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填入下面文字中空缺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
春意甚浓了,但在北方还是五风十雨,春寒料峭, ,又来了一场沁人心脾的冷雨。
A.刚吹过一阵暖人心意的春风 B.一阵乌云刚刚布满天空
C.刚飞过一群欢叫的大雁 D.一堆堆令人生寒的积雪还依稀可见
2、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通讯,是运用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
B.《三峡》的作者是郦道元,三峡是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的总称。
C.《野望》《使至塞上》《雁门太守行》《赤壁》都是唐诗,且都是律诗。
D.《周亚夫军细柳》节选自《史记·绛侯周勃世家》,又名《细柳营》。
3、下列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燥热 荧火 缰绳 合颜悦色
B.蒙昧 落弟 诘责 器宇轩昂
C.篡改 杀戮 娴熟 震耳欲聋
D.颁发 仲裁 溃退 惨决人寰
4、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 )
A.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讨论时,组长建议同学们发言要直截了当,不必转弯抹角。
B. 网传天然气要涨价,争先恐后前往燃气公司营业厅购气的市民济济一堂。
C. 小林学习很虚心,每到课间,他都会捧着书不耻下问地向老师请教。
D. 王大伯惟妙惟肖地讲起了当年打鬼子的故事,我们都听得入迷了。
5、阅读下面两首唐诗。
(甲)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乙)战城南 杨炯
塞北途辽远,城南战苦辛。
幡旗如鸟翼,甲胄似鱼鳞。
冻水寒伤马,悲风愁杀人。
寸心明白日①,千里暗黄尘。
(注)①白日:喻指君主。典出宋玉《九辩》:“去白日之昭昭兮,袭长夜之悠悠。”
(1)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_)
A.甲诗通过描写出使塞上的所见所闻,表达了诗人的爱国之情。同时“单车”“征蓬”“归雁”等也传达了内心的忧郁和激愤。
B.甲诗尾联既是实写,又暗示了边塞将士紧张的战斗生活,表达了作者对将士们戍守边关、奋勇杀敌的敬意。
C.乙诗以征战者的口吻记述戍边生活,将战场的血腥与残酷场面写得淋漓尽致,读者从诗句里可以感受到将士内心的低落与哀怨。
D.乙诗颔联通过典型景物“幡旗”“甲胄”来描绘战场景象。战旗猎猎,盔甲似鱼鳞,不但写出了军队威武,而且写出了士兵斗志。
(2)两首诗颈联都描写了边塞景色,《使至塞上》选取了塞外特有的景物“大漠”“长河”“孤烟”“落日”,描绘了________________的塞外风光;《战城南》抓住冬天的景物“冻水”“悲风”,描绘出________________的边塞景色。
(3)请结合诗句内容,说说乙诗尾联表达了征战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6、古诗文填空。
(1)少壮不努力, 。
(2)无丝竹之乱耳, 。
(3)夕日欲颓, 。
(4) ?烟波江上使人愁。
(5)我们热爱和平,我们不喜欢战争。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系列活动提醒我们要铭记历史,不要让“ , ”这样兵火断乡信的悲剧重演。(填写杜甫《春望》中连续的两句)
(6)刘禹锡《秋词》中一扫秋天的“愁苦”,而尽显豪迈乐观之情的诗句是 , 。
7、名著阅读。
(1)《红星照耀中国》又名《_________》,作者是(______)国家(___________),题目中“红星”象征着______________。
(2)这篇著作中红军给战士规定了三条简明的纪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8、阅读下列内容,完成下面小题。
回家
龙应台
①三个兄弟,都是五十多岁的人了,这回放下了所有手边的事情,在清明节带妈妈回乡。火车站大厅里,人潮涌动。就在这川流不息的滚滚红尘里,妈妈突然停住了脚。
②她皱着眉头说:“这,是什么地方?”
③哥哥原来就一路牵着她的手,这时不得不停下来,说:“这是香港。我们要去搭火车。”
④妈妈露出惶惑的神情,说:“我不认得这里,我要回家。”
⑤我在一旁小声提醒哥哥:“快走,火车要开了,而且还要过海关。”
⑥这时一大步跨前对妈妈说:“这就是带你回家的路,没有错。快走吧,不然你回不了家了。”
⑦妈妈也不看他,眼睛盯着磨石地面,半妥协、半威胁地回答:“好,那就马上带我回家。”她开步走了。从后面看她,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⑧陪她在乡下散步的时候,看见她踩着碎步戚戚低头走路,我说:“妈,不要像老鼠一样走路,来,马路很平,我牵你的手,不会跌倒的。试试看把脚步打开,你看——”我把脚伸向前,做出笨士兵踢正步的架势,“你看,脚大大地跨出去,路是平的,不要怕。”她真的把脚大跨出去,但是没走几步,又戚戚低头走起碎步来。
⑨从她的眼睛看出去,地是凹凸不平的吗?从她的眼睛看出去,每一步都可能踏空吗?弟弟在电话里解释:“脑的萎缩,或者用药,都会造成对空间的不确定感。”
⑩散步散到太阳落到了大武山后头,粉红色的云霞霎时喷涌上天,在油画似的黄昏光彩里,我们回到她的卧房。她在卧房里四处张望,仓皇地说:“这,是什么地方?”我指着墙上一整排学士照、博士照,说:“都是你儿女的照片,那当然是你家喽。”
⑪她走近墙边,抬头看照片,从左到右一张一张看过去。半晌,回过头来看着我,眼里说不出是悲伤还是空洞。
⑫还没开灯,她就立在那白墙边,像一个黑色的影子,幽幽地说:“……不认得了。”大武山上最后一道微光,越过渺茫从窗帘的缝里射进来,刚好映出了她灰白的头发。
⑬火车开了,窗外的世界迅疾往后退,仿佛有人没打招呼就按下了电影胶卷“快速倒带”键,不知是快速倒往过去还是快速转向未来,只见它一幕一幕从眼前飞快逝去。
⑭因为是晚班车,大半旅者一坐下就仰头假寐,陷入沉静,让火车往前行驶的轰隆巨响决定了一切。妈妈手抓着前座的椅背,颤巍巍地站了起来。她看看前方,一纵列座位伸向模糊的远处。她转过身来看往后方,列车的门紧紧关着,看不见门后头的深浅。她看向车厢两侧窗外,布帘都已拉上,只有动荡不安的光,忽明忽灭、时强时弱,随着火车奔驰的速度像闪电一样射进来。她紧紧抓着椅背,维持身体的平衡,然后,她开始往前走。我紧跟着亦步亦趋,一只手搭着她的肩膀,防她跌倒,却见她用力地拨开我的手,转身说:“你放我走,我要回家,天黑了我要回家!”她的眼里蓄满了泪光,声音凄恻。
⑮我把她抱进怀里,把她的头按在我胸口,紧紧地拥抱她,也许我身体的暖度可以让她稍稍安心。我在她耳边说:“这班火车就是要带你回家的,只是还没到,马上就要到家了,真的。”
⑯弟弟踱了过来,我们默默对望。是的,我们都知道了:妈妈要回的“家”,不是任何一个有邮政编码、邮差找得到的家,她要回的“家”,不是空间,而是一段时光。在那段时光的笼罩里,年幼的孩子正在追逐笑闹,厨房里正传来煎鱼的滋滋香气,丈夫正从她身后捂着她的双眼要她猜是谁,门外有人高喊“限时专送,拿印章来”……
⑰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写了一件什么样的事?
【2】文章第⑫段划线句子运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
【3】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第⑧段划线的句子的表达作用。
【4】结合文章,说说你对文章结尾“妈妈是那个搭了‘时光机器”来到这里,但是再也找不到回程车的旅人”的理解。
【5】下面两段都是描写“背影”的文字,比较它们在内容与情感上有何不同。
(甲)从后面看地,身躯那样瘦弱,背有点儿驼,手被两个儿子两边牵着,她的步履细碎,一小步接着一小步往前走。
(乙)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讲,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
9、作文。
题目:美在 里。
要求:①把题目补充完整;②内容充实,有真情实感,不套写抄袭;③用现行规范的汉语言文字表达;④不少于550字(写成诗歌不少于30行);⑤文章中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