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铜仁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能够反映汉武帝时期与匈奴关系主要特点的是(       

    A.修筑长城

    B.漠北战役

    C.和亲政策

    D.西域都护

  • 2、为了解答佛经中的许多疑惑,教化民众,玄奘不畏路途遥远,毅然前往天竺。他遍访佛教高僧,最终学成归国,将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记述在

    A. 《西行记》

    B. 《西游记》

    C. 《大唐西域记》

    D. 《大话西游》

     

  • 3、战国时期,学术纷争,辩论成风。下列内容中,不符合这一时期史实的是(  )

    A. 儒家学生正在听荀子讲“礼治”

    B. 道家学生正在听庄子讲“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C. 墨家学生正在听墨子讲“仁政”

    D. 法家学生正在听韩非讲“以法治国”

  • 4、“命蜀守李冰奎(注:堵塞)江水作坝,穿二江以通船,灌三郡之田亩,使四川沃野千里,号为陆海。”材料中“奎江水”修建的工程是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 5、宋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导致当时人们不以从军为荣的原因是(  

    A.重武轻文政策

    B.重文轻武政策

    C.重农抑商政策

    D.科举取士制度

  • 6、“我来自元谋,你来自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网络上颇为流行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远古人类,最早懂得使用火的是( )

    A.半坡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河姆渡人

  • 7、张三生活在汉武帝时期,他想谋取官职,那你建议他应该潜心研究哪家的学问?

    A.墨家 B.道家 C.儒家 D.法家

  • 8、中国最早设立的管理台湾的机构是( )

    A. 宣政院   B. 澎湖巡检司   C. 台湾府   D. 中书省

  • 9、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它最终完成于(  

    A.唐朝

    B.南宋

    C.元朝

    D.隋朝

  • 10、下面表格《鲜卑姓改为汉姓》所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鲜卑姓

    拓跋

    丘穆陵

    步六孤

    贺兰

    独孤

    达奚

    勿忸于

    汉姓

    A.北魏孝文帝改革

    B.商鞅变法

    C.张骞出西域

    D.江南地区开发

  • 11、东汉的首都在

    A. 长安

    B. 洛阳

    C. 大泽乡

    D. 巨鹿

     

  • 12、下列各项不属于努尔哈赤政绩的是

    A. 统一女真各部

    B. 创立八旗制度

    C. 建立后金政权

    D. 改女真为满洲

  • 13、安史之乱爆发的背景不包括

    A. 皇帝任人唯亲,朝政腐败   B. 中央与地方力量对比失衡

    C. 节度使势力膨胀   D. 发生严重灾荒

  • 14、下列有关我国境内古人类及其生活情况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山顶洞人的相貌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B.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

    C.半坡人距今约七千年

    D.河姆渡人住在长江流域

  • 15、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中医药在阻止轻型、普通型的患者向重型危重型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下列典籍属于中医药学的是(     

    A.《农政全书》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 16、毛泽东在《黄帝祭文》中,称其“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这样评价主要是因为( )

    A.炎帝和黄帝曾经联合打败以蚩尤为首的部落

    B.黄帝对中华文明的贡献

    C.黄帝的妻子发明了养蚕缫丝

    D.黄帝的下属仓颉发明了文字

  • 17、下列反映春秋战国时期农业生产发展的是(  

    A.铁制农具

    B.曲辕犁

    C.司母戊鼎

    D.筒车

  • 18、下面是武则天和唐玄宗共同重用的人是

    A、姚崇   B、魏征

    C、长孙无忌   D、房玄龄

     

  • 19、“西晋末年以来,大批北方人民为躲避战祸南下。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劳动力。也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江南地区开发的目的

    B.江南地区开发的原因

    C.江南地区开发的表现

    D.江南地区开发的意义

  • 20、印度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如果你想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下列资料中最值得查阅的是

    A.《金刚经》 B.《大唐西域记》

    C.《西游记》 D.《史记》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约公元前________年,禹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公元前________年,秦国完成统一大业,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

  • 22、台湾和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元朝时设置____,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的机构;元朝建立后,对西藏地区行使管理权,由____直接统辖,从此中央政府对西藏正式行使行政管辖。

  • 23、____》的作者是明代科学家徐光启,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顺治、康熙、雍正、乾隆诸位帝王,都十分重视农业生产,大力推行____政策,使农业生产很快得到恢复。

  • 24、“时势造英雄”,请根据题意列举相关人物

    (1)被称为“人文初祖”的中华文明的创始者是

    (2)中国历史上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3)商鞅受到 的重用,推行改革,提振国力。

    (4)战国末期的 是法家的集大成者。

  • 25、写出清朝疆域的四至。

    西跨____________、北接____________、东临__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__

  • 26、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________________”。

  • 27、公元前119年的________________,是对抗匈奴的高潮,匈奴经过这次战役的沉重打击,再无力与西汉对抗,部分匈奴人开始西迁;383年,东晋以8万精兵在________________(地点)与前秦军前锋隔岸对峙,最终打败前秦军,苻坚中箭负伤,带领残兵逃回北方。

  • 28、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情实况,故有“______”之称。

  • 29、唐朝边疆各族中   是藏族的祖先,回纥是   族的祖先。

     

  • 30、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势力较强,史称“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将下列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水经注》   司马迁

    《伤寒杂病论》   王羲之

    《道德经》   郦道元

    《史记》   老子

    《兰亭集序》   张仲景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列举东汉末年两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材料一中所建立的维持中国几千年来统一的“政治制度”指什么?是谁首创的?观察下图,简述秦朝这一政治制度的具体内容。

    材料二: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大一统”之梦》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秦朝统治者除用以“规范,整齐”思想的措施之外还有哪些措施?汉武帝选择的“统治思想”是什么?举两例说明“追求统一仍始终……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3)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