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观察图,标注①政权的建立者是( )
A.曹操
B.曹丕
C.刘备
D.孙权
2、甲午战败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划定“势力范围”,但是有一个列强来晚了,只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来分一杯羹,这个列强是( )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3、郭沫若说:“一片甲骨惊天下”主要因为甲骨文是
A.商代文字
B.目前我国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C.内容十分丰富
D.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4、毛泽东在《七律・长征》中写道:“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三大主力红军会师,宣告长征结束。红军长征会师的地点是
A.贵州遵义
B.陕西延安
C.甘肃会宁
D.江西井冈山
5、下列少数民族政权中,曾在定都或迁都到今北京地区的是
①辽
②金
③元
④西夏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②③
6、陕西出土的大盂铜鼎铭文记载,周康王一次赏赐盂1709个奴隶。据此铭文判断,盂在受赏赐时的身份是
A. 商人
B. 奴隶
C. 自由平民
D. 诸侯
7、下列诸侯国中,既是“春秋五霸”又是“战国七雄”之一的是( )
A.楚国
B.晋国
C.吴国
D.宋国
8、史学家司马光说:自三代既亡,风华之美,未有若东汉之盛者也。下列体现“东汉之盛”的是
A.武丁中兴
B.文景之治
C.光武中兴
D.元嘉之治
9、《史记·夏本纪》记载:为了治水,大禹曾13年三次路过家门而不入。“三过家门而不入”被传为美谈,至今仍为人们所传颂。大禹治水事迹最能体现的是中华民族的( )
A.自强不息精神
B.无私奉献精神
C.爱国主义精神
D.民族主义精神
10、下图是一位同学填写的《秦朝的政治建制示意图》,其中错误之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11、勤俭是持家之本。在春秋战国的各家学派代表人物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生活的是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韩非子
12、发明“麻沸散”的人物是
A. 蔡伦
B. 华佗
C. 顾恺之
D. 祖冲之
13、小明同学进行探究性学习,他搜集了“契丹的兴起”、“澶渊之盟”、“宋夏和战”、“岳飞抗金”的相关资料,由此可知他探究的主题是( )
A.中华文明的起源
B.统一国家的建立
C.多民族政权的并立
D.繁荣与开放的唐朝
14、下列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思想的是
A.荀子
B.老子
C.墨子
D.孟子
15、“禹传子,家天下。四百载,迁夏社。”这是古时的《三字经》对夏朝的描述。夏朝建立的时间约公元前2070年,它应该是
A. 公元前21世纪70年代
B. 公元21世纪70年代
C. 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D. 公元20世纪70年代
16、下列语句中,反映长江流域已成为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是
A.“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史记》)
B.“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唐·杜甫)
C.“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
D.“无徽不成镇。”(明清·谚语)
17、见表,反映的史实是
起止时间 | 755年至763年 |
叛军指挥官 | 安禄山、史思明等 |
结果 | 唐朝获胜,地方割据局面开始形成 |
影响 | 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
A. 黄巾起义
B. 黄巢起义
C. 唐朝灭亡
D. 安史之乱
18、唐代诗人徐来军的《调笑令》词:“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它描述的生产工具是
A.
B.
C.
D.
19、炎帝和黄帝两个部落结合在一起形成部落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后来的( )
A.夷族
B.华夏族
C.匈奴族
D.戎族
20、文字是人类文明的重要标志。我国已发现的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古代文字是
A.铭文 B.甲骨文 C.金文 D.刻画符号
21、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实行______________的民族政策。
2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越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国家,当时闻名世界的两大商港城市是______和______。
23、唐朝与天竺交往频繁,高僧______前往取经,其口述著作《______》是研究中外交流史的珍贵文献。
24、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人是______。
(2)战国时期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由______主持修建的。
(3)为沟通中外文明,开辟“丝绸之路”的人是______。
25、吴承恩写的《________》出现于明代中期,这是一部富于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清代的小说创作取得了空前的成就,其中艺术成就最高、影响最深远的是曹雪芹的《________》。
26、玄奘曾在佛学最高学府游学( )。
27、坚持抗元斗争,写下《正气歌》的将领 。
28、唐太宗时期进一步完善的中央行政制度具体指的是____制度。唐朝的手工业发展到很高的水平,其中陶瓷器生产中有闻名中外的____。
29、战国时期,在各国的变法中,齐国的商鞅变法成效最大,为以后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错误_____________
改正_____________
30、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是________;目前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
31、如图是战国形势图。依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战国时期,七雄争霸。依据地图,将图中A、B、C、D与相对应的诸侯园的名称用线条连接起来。
(2)请据地图,写出战国时期的著名战役一例。
32、请根据提示写出对应的内容。
(1)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被称为——
(2)灭亡西周的民族——
(3)周平王建立的朝代史称——
33、制度创新是社会转型的重要推动力,促进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社会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新兴地主阶级的势力增强。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主持变法。在政治上,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中国历史》七上
(1)材料一中的①处部落联盟首领的选举制度是什么?②处什么制度的实行使得“公天下”变为“家天下”?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制度?该制度推行的影响是什么?
(3)写出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什么?商鞅变法的影响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