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扫一扫
随时随地学习
当前位置 :

承德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试题(卷)初二历史

考试时间: 90分钟 满分: 165
题号
评分
*注意事项:
1、填写答题卡的内容用2B铅笔填写
2、提前 xx 分钟收取答题卡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Ⅰ卷的注释
一、选择题 (共20题,共 100分)
  • 1、岳飞的英雄事迹一直被民众传颂,以下材料可以直接用于研究这一历史人物的是(     

    ①岳飞手书原作《暂使下都夜发新林至京邑赠西府同僚》

    ②电影《满江红》 ③《宋史•岳飞传》 ④岳飞塑像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 2、下图为《战国形势图》。其中①②③④所示位置代表的国家分别是(     

    A.秦、楚、韩、燕

    B.齐、楚、秦、燕

    C.燕、齐、赵、楚

    D.燕、齐、楚、秦

  • 3、题图为某同学设计的唐朝政局发展图,图中“?”处事件在唐诗中的描述的是(       

    A.可怜贞观太平后,天且不留封德彝

    B.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C.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 4、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④代表了相关的历史事件。其中②代表的历史事件的意义是(     

    A.标志着隋朝的建立

    B.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C.促进了南北经济交流

    D.结束了长期分裂,南北重归统一

  • 5、位于河南省安阳市的殷墟遗址,这是中国 第一个有文献记载并为甲骨文和考古发掘所证实的 商代都城遗址。商代的哪一位国王将都城迁到了这 里( )

    A.汤

    B.盘庚

    C.纣

    D.武丁

  • 6、岳飞赢得后人尊敬的主要原因是(  )

    A.被秦桧诬陷,蒙受冤屈

    B.率领岳家军打败辽兵

    C.扭转了宋金对峙的局面

    D.坚持抗金,精忠报国

  • 7、成语“乱七八糟”和两个历史事件有关:“乱七”和西汉景帝时的“七国之乱”有关,而“八糟”和惠帝时的“八王之乱”有关。八王之乱发生的朝代是(       

    A.东汉

    B.东晋

    C.三国

    D.西晋

  • 8、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源自“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之一矣”这一名句。此名句出自( )

    A.孔子 B.庄子 C.墨子 D.韩非子

  • 9、(题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

    A. 宋辽对抗   B. 南宋与金对峙

    C. 宋夏和议   D. 北宋与金对峙

  • 10、“对当时整个局势有关键性的影响,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奠定了基础。”材料中所指的战役是

    A.官渡之战 B.长平之战 C.赤壁之战 D.巨鹿之战

  • 11、秦汉政权对巴郡的治理叙述错误的是(    )

    A. 秦时张仪建立巴郡并筑江州城

    B. 秦废除巴国的原有的土地制度,实行奴隶制土地制度

    C. 秦在巴郡实行军功爵制度

    D. 汉武帝推行蜀郡文翁办学的经验,培养人才,改变巴郡文化落后的状况

  • 12、下列关于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叙述错误的是( )

    A.出土于殷墟,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B.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C.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今天的汉字与甲骨文有着渊源关系

    D.这种文字被大量刻在商朝的青铜器上

  • 13、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是在

    A. 唐朝中期

    B. 五代

    C. 北宋

    D. 南宋

  • 14、岳飞在《满江红》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其中的“胡虏”“匈奴”实际上指的是(       

    A.党项族

    B.女真族

    C.匈奴族

    D.契丹族

  • 15、孔子的学说对中国文化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我们要了解孔子的思想,可以阅读

    A.《道德经》

    B.《论语》

    C.《孙子兵法》

    D.《庄子》

  • 16、下列秦朝的措施与秦朝速亡没关联的是

    A.统一文字

    B.强征赋税

    C.严刑苛法

    D.修骊山陵

  • 17、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列文物中最能反映商朝社会生活的是()。

    A. B.

    C. D.

  • 18、下面历史朝代更替示意图(部分)中,“?”处应补充的内容是(     

    A.东汉

    B.西晋

    C.前秦

    D.北魏

  • 19、“秦代始置,负责监察百官,代朝廷起草诏命文书等。西汉沿置。”描述的官职是(  

    A.丞相

    B.太尉

    C.御史大夫

    D.刺史

  • 20、一位世纪伟人创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中国人的心灵。下列四张纪念邮票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A.走自己的路、邓小平理论、初级阶段、科学发展

    B.中国特色、市场经济、科学发展、国企改革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三个代表”、中国特色

    D.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市场经济、邓小平理论

二、填空题 (共10题,共 50分)
  • 21、春秋战国是社会动荡变革时期

    (1)春秋时期,齐桓公打着“________”旗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第一位霸主。

    (2)________水利工程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3)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________的出现,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4)它促进思想学术繁荣,成为我国古代首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它被称为________

     

  • 2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______________》;由于在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被后人誉为“书圣”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3、制作:商周时期的青铜器不仅种类丰富,数量众多,而且制作工艺高超。当时的工匠已准确掌握了铜、锡、铅的比例,用来制造不同用途的器具。青铜器铸造技术采用“________”,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加工修整等工艺制成。到商代后期,青铜铸造业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组织严密,分工细致,能够铸造出大型器物,其代表有著名的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重达832.84千克。铸造这样硕大的器物,工艺十分复杂,需要很多人协同合作才能完成。

  • 24、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在位的皇帝是:_______________

  • 25、填空

    (1)我国历史上最早开始种植粟的是________原始居民;居住干栏式房屋的是________原始居民。

    (2)今天的汉字是从________演变而来的;秦朝统一全国后把________作为全国规范文字。

    (3)秦长城西起________,东到________

    (4)结束春秋战国长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结束三国时期分裂局面,统一全国的历史人物是________

    (5)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秦末的________起义;东汉末年张角领导的一场有组织、有准备的农民大起义是________起义。

     

  • 26、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______________________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 27、玄奘西行回国后,根据他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成为研究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献。

  • 28、图三中的文字是___________首次发现它的是清朝人____________

  • 29、汉武帝凭借文治武功缔造了西汉辽阔的疆域,汉宣帝在此基础上使得广阔疆域得以进一步延伸。下图地方行政机构自西向东依次是?(请将正确答案对应英文字母代号填写在相应方框中。)

    A.河西四郡(敦煌郡、张掖郡、酒泉郡、武威郡) B.乐浪郡   C.西域都护府

  • 30、他的部队纪律严明,作战勇敢,被人们称为“岳家军”,他是______________    

     

三、连线题 (共1题,共 5分)
  • 31、孔子 道家   仁者爱人

    老子 儒家   无为而治

    墨子 法家   兼爱非攻

    韩非 墨家   以法治国

    孙武 兵家   知彼知己者  百战不殆

四、列举题 (共1题,共 5分)
  • 32、“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灭亡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2)人与人的和谐:请依据课本内容,列举这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一对和谐的君臣。

    (3)人与自然的和谐:战国时期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4)统治的不和谐: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

    (5)人与人的不和谐: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生前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6)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两个事例。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7)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五、综合题 (共1题,共 5分)
  • 33、丝绸之路与对外交往

    材料一   丝绸之路通常指西汉之后东西方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但生活在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和西域及以西地区人们之间的交流并非自汉代才开始。

    史料①《穆天子传》出土于战国墓,记载了周穆王西巡会见西王母(学者认为其位于今葱岭以西中亚沿海一带),并将精美的丝织品作为国礼赠送给西王母的故事

    史料②阿尔泰巴泽雷克墓(今俄罗斯境内)出土的战国时期的凤鸟纹刺绣,刺绣工艺与中国的传统工艺一样,其中的凤鸟形象是楚文化的特色

    史料③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的北朝灯树纹锦,其主体花纹表现的是中原上元节火树银花不夜天的情景

    (1)阅读上述史料,属于文献史料的是____,属于实物史料的是____。

    材料二   都护府设置在乌垒城,距离阳关二千七百三十八里,距离渠犁的屯田官比较近,这里土地肥沃,位于西域的中心,所以都护府驻在这里

    ——依据《汉书·西域传》

    注:武帝时常在渠犁、乌垒屯田,以供应汉朝与西域往来的使者。

    (2)阅读材料二的图文资料,概括西域都护府设置在乌垒城的原因。依据材料和所学,分析西汉都护府设置的历史意义。

    材料三   今天的甘肃、新疆地区是古丝绸之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这里发现了很多遗址遗迹,出土了很多汉朝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物。

    地点

    悬泉

    尼雅

    高昌

    出土发现

    出土农具、铁制的牛车零件、筷子、谷物、核桃、杏仁、有汉字的木简、公元前1世纪的纸张残片

    出土蚕茧、桑树种子、织有“延年益寿大宜子孙”的锦缎、印有铭文“君宜高官”的铜镜,发现炼铁工人的住所和炼铁炉残迹,及一座佛塔

    出土最古老的伊朗萨珊王朝的银币,出土公元5世纪左右的基督教壁画“圣枝图”,出土公元399年至423年古抄本《论语》《孝经》

    (3)悬泉、尼雅和高昌是亚欧各地文明的交汇之处。阅读上表,挑选符合下列表格要求的文物或遗址(每个类别挑选两件)。

    类别

    遗址遗迹与文物

    体现中原文明传入

     

    体现域外文明传入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
得分 165
题数 33

类型 期末考试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二、填空题
三、连线题
四、列举题
五、综合题
PC端 | 移动端 | mip端
字典网(zidianwang.com)汇总了汉语字典,新华字典,成语字典,组词,词语,在线查字典,中文字典,英汉字典,在线字典,康熙字典等等,是学生查询学习资料的好帮手,是老师教学的好助手。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电话:  邮箱:
Copyright©2009-2021 字典网 zidianwang.com 版权所有 闽ICP备20008127号-7
lyric 頭條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