热烈的争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大放异彩”的局面在历史上被称为什么?依据材料指出各家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是什么?
(2)你认同材料二中的观点吗?为什么?蔡侯纸的出现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3)结合材料三所学知识分析,图一为什么会用祖冲之的名字命名环形山?图二是哪个领域的著作,作者是谁?
(4)《论语》记载了谁的主要言论?他的政治主张有哪些?“国学热”下我们怎么对待中国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