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对课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方七百里,高万仞”一句从面积和高度两个方面说明太行、王屋二山又高又大,暗示了移山的任务十分艰巨。
B.文中愚公和智叟两个人物的刻画,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的方式。
C.愚公移山时虽只有几个人,工具也什么简陋,但大家齐心协力,以及邻家孤儿亦“跳往助之”,移山场面热火朝天。
D.操蛇之神被愚公坚持不懈的精神感动,出手相助,命令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太行、王屋两山,分别放置于朔东和雍南两地。
2、选出加点词运用正确的一项( )
A. 湖水明净如镜,毫不狼藉。
B. 他腿有点毛病,走路很踌躇。
C. 有人说90年代的青年是颓唐的一代,你同意这种说法吗?
D. 对面的老大爷蹒跚地走来。
3、下列词语书写有错误的一项是( )
A.祸不单行 交头接耳 长虹卧波 巧妙绝伦
B.触目伤怀 惟妙惟肖 因地制宜 自出心裁
C.无能为力 重峦叠嶂 别具匠心 无动于衷
D.张目结舌 豪无顾忌 一无所知 摩肩接踵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提高大家的阅读兴趣,我校开展了一系列名著阅读和主题诗歌朗诵。
B.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它具备能经受时间考验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是前提。
C.经过教育,全体学生对正确继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的问题上提高了认识。
D.写作时恰当使用象征手法,可以让读者咀嚼回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5、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各题。
关雎
《诗经·周南》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窃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请任选角度,赏析“悠哉悠哉,辗转反侧”两句的妙处。
【2】请描述“参差荇菜,左右流之”所展现的情景。
6、古诗文默写。
纵观我国古今著名诗文,很多篇章都体现了作者的人生追求和情感。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用“①___,②____”书写舍身报国之志;李清照在《渔家傲》中用“③__,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表达自己决心乘风高飞,去寻求理想与愿望;陶渊明在《饮酒》(其五)中用“_④,_____⑤”抒发自己辞官归隐后悠然自得的心境;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用“最爱湖东行不足,⑥__”抒发自己沉醉于湖光山色的喜悦之情;孟子在《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中用“⑦__,⑧___”强调“人和”的重要性。
7、运用课外阅读积累的知识,完成(1)~(2)题。
(1)有这样一只不知危险无所畏惧的灰颜色的蝗虫,朝着那只螳螂迎面跑了过来……螳螂把它的翅膀极度张开,它的翅竖了起来,并且直立得好像帆船一样。翅膀竖在它的后背上,螳螂将身体的上端弯曲起来,样子很像一根弯曲着手柄的拐杖,并且不时地上下起落着。
这段文字出自____国昆虫学家法布尔的《____》。
(2)埃德加·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西安进行的这场军事政变时机抓得很好,执行得也十分利落……使中国最终站到了即将来临的世界反法西斯斗争一边”。斯诺所说的“这场军事政变”是指(____)
A. “八·一三”事变 B.西安事变 C.“九·一八”事变 D.七七事变
8、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河水倒流之谜
马志飞
①传说在三国时期,曹操率领大军追击刘备,张飞横矛立马,独立当阳桥头大吼一声,吓退曹操百万大军。后人在京剧中有唱词赞道:“当阳桥头一声吼,喝断桥梁水倒流。”民间流传的故事毕竟是一种文学创作,充满了怪诞的夸张和神奇的想象。即使有人能用物理学中的声波共振原理来解释张飞“喝断桥梁”,却也根本无法解释河水如何能倒流。在人们的主观认知里,河水倒流就意味着时间倒流,这是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但从地理角度来看,河水倒流的现象确实存在。
②“大河向东流”已经成为国人对地形地貌的常识认知,一旦有哪条河不守规矩,反其道而行之,那就成了所谓的“逆流”。在我国青海省西宁市西约90千米处就有这样一条河,人们称之为“倒淌河”。它发源于连山的支脉日月山,全长40多千米,最终向西流入美丽的青海湖,但它流量很小,流速也很慢。
③相传,唐朝的文成公主嫁给西藏的松赞干布,当她远离故土途径日月山时,举目西望一片苍凉,回首不见故土长安,顿时泪如泉涌,她的泪水最终化为草原上的这条小河。实际上,倒淌河之所以自东向西流淌,应归因于地势。地质学家研究发现,倒淌河原本是黄河的一条支流,它从青海湖朝东南方向流经贵德盆地后汇入黄河。但在距今约13万年前的第四纪的中史新世末期或晚更新世早期,由于剧烈的构造运动,日月山隆起抬升,切断了青海湖与黄河的联系,迫使河水流向青海湖,于是就形成了如今的倒淌河。
④严格来说,自东向西流动的河水算不上真正意义的“倒淌河”,不论水的流向究竟如何,它始终受制于地势的高低。但是,如果存在其他外力并超过重力的影响,就很有可能会改变河水的流向。
⑤在我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前山村,有一条名叫“码料溪”的小河,当它到达陡崖时变成了一挂美丽的瀑布。奇怪的是,当地村民说它会“倒流”,一旦“倒流”就会大雨倾盆,显得十分神秘。后来,央视《地理·中国》摄制组带领水文地质专家到现场勘查,发现所谓的瀑布倒流现象是特殊地形产生的上升气流吹动水雾所致,与之伴随的暴雨现象正是被带到高空的水雾凝结的结果。
⑥2020年8月4日,台风“黑格比”抵达浙江,有人在温州雁荡山发现,著名的灵峰瀑布在强风的吹动下也出现了罕见的倒流现象,倾泻而下的流水犹如白练垂空,却始终未能落地,而是随风飞舞,扶摇直上,飞珠溅玉,如烟似雾,令人啧啧称奇。
⑦1811年12月16日深夜,美国密苏里州新马德里镇的居民正在熟睡之中,一场8级大地震突如其来,顿时山崩地裂,引发房屋倒塌,一些来不及逃避的人们被掩埋在废墟之中。
⑧在新马德里镇这一连串的地震中,出现了一些异乎寻常的地质现象。一些地方受到挤压隆起抬升,而另一些地方则下沉凹陷成为盆地。整个沉陷区长约240千米,宽60千米,下沉深度约1~3米。地面出现大量裂缝,许多地方喷砂冒水,喷发高度可达3米以上。蜿蜒曲折的密西西比河流经此地,被断崖形成的天然堤坝和崩塌的山石堵塞。于是,前进受阻的河流被迫倒流,在低洼处汇集起来,淹没了一些小岛和沙洲,并最终形成了片广阔的湖泊—里尔富特湖。
⑨无论是何种原因,河水倒流都没有任何神秘可言。在重力的作用下,“水往低处流”才是必然的趋势。
【1】文章②-⑧段分析了河水倒流的原因,请用“/”划分层次,并简要写出河水倒流的原因。
②③④⑤⑥⑦⑧
【2】文章第⑥段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3】有人认为第⑥⑦段应该对调顺序,按照时间顺序来举例,你同意吗?为什么?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用三国时张飞当阳桥呵退敌人的故事引出河水倒流的话题,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③段引用传说故事,增强了文章的生动性,同时引出下文“倒流河”事理的分析。
C.自东向西流动的河并不是倒流河,当河水受其它外力并超过重力时,才能形成倒流河。
D.文章最后一段是对全文内容的总结,突出了在重力作用下“水往低处流”的必然趋势,也破除了人们的迷信认知。
9、请以“原来如此”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1)文中不得出现真实人名、地名。(2)除诗歌外,文体不限。(3)不少于600字。